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章总论

1.1项目由来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收运量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我国年产生活垃圾已近3亿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已经让一些城市“疲惫不堪”。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但是,综合考量土地资源、减量化、可能源化利用等因素,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备受推崇。

为促进汨罗市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加快汨罗市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改善汨罗市环境卫生状况,实现汨罗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封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程度的改善汨罗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城市形象,提升汨罗市的投资和旅游环境。

随着汨罗市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日趋增多,其城市生活垃圾热值也逐渐升高。相应入炉垃圾热值已达到4180kJ/kg,考虑垃圾在贮坑中存储7天左右后析出约水分形成渗滤液排出,垃圾热值将上升至约5225 kJ/kg,根据垃圾焚烧设计规范和要求,垃圾设计热值应考虑垃圾热值的上升,考虑一定热值预留系数,故最终确定本工程垃圾设计热值为5800kJ/kg。汨罗市生活垃圾具备焚烧处理的条件,并可相应实现垃圾能源的回收和资源化。

为此,汨罗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汨罗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本工程比选厂址三个,经比选后选定的拟建厂址位于汨罗市新市镇新桥村生活垃圾填埋场西侧,工程配置2台250t/d焚烧炉,并在车间预留1台250t/d焚烧炉位置。焚烧炉推荐采用机械炉排炉,余热锅炉采用2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4MPa,400℃),汽轮发电机组为10MW凝汽式机组1套。工程服务范围为汨罗市主城区及其周边部分乡镇。工程建成后年运行时间8000h,年可向电网送电43.96×106 kW.h。

2014年9月,受汨罗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岳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汨罗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详细调查工程各比选厂址周围环境特征、踏勘工程现场、征求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意见及进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评价单位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汨罗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审查。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00年9月1日起实施)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订,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2月起实施)

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

⑿《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2月16日)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⒂《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

⒃《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⒄《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23号文)

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文) 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环资[2006]1648号)

⒇《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

(2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 34号)

(2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号)

(24)《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 123号)

(25)《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13号,2014年8月)

1.2.2地方法规政策

⑴《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5月27日修正)

⑵《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⑶《湖南省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湘政函[2003]77号)

⑷《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

⑸《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应用技术导引》(湘建城[2009]389号)

⑹《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湘财综[2006]81号)

⑺湖南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1.2.3技术导则及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