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食的表现和食疗方法
宝宝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
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等症状。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消化不良)的表现了。
二、积食的饮食疗法
如果宝宝太小,可将3~5个鸡内金焙干,研成粉末,熬水或熬粥喝2~3天/次。
情况严重者可适当增加数次。
以下是一些对付积食的偏方:
1、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
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2、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3、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
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
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4、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5、吃生冷果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6、用一把干稻草煎浓汤饮服,可治吃牛肉过多而引起的伤食。
7、因吃谷类食物过多引起厌食、腹部胀痛者,可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8、吃面食品引起的伤食,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9、当吃面食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0、荸荠萝卜助消化:取20只生荸荠、250克萝卜,捣烂挤汁热服,能帮助消化。
11、槟榔焦三仙消食:取10克槟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合称“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饮服,消食效果好。
12、蚕豆皮助消化:炒焦蚕豆皮泡水代茶饮用,能促进消化,健胃止渴。
13、儿童饭前饮水助消化:饭前1小时左右让孩子饮1杯水,可以及时补充到全身各细胞组织,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有益于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14、高粱治小儿消化不良: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黄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余的壳,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15、锅巴消食:常食少量锅巴能消积食、止泄泻、治脾胃虚寒。
中医以锅巴为主药配制的“锅焦丸”就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16、胡椒大枣助消化:10粒胡椒捣成粉状,与10枚去核大枣、5片生姜一起煎汤服,有助于消化。
17、胡萝卜治小儿消化不良:取150克胡萝卜,切片煎服,每日数次,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18、黄瓜豆腐治小儿消化不良:将250克黄瓜与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适量饮汤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19、桔皮生姜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块生姜与适量的糖,用沸水冲泡,
代茶饮服,可治消化不良、
20、柠檬治消化不良:用适量腌柠檬,送服稀粥。
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
21、山楂麦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麦芽,加水煎服,可治积食及消化不良。
22、鸡蛋伤食的宝宝,可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三、积食的按摩疗法
1、捏脊
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
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
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
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
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四、积食的药物治疗(一岁以上的宝宝)
1、小儿化食丸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积食捏积疗法
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在脊背上操作,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种疾病,所以称为捏脊疗法,又称捏积。
捏积疗法是中医儿科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
其特点是:内病外治,药少力专,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目录
应用范围
现代捏积疗法主要用在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贫血、佝偻病、厌食症等的治疗,也有用于治疗急、慢性痢疾,遗尿症,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的。
儿科应用捏积疗法主要适应症: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佘继林介绍,捏积疗法适用于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小孩脾气急躁、爱哭闹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疳积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由于上述疾病迁延不愈而并发的贫血、佝偻病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注意事项
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的小儿以及背部外伤、感染或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儿,不适宜做捏积疗法。
此外,捏积较适用于内热大的孩子,效果非常好;但体质偏寒、舌苔常常发白、经常拉肚子的孩子不适合捏积。
捏积疗法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小儿。
为防止由于哭闹而引起呕吐,捏积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时候进行。
捏积疗法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及疗效反应,适当延长至10天。
对于老年性便秘、厌食,捏积疗法也都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在捏拿的时要注意保护皮肤。
操作方法
给小儿捏积的具体手法为:患儿伏卧在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
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
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
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你可以任选一种:(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按摩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
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
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捏积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实质解决了哪些问题,一直尚未明确。
北京中医医院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
1.捏积疗法能改善吸收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增加体重。
据观察,病儿经施术后体重可增加522克,90%以上超过正常生长速度。
2.捏积疗法有活跃造血机能之功效。
根据对血色素的测定,反映出每100亳升血平均增1.12克。
3.捏积疗法有改善营养不良患儿低蛋白血症作用。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血清蛋白在捏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蛋白都有所提高。
4.血清胃泌素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血清胃泌素分泌情况的实验研究证实,捏积疗法治疗后可使患儿胃泌素分泌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消化功能随之恢复到正常水平。
5.对尿淀粉酶的测试表明,捏积疗法有调节机体酶活力的功效,改善病儿消化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