学生鉴赏古诗词缺少积极性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鉴赏古诗词缺少积极性的现状分析
作者:余美琴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7年第02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藏,几千年来储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名篇佳作。

如何鉴赏古诗词,如何让这一宝藏的每一件宝物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新一代中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古诗词教学举步维艰,中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普遍缺乏积极性,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从学情的角度分析,学生进入初中,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即增大,整体学习结构的变化让学生无法快速步入学习正轨。

很多学生把目光及注意力转向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而语文却一直被大家所忽视,抱着语文不用学也能考得不错的态度,更不用说带着鉴赏的一种审美心理去深入领悟、解读古诗词。

同时,“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一种半自觉状态,而不是自发状态。

学生学习被动,一切的学习任务都由教师安排,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自制力、意志力、抗挫能力差;学生在学习的深度上,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钻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以致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在学习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语文科目乃至古诗词学习上缺乏积极性。

从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学校曾制作一份调查表,全面了解了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情况。

结果表明:学生有相对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喜爱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偏爱程度有所不同。

造成学生在学习时所发挥的主体性作用有所不同,接收有差别。

而教师教学风格独特,学生因喜欢程度所汲取的养料也有所差异。

只有少部分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大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

从教材编排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共收录课内外古诗词百余首,选录的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作者在特殊时期有感而发的作品,且作者所处的背景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思想情感也随之发生改变。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借助课内所学过的知识答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误解。

学生会由于答题结果与自身以往的经验不太相符而逐渐失去对古诗词阅读的信心。

中学生课内阅读十分有限,学生古诗词积累和人文素养积淀不足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解能力的发挥。

只有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面才会对作者有一个整体认识,而学生学业繁重,要培养一种较高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懈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课外学生被动,要培养提高这种能力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对学习鉴赏诗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学上分析,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默写8分,诗词赏析4分,约占总分的10%。

为了应付考试,中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开去引导学生阅读诗歌。

而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抒发的情感是教师应抓住的重难点,它需要教师细细品味语言,对作品的内容
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发挥想象与联想,揣摩意象,意境所指代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冷僻之词为明白浅显的语言,将其隐含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

可现实的教学却过度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逐渐失去了主动对古诗词的鉴赏的机会;无法让学生全身心走进诗词中,以曾经类似的阅读经历,生活体验来重新感受文本,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碰撞,学生接收的是教师个人的赏析成果,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古诗词本身来分析,古诗词其创作时期距今久远,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今天,无法深切体会作者处世心理,杜甫因同情百姓的忧国忧民、苏轼对宦仕升沉的豁达胸襟,文天祥为抵抗外敌的誓死而归,以及诗人在命运抉择时的何去何从,平民百姓因服兵役、社会动乱而生活困苦的社会状况,都会因为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以及生活阅历的不足而感悟不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而且,古诗词本身是凝练了的深奥难懂的艺术创作,阅读起来必须借助文中注释来理解诗词义,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

中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诗词鉴赏教学,应在尊重诗词鉴赏的规律,尊重学生阅读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思考与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