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师:同学们,今天是立冬,我们要研究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

济南是被小山围绕的城市,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认识它。

在课文中,作者用了一些词语来描述济南的冬天,比如“温晴”、“慈善”、“蓝汪汪的”、“响晴的”、“没有风声的”、“下点小雪”、“水是不结冰的”。

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同学们预得非常好,我们来考考你们。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同学们回答了“温晴”、“慈善”、“蓝汪汪的”、“响晴的”、“没有风声的”、“下点小雪”、“水是不结冰的”等特点。

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比如,“温晴”指的是温暖晴朗,“慈善”表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蓝汪汪的”形容水的颜色,“响晴的”表示天空晴朗无云,“没有风声的”形容济南冬天的宁静,“下点小雪”则是形容济南冬天的雪量不大,“水是不结冰的”表示济南冬天的气温较暖和。

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响亮”,它的含义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

同学们还要注意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比如“响晴”并不是表示声音很大,而是表示程度很高,十分晴朗。

而“没有风声”和“没有风”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形容济南冬天的宁静,后者则是没有风。

师生讨论济南冬天的特点,通过分析作者的用词和写作手法,得出了“温晴”是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最佳词语。

同时,讨论了作者从山、水、城内城外等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其中山是重点,分别写了阳光下的小山、雪后小山和城外小山。

师生还点评了同学们预时的绘画作业,其中一幅画表现了小山的笑脸,引出了对文中相关句子的讨论。

在冬天,这一圈小山显得特别可爱,好像是在将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静静地低语:“你们放心吧,这里一定很暖和。

”小山因为这种母爱的呵护之情而显得可爱。

我们可以用微笑的表情来朗读这篇课文的大部分句子。

画家用横七竖八的线条表现了“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景象。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一、整体感知,体味情感教师深情导入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结合课文章说明理由。

众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理想”的,是“温晴”的,是“宝地”,我刚才也看到有个同学圈画的是“响晴”的,那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特点里哪一个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呢?学生纷纷回答,大部分回答“温晴”师:那同学们跟我来辨析一下。

“理想的”“宝地”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体会、一种感受、一种赞美和评价,真正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应该是它的———生:(小声)温晴。

师:“温晴”“响晴”,你为什么说是“温晴”呢?生:“温晴”是有一点温和在里面,体现了济南的冬天非常的舒服;“响晴”呢,则是热得不太舒服。

师:对,有温和,所以非常的舒服。

用“温晴”比“响晴”更加全面,没有风声而温和,没有毒日而晴朗,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板书)的。

有了这份温晴,济南的风景也有了独特的魅力。

那作者在文章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呀?生:阳光下的山城,薄雪覆盖的小山,淡雅的远山,温绿的济南水。

师:她不光回答了问题,还把这些景物做了归纳,概括出四幅图景。

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围绕着山和水还写了很多的景物。

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呀?说说你的感受。

生答。

师:她抓住了这些景物传达出来的温暖、舒适的感觉,这好像不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但是说的也特别的好。

那这些景物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我说一个字,你们看一看,要是支持我就举手,好不好?(PPT出示:“小”)有支持我的吗?(反复观察)看来没有。

那没关系,我们在课文里面找找看,看看有没有“小”,老师说的是不是?众生答。

师:这么多小!有一些好像没说“小”字,可我们感觉也特别的“小”。

你看看,松是———生:矮松。

师:山上草雪相间,只不过是一件衣服。

最后水天一色,变成了什么呀?变成了———生:蓝水晶。

师:一个空灵的蓝水晶。

而且作者说的是“这块———水晶”,是不是也“小”呀,“小”得都可以捧到手心里了。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_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_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_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摘要:、教学目标、朗课感受作者多角体现济南冬天独特美,教学重理清脉络了济南冬天总特和描写角,(六)布置作业推荐《四世堂》</、教学目标、朗课感受作者多角体现济南冬天独特美、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作用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理清脉络了济南冬天总特和描写角三、教学难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景作用品味优美语言四、教学程()导入新课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用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印象如冬天狂风呼啸条条树枝就像条条狂舞皮鞭空抽打着然而老舍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格温馨舒适美(二)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舍予现代作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说《骆驼祥子》《四世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量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崇高赞誉9年赴英国任伦敦学讲师99年回国先任济南齐鲁学、青岛山东学教授山东也被成他二故乡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三)整体感知四面荷花三面柳城山色半城湖写风景不妨写实物写出诗情画老舍《谈叙述与描写》(四)精片段妙是下雪呀看吧山上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髻儿白花像日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道银边山坡上有地方雪厚有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道儿白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件水纹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更美山肌肤等到快日落候微黄阳光斜射山腰上那薄雪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粉色就是下雪吧济南是受不住雪那些山太秀气思考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按照怎样顺序进行了精细描绘?雪山总特是什么?选取喜爱语句品味语言妙处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角色彩(青黑银白暗黄粉色)顺序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特秀气暗呼段首妙体现温晴特写作特.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处给人美感.寓情景情景交融3.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主要特征描写(五)拓展到了铁公祠前朝南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红火红白雪白青靛青绿碧绿更有那株半株丹枫夹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幅画做了架数十里长屏风正叹赏不绝忽听声渔唱低头看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镜子般那千佛山倒影映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千佛山还要看还要清楚这湖南岸上便是街市却有层芦苇密密遮住现正是开花候片白花映着带水气斜阳似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山垫子实奇绝赏析语言特(六)布置作业推荐《四世堂》。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1)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课堂实录一、教师导入(一学生例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名著”)师:谢谢这位同学,我听出了她的那个片段的主要信息是——“收藏美丽”,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理念来学习我们的课文了,我想是可以的,学习《济南的冬天》,收藏她的美丽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师:先看背景材料,老舍,读(幻灯片放映作者简介)(生齐读作者简介)师:这是文学常识,要知道,这一篇精美文章的作者是谁?生齐答:老舍师:齐读这则材料:生(读):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二、板块一(品析1)师:好,谢谢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我们的阅读品析能力(师放映“课文品析”)什么是“品析”呢?——品味欣赏我们有三个学习活动,都是让同学们进行阅读能力的历练的(师出示幻灯片)看,请你看课文,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开始独立思考(生独立思考2分多种后)师:好的,我们来试一下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的观点,发言的层次是,大致上两个层次,第一,你认为哪个词,然后阐述你的理由可以举手发言了(生1举手)师:好,谢谢你生1:我觉得应该是用“温晴”这个词,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接着就先总后分的聊起了济南的冬天的山顶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师:好的,听她的发言,关键词咬的很准,文章的首段开头,然后文章的结构,然后文章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都点到了,表扬好,继续来(生2举手)师:好,请你来生2:我认为应该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因为除了济南,在我们这边,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在济南的人们和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地很舒适地度过一个本应该寒冷的季节,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师:恩,好!有那么温熏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续(生3举手)师:请你来生3: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因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说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没有山水的衬托,说明这个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阳光,还有温暖的怀抱,真是给人一个最值得在寒冷的季节,不仅是有气候的温暖,而且有温暖在心里流淌师:啊,是的是的有山有水,而且气候是那样的温暖,让每个人心里都有笑意,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好,继续(生4举手)师:好,请你来生4:首先,如果我觉得,它说概括全文一个大体写的东西的话,那么,“理想的境界”可以用来概括,但它这个问题是说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特点不一定要那么大体,而“理想的境界”这个词显得有些太统一了,很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境界,而它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老舍先生就把济南的冬天和伦敦,北平还有热带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是个温晴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篇《济南的冬天》,它的特点应该是“温晴”师:谢谢她的分析思路是:先从一般事物的角度来分析“理想的境界”到处都有,然后从特别的环境的角度来肯定“温晴”在这篇课文中可能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谢谢你!继续来(生5举手)师:好,请你来生5:我觉得应该是用“奇迹”,因为“温晴”、“宝地”或者“有山有水”,在江南的一些地方都是比较的常见的,只有在北方才是用“温晴”的,如果光用“温晴”、“宝地”、“有山有水”,不足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正因为它“温晴”,所以才让人感觉这是一种奇迹,也正因为它让人感觉非常的奇妙,所以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觉得“奇迹”是最能概括的师:恩,你是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逐步地进行推理的,只有“温晴”才能够创造“奇迹”,因为“奇迹”而形成“理想的境界”,好,谢谢你!再来说(生6举手)师:你来说生6:我认为应该是“温晴”,因为在第一段,作者就说“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说明作者认为济南之所以是个宝地,是因为济南有“温晴”的天气,那么我认为“温晴”是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师: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宝地”,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奇迹”,这又是一番道理还有吗?(生7举手)师:好,请你来说生7:我认为应该是“慈善”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因为在别的地方的冬天,花草都凋谢了,树叶都凋落了,而济南的冬天,人们会感到很温暖,人们心里有一种安慰,就觉得也许春天就要到了,就给他们的心灵上带来了一次安慰师:恩,这样的慈善呐,小山是那样的美,水色是那样的俊,怎么不让我们感到这样的地方时慈善的呢?好,还有两位同学要发言你先说,他再说,我们再来看怎么样请你来(请生8说)生8:我认为是“慈善”,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有温晴的天气,是慈善的,因为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所以它是慈善的,前面的词都可以用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很慈善的季节师:恩,是啊!大自然就像母亲,大自然的造化使济南这座老城就像安适地躺在一个小摇篮里,这样的冬天怎么不慈善呢?(生9举手)师:好,你来说生9:我觉得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宝地”,因为从气候特点上来说,它与北京比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比是没有雾的,与热带比是没有毒日的;从景色特点上来说,它有山有水,才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所以说是一块宝地师:宝地适合于我们居住啊,这个宝地是那样的慈善,这个宝地是理想的境界,这真让我们费解啊!(生10举手)师:好,说一下生10:我认为是“宝地”,因为济南下雪的时候就像是一幅水墨画,而且冬天下雪的时候,水面上不结冰,这种种迹象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宝贵的,都算是一种奇迹,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宝地”师:因为有这样的奇迹,所以才算是宝地,哎呀,我觉得我很难说服你们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我们说,你自由地选用文中的这些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大概每一个都可以用一下但是,我们是在全文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的首先我们注意课文第一段的两个关键词:“温晴”,“宝地”可以这样说,济南是温晴的宝地,因为温晴才是宝地,这是一;第二,再从全文看,因为温晴才创造了许多自然的迹,因为温晴才有那样的山、水,和人们的心理感受我想,温晴这个词,还要从其他的角度来看下面,我给你们再逐条地、仔细地分析一下(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全文是扣着“温晴的天气”这条主线来写的,所有的景物描写都要突出“温晴”两个字:正因为扣住“温晴”描绘着济南的山和水,作品才铺展出一幅幅淡雅秀美的画面;第二个道理,看顺序,绘天绘地,写雪写水,由暖阳描画到暖城、暖山,描画到不结冰的水,表现的都是“温”和“晴”继续看第二段,全景;三段、四段,雪中山色;五段,水上美景没有哪一幅是写阴冷的,都是“温晴”因此,这些画面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和谐一致的美感还有理由,即使是写雪景,也在表现“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因为晴朗,所以“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晴朗的天气,晴空下的雪上好,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他几个短语或词,它们往往在一个段落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或者集中表现作者赞叹的情感三、板块二(品析2)(进入课文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放幻灯片品析二)师:好的,谢谢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很好的到课文里来了,我们的思绪很活跃,下面的内容就比较的容易了第二次品读欣赏,划出“小摇篮”,它在第二段;划出“带水纹的花衣”,它在第三段;划出“小水墨画”,它在第四段;划出“蓝水晶”,它在第五段如果说作者使用了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一个关键的比喻来写美丽的济南的冬天的话,那么这四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注意老师的表述,老师没有说“你最喜欢欣赏的是哪一个”,老师说的是“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那么,也就是说,你要欣赏,还要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出来好的,开始思考(学生思考2分多种后)(师轻声询问学生是否可以了,再等会)师:是不是可以讲述观点了?(有学生举手)好,两位,那边,好,我们试一下(生1举手)师:请你来生1:我认为我最能欣赏的应该是空灵的蓝水晶,按照课文里的说法,就是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一直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从这样的描述里看的话,水晶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很玲珑,剔透的,而空灵意思就是说很清净,这样的话,就可以感觉到这块水晶从内到外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而课文里生动的描写就觉得这是一个春天的景象,万物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这明明就是济南的冬天,而这样更能衬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而且它语言非常的生动,“蓝水晶”、“澄清的河水”,这样很贴切的比喻更让我们感受好像看到一幅风景秀丽的画卷一样师:恩,分析得多么的好啊!“空灵的蓝水晶”表现的是一种纯净的美(生2举手)师:好,请你来生2:我最能欣赏的是第二段的把小山比作一个摇篮,首先,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有了小山,所以人们感到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人们感到舒适,感到暖和,也体现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师:恩,对,不仅表现了“温晴”,还表现了另外一个“温情”,情感的情继续,哪一位?(有同学第二次举手)师:你说了一次了,还有没有没说过的(生3举手)师:好,来试一下,先来试一下生3:我更能欣赏的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课文前面一句话写的是“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说明雪没有完全把山给覆盖着,所以是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形象又准确地写出了雪草覆盖的状态,进一步说明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师:恩,美丽,山色的美丽,这个比喻还让我们展开思绪,想到“带水纹的花衣”,它的整体的美可能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生4举手)师:试一下,试一下生4:我最能够欣赏的是第五段的“空灵的蓝水晶”,大家都知道,水晶给人以纯洁的感觉,蓝水晶能让人身心舒适,而济南呢,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纯洁得让人不愿意去碰,就好像是个奇迹,在这一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绿来衬托,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盎然的绿,连水都不忍得冻上,更何况是人呢?绿水与蓝天应和,它们相得益彰,即使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是那么地融为一体师:啊,这样诗意的表达呀,太让我惊叹了!而且我还建议你,如果还加上一句话的话,就是“美丽的色彩,那么蓝汪汪的”好,谢谢(生5举手)师:你来生5:我最能理解的也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从这一句话看出山的色彩美,黄白相间,并不像其他地方,冬天的山总是嶙峋的,死气沉沉的,从中也能看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且,风儿吹过,那些没有被雪覆盖的草在风中摇摆,也能看出这座山很生机勃勃师:恩,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动感,好,谢谢还有一个地方没说到吧?(生6举手)师:好,你的小手高高举起(生笑)生6:我觉得“小水墨画”这个比喻最好,因为它后面加了一句“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肯定是非常赋有诗意的,这就更衬托出济南的山景的美师:好,如果说把你的“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再引申一下,就是古朴啊,这个冬天,这种色彩显得很古朴,那种画面的构图显得很古朴好,谢谢你帮了我的忙刚才我还是于心不忍(师准备结束这一环节,又有学生举手)师:还是让你说一下(大家笑)生7:我也认为“空灵的蓝水晶”,因为天上和水中都是蓝颜色的,这蓝颜色融为了一体,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画中,所以我认为“空灵的蓝水晶”是很好的师:恩,好的,你要感谢我满足了你的愿望(众人笑)好,小结一下,做记录(边放幻灯片边小结)摇篮太美了!写出了秀美的山形地貌、舒适的冬暖环境(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带水纹的花衣,表现的是雪后山色的斑斓和大自然的、小山的飘逸美好的情韵(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小水墨画,凸显的是山村的疏朗点缀,山村点缀在小山上,远远看去,那样的美丽,而且因为是冬天,所以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这足见作者用小水墨画来比喻冬天的济南的城内的小山的精致之美;空灵的蓝水晶,则显示了天光水色的清净和温暖泉城的亮丽(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总的来看,这篇文章表现手法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以小喻大,以小绘大,以小描绘大,从而表现出景物的画意诗情(2)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朗读永驻语文课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第1篇: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

四季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

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

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春雨、冬雪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

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精*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的段落)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生:好!师:好在哪里?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象我们这里,呼啸的北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济南的冬天)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济南的冬天)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济南的冬天)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教案学校尚志市马延中学教师学科语文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新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的方法、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与语言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教学难点结合语境揣摩词语教学方法谈话法、研讨法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设计理念本着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去感知和品味散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由赞美祖国山川之美引入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师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教师导读1、自由朗读读文后谈对作品感知情况2、师生共同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济南冬天的美,激发学生求知欲,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面品读作铺垫。

合作探究情感体验品析语言1、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对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教师伺机点评)3、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的疑惑,师生共同给予解答。

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知识迁移抓住景物特点仿写要求学生抓住秋天校园景物特点,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学法导引学法指导学习不能没有创新,特别是语文学习更应开放视野,希望大家课后尽力搜集老舍有关资料,包括生平,主要著作,找几本读一读。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堂实录一、唤起体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说起冬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哪些画面?生:冷,寒风凛冽、冰天雪地。

生:大雪纷飞,银白色世界。

生: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生:冬天的太阳暖暖的,很舒适。

师:今天我们走进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我们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

生:(自由诵读《济南的冬天》。

)师:谁说说,课文中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生:没有风声。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

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生:不一样,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也许会有微风;而没有风就是什么风都没有。

师:说得好,济南的冬天风很小又说明什么?生:济南的冬天不冷。

师: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是很准确的。

“济南的冬天不冷”是济南冬天总的特点吗?生:响晴的生:温晴生:宝地(学生七嘴八舌)师:谁说说“响晴”“温晴”的意思?生:“响晴”是指晴朗无云。

“温晴”的“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的,指气候宜人;“晴”,则相对于“阴”而言,指天气晴朗。

师:“晴”不仅指天气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响晴”和“温晴”相比,哪个词意义丰富,更能概括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生: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温晴”。

师:很好。

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温晴”,和其他地域相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可谓是情真意切,直接抒发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宝地”是对济南的感受评价,不是特点。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句话应该是全段、全文的-生:中心句。

师: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生: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雪景也是写山上的雪景。

所以全文一个中心“温晴”,继而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最后描写济南冬天的水,共三个层次。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4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4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4《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

前一段时间咱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流动。

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

这一单元咱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

作者是怎么描绘的呢?这一单元咱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法子。

今天,咱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师:提到冬天,你会有甚么感觉?会想到些甚么?生:感到尤其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咱们这里的冬天。

那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么的胜景呢?这节课,咱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法子;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生:好!师:好在哪里?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象咱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象咱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

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

令人不禁想到咱们这里的春天。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么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师:在阅读的时候,我但愿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投影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生:立冬。

师:对,从今天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冬天。

恰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冬天的。

是哪一篇课文?生:《济南的冬天》。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响亮。

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祁门的冬天,而是——生:济南的冬天。

(师在课题的“济南”下加着重号。

)师:对济南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屏显济南简介,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师:介绍当中有一句诗大家齐读一遍。

开始。

生(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这句诗要记住了。

以后提起这句诗就知道写的是济南。

济南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生:被一圈小山围着。

师:课文当中是什么说的?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师继续检查作者等预习情况。

)师:课上到现在,老师已看出同学们预习做得非常好。

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生:温晴。

生:慈善。

生:蓝汪汪的。

生:响晴的。

生:没有风声的。

生:下点小雪。

生:水是不结冰的。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

“温晴”是什么意思?生:温暖晴朗。

师:“慈善”是什么意思?生:慈祥。

师:哦。

慈祥,有同情心。

那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生:因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

师:“蓝汪汪的”是形容什么的?生:水蓝汪汪的。

师:水为什么是蓝汪汪的?生:因为天是蓝的。

师:天是蓝的又说明什么?生:晴朗,万里无云。

师:“响晴”是什么意思?生:天空晴朗无云。

师:课文注释中有。

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这个“响”在这里是表示声音很大吗?生:不是。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响”的意思呢?生:这个“响”是用来修饰“晴”的。

师:说得很好。

这里的“响”起着加重程度的作用。

“响晴”也可以理解为十分晴朗。

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

生:响亮。

师:把文中的原句读出来。

生:“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师:这里的“响亮”是什么意思?生:十分明亮。

师:对。

这里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

“没有风声”是在文中哪里?生: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

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生: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而没有风就是没有风。

(众生笑。

)师:济南的冬天风很小又说明什么?生:济南的冬天不冷。

师: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是很准确的。

同样,“下点小雪”也可以看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生:不太寒冷。

师:水不结冰呢?生:冬天暖和。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

如果我们要选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哪一个词呢?生:温晴。

(师板书“温晴”。

)师:围绕“温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生:四个方面。

师:哪四个方面?生:讲了山,讲了小雪,讲了城内城外,讲了水。

师:同学们赞同吗?生(部分):赞同。

师: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处理。

生:三个方面。

师:你去掉哪一个了?生:小雪。

师:你为什么把小雪去掉了?生:因为写小雪还是在写山。

师:好,由四个并为三个了。

还能不能再进一步?生:山和水。

师:你为什么把城内城外去掉了?(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写城内城外在第几段?生:第5自然段。

师:第五段主要写城内还是城外?生:城外。

师:城外又是写什么?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师:那还是在写——生:山。

师:同学们很不错,这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基本思路。

我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个地方,第6自然段开头的三个字,大家找到读出来。

生:“那水呢”。

师: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句,表明下文要开始写——生:水。

师:那前面不是写水是写什么呢?生:写山。

师:我们记得刚才提到过写济南的一句诗,叫——生:“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作者老舍就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其中,写山,写得多一点。

同学们能不能给它分一分,看看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山?生:写了雪后的小山。

生:没有下雪的小山。

师:没有下雪是什么样的天气?生:晴朗的。

师:那就是阳光下的小山。

生:城内城外的小山。

师:到底是城内的小山,还是城外的小山?生:城外的小山。

师:所以,作者写山写水,重点写山。

依次写了阳光下的小山、雪后小山和城外小山。

这一点清楚之后,我们再来看几幅同学们预习时的绘画作业。

预习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济南的冬景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点评一下。

(屏显学生绘画作业。

)师:这位同学很可爱!你看,还给小山加上了笑脸呢!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表现文中哪个句子的吗?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师:这个句子写出了小山的什么特点?生:可爱。

师:小山为什么可爱呢?它可爱在什么地方?生: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大家看这一圈小山像不像小摇篮?生:像。

师:我说也像小竹篮呢!大家看这里的“小摇篮”能不能改成“小竹篮”呢?(生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师:小摇篮和小竹篮有什么区别?生:摇篮是用来摇婴儿的,竹篮是用来放东西的。

师:说得十分准确。

哦,你还有话说?生:实际上就是把济南这座城市比作山的孩子了,是山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了。

师:山把济南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放在小摇篮里了,那山是什么?生:母亲。

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为什么可爱?就因为它具有——生:母爱。

师:这种母爱说得具体一点是什么情感?生:是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之情。

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体会一下。

(生读。

)师: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呵护之情呢?生:读得温柔一点。

师:不错。

这篇课文的大部分句子我们都可以用微笑的表情来朗读。

下面再读,用微笑的表情读。

(生再读。

)师:我看同学们读的时候是面上含笑的,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第二幅。

(屏显学生绘画作业。

)师:哟。

画得这么横七竖八的。

我想这位画家一定是印象画派的。

(众生笑。

)师:这就考验大家了。

同学们看一看,这幅画究竟是想表现课文中的哪个句子?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师:我还要请这幅画的作者确认一下同学们找得对不对。

生:对。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山们”有没有镶上一道银边的感觉?生:没有。

师:如果我们要给这幅画作个修改,怎么改才会有镶上一道银边的感觉呢?生:变细些。

师:当然要细。

但下面就不应是白色,而应该是——(生七嘴八舌。

)师:看看文中是怎么写这一处山景的?生(部分):暗黄。

师:对了嘛!这下面应该是一道儿暗黄,一道儿白。

请同学们把“镶”字给圈一下。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镶”的感觉呢?你看,上面是蓝汪汪的天,下面是一道儿黄,一道儿白。

而在天山相接的部分就是一道窄窄的银边,显得十分醒目。

好,接着说。

生:他还把斜射在山腰上的阳光给画出来了。

特别突出了斜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课本上说“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他还把矮松画了出来。

师:是这个吗?这是矮松吗?(众生笑。

)师:课文中可不是这样的。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你看,老舍就不像你这么抽象了。

他是用工笔在那儿细细描绘。

连树尖上这么细微的地方都写出来。

请同学们把其中的“顶”字圈一下。

如果把“顶”换成“压”,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生:这个“顶”字说明济南下的是小雪。

师:为什么说是小雪呢?生:因为“顶”可以看出雪不厚,比较轻盈。

生:“顶”字还写出了松树勃发向上的感觉。

生:挺拔。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

我这里还要再说说这幅画。

一个最关键的亮点同学们都没有欣赏到。

同学们看我手指着的地方,这是什么东西?生:草。

师:这些草是有规律的,看出来了吗?生:往一个方向倾倒。

说明有风。

师:那你们看这幅画是表现静态的还是动态的?生:动态。

师:文中有一句也是写动态的。

找出来,读一读。

生:“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师:微笑着,语速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风儿真能把这件花衣吹动吗?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好像。

师:那这是不是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实景呢?生:不是。

师:不是写实景,那是在写什么?生:属于想象。

是虚写。

师:那前面呢?生:是实写。

师:那前后文连起来,在写法上叫——生:虚实结合。

师:讲得很好。

还有,大家看,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描写?生:静态的。

师:那与这一句结合在一起,又是一种什么写法?生:动静结合。

师:课文中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两种写法就被我们的同学这么写意地表现出来了。

画得真不错。

再看第三幅。

(屏显学生绘画作业。

众生赞叹。

)师:的确,美得让人心醉。

你看,济南被称为泉城。

泉多,湖就多;有湖,就有桥;有湖,就有柳。

请这幅画的作者告诉大家,这幅画是表现文中的哪一句的。

生:“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师:好,我们就看这济南的水。

这里水怎么会有人的感情呢?生:用了拟人。

师:“不忍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善良。

生:慈爱。

生:似水柔情。

生:多情。

师:我们知道这是拟人,也知道水本无情。

那这里其实是谁不忍得让这些绿萍、水藻被冻上?生:作者。

师:可见,作者对济南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

同样,我们再看垂柳。

垂柳为什么要照影儿呢?生:是因为它自我感觉很美。

师:说得好。

垂柳因为觉得自己很美,便要照个影儿。

但其实垂柳也本无情,这还是谁的感觉呢?生:作者。

师:是的。

是作者觉得垂柳很美。

下面,我给这篇课文题几个字,大家看我写得对不对。

(师板书“山水草木总关情”。

)师:这篇课文是不是写山水草木总关情的?生:是。

师:山水草木本无情,说到底是谁有情?生:老舍。

师:是老舍对冬天的济南的什么感情?生:喜爱。

生:赞美。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好像缺了点什么,看出来没有?(师提示:左边是“山水草木总关情”。

)生:右边少了另一半。

师:这是一副对联。

但只写了左边的下联,右边的上联是什么呢?就当作课后作业吧,请同学们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思考,并将它补充完整。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