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08中文(4)班陈杰200801024002
【摘要】关汉卿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下意识地把女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大类,悲剧中又包含歌妓和寡妇形象。

无论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她们都处于社会的最低层,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但是我们从她们的悲惨遭遇中看到的不是她们的懦弱与妥协,而看到的是她们的正直、忠诚、聪明、机智,对爱情从一而终,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反抗的精神。

【关键词】关汉卿人物形象歌妓寡妇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一、聪明美丽、泼辣大胆而又泛爱成性、放荡不羁的歌妓形象
关汉卿元杂剧中的歌妓的悲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悲哀。

她们的不幸是她们的生活所导致的。

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妇女生活更加凄惨。

而她们妓女的身份和地位,在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的人们更是唾之以弃。

这就使妓女们更不能摆脱这种非人生活的体现。

但是性别差异给了她们过多的局限。

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也不存在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一)对爱情忠贞如一、泼辣老练的杜蕊娘
关汉卿笔下的杜蕊娘是妓女中少有的“心高气盛”之人,她心高,是她身于妓女,却想寻个好秀才,讨个封诰夫人,脱离烟花之地;气盛,只因为世事每不随人愿,更何况她是一个地位卑微甚至没有自主权的妓女,杜蕊娘最大的梦想是想找一个情投意合、心诚志坚的有情郎。

当她看到韩辅臣的时候,韩辅臣的才貌双全,温柔体贴深深打动了她,而她走向他的瞬间,是完美无暇的开始,爱的萌发是因为他和她的情不自禁,可许多爱情必定经由曲折无限,成败方能见晓,被外界阻碍或是被内心困扰,极有可能两败俱伤,纠纠结结,欲语还休。

做为一名歌妓,杜蕊娘和韩辅臣之间最大的外界阻碍自然是老鸨。

杜蕊娘对她的母亲——老鸨是又恨又气,恨的是母亲只把她当做觅钱的工具,而一点也不考虑自己以后的生活:(卜儿做怒科,云)你这小贱人,你今年才过二十岁,不与我觅钱,教那觅钱?
而气的是母亲每每用身为母亲的地位来压制她;
【天下乐】他只待夜夜留人夜夜新,殷勤,顾甚的恩!不依随又道是我女孩儿不孝顺。

(云)母亲,嫁你孩儿者!(卜儿云)我不许嫁,谁敢嫁?有你这样生忿忤逆的!
身为人母却丝毫不尽人母的职责,却还要女儿孝顺自己,听从自己的摆布,这也就难怪杜蕊娘要进行反抗了。

她对老鸨的反抗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主人翁强烈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迫切渴望。

“她的这种倔强性格是她对罪恶的妓女生活的深切认识和反抗所培植起来的”。

杜蕊娘为了自己理想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得到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显示了元代女性为了争取幸福而不惜斗争的毅力,尽管元代社会是男人掌权,但女人仍然有不可妥协和不愿屈服的一面。

杜蕊娘形象之令人难忘,还在于她的深情。

诸多烦恼,诸多误会皆源于她的深情。

这深情首
先表现在她对韩辅臣的细心体贴,关怀备至:
(韩辅臣云)兄弟谢了哥哥。

大姐,到你家中,拜你那妈妈去来。

(正旦云)秀才,俺娘忒(te)爱钱哩!(韩辅臣云)大姐,不妨事,我多与他些钱钞便了也。

一句“俺娘忒爱钱哩”,与其说是在善意的提醒韩辅臣,毋宁说是在心中为自己和韩辅臣的“将来”下断语。

半年后石府尹任满而去,韩辅臣财尽受到鸨母的多般嗤(chi)辱,但杜蕊娘百般呵护,第一折上场时:
(正旦领梅香上,向古门道云)韩秀才,你则躲在房里坐,不要出来,待我和那虔(qian第二声)婆颓闹一场去!(韩辅臣做应云)我知道。

现在的“躲在房内”,与当日的“我多与他些钱钞便了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生窘迫如此,尚且能苟且为安,这与杜蕊娘悉心的关怀呵护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杜蕊娘的深情更多地表现在她对韩辅臣“别有新欢”的态度上。

爱之深,恨之切也!杜蕊娘一旦把韩辅臣作为自己的依托,便对他倾注了所有的爱情,期间不惜与鸨母吵闹数次,觅死觅活,即便在韩辅臣不告而别后,仍然心中惦挂不止。

但鸨母挑拨的传言却带给了她最大的噩耗——韩辅臣另觅新欢的消息对于她而言不啻(chi第四声)于是向她宣告,寻找一个书生托付终生的信息彻底破产了。

更有甚者,韩辅臣的变心更给她带来了自我的认同危机。

当听说韩辅臣又缠上一个强似她的粉头之后,她感到的是羞耻。

且看:
【南吕】【一枝花】东洋海洗不尽脸上羞,西华山遮不了身边丑,大力鬼顿不开眉上锁,巨灵神劈不断腹中愁。

闪的我有国难投,抵多少南浦伤离后。

爱你个杀才没去就,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

韩辅臣二十多天没有出现,杜蕊娘信以为真,对韩辅臣既爱又恨。

当韩辅臣登门道歉之时,不知真相的杜蕊娘甩了脸子,任韩辅臣甜言蜜语说遍,把青苔石阶跪穿,她也不肯松口原谅,韩辅臣只得悻悻离去,且看《金线池》第二折中杜蕊娘的唱词:
【梁州第七】这斯阑散了虽离我眼底,忔憎(zeng)着又在心头。

出门来信步闲行走。

遥瞻远岫(xiu第四声),近俯清流。

行行厮趁(chen第四声),步步相逐。

知他在那搭儿里续上绸缪(mou 第二声)?知他是怎生来结做冤仇?俏哥哥不争你先和他朝云暮雨,劣奶奶则有分吃他那闲茶浪酒,好姐妹几时脱离了舞榭歌楼。

不是我岀乖弄丑,从良弃贱,我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枉生受。

只管扑他掀天无了休,着甚么来由!
她还向韩辅臣宣告:
首先她并不担心找不到更好的归宿“我立的其身正,倚仗着我花枝般模样,愁甚么锦片也似前程!”;其次,你必须为你的负心付出代价。

即使年龄老也无所谓,我仍然不会宽恕你;与此同时,她也向韩辅臣展示了她的强烈的个性“我比那窃墙贼蝎(xie)螫(shi第四声)索自忍,我比那俏郎君掏摸须噤声,那里也恶茶白赖寻争竞”。

如此决绝大胆的宣告可谓是妓女史上第一人!也就无怪乎无能懦弱的书生韩辅臣只好求助于对妓女有“生杀大权”的官府了。

在元代,官府对妓女拥有巨大的控制力。

这主要表现在元代的妓女管理制度及元代妓女的社会地位上。

元代对妓女的管理比较严格,官妓在自己谋生的同时还得应付官府的各种宴会,新旧官员上任,宾客的送往迎来等等,称之为“应官身”,而一旦稍有失误,即“失误了官身”,不但要除去官身,还要当厅责打四十,一旦被责打过之后便不能再为士人之妇。

我们可以看杜蕊娘在济南府衙的数次表现:
伺候府尹与韩辅臣饮酒:
(府尹云)筵前无乐,不成欢乐。

张千,与我唤的那上厅行首杜蕊娘来,服侍兄弟饮几杯酒。

(张千云)理会的。

出的这门来,这是杜蕊娘门首。

杜大姐在家么?(正旦扮杜蕊娘上,云)谁唤门哩?我开了这门看,(做见科)(张千云)府堂上唤官身哩。

(正旦云)要官衫么?(张千云)是小酒,免了官衫。

(做行科)
被张千勾拿:
(唤科,云)杜蕊娘,衙门里有勾!(正旦上,云)哥哥,唤我做甚么?(张千云)你失误了官身,老爷在堂上好生着恼哩!(正旦云)可怎了也!(唱)
【双调】【新水令】忽传台旨到咱丽春园,则道是除抹了舞裙歌扇。

逢个节朔,遇个冬年,拿着这一盏儿茶钱,告哥哥可怜见。

(云)可早来到府门首也。

哥哥,你与我做个肉屏风儿,等我偷觑咱。

(张千云)这使的。

(正旦做偷觑,内吆喝科,旦唱)
【沉醉东风】则道是喜孜孜设席肆筵,为甚的怒哄哄列杖擎鞭?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本待要大着胆、挺着身、行靠前,百忙里仓惶倒偃。

从开始时的“随呼随到”、注重衣着到后来听说“失误了官身”,先躲在张千后不敢出来,待见到府衙上板杖林立,就“百忙里仓惶倒偃”,可见其对于官府的恐惧。

失误官身,当厅责杖对她来说,不仅仅代表自己的衣食饭碗的失去,更重要的是不能于士人结为夫妻,这无疑是向杜蕊娘宣告她自己的所有梦想的破灭。

因为对于她这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较高爱情追求的妓女来说,嫁个一个情投意合的士子无疑是她们最大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韩辅臣借助石府尹的力量向她“施压”的时候,在爱情和人格上无比高傲的她也只能在韩辅臣面前低下头。

因为在她面前只剩下了两种选择:一是原谅韩辅臣的不志诚而嫁给她,但这需要她向韩辅臣妥协,请求他帮助;另一是继续保持她的高傲,被责打而最终失去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可能性,更为可怕的是出现她最不想看到的结局——“老大嫁作商人妇”。

因此,她最终选择了屈服。

屈服于并不“志诚”的韩辅臣,亦即放弃了自己在爱情追求上的主导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一个绝对的男权社会里,作为一个女子尤其是风尘女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自主的爱情的话语权的。

而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关汉卿的男性文人的本质。

他塑造了一个如此光彩照人的形象,但最后还是亲手毁弃了她。

在最后一折,他彻底扼杀了杜蕊娘的独立性格,主观性地使她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赋予她一个与她的独立气质完全不相称的“大团圆”式的结局:
(正旦云)多谢相公抬举!(唱)
【川拨棹】似这等好姻缘,人都道全在天。

若是俺福过灾缠,空意惹情牵;间阻的山长水远,几时得人月圆?
【七兄弟】早则是对面、并肩、绿窗前,从今后称了平生愿。

一个向青灯黄卷赋诗篇,一个剪红绡翠锦学针线。

【梅花酒】忆分离自去年,争些儿打散文鸳,折破芳莲,咽断顽涎。

为老母相间阻,使夫妻死缠绵,两下里正熬煎,谢公相肯矜怜。

【收江南】呀,不枉了“一春常费买花钱”,也免得佳人才子只孤眠。

得官呵,相守赴临川,随着俺解元,再不索哭啼啼扶上贩茶船!
如此大胆的反抗的追求真情的极端的杜蕊娘形象就这样离去了,或许我们剩下了叹息——随个落花归去也,在那人间!
(二)机智聪慧、侠肝义胆的赵盼儿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其实故事里从来不乏义薄云天的妓女,比如赵盼儿。

赵盼儿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慧的女性形象,她用妓院中卖笑调情的手段去解救沦落于风尘的姐妹,这个妓女,凭着她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

青楼这样一个风月场所,却是滋生事情的沃土。

赵盼儿和宋引章,是开在风月场所这个苦海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的唱词,明显不是深闺小姐式嘤咛婉转,而是渗透着微苦辛辣,别有一番滋味,她们身上散发的是赤裸的人间烟火,浓郁的红尘味道。

对于妓女来说,从良是头等大事,她
们要在自己年老色衰之前为自己寻一段好姻缘,而宋引章就是在从良的路上坎坷不断,甚至误入歧途,幸好有好姐妹赵盼儿,才得以化险为夷。

赵盼儿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妓女,她机智过人、老练成熟且富有义气。

她也曾幻想过美好的婚姻生活,却在残酷的现实中一次次破灭,使她对男人产生了几分戒心,特别是那些惯用甜言蜜语的富家子弟。

于是在劝说自己的“八拜之交”宋引章时便暴露出了她长期生活在烟花酒地的轻俗和执著。

当赵盼儿用最讽刺的话也劝不了宋引章时,她说道:
“这妮子是狐媚人女妖精,缠郎君天魔崇。

则他那裤儿里休猜做有腿,吐下鲜红血,则当做苏木水。


这可看出,即使宋引章是她姐妹,可她讲话时仍不留半点情面。

长期生活在青楼,从老鸨到平日个个都善谈笑风生的姑娘们每个人都养成了这种“骂不忌口”的习惯,这和她们复杂的生活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

作为妓女,在元代属于社会的低层,在她们身上没有大家闺秀的修养与风度,更没有千金小姐的文化和内涵。

虽然能歌善舞能讨男人欢心,但这些也只是她们生活的必备技能而已。

于是,出言粗俗变成为了风尘女子的一大标志。

形色不一的人们让她们学会了说形形色色的话,客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她们懂得了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哄他们开心。

再加上赵盼儿是个非常有经验的青楼女子,于是在宋引章固执的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时,她便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知道宋引章不愿嫁给安秀才是怕“一对儿好打莲花落”,一心要嫁周舍则是宋引章贪图财势,目光短浅,只想“立个妇名,做鬼也风流”,于是便细心开导她道:[胜葫芦]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渠道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向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推脚踢,打得你哭啼啼。

[幺篇]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

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赵盼儿是个非常有经验的老手,她看惯了这些来青楼只会花言巧语的男人,她清楚的知道,这样的男人在婚前婚后是会判若两人的,这些口是心非的花花公子一心只迷恋你的片刻美颜,这才会使尽浑身解数来哄你、骗你,并不是真心对你好。

所以赵盼儿才一心想给安秀才说媒,因为她相信安秀才这种老实人才是妓女们从良的最好归宿。

可是宋引章被周舍的甜言蜜语哄得团团转,根本就不听赵盼儿的劝说,还指责赵盼儿。

周舍把宋引章取回家后,一进门先打她五十杀威棒,以后更是朝打暮骂,几乎把她折磨死。

她只得向赵盼儿求救。

赵盼儿知道她的惨状后,不计前嫌,前往郑州相救。

赵盼儿是个侠女,在好友落难的时候,不犹豫,不耽搁,充分发挥了闺蜜的救场作用:
我着这粉脸儿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个由他咒也波咒。

不是我说大口,怎出得我这烟月手!
赵盼儿找到周舍,施出风月手段,讨得了周舍的欢心,迫使周舍休了宋引章,宋引章拿到休书找到赵盼儿,两人赶路回汴京。

周舍找不到赵盼儿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一路追赶夺回休书,不过那是赵盼儿事先准备的假休书。

周舍恼羞成怒,拉着她们去告官,却被郑州太守判杖刑六十,宋引章归安秀实为妻。

赵盼儿的形象在这场斗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妓女,她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长期的风尘生活,使她早已看清那些富家子弟的虚情假意,逢场作戏。

所以,当她听说宋引章要嫁给周舍的时候,她鼎力相助,就算被好姐妹误会也不在乎。

在听说宋引章的遭遇后,她不计前嫌,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向恶势力挑战。

作为一个妓女,她无权无势,所拥有的只有美丽和机智,凭借她的美丽和机智,她打赢了一场漂亮仗。

在她的周密计划之下,终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在斗争中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主动出击,节节胜利。

而有钱有势的富家子弟周舍只能钻入她的圈套,被她牵着鼻子走。

赵盼儿的胜利告诉了人们,只要敢于斗争,卑贱的小人物也可以战胜恶势力。

元代妓女的悲哀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哀。

她们的不幸是她们的生活所导致的。

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妇女生活更加凄惨。

而她们妓女的身份和地位,在受“男尊女卑”
封建思想的禁锢下的人们更是唾之以弃。

这就使妓女们更不可能摆脱生存方式的恶劣。

她们的急于从良就是想摆脱这种非人生活的体现。

但是性别差异给了她们过多的局限。

先不提她们在社会上的低下,就单单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要想在社会上,在家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一点地位都是很困难的,她们不存在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一切都只能以男性为主,甚至是危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也宁愿妥协,随遇而安。

在她们的骨子里扎根了这样一种不敢起来反抗的思想,才会培养出了女性的这种软弱性,也是因为这一点,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才会日趋低下。

元代剧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终日与这些歌儿舞女一起生活,更是真正体验到了她们内心的痛苦。

在他们笔下,流露的不仅是对妓女的同情与爱怜,更表现出了她们语言上、行为上、爱情观念上的不同特点。

作者似乎也以妓女自喻,表现自己在功名上和政治上的不如意。

这样的贴近妓女生活,这样的深刻反映妓女思想,这才会让我们看到元代杂剧家笔下这些不同于良家妇女而丰富多彩、形象各异的妓女人群。

二、刚烈不屈、温柔贤惠的寡妇形象
《感天动地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形象。

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

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存因素,即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窦娥的性格具有两重性,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

窦娥善良、温硕、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促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力所吞噬。

究其原因,当然有社会的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都是社会的原因,但这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在因素,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因素,一切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窦娥这个“内在因素”。

自觉的伦理精神是窦娥性格系统里的一大脉络。

悲剧作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斗争,与伦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古典悲剧总是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打动人心的力量首先来自精神道德的优美,人的伦理的理性本质体现得越鲜明越自觉,他就越成为崇高的对象,悲剧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被毁灭来展示他的优良品德,给人以深刻的伦理感动,使人受到精神道德的熏陶,悲剧人物虽被毁灭,但却表现了坏分子所自觉遵循的伦理精神的不可征服,人们由感性的痛苦而得到理性的快感,从而得到伦理精神上的提高。

关汉卿在塑造窦娥这一个人物形象时,则以凝重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履行道德的强烈义务感为性格特征,总是努力地表现其伦理精神。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殉道者的色彩,她为了履行某种伦理义务,自觉地做出牺牲。

窦娥性格系统中的另一大脉络便是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

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惠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的一面。

贤惠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

同一性格的这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造成“悲而不伤、悲中有壮”的悲剧效果。

当然,对于软弱平庸的性格,遭到毁灭是完全被动的,毁灭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窦娥的刚烈性格决定了她同黑暗势力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只能是悲剧性的。

正是窦娥宁折不弯的斗争意志推动着悲剧冲突不可抑止地向前发展,直至她自身的灭亡,这是构成悲剧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悲剧能够容纳最强烈的戏剧冲突,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戏剧冲突,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

窦娥性格的这二重内容是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一组组对立统一的联系。

比如,接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就是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

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把窦家“五世无再婚之女”当作美德来教育窦娥,所以窦娥把“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当作信条来遵守,把浣纱女投江水、贞妇化为望夫石这些典故作为典范来膜拜,窦娥丈夫列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

但她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


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力”,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拜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父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所以“连美妇人见过万个的地痞无赖张驴儿对她也毫无办法。

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

当蔡婆婆不得已要招婿张父你时,窦娥对她予以了正言规劝,说婆婆已经一大把年纪,再嫁有辱自己的贞节,“枉教人笑破口”并且还表示了对婆婆的强烈不满,说“你岂不知羞”,窦娥对蔡婆婆与张父的暖昧关系十分生气,甚至有些愤怒至极了,“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窦娥认为,再婚“不是咱没丈夫妇女的下扬头”,进而“劝普天下前婚后嫁的婆娘们”都吸收他们的教训,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宣传和对他人的说教。

窦娥的爱情只存留在记忆里,而且很短暂。

她却为了这短暂的爱情和旧年代的礼教,誓将守寡进行到底。

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这家寡妇成双,于是本来就多的门前是非凭空又添了一倍。

窦娥没有丈夫,却有一个同样守寡的婆婆,窦娥不仅以身作则,还督促婆婆三贞九烈,婆媳两人互相鼓励,争取一家两座贞节牌坊永垂青史。

从这看来窦娥的封建思想挺深的,又很守旧。

窦娥是童养媳,与婆婆的关系甚好,婆媳二人惺惺相惜,相依为命,倒也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这两人意外的卷入了一场血案,好好一个家庭,陷入空前的灾难。

这一切都是由张驴儿父子的出现开始的。

在张驴儿父子住进蔡家,张父与蔡婆发生了感情之后,窦娥曾无情的斥骂蔡婆婆:
【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她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

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凤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此为嘲弄,以下则几乎破口大骂了:
【梁州第七】······道着难晓,做出才知。

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上又换新衣。

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窦娥的话语掷地有声。

她和婆婆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出窦娥的刚烈与贞烈。

她是一个捍卫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弱女子,可最后却被那个封建社会所吞噬,所毁灭。

在婆婆和张驴儿的威逼利诱下,窦娥始终不肯嫁给张驴儿,也不让婆婆嫁。

张驴儿只有使计,毒死蔡婆婆,逼窦娥嫁给自己,却不想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他还反过来陷害窦娥。

被封建社会毒害的窦娥,她相信天命有常,今世的苦难是前世的不修;她相信父母官的公正,清官大老爷能为民做主,基于这样的信念,窦娥又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在官府,窦娥期待“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牧羊关》)。

残酷的现实仿佛一度擦亮窦娥的眼睛,临刑前窦娥就有这么一段著名的控诉:
有明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涂了盗石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然而,此后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热血飞上悬挂的丈二白练,三伏天降三尺瑞雪,楚州大旱三年。

说明窦娥致死不醒悟,依然相信老天的公正。

后面窦娥还化作鬼魂,寻找清天大老爷为自己伸冤报仇,可见窦娥被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毒害之深重。

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任命又不任命的矛盾性格,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窦娥除了有强烈的贞洁观,也是孝顺的典范,她之所以屈打成招,向恶势力低头,是因为怕婆婆受刑,临刑前绕道是怕婆婆见了难受,化作鬼魂还要父亲收养蔡婆婆,其孝顺可谓感天动地。

窦娥拿自己的生命去维护那个社会的伦理准则,却不被那个社会理解,“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第四折),乃至被逼上死路。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窦娥是幸运的,保住了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