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认识内能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杨晴,来自楚雄师范学院,我说课的题目是内能,它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法学法
4重难点分析
5教学目标
6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首先说一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
虑到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具体教法安排如下:
本节课我通过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来展示有关内能的相关知识
2学法指导: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观察来获取知识,本节课中,学生在认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例举实例,强化应用。我个人觉得教学方法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学生活动要充分,教师总结要精练。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内能确切含义,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
(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2)通过分析类比,使学生学会用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教师的包办代替。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所以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新课引入
2类比回顾
3演示实验
4实验探究
5实验结论
6加深巩固
7布置作业
(一)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多媒体展示热机,然后用热机模型向学生展示热机工作过程,提出问题,水具有什么样的能量,为什么它可以推动轴承,使机车运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类比机械能引入内能。
在改变物体内能这一问题上,首先,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找出它们改变物体内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的发现可能很多,这时教师要点拨引申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证实刚才的交流结果,让学生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内能增加还是减少的规律。最后老师进行知识总结,明确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这样,避免了枯燥、冗长的文字陈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引入比较容易贴近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并且老师进行点拨,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