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中治疗肺癌验案举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经验

杨新中治疗肺癌验案举隅

姜胜攀1,指导:杨新中2

(1.湖北中医学院2006级中医教改班,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61)

关键词: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案;专家经验;杨新中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9)10-0025-03

杨新中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疗法治疗肿瘤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从师于杨教授,兹将杨师治疗肺癌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1:贾某,男,59岁,2002年5月16日初诊。发现左上肺癌三月余,介入治疗后。患者2001年8月因痰中带血在武汉市某医院作胸部CT怀疑为左上肺结核,后在某结核病院抗痨治疗3月,2002年2月再次出现咳血症状,胸部CT示肿块增大(大小为9.13c m×5.92c m×8.00cm)且呈分叶状,纵膈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为肺鳞癌,但纤维支气管镜未取到病理组织。患者因不愿手术,于2002年4月在某肿瘤医院作肺介入治疗。现左胸壁闷痛不适,微咳,咳白痰,痰中带血丝,大便溏,下肢微肿,平时怕冷,易出汗,可平卧,不喘,纳可,睡眠尚可。查:浅表淋巴结不肿大,HR80次/m in,律齐,两肺呼吸音低,但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紧,尺部弱,手心发热。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热蕴结,肺肾亏损。治宜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滋补肺肾。方药:炙黄芪30g,茯苓20g,黄精15g,葛根30g,炙甘草5g,生地12g,北沙参15g,天花粉20g,杏仁10g,法夏10g,炙紫菀12g,瓜蒌皮20g,白英30g,半枝莲30g,知母12g,黄芩12g,五味子15g,旱莲草30g。上药10剂,每日2剂,日服2次。同时服用抗癌中成药利邦平消片,每次8片,每日3次。

患者2002年6月底复查胸片示:肿块明显缩小(减小约10%-20%),后遵杨师嘱,2002年7月22日至8月2日在某军区总医院作左上肺r-刀治疗(因肿块较大,分左肺前和左肺中部两靶位交替治疗)。2002年8月6日复诊。现微咳,有痰,色黄带血丝,伴胸闷胸痛不适,纳尚可,口不干,双下肢微肿。查: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紧而数。辨证属痰热蕴肺,肺气不利,脾肾阴虚伴水湿内停下焦。治则清热化痰,滋阴润肺,利湿行水。方药:生黄芪35g,茯苓20g,猪苓10g,黄精15g,葛根20g,炙甘草5g,陈皮10g,杏仁10g,法夏10g,浙贝母15g,黄芩10g,北沙参20g,车前草20g,丹参15g,白茅根15g,焦三仙各12g,白英30g,旱莲草30g。上药10剂,同时服用利邦平消片,法如前。

2002年8月15日-2002年9月13日作胸部补充放疗,放疗后坚持服用中药。2003年4月24日湖北省中医院复查胸片示原上肺肿块明显消失,但发现右中肺野似有一淡薄结节状病灶,后排除转移性结节。2006年5月11日及2007年11月13日在某军区总医院复查胸CT示与前片比较两肺野未见明显改变。2008年5月6日某军区总医院复查胸部CT示纵膈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与前相仿。

2008年9月11日复诊。患者一周前因感冒后咳嗽,痰中带血,服抗炎药后好转。现痰不易咳出,夜尿稍多,胸不闷,纳可,大便调,睡眠佳。查: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低,舌淡红苔薄黄,脉弦。辨证属痰热蕴结,肺肾亏虚。治则清热祛痰,解毒抗癌,温肾缩尿。方药:太子参20g,茯神20g,葛根20g,生甘草5g,生地15g,旱莲草25g,杏仁12g,法夏20g,陈皮10g,全瓜蒌20g,浙贝母12g,鱼腥草25g,北沙参20g,桑螵蛸10g,金樱子10g,白英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炒二芽各10g,桑白皮12g。上药15剂,同时服用利邦平消片,法如前。该患者已存活六年,临床评价:治愈。

案2:张某,男,62岁,2002年3月5日初诊。发现右上肺癌4月。2001年11月因咳嗽、眩晕在某军区总医院作胸片及胸CT 发现右上肺占位,纵隔见肿大淋巴结,考虑为肺癌或结核球。2002年1月25日患者在某医院再次作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大小为28.1mm×25.7mm)且呈分叶状,周边为短毛刺状,纵隔内见多个稍肿大淋巴结,即考虑为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亦未取到病理组织。患者因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不愿手术及化疗,要求中医治疗。现咳嗽,用抗炎药后好转,咳吐白痰,痰

5

2

2009年10月第31卷第10期Oct.2009.Vol.31,No.10 湖北中医杂志

Hubei Journal of TC M

中无血丝,胸痛,平时短气,可平卧,纳可,大便溏,下半身怕冷,夜间口干,睡眠欠佳。查: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70次/m in,律不齐,心音低,舌边浅齿印且紫暗苔微黄,脉沉细而数。辨证属痰瘀互阻,肺气亏损,阴阳两虚。治则宜益气养阴,化痰散瘀,温阳散结。方药:炙黄芪30g,茯神20g,葛根20g,炙甘草5g,北沙参15g,杏仁10g,陈皮10g,白英30g,半枝莲30g,丹参12g,旱莲草25g,知母10g,仙灵脾15g,制附片5g,桑白皮10g,瓜蒌皮15g,神曲20g。上药10剂,每日1剂,每日服2次,同时服用抗癌中成药利邦平消片,每次8片,每日3次。

2002年6月6日在武汉市协和医院胸片示:肿块较前略增大(约3.5c m×2.7c m),患者因右胸肋部疼痛不适于2002年9月10日至2002年10月21日在湖北省肿瘤医院作放疗。2002年12月19日湖北省中医院复查胸片示病灶稍有缩小并右侧放射性肺炎。2004年12月28日黄陂县人民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癌伴右上肺膨胀不全,与老片对照肿瘤有所增大。2005年6月13日武汉市一医院复查胸部CT示原右上肺癌放疗后改变,右上肺影像较2004年12月仍稍增大,余肺正常,纵隔内可见稍肿大淋巴结。

2005年6月23日复诊,患者咳嗽,咳吐白痰,自2003年5月复诊以来长期痰中带血,偶咳血,稍喘气,睡眠尚可,纳可,平时怕冷。查: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低,右上肺部尤甚,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辨证属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抗癌散结。方药:炙黄芪30g,党参12g,茯神20g,山药15g,葛根20g,炙甘草5g,半枝莲30g,杏仁10g,法夏10g,陈皮12g,仙鹤草15g,瓜蒌皮2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12g,炒二芽各10g,仙灵脾15g,炙紫菀12g,北沙参20g。上药20剂,同时服用利邦平消片。

2005年12月8日及2006年7月20日在湖北省中医院复查胸部CT示:原右上肺癌治疗后改变伴肺不张,病灶与前相仿。2008年1月8日在湖北省中医院复查头部CT示:颅脑右后顶叶低密度结节影(大小约1.0c m×1.5c m),性质待定。于2008年5月8日在湖北省中医院查头部MR I示:颅脑右基低节区腔隙化梗塞合并脑萎缩,排除转移性病灶。同时当日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最大层面为4.0c m×7.0c m)伴肺不张,病灶与前相仿。2008年12月16日在湖北省中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癌治疗后改变,病灶仍与前片相仿。

2009年2月12日复诊,现病情稳定,微咳,咳白痰,已无血丝,右膝及右踝关节胀痛不适,左下肢怕冷,大便时干时稀。查: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低,HR80次/m in,律不齐,舌苔白厚而润,脉弦。辨证属痰湿蕴结,肺肾两虚伴寒湿阻痹经络。治则益气健脾,化痰散结,强肾固膝,通络止痛。方药:生黄芪30g,茯神20g,葛根20g,生甘草5g,白英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川断12g,玄胡15g,当归12g,威灵仙12g,杏仁10g,法夏10g,陈皮10g,瓜蒌皮20g,通草10g,仙灵脾12g,仙鹤草12g,炒二芽各10g,川牛膝10g。上药20剂,同时服用抗肿瘤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每次3片,日服2次。至此该患者已存活七年,临床评价:稳定瘤体,带瘤生存。

2 讨论

按:杨师认为,肿瘤是表现在局部的全身性疾病,所以临床上既要局部治疗也要进行全身性治疗。西医针对局部可采用手术、放化疗以及介入等方法来控制病灶。而中医则属全身性治疗的范畴,它在改善症状,控制疾病,稳定瘤体或带瘤生存,预防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更佳。从杨师治疗的两则成功病案可窥其中西医结合之观念。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杨师指出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其叶娇嫩,易受诸邪侵犯,同时又为“水上之源”,若宣降失职,则易贮痰浊秽邪,故又称其为“贮痰之器”。因此肺癌基本病理因素大多为“痰”,痰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血瘀而化热,热炼而成毒,耗伤气阴,阻痹经络。杨师认为,肺癌的发生是由于本虚而标实,虚为其根本,因虚而致痰、瘀、寒、热、湿、毒等诸邪,内外相攻,而致该病。根据数百例肺癌患者辨证分型,杨师认为虚者多为气阴两虚,实者多为痰毒互结。故治疗应标本兼顾,临床以健脾益气、化痰解毒为主。创经验方:生黄芪30g,茯苓20g,葛根20g,陈皮10g,法半夏10g,杏仁10g,全瓜蒌15g,厚朴10g,北沙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白英30g,生甘草5g。其中君药为生黄芪其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有健脾补中,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利尿之功,为补脾肺气之要药。茯苓甘淡平,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陈皮辛苦而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三者配黄芪健脾,以绝生痰之源。葛根甘辛凉,生津止渴,解肌升阳使邪从外得解;而杏仁苦微温,止咳平喘,润肺通便;全瓜蒌甘微苦寒,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厚朴苦辛温,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此三药共绝贮痰之器,上七药以健脾生津、理气祛痰共为臣药。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半枝莲辛平,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白英甘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上药清热滋阴,消肿抗癌为佐药。最终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上方补而不壅,攻而不过,攻补兼施,相得益彰。临床可随证加减。如:咳嗽咳痰者用杏仁、陈皮、法夏;胸闷腹胀者用全瓜蒌、厚朴;胸痛不适者用玄胡、郁金;泛酸者可用煅瓦楞、煅牡蛎、乌贼骨;咽痒咽喉不适者用玄参、桔梗、升麻、牛蒡子、山豆根;痰

6

2

・湖北中医杂志 2009年第31卷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