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的追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不断
追寻的结果。“追寻”———既是人类原初的生命冲动,也是人生经
历的主要内容,构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自从
《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被放逐,人类就开始了负罪漂泊,努力追
寻着理想的回归之路。流浪的奥德修斯在二十年的漂泊里追寻
着还乡的路,流放的但丁在《神曲》中漫游“三界”,寻求失落的人
生理想。中世纪的骑士们终其一生寻找“圣杯”;游侠堂吉诃德在
庸碌的现实中追逐着梦境;与魔鬼订下契约的浮士德则从未放弃
对知识、爱、美和理想的追求。屈原在诘问中苦苦求索着自己的报
国之志,陶渊明则在幻想中追溯着世外桃源的所在。不管是神话
里的《西游记》,还是现实中的《在路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寻。
生命不息,追寻不止,这是世世代代的主旋律。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1787-1851)在年仅18 岁时创作的,被誉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科幻小说”。[1]自发表起,小说哥特式恐怖气氛的烘托、精心
安排的叙事结构和多元化的主题阐释无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有人研究它的宗教意义,有人力图从女性主义角度给予解读,还
有从叙事策略、生态伦理、现实意义等等诸多层次对其进行全方
位的剖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本文认为,《弗兰肯斯坦》打破了
传统小说直线式的叙事方式,采取一个类似于同心圆的结构。小
说以探险家沃尔登写给姐姐的六封信开始,介绍自己前往北极的
探险经历。期间遇到弗兰肯斯坦,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是弗兰肯斯
坦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但在其中的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又包含了
怪物的自叙;最后又以沃尔登的续信为完结。三段叙述都采用第
一人称,环环相扣,而统摄其中的核心就是“追寻”主题。
二、怪物:追寻与报复
怪物是被弗兰肯斯坦用收集来的尸体、骨骼等材料创造出来
的。它没有名字,但有生命;虽然丑陋不堪,但有思想、有情感,还
是可以称其为“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
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
实现需求,[2]怪物的一生就是不断追寻这些需求的过程,也是不
断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
怪物从最开始的采摘浆果充饥,到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加工食
物;从风餐露宿到找到茅屋木棚作为栖身之所,不正是人类从蛮
荒走向文明过程的缩影吗?除了解决生理上的基本诉求,他还不
断学会认知这个世界。他“准确地观

察周围各种物体的形状,想找
出头顶上光辉异常的苍穹的边际在何处”,不久就可以“逐渐分辨
出不同种类的草木虫鱼”[3]。他也渴望融入人类社会,渴望与人
的交流。他在小木屋里观察隔壁一家人的生活,偷偷帮助他们砍
柴,慢慢学会了语言,懂得了美与丑的区别并为此自卑。他还追寻
知识,不但掌握了文字,甚至还阅读了《失乐园》、《名人传》和《少
年维特之烦恼》,思索人生的意义和“我是谁”这样的宏大命题,并
试图寻求自我身份,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事与愿违。所有的人都被他恐怖丑陋的面貌吓坏了,不
管他如何努力,没有人认同他、接纳他。即使是创造了他的主人弗
兰肯斯坦,不但抛弃了他,而且还在即将完工之时毁掉了他的最
后一丝希望———再造一个同类伴侣与他一起远离人类,终老一
生。苦苦追寻而不得的结果就是报复。怪物将满腔愤怒转化为疯
狂的杀戮,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亲人、朋友和爱人,但他的心中
始终充满着巨大的痛苦。他也曾“充满了对幸福和仁爱的憧憬,渴
望同别人分享这种美好的情感”[4],他也曾想获得自我身份、人
类认同或同类相伴,但当这些强烈的渴求都遭到拒绝,他要报复
的对象死去之后,他也失去了追寻的目标,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三、弗兰肯斯坦:追寻与幻灭
弗兰肯斯坦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对于自然科学有着超
乎寻常的热情;在因戈尔斯塔德大学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追
求自然科学知识,醉心于人体结构、生命起源等问题的研究。学识
的进步和科学的成就使得他的头脑里渐渐产生了大胆的憧憬和
狂热的激情,当他发现“上帝创造世界以来,很多伟人孜孜以求的
目标,现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5]的时候,他的灵魂在大声呼
《弗兰肯斯坦》的追寻
叶冬邱涤纯
[作者简介] 叶冬,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81);邱涤纯,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8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英美女性主义科幻小说研究”(项目编号:07C606)成果之一。
2010 年9 月
文史博览(理论)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Theory) Sep.2010
[摘要]“追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弗兰肯斯坦》的三位叙述者身上集中体现了追寻的三种层次,导致了三种结果。怪
物努力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追求不到转化为报复;弗兰肯斯坦一心钻研科技知识,却最终破灭;沃尔登则怀着敬畏之心,超越
了对自然的追寻和探险。生命的价值在追寻中体现,在超越中完善。
[关键词] 追寻

;报复;幻灭;超越;《弗兰肯斯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653(2010)09- 0025- 02
25
喊,“我一定要取得更大的、远远超过前人的成绩,踏着前人的足
迹向前,开创出一条新路,探索未知的神力,向世界展示创造的最
深邃的奥秘”。[6]
人类对未知的探秘和对自然的索求是无止境的。当弗兰肯
斯坦沉浸在科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时候,他对胜利的激
情和渴求已经超过了一切的限度和范围。在他看来,“生死之间
的差别不过是被人虚构的,我首先就要冲破这个界限,把生的光
明注入黑暗笼罩的冥间。将有新的生物种类把我奉为造物主,把
我称为圣灵,许多得天独厚、才智过人的幸运儿,将会感激我的造
物之恩”。[7]当狂热变为狂妄,当偏激成为偏执,投身事业的精神
之柱已然开始倾斜,披着科学之衣的天使失去秩序和伦理的约
束,逐渐露出魔鬼的狰狞面目,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弗兰肯斯
坦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险,但他被“等同于上帝”的
庞大野心裹携着,“好像着了魔一样,被一股不可抗拒、近乎疯狂
的冲动驱使着,我好像丧失了全部的心智和知觉,一心一意地为
这个目标而奋斗”。[8]
弗兰肯斯坦的科学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他所创造的生物不
但没给他带来任何希望和快感,反而是令人窒息的恐惧和厌恶。
他被自己亲手造出的怪物吓坏了,在失望和害怕之余他本能地
选择了抛弃。在此,面目可憎的怪物本身即为隐喻,指涉人类对
科技追求的无度与贪婪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是
人类文明进步的组成部分,它不能超越文明的限度和伦理的底
线,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否则,科学给
人们带来的就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弗兰肯斯坦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为自己的肆意妄为和不负责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所追寻的
理想彻底幻灭了。
所幸的是,理想幻灭之后的弗兰肯斯坦开始了反思。他不再
只专注于自然科学知识,而是在他的朋友克莱瓦尔的陪伴下,阅
读那些或“抚慰人的心灵”、或“让人精神昂扬”[9]的文学作品,体
味到人性、宗教与道德的力量。同时,当他无法面对失去弟弟的
痛苦,离家出走徜徉在大自然中的时候,他开始反诘:“为什么人
类要吹嘘自己是超越自然的万物之灵,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受
到外界的制约”[10],感受到对大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他意识到,
科学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人文道德的制约,终将破灭。所以,在
第二个怪物即将完工之时,弗兰肯斯坦没有急于求成,而是

陷入
了深深的思考。他在考虑这项工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满足
怪物的要求,换取自身的安宁;还是再创一个怪物,可能会威胁到
整个人类的生存?虽然弗兰肯斯坦最终的决定直接引发了怪物
的报复,他在不断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追逐怪物,希望亲手消灭他,
但以失败告终,他的人生和理想在追寻中彻底幻灭。
四、沃尔登:追寻与超越
沃尔登的身上有弗兰肯斯坦的影子,他对自然的奥秘和未知
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激情,并愿意为此冒险。他“满怀激情地阅
读了各种各样有关极地探险的书籍”[11],“钻研凡是可能对航海
探险者大有裨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目”[12],并在捕鲸船上锻炼
自己。他的豪迈理想丝毫不输给弗兰肯斯坦,尽管在海上也曾经
历风雨,但他努力在没有道路的海上探索安全航道,“那天上的灿
烂群星,将是我胜利的见证人。为什么不在和谐而驯服的大自然
面前前进呢?有什么能阻挡人类的决心和意志呢?”[13]当船队被
困于冰川,危在旦夕的时候,沃尔登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不顾船
员的死活和请求,执意前行,还是在脱险后返航?或许沃尔登本人
的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是不允许他半途而废的,但弗兰肯斯坦的
遭遇却使他开始反思:“想到船上这些人全是因为我才有此性命
之虞,我不由得心惊肉跳。倘若我们丧身大海,那就完全是我那
疯狂的探险计划造成的。”[14]
通过重新审视与权衡,沃尔登超越了自己疯狂的激情和狭隘
的目标,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队友的尊重,终于做出了返航的
决定。弗兰肯斯坦曾经提醒过他:“你像我曾经做过的那样孜孜
不倦地寻求真知和智慧,我衷心希望你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要重
蹈我的覆辙,给自己引来一条咬人的毒蛇……细想一下你正走着
我当年同样的道路,面临着也可能落到我今天如此田地的同样危
险,也许你能从我的遭遇中得出恰当的教训……”[15]正因为沃
尔登领略了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力,又从弗兰肯斯坦的经历中体
悟到人类进行科学探索时所应有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限度的把
握,他不愿意勉强船员们继续前进,而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毅然
返航。沃尔登的追寻之旅不是失败,而是超越。
五、结语
生命的价值在追寻中体现,在超越中完善。正如弗兰肯斯坦
后来所反思的那样:“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热情冲昏了头脑。探求
知识的时候也不应该偏离这个原则。如果一个人从事的研究工
作,竟然会削弱对别人的关爱,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准则,无意去接
受那种纯洁质朴的人生乐趣,那么这种研究肯定是不正确的……


如果每个人都恪守这个准则,谁也不会让自己的事业扰乱人伦秩
序,那么希腊就不会被外族所奴役,恺撒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国家,
美洲也不会突然被发现,而古时的墨西哥和秘鲁帝国……不会没
有缘由地这么快毁灭了”。[16]美国当代科幻大师厄秀拉·勒·奎恩
曾经说过:“科幻小说不是为了预示未来,而是描摹现世,指涉现
实”。[17]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用一种隐喻的方式警示当
时沉浸在大工业革命创造激情中的人们以及后世的我们,在科技
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任由新技术新手段以科学追求的名义
肆意妄为而不加以伦理约束和人文关怀,如果人类一心只想着改
造自然利用自然而不是怀着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与之和谐共处,
那么终有一天人们的追寻之路会中断,努力营造的一切就会像巴
别塔一样轰然倒塌。
[注释]
[1] See Aldiss, Brian W. Trillion Year Spree: The History of Sci
ence Fiction. [M] New York, Atheneum. 1986.
[2] 参见亚伯拉罕·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4][5][6][7][8][9][10][11][12][13][14][15][16] 玛丽·雪莱著, 丁超译.
弗兰肯斯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7.196.23.18.24.
25.40.69.2.3.10.188.18.26.
[17] Le Guin, Ursula K.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M]. New York:
Ace Books, 2000.xii.
(责任编辑:良士)
《弗兰肯斯坦》的追寻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