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球化环境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解读《世界是平的》

浅议全球化环境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解读《世界是平的》
浅议全球化环境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解读《世界是平的》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复习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 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 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全

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和过度捕捞的问题。三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是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他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开垦荒地使曾经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高效益,放弃了传统的对环境较少破坏的耕作方式;为使农产品较快地进入市场,修建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凡此种种,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既危害了自然,也破坏了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着环境的全球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使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问题的需求上升,使全球环境管理的制度机制也在迅速形成。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环境挑战——论经济对于生态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处理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环境挑战 ——论经济对于生态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处理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一个大国以及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呢?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生态平衡性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将着重讨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于环境问题的一些具体举措。环境的恶化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可逆的过程,所以在全球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解决环境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为,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大自然,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世界的经济也正在稳步上升,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诚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这是伟大的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和空间。最近,经济全球化这一名词已经深入人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经济全球化是指 。 竭,使得海域中鱼的数目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其生物多样化自不必说,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以上这些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对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生物的一些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以生态的影响还主要体现于环境与大气中。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的索取,据调查和研究表明,在今后五六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将有三亿六千万人成为气候变化难民。气候变化同时也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用水危机,由于冰川的融化和降水规律的改变,到2080年面临饮水困难的人口可能新增18亿。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水温的升高,将带来海水侵蚀和热带风暴,这些灾害将造成居住在沿海和地势低洼地区3亿3千万人口流离失所。一旦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地球上20%-30%的物种面临加速灭绝的危险。气候变化同时会令人们面临更多健康方面的威胁,其中一个例子是,疟疾病毒的扩展,世界上将有4亿人面临疟疾疾病的威胁。如果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一个警戒线。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了0.7摄氏度。根据计算,要想把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控制在50%以内,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排放145亿吨的二氧化碳,但我们目前的排放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团结一致到2050年前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0% 。这些数据是惊人的,不免带给人对于环境的沉重的思考——大自然还能坚持多久。 因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有毒物质的转移。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约3亿吨,其中90%来自发达国家。有毒物质的转移的起因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废物处理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差价使得垃圾商有利可图,于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便产生了有毒物质的转移,仅1986到1988这两年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有毒物质就高达600万吨。这种经济利益的成本就是有限的自然环境以及落后国家人民的健康,显然,成本是远远大于利益的。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这些环境问题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那些有毒物质转移之类看似保护了自己国家的大气和环境,其实只是污染自己的环境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毕竟大气是相通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容推卸。 当然,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增强了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 [新课教学] 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批符合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会计行业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内的会计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并影响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走出去服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应当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会计国际化要求,按照“服务大局、内外兼顾、培用结合、统筹协调”的原则,力争用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开阔、实务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英语应用娴熟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服务我国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在企业会计准则领域先行先试,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会计领域。 三、组织领导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由财政部会计司组织领导;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受财政部会计司委托,具体负责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会计学院承担具体培养工作。 四、人才选拔 (一)选拔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政治素质高,服从大局,维护国家利益; 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5.具有充足时间、精力参与相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 6.具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实务经验和会计理论基础,在某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见解; 7.沟通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 8.获得本人所在单位的同意和支持。 最近5年内因执业活动违法、违纪受过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或因直接过失给本单位造成不利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不得参加选拔。本人所在单位最近5年内存在严重违反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且与本人执业活动或职权范围有直接关系的,不得参加选拔。

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全球化对生态环境(以下简称环境)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相互交织、颇为复杂。一方面全球化加重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为解决环境问题 提供了新的视野。全球化在为中国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 的环境代价。为减少全球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 积极作用,我国必须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 中国的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 球环境治理。 关键词:全球化;环境;影响 莱维特(Levitt)于1985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首次使用“全球化”一词来概括1985年以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那以后,全球化 成为人们概括资本、技术、资源、信息、劳动力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重组、 配置而导致全球经济和社会日益融合化、一体化现象最常用的词汇。全球化是 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资源、投资、劳动力、 技术、贸易、消费的国际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以知识交流、观念互动、 信息共享、技术流动为特征的知识全球化,以国际协议和机构为平台开展的治 理全球化,等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全球化对改进人类总体福利提供了很多机会,也产生了很多挑战,在环境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环境的影响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而且二者相互交织、颇为复杂。一方面全球化加重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 全球化又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全球化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 扩大了环境危害的范围。自由贸易拓展了人类攫取资源的范围,扩大了 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如,木材的国际贸易对热带雨林的损害;濒危动植物及 其制品的非法国际贸易对生物物种生存的威胁;贸易范围的扩大使异地物种侵 入他乡,导致当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增加 了大量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的交易而引发跨国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2 加剧了全球资源消耗,加深了全球范围内环境和生态危害的程度。全球 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这是以更快速度的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对 化石燃料、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影响尤其突出。如,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源开 采和产品运输的大量增长,使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迅猛增加,大量占用有 限的农业用地和植被占地;导致对化石燃料的消费大大增加。在一定的技术经 济水平之下,资源的大量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环境破坏。 3 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全球化通过三种方式导致污染向发展 中国家转移,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一是通过全球化的投资和生产,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等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美国39%的高污染产业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日本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也已转移到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二是通过国际贸易使废弃物从发达国家流向发 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具备劳动力优势,废弃物处理费用较低,同时环境标准 较低。废弃物国际贸易既有合法交易,也有非法交易。合法的废弃物转移,如 果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严,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环境污染。而随着

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公司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2020年) 一、培养目的 集团公司标准化战略发展推动了人才职业化的需求,同时随着业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才职业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快速道”。通过实施职业化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外语交流能力,并具备在海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培养集团全面发展需要的职业化人才,具备在全局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导入人才职业化的概念,在人才职业化进程中挑选符合职业化素质要求的人员作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 公司各级别人员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的数量和比例目标: ★高层管理人员(40人):25人100%高层干部(高级专家)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中层管理人员(100人):93人100%中层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管理人员(180人):382人中50-60%管理人员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主管级及以上100%成为职业化人才; ★基层班组长(60人):203人中的30-40%的班组长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一线产业工人(120人):2311人中的5-10%的一线工人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有技能和具有大专文化的优先培养成为职业化人才。 (二)职业化人才的来源以“生性和外部引进”并行,前期以引进为主,部培养为辅。 “外部引进”职业化人才的来源: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引进有上市公司和海外公司工作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在集团公司进行培养; ★应届毕业生(硕士为主):每年引进50-80名制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经过人才职业化培养程序进行培养后,随时赴各子公司工作、实践。 (三)职业化人才培养以区域市场分组,指定牵头人,哪个市场缺人由哪个组补,必要时可以互相贯通。 三、职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一支职业化人才团队(替换/切换),包括技术、品质、销售、管理、财务、人资、采购、后勤服务以及职业型的蓝领人才。 (一)职业化人才素质要求 (1)深入了解经营企业的政策、法规、文化、市场、资源等问题;具有上市公司和海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较高,适应力较好; (3)有较强的同理心、抗压能力,以及调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服从集团工作安排,能够适应各地工作。 (二)类别目标及来源 根据公司培养XXX名职业化人才的目标,并根据集团公司现状,集团本土人才库中应储备以下人才: 高管按照每个岗位1-2人的储备,销售人才是国外销售公司人才的主力军,按照每个子公司10-20人储备,技术人才按照销售人才的50%储备,管理类负责支撑服务的按照每个子公司2-3人储备。一线工人主要为今后子公司生产制造链条储备,为子公司总人数的60-80%储备。 (1)高管6-12人:来源于销售公司中层、事业部高管; (2)销售人才60-100人:来源于销售公司及有销售职能的事业部; (3)技术人才(设计工艺、售前、售后支持)30-60人,来源于各事业部及技术中心; (4)行政、人事、财务管理类12-18人,来源于财务部、管理部、部分事业部; (5)一线工人(链条生产、生产支撑岗位)250-270人,来源于各事业部班组长、工人骨干、储备班组长等; (6)储备干部,20-40人,来源于事业部中层干部、技术及生产主管等。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坚持“甄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三条:为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企业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养、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党支部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各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在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对本单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企业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 1、审定列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名单; 2、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做好人才培养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章管理实施 第六条: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每年引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都要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制定培养目标及措施,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第七条:人才的跟踪考评。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应跟踪考评,要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季度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早日成才。 第八条: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各类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培养期内,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能快速的成长,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增强其综合知识水平,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加强锻炼,促其成长。对人才培养对象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4、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支柱人才。 5、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选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国际化人才[1]

责任与梦想——企业与城市互动的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
一、引言 2007 年 11 月 29 日,中国最负盛名的国际化企业之一的海尔集团下属的海尔电脑营销和 销售中心整体迁入北京,落户毗邻众多电子卖场的新中关大厦。回顾这几年的发展,海尔集 团曾经几进几出电脑市场,屡败屡战,直至 2006 年,在其领军人物高以成的带领下,广泛 引进方正、同方、TCL、紫光、联想等公司的优秀人才,弥补了家电出身的品牌进入电脑领 域的弱势,笔记本及台式机出货节节攀升。在历经波折之后,海尔电脑终于找到了起跳的关 键拐点,2008 年发力的重点是寻求更大规模化和国际化以及单独上市。迁入北京,既是出 于地域上的接近性考虑,更是出于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毋庸置疑,北京将成为海尔电脑下一 步国际化的重要支点。 进入 WTO 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抓住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国际 化人才。海尔电脑迁移北京的案例引起了我们对国际化人才储备与人才视野的探讨和思考。 “21 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里这句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台词,真实地 道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 微软公司最大的资 产在于想象力。即微软公司的成功在于拥有一群具有卓越想象力的人才。人才,特别是国际 化的人才是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海尔电脑总经理高以成在海 尔电脑乔迁的当天表示,海尔电脑之所以迁移北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人才,因为在北 京能够找到一流的相关人才。 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既具备全球的视野、先进的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能 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他们是企业参与国际 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保证和核心优势。国际化人才储备,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本土人才 的国际化;其二是引进国际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速,从政府到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关 键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国人才战略也具有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导向。但 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持续的驱动力源泉和不断提升的战略实施过程, 在这两方面社会 的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二、我国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驱动力导向误区。当前很多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讨 具有片面性, 一些观点认为,企业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关键,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引 进、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另一些观点则强调,良好的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才是吸引 人才、留住人才的土壤。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实现有赖于企 业和城市共同承担。两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为国际化的人才成长提供了给养。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独特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将企业战略与本企业 的人力资源战略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资源规划。在明确了人才战略之后,进一步 完善人才招聘、评估、培训、提拔、激励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先规划,后规定,从 而实现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与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措施的统一。 相对而言, 城市对于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的贡献则是宏观层面的。 这种影响可以用 PEST 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来分析说明: 政治环境(P: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 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人才政策是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前提条件,它 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社会平台。早在 2006 年 1 月 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 技大会上讲话时指出: “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工作的关键任务。 经济环境(E: Economic Factors)一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和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在进入了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有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本文首先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再针对性地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特别是要看到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

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洁净能源比重提高 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5~10%,按我国GDP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在20 年内增长一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利用。自1993 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油气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我国洁净能源比重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 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 万~1 亿吨,净进口率达到41%。 1.2 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资源紧张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战争威胁,我国资源发展实行的是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内向型战略。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注重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不但使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我国生态和环境问题。显然,这既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经济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越来越强的物质基础 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有能力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的0. 5%增加到2000 年的1. 5%。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现在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都与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XXX公司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 明确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的编制内容、流程和方法。 2适用范围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部门。 3编制依据 4释义 4.1国际化员工 国际化员工是指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前沿知识与运行规则、专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化肥、化工领域的管理、技术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 4.2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是指根据公司海外战略发展需要,对国际化员工队伍未来3-5年的人员规模、人员结构、人员分布、人员素质及人员开发培养等方面进行的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职责分工 5.1人力资源部 a)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发布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编制的要求和规定; b)负责编制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经公司同意后上报上级公司批准并按照下达的文件要求执行; c)负责推荐、审核公司国际化员工名单。 5.2各单位、部门 a)负责推荐本单位、部门国际化员工名单; b)分析人才状况并做好动态管理,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式、内容、周期及责任人,配合公司完成培养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达到培养要求。

6工作内容与程序 6.1国际化员工的标准和分类 6.1.1国际化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a)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政治素质高; b)国际化员工在所从事的专业上应该具有较为资深的工作经验,具备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能力; c)国际化员工应认同海油核心价值观,融于公司企业文化,了解公司战略,能够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熟悉公司的管理、运作或操作制度和流程并能主动遵守; d)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独自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海外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够妥善应对; e)国际化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当地文化,并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f)国际化员工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并熟悉国际惯例以及行业内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6.1.2国际化员工的分类 a)海外引进高层次人员: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海外引才管理办法的要求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员; b)核心管理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机构、办事处或海外项目的负责人;派驻海外岗位经理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 c)核心技术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资深工程师及以上等级技术人员; d)核心技能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技师及以上等级技能人员。 e)后备人员: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培养潜质的管理、技术、技能人员。 6.2国际化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 6.2.1内部培养为主。指对公司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化培养潜力的员工进行国际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国际化员工。 6.2.2外部引进为辅。指对于公司缺乏的高层次员工,利用国家政策从外部引进,

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

篇名 全球化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 戴君瑋。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柯佑昇。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廖凱文。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

壹●前言 人類對於科技就好似小魚兒不能沒有水一樣依賴,在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下,對人類而言是一大福祉,但享受這些科技的同時,以前不曾存在的問題,亦隨之而浮現,而且嚴重地撼動了我們整個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的過度使用、造成氣候異常,使許多珍貴的動物、植物瀕臨絕種的,在諸多的衝擊中,「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全球暖化」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關注,是因為它造成北極與南極的冰山逐漸溶化,海平面逐年的上升,許多位於低海跋的國家因為受到影響,使的原來居住其地的居民流離失所,無非是它所牽涉到的層面,將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 「全球暖化」所造成的議題,不再是一個團體組織或一個國家的責任,如果繼續放任不管的話,它所造成的問題,足以影響到整個生物的存亡。因此,面對這諸多的環境問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亦無由推卸、置之不理。是故,反思問題的根源所在,尋求一適當的因應對策,將勢必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一個切身的責任。 貳●正文 (一)何謂「全球化」 何謂全球化?全球化的因素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勞動、文化工業、媒體、生態環境和社會認同等面向,這些因素之間互為系統性的影響,而驅動全球化的軸我們就無法再以馬克思下層建築(科技、經濟)影響上層建築(政治、文化)之教條主義來理解,無寧從社會系統分化、生產和互動的角度來觀察它。也就是說,全球化的發生源於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系統整合發展,因此,全球化不僅發生於現在,而早就濫傷於三、四百年前。根據U. Beck,當下所形成的全球化是指向一個動態、辯證的過程,由政治、經濟和跨國行動者所運作、發展跨越、穿越民族國家主權與管制能力的行為,如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全球網絡化的非營利組織(NPO/NGO)(如Greenpeace)等。因此,全球化強調超越國家、跨全世界性的組織活動,它穿透、踰越了國家間的界限,並且形成動態的連線,按照此說法,全球化的範疇相當廣泛,我們將以類型分析之。

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培养 2007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提出,要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与之形成呼应的是,2008年1月16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也首次透露,到202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样,两大公司不谋而合,同时加了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中石油于2006年6月成立了“中国石油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 ,启动“国际化人才千人培训工程”。中国石化也在刚刚结束的教培工作会上提出要“培训国际化人才4000人”的五年规划。 再看一下其它行业的情况:2007年9月24日,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开始实施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国际化是中国大型公司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才国际化是个关键。换言之,人才国际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事实上,无论是从能源工业看还是从全国看,国际化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或是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人才的国际化。 美国是1966年提出的国际化教育法,日本是1987年提出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内进行国际化培训如果从大连理工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1984年开始合作培训MBA算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10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化人才培训成为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关注热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经验,明确观念,理清思路,以利再战。避免在国际化培养中的“重智商轻情商、重业务培训轻人员选拔”的现象。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 《汉语大词典》中对人才的解释为∶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很多人都有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比如,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等。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8255522.html,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江琦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间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有效提高教育實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简称天河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践行教育国际化理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定位,科学地制定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确定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办学方向,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从管理国际化、平台模式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五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制度和管理架构,搭建平台、多样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探索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天河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管理国际化 1.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天河学院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院所为平台”的国际交流运行机制,树立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理念,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使国际化发展战略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学校出台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管理办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 环境问题 姓名:王家琳 学号:2124195109

院系:美术学院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 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关乎着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 环境问题生态稳定环境保护环境教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人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明达到空前水平,物质财富高速积累时,人类生存共有的家——环境,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青山绿水不在依旧,蓝天白云已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环境面临着能否为人类继续提供一切人类生存所需物质的极大危机,人类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清楚地认识环境问题,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挽救措施,共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引言 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的难题 自人类诞生起,就与环境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是生存的空间,是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人类(生物)对于环境而言,是实现其自身价

值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环境就很难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环境问题就是形成与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之中的。 所谓环境问题,并不简单局限于环境污染,即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和噪音污染的问题,而是指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诸多环境和社会因素,比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可持续等,概括来说就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类,分别为以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以植被水土破坏为主的生态破坏,以资源能源短缺为主的资源能源问题,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的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人类深灰如何面对未来,如何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如何选择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途径,归根结底还是如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能只顾对其恐惧逃避,而应该对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看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也许我们平时少砍一棵树,多植一片草,很多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煤电供应紧张,石油对外依赖性增强。要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能源的供应是一个关键,但是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矿,过度开采将会对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