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学术界和教育机构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了“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

在地国际化的概念体现了对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旨在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全球视野的拓展。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内涵“在地国际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应用。

在地国际化的理念明确了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本土化,也不是简单的国际化,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1.强调本土化。

在地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而是要将国际资源与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本土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坚持以本土文化和教育实践为基础,推动国际教育资源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强调国际化。

在地国际化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本土化层面,而是要充分吸收国际教育资源和理念,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3.强调产出价值。

在地国际化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国际化的象征和标签,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实际教育效果和价值的提升。

要把握国际化教育资源的本质,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改善。

二、在地国际化的实践路径在地国际化的实践路径应当是多维度和多层面的。

学校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国际教育资源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学校也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地国际化的实践中,学校首先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课程的国际化,注重国际合作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竞争力。

教育部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育部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育部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中国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教育部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意义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够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增强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与外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熟练运用英语或其他国际语言进行沟通。

此外,国际化人才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二、方法为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部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教育部鼓励高校与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与国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教育部支持高校学生交流项目。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或参加交流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

此外,教育部还鼓励高校开设国际化课程,引进外籍教师,提供全英文授课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挑战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障碍。

许多中国学生在英语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他们的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加强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和支持。

其次是文化差异。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中,学生可能面临文化冲突和理解障碍。

高校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理解力。

此外,国内外教育体系的不同也是一个挑战。

高校需要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总结起来,教育部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来推动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文化的国家,中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

为此,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旨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方式,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对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明确了其基本原则和目标。

基本原则包括开放性、多样性、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

开放性意味着积极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鼓励国内教育机构与海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多样性要求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鼓励国内高校在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互惠互利强调国际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获益;可持续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应该长期稳定进行,不仅仅是短期的一次性活动。

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包括:一是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高校能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二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三是推动学术研究合作,促进学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四是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鼓励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和措施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全球化进程的成果之一,高校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中热门的话题。

高校教育国际化已经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个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创新人才培养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与实践高校教育国际化是指高校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和标准化,使得全球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得以加强。

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引国际学生高校面向全球招收学生,这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吸引国际学生不仅拓宽了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也为高校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知识交流。

2. 推进教职员工国际化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招聘境外教师、提高教职员工的语言水平和国际视野,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进教职员工的国际化。

3. 合作办学高校间的合作办学也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可以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点,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创新人才不仅具备国际化视野,也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他们的培养需要高校做出以下的努力:1. 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体系高校要建立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受到全球最新知识和理念的影响。

2. 加强创新课程的设计高校应该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国际事务、文化和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高校教育国际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是相互依存的。

创新人才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和培养,而高校教育国际化也需要有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识。

为了培养符合国际标准和市场需求的人才,许多高校纷纷推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培养适应国际化形势需要的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

该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熟悉国际规范和商务礼仪,具备国际化思维和全球背景的人才。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具备流利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自如地与不同国籍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2. 培养学生熟悉国际规范和商务礼仪,了解国际市场潜力和挑战;3.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思维和全球背景,能够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设立国际合作机构和项目:与外国高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提供学生赴外交流的机会;2. 引进外籍教师和学者:通过招聘外籍教师和学者,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培养;3. 丰富英语语言环境:提供课程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全英语学习环境;4. 开展海外实习和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赴海外实习和交流的机会,使其能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的环境和挑战;5. 加强国际视野教育: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增加学生对国际事务和全球化趋势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

结语随着全球化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培养具备国际化背景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策略,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

师 , 养 理 解 多 元 文 化 、 有 国 际 培 具
竞 争 力 的 人 才 遂 成 为 许 多 国 家 教
培 养 , 们 便 会 想 到 学 生 的 跨 国流 人 动 , 今 , 然 有 许 多人 相信 , 生 至 依 学
流 动 是 教 育 国际 化 的最 佳 途 径 , 甚 至 是唯 一 途径 。为 了促 进 学 生 的跨
维普资讯
思 考与借 鉴
J 6 7
国外 院校 培养 国际化 人 才 的新 理 念
文/ 丁笑 炯
[ 摘

要 】经 济 社会 全 球 化 趋 势 的 日益 明 朗 , 养 理 解 多 元 文 化 、 有 国 际视 野 的 人 才 遂 成 为 许 多 国 家教 育 改 革 的 重 点之 培 具
尔默 大 学 的英语 会 话课 ;另 一 些高
实而 有 效 的办 法 是 在 大 学 教 育 中 , 为 没 有机 会 出 国的学 生提 供 国际化 经验, 这就是 本 土国际 化 。 土国 际 本
化 聚焦 于形 式 多样 的 课程 改 革和 课
校 则 用外 语 教授 专 业课 程 。韩 国政
尼 尔 森 ( eg i sn 。尼 尔森 指 B ntNl o ) s
出 ,尽 管 学 生 流动 对 国 际化 人 才 培
案例 中增 加 了多 元 文化 的 要 素 , 如
W o l du a in I f r t n 2 0 . r E c t n 0 ma i 0 8 9 d o o

过 去 , 们 认 为 促 进 学 生 的跨 国流 动 是 国际 化 人 才 培 养 的 最佳 途 径 , 至是 唯 一途 径 ; 今 ,本 土 国际化 ” 到 越 来越 多 的 人 甚 如 “ 受

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教育国际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国际化元素,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这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国际化,更要关注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素养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国际化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1. 适应全球化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 推动经济发展:国际化人才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3. 促进文化交流:国际化人才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策略和方法1. 提供国际化课程:学校可以引入国际课程,开设跨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国际商务等专业,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2. 鼓励留学交流:为学生提供留学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制度,增长眼界,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3. 加强语言能力培养:语言是国际交流的基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机会。

4. 丰富国际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实习等活动,让他们接触到国际化的学术和职业环境。

5. 强化国际合作: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四、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 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要加强对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2. 教育资源不足:需要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和机会,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背景意识的人才。

这种理念强调学生应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求。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了解和关注国际事务、跨国企业和全球经济等,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2.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多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具备流利的口语和书写能力,能够在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

4.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提供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学术研讨和实习等机会,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全球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 本土与国际融合:强调将本土文化与国际元素相结合,培养既具备本土优势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实施这些理念,高校能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摘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经济社会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因其办学传统和历史积淀不同而显示出各自的办学特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一所外向型的财经外语类高校,围绕着国际化精英人才的培养定位,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以优化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在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形成了国际化的支撑体系,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得到广泛认可。

关键词:本土国际化;国际竞争力;精英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具有近60年的外贸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传统,自建校起,就把为国家培养外语、外贸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学校培养的各类外语、外贸类专业人才一直活跃在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最前沿。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脉搏,适应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全面实施“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战略,凸显国际化、复合型为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支撑体系,构建起国际化特色专业群、国际化课程群,配备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化的学术和教育项目拓展和管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大国际化的实习实践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元素,加大国际化的学生来源及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等,通过第一、二、三课堂的整体设计、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使学生切实构建起国际化的知识结构,具各和生成国际化的能力和素质,具有综合素质高、国际特色强、竞争能力好的特质,从而形成在人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于2001年下半年和2007年上半年,分不同层次开展教育教学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站在促进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和弘扬自身国际化办学传统和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国家对国际化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贸易、金融、管理、法学类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强外语、精专业“三维整合”的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

外引重效益内培强素质-西安外国语大学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外引重效益内培强素质-西安外国语大学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外引重效益内培强素质:西安外国语大学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从2002年开始,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语种齐全的外语类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加快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该校“课程内容国际化+授课方式国际化+实践教学国际化+合作交流国际化”的“四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型,双校园、双学位联合培养蓬勃开展,应用性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不仅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探索了一条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外语类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跃升的新路径。

创新路径引进海外优秀师资学生和学校的国际化,首先是教师的国际化。

办国际化大学,首先需要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前不久,著名翻译学家、国际译联秘书长Frans De Laet 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座无虚席,此时他的身份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讲座教授”。

“讲座教授”是西安外国语大学针对海外大学教授大多有短期休假的机会,为引进这些名教授短期来校进行合作研究而特设的。

现在,有20多位海外名教授常年担任该校的“讲座教授”。

此外,还有“ 特聘教授”、“首席教授”一起构成该校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项目——“西外学者计划”。

外语类大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海外校友众多,利用这一资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聘请了8位在美国知名大学的顶尖英语教授,借助他们在学科前沿的优势,提升该校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

此外,西安外国语大学还常年聘请50名左右外国文教专家和教师来校讲学,聘请80位国内外知名的高级管理人员、外交官、专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

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利奇,翻译理论家奈达和赫曼斯,国际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费伦、杜特莱、托多罗夫、刘军等许多专家都站上了该校的讲台。

5月1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首批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聘任仪式。

全职项目入选人周光礼教授,短期项目入选人吴始年、彭增军、陈融和马勇4位教授,青年项目入选人曾先锋、孙金秋和王琰3位博士,分别成为该校第四批和第五批“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综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综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综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扬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具体做法,对地方高校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特色;工程应用;培养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与德国的世界著名公司和一流的工程应用型高校建立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及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消化、吸收和结合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再创新的方法。

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试点,对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设立了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换生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块和两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学研共享技术平台;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实践。

拓宽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国际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了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步伐,提升了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水平,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专业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吸收国外高校的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理工类高校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产学结合培养人才,是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强调基础知识学习,重视多学科综合化的同时,根据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面向工程实际,产学结合培养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工程领域的科研方法,掌握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在不断吸收和引进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与德国工程类高校以及德国知名企业的全面交流和合作,构建了一套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体系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挑战与机遇。

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互通互鉴,而本土化则强调对地方文化和需求的适应与融合。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国际化的意义首先,教育国际化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国家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提升自身的教育声誉。

比如,____(具体国家或地区)____吸引了大量留学生,这推动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其次,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企业亟需能够跨文化沟通、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人才。

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如_(具体项目或课程名称)_,让他们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展开竞争。

二、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本土化同样不可忽视。

教育本土化强调将教育与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它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通过本土化,教育内容可以更符合当地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_(具体地区)_,学校注重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本土化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通过强调本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从而在社会中促进和谐共处。

三、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目标为了实现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目标,教育机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1.课程设计: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国际化课程的设计,同时保留本土文化的元素。

在______(具体课程名称)______中,可以围绕全球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入本土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的同时,理解本土的现实问题。

2.师资建设:引进国际优秀教师的同时,注重培养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国际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合作交流:鼓励学校与国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教师交流。

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议题。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个国家追求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么,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呢?首先,高校需要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我们高等教育的国际水平,我们需要与外国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

通过与国外学府的合作,我们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出更具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设计开发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课程与教育资源。

例如,开展双学位项目,允许学生在本校及国外著名大学学习并获得双重学位;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举办讲座或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这些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校应加大对外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力度。

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本土学生的国际视野,还需要吸引和培养外国留学生。

对外留学生的引进和培养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校可以积极与外国留学生协会及各国使领馆合作,招募更多的优秀外国留学生。

同时,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还应加强对留学生的语言培训和文化适应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

最后,高校要注重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效果。

教育国际化与全球人才培养

教育国际化与全球人才培养

教育国际化与全球人才培养教育在促进国际化和全球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共同的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教育国际化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全球人才。

一、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旨在促进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在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文化交流渠道,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首先,教育国际化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体系,学习到不同文化的精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维方式。

其次,教育国际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国际间的教育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方法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最后,教育国际化培养全球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国际合作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通过与国际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技能,增强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二、如何培养全球人才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教育领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之间可以签订友好学校协议,建立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的渠道,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

其次,引进国际课程和教材。

学校可以引入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如国际文凭课程(IB)、剑桥国际课程(Cambridge),为学生提供跨文化教育和全球化视野。

另外,学校应加强语言教育。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如英语、法语、德语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国际交流项目和实习机会。

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交换项目或实习,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全球胜任力。

总结:教育国际化与全球人才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

高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

高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教育国际化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校需要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

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教育国际化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国际化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和经济。

其次,教育国际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合作,促进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二、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具体举措(一)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高校可以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化机会,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能力。

(二)开设国际化课程高校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包括外语课程、国际经济、跨文化沟通等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三)增加留学机会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和留学计划,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

通过留学经历,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四)引进优秀国际教师高校可以积极引进优秀的国际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术环境。

优秀的国际教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国际化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培养国际化素养。

三、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推进教育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加强语言培训,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此外,高校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养和能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吸引和培养各国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国际化合作、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1.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校国际声誉和竞争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合作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教师。

3.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全球视野的形成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认知范围,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全球视野的形成,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师生互访、学术合作和联合培养项目。

2.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结合国际化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3.拓展留学和交流渠道多渠道拓展留学和交流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国际项目、交换生计划和国际学术会议等,增强国际交流和体验。

四、结语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呼声。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交流渠道和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挑战,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以上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分享给更多关注教育发展的朋友。

如需了解更多高等教育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如何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

如何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

如何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家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一、加强英语教育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将英语教育列为重点,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校可以增加英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开设动态英语课程、口语训练课程、阅读理解课程等,创建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全英文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鼓励出国交流出国交流是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师生交流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境外学习和交流中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加强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管理是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这里涉及到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管理,需要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进行改革和创新。

学校可以引进国外教师,建立国际教学合作伙伴关系,采用国际先进的教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完善国际教学项目的运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拓展国际化课程国际化课程是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涵盖国际化素质、跨文化交流、多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可以引进国际化课程,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课程设置,提供国际化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化学习体验和培养机会。

五、加强师资建设师资力量是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境外教育培训,在国际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方位、高水平、跨文化的培养过程,需要学校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化质量评估和监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深入的国际化学习体验和培养机会,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贡献智力和力量。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背景意识的人才。

这种理念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了解和关注国际事务、跨国企业和全球趋势,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2.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技巧。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国际环境中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3.全球背景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对全球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理解。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贯彻这些理念。

例如,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全球趋势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可以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实践和锻炼;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授课或交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和动态;可以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氛围。

总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背景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这种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

在地国际化: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向

在地国际化: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向
(二)“在地国际化”的特征 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跨国的 “游教”和 “游学”之风就相当盛 行。[8]“在地国际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研 究的不断深入,“在地国际化”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走向拉丁美洲和非洲等 地区,成为了多国高等教育学界普遍接受的以落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首要之选,其特 殊之处在发展过程中也得以凸显,是理论得以付诸实践的有力保障。 第一,重视本土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 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其他国家 的社会和生活,在国外高校的校园文化熏陶下进行阶段学习,在一定的时期内满足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 需要。但也存在些许问题,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受社会需求、量化评估等因素的影响,某些高校将国际 化人才培养重心置于对数量等量化指标的追求,把跨国学习中的“跨国”形式置于“学习”目标之上,为了 国际化而跨国流动。将参加跨国学生的数量、跨国项目的多寡成为了衡量一个学校国际化学生培养水平 的尺度,从根本上违背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初衷,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根据学者索 里亚(KristaM.Soria)等人在 2011年对美国 213160名大学本科生的跟踪研究,具有跨境学习(studya broad)经历的学生与接受在地国际化教育的学生相比较,前者在全球性、跨国性和跨文化能力(global,in ternational,andinterculturalcompetencies)方面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9]在实现跨国学习的情况下,学生 的受教育效果令人堪忧,显然是未能达到预期的。 出于对传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在地国际化”的最显著特征在于注重学生的本土培 养,即通过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性校园,在本国本校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性教育资源和跨国文化的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系统面临着如何在全球教育理念与文化的影响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挑战。

这一课题关乎教育的质量、文化传承与创新,也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系统实现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全球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教育形态也逐渐丰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留学与交换生项目: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出国门,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增广见闻。

2.国际合作办学:一些高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办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促进了两国教育资源的共享。

3.全球课程标准:有些学科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课程标准,以保证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二、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与国际化相对应的是教育的本土化。

教育本土化是强调遵循和融入当地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地方特色。

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本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2.社会适应:本土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个性化发展:每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教育本土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不是对立的,而应当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追求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融合模式:一些教育机构探索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既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融入本土文化。

2.多元化视角:教育内容应具备多元化的视角,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全球化的同时,也能认同自身的文化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摘要] 经济社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过去,人们认为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如今,“本土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着眼于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开发,并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力图使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出过国的学生)都具备国际经验。

[关键词] 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人才本土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全球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品的跨国界流通要求产品设计者能够了解别国消费者的需求;食品、水资源和环境等世界性问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决策者和工程师,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许多学校过去很少关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现在也开始为其创造机会,让这些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牙科系一直以案例教学为主,如今在案例中增加了多元文化的要素,如怎样与来自其他国家以及信奉其他宗教的病人进行交流;动物学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一般的动物生物学和动物管理学,还要知晓牲畜养殖可能对环境、基因操作和未知疾病等造成的影响。

长久以来,一提到国际化人才培养,人们便会想到学生的跨国流动,至今,依然有许多人相信,学生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许多大学与外国高校达成学生交换协议,不少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设立了海外学习奖学金,一些国际组织也推出了地区性的学生交换项目,如欧盟的伊拉斯漠斯·蒙得斯计划和亚太地区的亚太大学交流会。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能够到国外学习的学生很少。

只有10%的欧洲学生有海外学习经验,在美国,这一比例不足1%,于是,“本土国际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引起轰动。

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IaH)泛指除学生流动之外的一切国际活动,其发端者为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森(Bengt Nilsson)。

尼尔森指出,尽管学生流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国际化不能只依靠这10%出过国的学生,要想在全球化世界中站稳脚跟,所有学生都必须“国际化”。

然而,把所有学生都送出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一种现实而有效的办法是在大学教育中,为没有机会出国的学生提供国际化经验,这就是本土国际化。

本土国际化聚焦于形式多样的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开发。

一、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门或两门与“国际”有关的课程。

这种做法比较简便省力,基本上不需要改变现行的课程结构。

尼尔森所在的马尔默大学设有国际移民与种族关系学院,学院为工程系的部分学生开设为期5周的选修课,研讨移民政策、种族隔离以及文化和宗教差异等问题。

由于受到学生广泛欢迎,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1倍。

许多大学把国际问题和跨文化研究更进一步地融合成一门国际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荷兰的特文特大学就是一例。

一些中小学也引入了国际研究课程。

澳大利亚的柯若瓦女子学校是一所非政府学校,它为六至八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世界女性的课程,向学生讲授历史上知名女性的生活,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女性也有相同的人生经历。

九年级学生则通过非英语语言课学习外国文化、政治和历史。

第二个途径是开展外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研究术语、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一些高校开设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外语课,如马尔默大学的英语会话课;另一些高校则用外语教授专业课程。

韩国政府甚至规定,国立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等精英大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必须达到30%。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秋田国际教养大学,它是一所全英语授课大学,该校所有新生都要参加托福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编成3组,学习英语阅读、写作、会话和听力。

大学定期对学生进行托福测试,考查学生的进步情况。

完成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学一些文科核心课程,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历史。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才正式学习主修课程。

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潜力,但实施难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促进不同国家的高校相互合作,联合开发课程或课程模块,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葡萄牙理工学院、捷克的俄斯特拉发大学、波兰的人文与经济研究院、罗马尼亚的罗马里综合大学和英国的圣玛丽大学学院共同开展高级跨国情景中的教学项目,目的是让合作院校向学生传授一门共同课程。

课程的主题之一是欧洲研究,其中包括3个模块:欧洲面临的教育挑战、欧洲公民与欧洲价值观以及欧洲历史与欧洲制度。

这些模块均用英语讲授,每个模块45学时,学生修完后,共可获得15学分。

欧洲管理学院与国际公司团体是一个由17所来自欧洲顶级商学院、4家欧洲之外的学术机构和50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组成的团体。

该团体开设了管理硕士课程,在所有成员学院讲授。

课程包括6个部分:学生所在学院的自设课程、团体共同开发的专门课程、两门语言课程、一次海外实习、制订一项商务计划以及在一所海外成员学院学习一学期。

二、开发课外活动本土国际化不仅体现在正规课程中,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访问学者、留学生和移民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可以为本地学生提供多元视角,使得本地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探索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国际教室(International Classroom),在一些国家,随着交换生和移民的增多,同一个教室里有时会坐着来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家的学生。

国际教室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生丰富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会欣赏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有跨文化交流专题研究组,让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一起分析与讨论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交流风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风格。

明尼苏达州则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立法,对有助于美国学生学习国际文化的外国学生给予财政补贴。

也有一些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将本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或外国移民组合在一起。

柯若瓦女子学校向每位外国交换生提供由两位教师和两位本校学生组成的导师组,帮助交换生熟悉学校环境,融入学校生活。

在与交换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组的所有成员都获益匪浅,他们与其他学生一起开展研讨会,探讨文化差异有哪些表现以及怎样理解文化差异。

马尔默大学每年派出100名学生,担任100名中小学移民学生的导师。

导师对移民学生跟踪1年,每周至少到学生家里待3个小时,或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这既有助于移民学生获得安全感,又让导师认识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传统。

三、网络与本土国际化网络是本土国际化的关键手段,一些学者甚至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很可能是各国学术界大量使用互联网的必然结果。

各国师生可以召开视频会议,可以通过虚拟图书馆查阅各国资料,教师也可以把事先录好的演讲放在网上,供各国人士下载观看。

最重要的是,各国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因为各国师生要相互合作,必须使用某种国际语言,如英语。

20世纪90年代末,比利时、美国、阿根廷、法国、苏格兰和西班牙的一些高校启动了Marctica项目,目的是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项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由3部分组成:一是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由各成员学校共同开发的课程软件包——国际与跨文化市场营销;二是虚拟交换,也就是成员国学生不必出国,而是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论坛和视频会议,组成团队,撰写论文,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与出国留学相似的效果;三是各小组利用网络,开展国别分析。

类似的虚拟社区在中小学也可以看到。

美国的田纳西大学与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自由大学共同设计了一个名为“我家、你家、我们的家”(My Place,Your Place,Our Place)的教学模型,并在田纳西州和布尔加斯地区的一些中小学开展了前期试验。

两个地区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两两结对,电子邮件的内容最初由老师指定,如介绍当地天气和当日汇率,然后逐步由学生根据教学模型中列出的项目,开展自由讨论,如比较两地物价,计算两地劳动者需要工作多少小时才能买得起某件商品。

学生可以把他们的项目成果上传到专门网站,供大家学习和讨论。

四、结语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外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学生跨国流动为主,转变为以不出国的“虚拟流动”为主。

这进一步折射出国际化教育理念的转变:国际化从一种量化的目标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的手段;国际化的受益者从一小部分学生扩大到全体学生;国际化的内涵也进一步深化,从强调“异域”文化和教育,转变为更加关注课程改革和跨文化学习。

我国正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派遣留学生仍然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手段,相比之下,本国学生的国际化和有关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拓宽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视野,更快更好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2 Ronald F. Movrich. A new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or the global age:Akit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Japan:A case study [C]// Gregory Makrides and E. Jung. Eracon 2005 Erasmu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yprus,20053 Michael Joris,Christiaan van den Berg and Stefaan van Ryssen. Home,but not alone: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0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