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关于蟋蟀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蟋蟀的介绍
蟋蟀(xī shuài)(拉丁学名: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作物的害虫。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
数大型。
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是圆的,胸部有些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
咀嚼式口器。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
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
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
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雌性个体较大,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科目说明
蟋蟀亚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属(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旧作Gryllus domesticus)身体粗壮,呈黑或褐色,常打浅洞;取食植物、动物、衣服或互残。
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时进入室内。
家蟋蟀头部色浅,并有深色横带;已从欧洲引入北美;见于建筑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日夜鸣叫。
在美国售作鱼饵,又用于生物学实验。
田野蟋蟀属常出现于诗、文中。
如狄更斯的《炉边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针蟋亚科(Nemobiinae,或归入蟋蟀亚科)长12公厘,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
条纹针蟋(Nemobius vittatus)腹部有三条暗纹。
树蟋亚科(Oecanthinae)白或绿色。
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
雪白树蟀(Oecanthus fultoni)通称温度计树蟀,因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的华氏温度。
栖息在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夜间叫,草丛种类日夜都叫。
蚁蟋亚科(Myrmecophilinae)的种类小型,3~5公厘长,无翅,弓背,生
活于蚁巢中。
钲蟋亚科(Mogoplistinae)的种类(无翅灌丛蟋)常见于灌丛或热带多沙地区水边的碎石下,体细长,5~13公厘,无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鳞片。
蛣蛉亚科(Trigonidiinae)的种类(有翅灌丛蟋)4~9公厘长,产卵器剑形,生活于池边灌丛中。
金蛣蛉亚科(Eneopterinae)的种类(褐色灌丛蟋)较大,瘦长,浅褐色,常见于树上或灌丛中。
在东方,人们笼养雄蟋蟀听其鸣叫;在中国斗蟋蟀的风习已有数百年之久。
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
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于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
在缅甸曼德勒的市场上销售一种大型棕色的炸蟋蟀,常供游方僧人食用。
在英语中,许多其他昆虫亦称cricket,如突灶螽、沙螽(Jerusalem cricket)、蝼蛄(mole cricket)和蚤蝼(pygmy sand cricket)。
这类昆虫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
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
多数体色褐色或黑色。
雄虫会发出求偶鸣声。
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或针状。
卵被产于湿润的土壤里。
肉食性的种类如树蟋将卵群产于植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