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同步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WORD 文档可编辑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

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

在起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

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

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

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

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

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图1-1面贴式的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上是应用最广泛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拥有很多其他形式电机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其制造方便,转动惯性比较小以及结构很简单等。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jIq xaq
jIx
E
Ira
kaq
Faq
cos
kaq Fa
U
E0 E0 E d
Eaq cos
kad Fad
以上可以确定d轴,进一步确定
0 kaq Fa Fd Ff
Ff
I
E0 Ed Id xad
Ff Fd kad Fad
Fad
Iq
Fad I d
F d
Ff 1
§10-6 空载和短路特性
一、空载特性
定义:xs xa x 为同步电机的同步电抗。
5、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向量图
E0
jIxa
E
jIx
Ira U
I
等效电路
xs
xa
x
E a
E
~ E0
E
ra
I U
问:各角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二、考虑饱和时的磁动势-电动势相矢图 1、电磁关系:
if 励磁电流 (I 定子三相电流)
Ff 1
非线性
F
Fa
E
与U Ira平衡
时空相矢图 1.空间矢量:沿空间按正弦分布的量。
f
A
Y C
A
Ff 1
N B0
n1 Z
举例:励磁磁动势Ff 1;磁通密度B0;电枢磁动势Fa 。
2.时间相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量。
f
S X
B
t
t
举例:空载电动势 E0 和电枢电流 I 。
3. 空间矢量与时间向量的关系:
A
Y C
A Ff 1
B0 N
解: cos1 0.8 36.8
E0
tg 1
I xq U sin U cos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机座:钢板焊接面成,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
转子
转子铁心:采用整块的含铬、镍和钼的合金钢锻成 励磁绕组:铜线制成 护环:保护励磁绕组受离心力时不甩出 中心环:支持护环,阻止励磁绕组轴向移动 滑环:引励磁电流经电刷、滑环进入励磁绕组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转子
C A
定子绕组
B
900
q轴 U轴
F f 与Fa之间夹
角为 900
V2 W1
记Fa为Fad
d轴
Fa N
Ff
U1
电枢反应性质:
直轴助磁电枢反应
V轴
W2
S U2
V1
W轴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6.3.4 一般情况下的电枢反应
空枢载 电电流动势角I E,超0 前电
00 900
q轴 U轴
引进600MW汽轮发电机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国产300MW汽轮发电机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定子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定子铁心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同步电动机、柴油发电机和调相机一般作成凸极式。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四分。
第6章 同步电机
6.1.3 同步电机的额定值
额定容量SN 额定功率PN
指电机额定运行时,输出功率的保证值。同步发电机是指输出 的额定视在功率或有功功率,单位是KVA或KW。电动机额定容 量是指额定条件下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单位是KW。调相机 用KVA或Kvar表示。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第一节精编资料本章主要介绍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同步电机的电动势和磁动势,异步电动...二,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1磁场:三相同步电机运行时存在两个旋转磁场: 定子旋转磁场...原理,结构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本章主要介绍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同步电机的电动势和磁动势、异步电动机的电势平衡,磁势平衡、等值电路及相量图、功率转矩、同步发电机运行原理等内容。

本章共有10节课,内容和时间分配如下:1.掌握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节)2.掌握同步电机绕组有关的结构、额定参数(1节)3.掌握同步电机机绕组的磁动势、等效电路,一般掌握相量图。

(3节)4.掌握同步电机功率、转矩和同步电机启动特性。

(2节)5.了解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原理。

(2节)一、简介交流电机,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同步发电机、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补偿机三类。

(交流电能几乎全部是由同步发电机提供的。

目前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发电机都是三相同步发电机。

同步电动机可以通过调节其励磁电流来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因而在不需要调速的低速大功率机械中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随着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同步补偿机实质上是接在交流电网上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其作用是从电网汲取超前无功功率来补偿其它电力用户从电网汲取的滞后无功功率,以改善电网的供功率因数。

) 二、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1磁场:三相同步电机运行时存在两个旋转磁场: 定子旋转磁场和转子旋转磁场。

定子旋转磁场—又常称为电枢磁势,而相应的磁场称为电枢磁场60f1n,速度:同步速度,即 1p方向:从具有超前电流的相转向具有滞后电流的相。

形成原因:以电气方式形成。

(当对称三相电流流过定子对称三相绕组时,将在空气隙中产生旋转磁通势。

它的旋转速度60f1n,1p为同步速度,即;它的旋转方向是从具有超前电流的相转向具有滞后电流的相;当某相电流达到最大值的瞬间,旋转磁势的振幅恰好转到该相绕组轴线处。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仿真(毕业论文doc)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仿真(毕业论文doc)

第 1 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状况永磁同步电机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

其运行原理与普通电激磁同步电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替代激磁绕组,使电机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永磁同步电机开始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剩磁高、矫顽力大而价格低廉的第三代新型永磁材料钕铁硼NdFeB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一个稀土材料的大国,稀土储量和稀土金属的提炼都居世界首位。

随着稀土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已经做的很高,价格也早就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加上矢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越来越显出效率高、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脉动转矩小等高性能的优势。

使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的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永磁材料在电机上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电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正向大功率超高速、大转矩微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交流调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12。

由于受到功率开关元件、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永磁同步电机最初都采用矩形波波形,在原理和控制方式上基本上与直流电机类似,但这种电机的转矩存在较大的波动。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带有位置传感器、逆变器驱动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这就使得永磁同步电机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1.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MRAS 等方法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电机的参数等等,因此,对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十三章-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第十三章-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E a滞后 a9于 0 0 E a滞后 I9于 0 0
E a 可写成负电抗压降的形式:
Ea jIxa
x a 是对应电枢反应磁通的电抗,
称为电枢反应电抗。
x a 是一相的电抗值,在物理
意义上它综合反应了三相对称电流
产生的电枢反应磁场 B对a 于一相的
影响。
x a 的计算推导如下: 247页
Fa
1.35N1Kdp1 p
是线性叠加的关系。
F
可见:在饱和时:F E0E0 不饱和时: F E0E0
不考虑饱和时磁动势叠加、磁通叠加
转子磁极磁场 I f Ff 1 0 E0
电枢系统电流 I Fa
F
a Ea
E
合成气隙磁动势: F E
1、负载时不考虑饱和磁动势叠加
合成气隙磁动势: F Ff Fa
磁通叠加:
0a
2、电动势叠加
注意:电路中还存在同步电抗
xC
R
E 0
I
00 900 RL
1)三相对称电阻负载
00 900 F Ff1
F
F f 1
电枢反应为去磁
E 0
Fa
I
2)三相对称纯电容性负载;
xC
R
E 0
I
x xc x
2)三相对称纯电容性负载;
E 0
x xc
F
F f 1 Fa I
900
Fa 为直轴助磁磁动势
能从电流、电动势、磁动势等时间矢量间 的相位关系,直接求得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 动势等空间矢量间的相位关系。
由此可见,时—空矢量图是分析交流电机 的一个重要工具,必须很好地掌握。
例题:在下列情况下电枢反应是助磁还是去磁?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WORD 文档可编辑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

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

在起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

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

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

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

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

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图1-1面贴式的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上是应用最广泛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拥有很多其他形式电机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其制造方便,转动惯性比较小以及结构很简单等。

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必修第二册第1章_第1节_第3课时_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必修第二册第1章_第1节_第3课时_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第3课时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微观层面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等。

能根据核外电子的三条规则熟知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2.能根据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推导出对应的原子或离子。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1.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相反,常用上下箭头(↑和↓)表示自旋相反的电子。

2.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8O 的轨道表示式如下:根据上面回答下列问题:(1)简并轨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

(2)电子对:同一个原子轨道中,自旋方向相反的一对电子。

(3)单电子:一个原子轨道中若只有一个电子,则该电子称为单电子。

(4)自旋平行:箭头同向的单电子称为自旋平行。

(5)在氧原子中,有3对电子对,有2个单电子。

(6)在氧原子中,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1)内容: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2)特例在简并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 6、d 10、f 14全空:p 0、d 0、f半充满:p 3、d 5、f 7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4.能量最低原理(1)内容:在构建基态原子时,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因素:整个原子的能量由核电荷数、电子数和电子状态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1.为什么基态K 和Ca 的价电子是4s 1和4s 2,而不是3d 1和3d 2。

提示 根据构造原理,3d 能量大于4s 能量,所以依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填入能量低的能级可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下列有关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能量最低的是( )A.B.C.D.答案 D解析根据洪特规则,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正弦鉴相特性PD的功能模型 结构和原理 结构图
LPF
ui (t )
u0 (t )
ud t
设 ui t Ui sinit i t Ui sin (t )
ˆ(t ) u0 t U0 cos0t 0 t U0 cos

U d sin( )
ud t
uc t K 0 F p p
2 t
环路的相位模型反映了输入瞬时相位1 t 与输出瞬时相位 2 t 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相位负反馈控制系统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环路工作原理
PD鉴别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 将相位差转换成误差电压 ; 误差电压经LF滤波后得到控制电压; 控制电压控制VCO的振荡频率,使其向输入 信号的频率靠拢,最终使得输出信号频率和输 入信号频率相等,相位差为0或为一个小常数 , 实现相位同步。
1.3 环路动态方程
动态方程(数学模型)
p e t p1 t K 0uc t
u c t e t 1 t 2 t 1 t K 0 p
p1 t K 0 F pU d sin e t
p e t p1 t p 2 t i v t
称为瞬时频差
1.3 环路动态方程
v t
K0
瞬时频差 p e t
i v
0
0
0 控制频差 p 2 t K 0uc t
uc
uc t
瞬时频差
= 固有频差
-
如何实现同步?
首先要掌握同步技术 用同步技术解决通信中的同步问题
概述
课程内容
锁相环------同步技术的核心部件
环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环路的性能分析
数字锁相环 奈奎斯特型数字锁相环(NR-DPLL) 插/扣脉冲型DPLL
概述
载波同步
平方环、同相—正交环、判决反馈环
自动频率控制、开环载波频偏估计法 符号同步方法 早—迟门锁相环法 、数字插值法 扩频码同步
环路维持相位同步称为跟踪状态。
锁定状态是一个静态的相位同步状态 跟踪状态是一个动态的相位同步状态
分析锁相环是如何实现相位同步? 要建立环路的功能(相位)模型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环路基本部件功能模型 鉴相器的功能模型 由PD功能可得: 相位误差 误差电压 u d t f e t 函数关系有PD的结构 决定反映PD特性
环路动态方程
pe t p1 t KF p sine t
K K 0U d 为环路增益因子单位 rad/s 或 Hz
1.3 环路动态方程
环路动态方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 非线性来源于PD 方程的阶数取决于LF的阶数 环路的阶数等于LF的阶数+1 当 F p 1 时,动态方程是一阶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数学模型
K0 2 (t ) K 0 u c (t )dt u c (t ) 0 p 相位模型
t
uc t
K0 p
பைடு நூலகம்
2 t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环路的相位模型(功能模型)
+
θ1 t
e (t )
2 t
1 令 U d k mU iU 0 .为乘法器输出信号的幅度 2
e t 1 t 2 t 为相位误差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数学模型 相位模型
+
ud t U d sin e t
u d t U d sin e t
环路滤波器 (LF) Loop filter 压控制振荡器 (VCO)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锁相环的组成框图
ui (t )
PD LF VCO
u0 (t )
组成框图描述
输入信号电压与输出信 号电压之间的完整关系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全数字非相干延迟扩频码跟踪环
第1章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1.3 环路动态方程
1.4 环路的工作过程
1.5 环路的基本部件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锁相环(PLL)
Phase-Locked Loop 完成两个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系统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当环路工作时 能使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差为0 相位误差为0或为一个小的常数
ˆ t 0 t 0 ˆ t t
实现了相位同步 此时环路的状态 称为同步状态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当输入固定频率信号时, 环路的同步状态, 称为锁定状态或称为相位锁定。 锁相环 输出信号相位锁定在输入信号相位上 这种同步控制系统称为PLL
控制频差
1.3 环路动态方程
环路刚开始工作时,瞬时频差 = 固有频差
环路进入锁定时,瞬时频差为0
控制频差 = 固有频差 维持锁定的相位差,称为稳态相差 e 动态方程适用于环路锁定和失锁的情况,
它描述了环路的整个过程。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什么是相位同步?
设 输入信号 ui (t ) Ui sin it i Ui sin t 接收端本振信号 ˆ(t ) u0 (t ) U 0 sin[0t 0 ] U 0 sin
当 i 0
0 t ˆ t 时
概述
同步技术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载波同步
采用相干解调时 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相干载波
与所收到的已调制载波同频同相
相干载波的获取就称为载波同步
概述
如:接收信号 ui t mt sini t i 在接收端若有 u0 t sini t i
1 则 u i t u 0 t mt 1 cos( 2 i t 2 i ) 2
pe t p1 t K sine t 称此环路为一阶环
1.3 环路动态方程
动态方程的物理意义 设 1 t 0t i p1 t 0 称为固有频差
p 2 t K 0uc t v t 0
称在 uc t 的控制下产生的控制频差
其中 1 (t ) (i 0 )t i (t ) 0t i (t )
称为输入信号以 0t 为基准的瞬时相位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0 i 0 称为环路的固有频率差

ˆ(t ) t (t ) t (t ) 0 0 0 2
ˆ t t t 0 0
u 0 t 的瞬时相位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当环路没工作时 输入信号相位 t 与输出信号相位 ˆ t 不同步
i 0
瞬时相位差 t ˆ t i 0 t i 0 t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θ1 t
e (t )
2 t

U d sin( )
u d t


2
鉴相特性曲线

2
e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环路滤波器(LF)
由LF的结 构决定
数学模型 uc t F p u d t
功能模型
ud t
F p
uc t
低通滤波后就可得到调制信号 mt
概述
位同步 数字通信中,信息是一串相继的码元 序列,接收端解调判决时,必须要有一个 抽样判决定时脉冲序列,它要和接收码元 的终止时刻对齐。 接收端产生与接收到的码元重复频率 和相位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过程称为码元 同步或位同步。
概述
群同步或帧同步 数字通信中,信息是以若干个码元组 成一个“字”,又用若干个“字”组成一 句。接收端为了正确恢复信息,需要产生 与“字”、“句”起止时刻相一致的定时 脉冲序列 。产生此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 为群同步或帧同步。
其中 2 t 0 t
ui t U i sin0t 1 t
u0 t U 0 cos0t 2 t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1 k m u i t u 0 t k mU iU 0 sin 1 t 2 t 2 sin 2 0 t i t 0 t 1 u d (t ) k mU iU 0 sin 1 t 2 t 2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环路锁定后,当输入信号频率或相位发生变 化时,环路便自动调节,使输出信号频率或 相位随之而发生变化。 在整过变化过程中 也称为相位同步
ˆ t t
t ˆ t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输入信号频率缓慢变化时,
称输入信号与本振信号相位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相位同步
两个信号的频率相等 相位差为0或为一小常数 称这两个信号相位同步
锁相环是实现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系统 锁相环如何实现相位同步?
1.1基本概念与锁相环的组成
锁相环的组成部件 鉴相器 (PD) Phase detector
1.2 环路工作原理与相位模型
VCO的相位模型
v max
v t
v t 0 K 0uc t
ˆ(t ) v (t )dt
0 t
0
0
u c t
0 t K 0 uc (t )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