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济南的冬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济南的冬天
课例分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会写生字,理解和运用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把握主要内容。

4.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情感。

5.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6.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体会语言美,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3.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景物描述的艺术方法。

2.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配乐朗读磁带等。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的冬天》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寒气逼人,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去观赏济南冬天的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文题)
2.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
《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一篇。

现在有《老舍文集》流行于世。

3.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真得(děi)觉得(dé)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薄雪(báo)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着急(zháo)看护(kān)看吧(kà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十分明亮。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慈善:温暖舒适。

秀气:玲珑秀美。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天气山景水色
4.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温晴”。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主要特点的?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特点后,作者又从济南的山和水两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

三幅画图:作者用三段文字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

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全景,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的秀美,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五段写冬天的水色。

先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6.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怎样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7.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主要特点是什么?从什么角度?用什么写法?怎样写这些特征的?
济南的冬天主要的总特点是“温晴”: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理想境界”。

作者以自己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

对比济南
北平相比(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相比(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相比(日光毒)温晴
五.研读、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第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这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

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六.研读、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
(一)朗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也是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

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
(l)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的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

春天并未来到眼前,但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更突出心理活动。

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用拟人手法写城: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3)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小山围城的环境比作“小摇篮”,把四周的小山比作“看护者”,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二)朗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全段的中心句是哪句?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 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 作者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按照从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雪后小山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修辞手法。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用联想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媲美情态。

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5.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表现色彩的形容词有:青黑、全白、蓝(天)、银边、暗黄、微黄、粉色。

一是将“树尖上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顶着白花的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

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他写出雪的形态和雪光。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上花衣”用比喻、拟人写雪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拟人,写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6.雪后小山给人的总印象是什么?秀气。

7.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四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说说其的作用。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这些都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三)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

用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比,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淡远的特点。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

1.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说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特点?
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温柔多情: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说明本段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2.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充满激情而含义丰富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4.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是以“济南”限制“冬天”,作者要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指代文章所描写的全部景物及其“温晴”的特点。

以“冬天”限制“济南”,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作者是向读者强调,他最后要抒发的是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七.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投影显示)如:
(1)甲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句.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娇羞美丽的情态。

突出了雪色的娇
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用“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有了灵气,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

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
①.“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②.“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④.“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⑤.“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⑥.“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

“没有风声”是风柔和,不猛烈,并不是没有风。

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济南城外的小村庄和房顶上的雪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享受这“温晴”的天赐。

这里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这“卧”字,正好和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这样写小山秀气的特点,既符合各自的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围成圈的小山的尖上积了雪,看去自然就如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八.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1.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①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在描写景物中,处处融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感情。

②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
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通过创设美好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

④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2.紧紧抓往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不同景物有不同的观察点。

请举例说明。

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是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

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3.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九.再表情朗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十.对比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

《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十一.梳理、总结、扩展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

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

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十二.布置作业
1.作业:在文中找出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

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与北平比——无风声
济与伦敦比——无重雾“晌晴”冬
南与热带比——无毒日“温晴”天
过渡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的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和安适;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