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营销策略分析研究(市场营销战略,营销策略案例,营销方法,产品营销策略,市场营销论文范文模板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汇集团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目录
摘要 (4)
1绪论 (5)
1.1 研究背景 (5)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7)
1.4 研究方法 (8)
1.4.1文献法 (8)
1.4.2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8)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8)
2相关理论 (9)
2.1 营销环境分析 (9)
2.2 营销组合理论的演变 (9)
2.2.1 4Ps营销理论 (9)
2.2.2 4Cs营销理论 (10)
2.2.3 4Rs营销理论 (11)
3 双汇营销环境分析 (13)
3.1 宏观环境分析 (13)
3.1.1政治因素 (13)
3.1.2经济因素 (13)
3.1.3社会因素 (13)
3.1.4技术因素 (14)
3.2 微观环境分析 (14)
3.2.1顾客需求 (14)
3.2.2竞争者 (14)
3.2.3金融机构 (15)
4 双汇集团营销概况 (16)
4.1双汇集团简介 (16)
4.2 双汇营销策略概况 (17)
4.2.1 产品策略 (17)
4.2.2 价格策略 (17)
4.2.3 渠道策略 (18)
4.2.4 促销策略 (19)
5 SWOT分析 (20)
6 双汇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6.1产品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6.2价格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6.3渠道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6.4 促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7 营销策略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3)
7.1 产品策略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3)
7.2 价格策略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3)
7.3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3)
7.4 促销策略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4)
总结 (25)
双汇集团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我国的肉类行业是个完全竞争性行业。由于政府政策的限制及卫生安全的要求,国内的肉类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条块分割之下,特别是生冷鲜肉市场更是处于地方保护主义之中。虽然我国的肉类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批企业在残酷竞争过程中,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为争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肉类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河南漯河双汇集团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运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战略管理等理论知识,分析完全竞争状态下的肉类市场发展趋势和双汇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市场机会和威胁。通过对双汇集团公司产品与市场运作及其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双汇集团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另外双汇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采取的营销策略对其他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双汇集团;肉类市场;营销策略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肉类食品工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肉类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肉类需求量逐年递增,双汇,作为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地方小型肉联厂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大型企业500强之一,一路艰辛的探索历程见证了双汇品牌的成功,本篇论文重于借鉴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学习营销学,了解营销在市场中具体的策略运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增强新形势下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的竞争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迫切需要企业制定适合时代,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去适应市场竞争。当前肉类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面对许多挑战,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肉类行业的发展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抓住发展机会,企业应当最大限度的运用市场营销的功能,注重符合客观实际条件的营销创新,引导企业走向成功。本文通过对河南双汇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提议,以期为国内的肉类行业的营销策略制定和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营销组合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是传统营销理论精华的高度概括。自从营销组合理论被提出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理论界一直都在努力充实、完善它,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营销组合理论。西方国家的营销组合理论研究起步早,形成了许多经典的理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差距。
1.3.1国外研究现状
营销组合理论起源于早期营销职能学派的相关学说。其代表人物阿齐•沙奥(Arch Shaw)1912年在《经济学季刊》中提出了第一个市场营销职能的分类:风险分担,商品运输,资金筹措,沟通与销售,装配、分类与转运。1950年麦加利(Mc Garry)对营销职能进行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接近经典4Ps组合的内容了,他认为营销由六大职能组成:沟通职能、商品职能、定价职能、宣传职能、物流职能、终端职能。
从职能角度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对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美国的市场营销学者、哈佛大学的尼尔•波顿(Neil Borden)教授,在1953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就职演说中创造了“营销策略组合”这一概念。直至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Jerome McCarthy)在其《基础营销》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为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价格、地点、促销。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此后随着该书的畅销,4Ps组合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20世纪70年代服务营销的研究开始兴起,到1981年Booms and Bitner提出了服务营销的7Ps组合理论,即在原来4Ps的基础上增加:实体证明(Physical Evidence)、标准化流程(Process)、人(People)。随着大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科特勒在1986年提出把“4P’s”发展成“6P’s”,应把政治力量(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作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加以运用。随后,科特勒又进一步把6P’s发展为10P’s他把已有的6P’s称为战术性营销组合,新提出的4P: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选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称为战略营销。他认为,战略营销计划过程必须先于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定,只有在搞好战略营销计划过程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