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⑤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或者说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5、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8、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核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1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力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1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4、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15、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6、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容:

第一方面,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主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代表,三个和尚、旗动风动心动)

*主观唯心论:(代表观点: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客观唯心论:(代表观点:朱熹—理在事先;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信仰)

*二元论: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主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部矛盾的存在

4、物质畴的历史演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列宁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7、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的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第一,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二,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0、静止: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围,某物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属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一面,没有运动的纯粹静止也是不存在的。

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13、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体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在统一性。

★14、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5、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2、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