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四代 其乐融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孙四代其乐融融

-----记孙明岐老人一家

1997年从绥滨农场27连退休的孙明岐老人,今年98周岁,现在跟随两个儿子定居在山东省梁山县城。年近百岁的老人虽然有点耳背和眼花,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提起当年移民北大荒的事情,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1959年,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发出了鼓励内地青年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家住当时山东省梁山县岱庙公社芦里大队的孙明岐,虽然已经46岁了,人到中年依然不服老,毅然决然地到大队报了名,很快就收拾简单的行李,带着爱人和四个孩子踏上了漫长的北去的旅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和刚刚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国家十分贫困,物质奇缺,百废待兴,交通更不像现在四通八达。孙明岐一家从芦里村来到相距10余里的黄河渡口,坐船到了济南。在济南停了两天,挤上了一辆闷罐子火车,火车像一头气息奄奄的老牛,“咣当咣当”地喘着粗气,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跋涉,来到哈尔滨,又停留了两天,然后到了佳木斯,火车到了终点。他们坐船沿松花江东下,到了绥滨县,又坐马车到了绥滨农场27连。从离开家算起,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在27连,两家合住一个18平方米的草房子,一个大炕,中

间用一个布帘子隔开,一家6口人就挤在一个炕上。孙老回忆说,国营农场创业初期非常艰苦,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荒草甸子,下地干活全靠人力,还没有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夏天蚊子多,脸上、手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蚊子,用手一摸,就是一片片的血迹,皮肤上被咬起了一个个的包。秋天雨水大,秋收还没有结束,冬天就到了,年年都要趟着冰碴子下水割豆子,一天下来,腿也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

生活上也很拮据。孙老当时6个孩子,只有大女儿没有去北大荒,因为她当时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已经是成年人,到了农场就参加了生产劳动。大儿子刚纯到农场后参军了。二儿子刚福和三儿子刚月尚小。四儿子刚成是北大荒生人。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0多元,全家7口人,每月只买半斤油,粗细粮搭配,实在不够吃的时候就去地里捡白菜帮煮着吃,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这样艰苦的日子,对于孙明岐来说算不得什么,他在老家年轻时就给地主扛过活,推过石头,拉过地排车,修过堤,挖过河----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挨饿、受冻的日子。回忆起刚到北大荒时那段艰苦的日子,老人一脸幸福地说:“到了那里,能吃饱饭了”。

1985年,黑龙江垦区实行改革,驾驶员出身的刚月和刚成承包了80多垧地和一台旧拖拉机,组建了家庭农场。刚开始几年,老是亏损,挂账几十万。从1989年起打起了翻身仗,逐年盈利。

孙明岐老人一家与其他千千万万的山东移民一样,几代人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北大荒,他们就像拓荒牛一样,把这块荒无人烟的黑土地变成了黑龙江边陲的米粮川。

1994年,刚月一家调动回老家梁山工作,孙老夫妻俩也于次年回到梁山,老伴不幸于1998年去世。刚成一家于1999年回到梁山生活。刚纯于1986年在农场早逝。刚福跟随下乡知青的爱人返城去了上海。

如今,孙老跟随三儿子和四儿子生活,一家一个月,两个儿媳像闺女一样孝顺。三儿媳陈培芝介绍说,老人每天早晨五点半就醒,吃完早饭后,七点半就拿着马扎出去玩,天天买一趟菜,送家来,再走,老人生活简朴,尽捡便宜菜买。中午休息到两点半,步行去广场或者附近的村庄听戏。刚月家住在五楼,老人每天上下六七趟,从来没有感觉过累。刚月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西北大学毕业,一个是济宁医学院在读,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孙子上学。祖孙四代生活在一起,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解树立采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