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在阅读中起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梦想在阅读中起飞

明光市横山中心小学孙义燕

阅读是对知识的开拓,是对素质的提升,阅读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因此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的本质需要学生主体参与。面对由各类文体组成的文章,主体必须能动、自主深入其中,与其中的人物交流、对话,体味其张扬生命个性的语言,追问和探究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读者通过对文章的探究而理解世界,同时也理解自己。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只有主体能动地参与,文章才会有意义。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要深入自己的情感、人格、生命意识,必然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去感悟文章中所蕴涵的底层的东西,也就是主体“以身体之,以心察之”,从而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从而使其更为生动、丰富而饱满。阅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文章里面的不为表层所迷惑、不为感官所麻醉的新意。没有学生主体参与,靠教师的教是教不会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的梦想在阅读中起飞呢?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教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好奇地凑过来看一看教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教师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们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个个有趣、耐人寻味

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要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学生,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同时还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耳闻目睹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的渴望。

其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书籍所带来的乐趣,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爱上读书。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读书活动,从建立起班级的图书架,学生可以随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此外教师可以每周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习作,或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次,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活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但追根究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要形成主体间的交流互动。阅读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如果仅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圈子里,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日趋肤浅。这就有必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对话,让不同的生命体悟互相开放,让不同的意见展开交锋。在冲突中,不同的观点互相汲取,充分整合,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自我体验,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尤其是教师的参与,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生命体悟,可以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

要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民主,教师和学生必须以平等的主体身份深入到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认为自己是权威,强制性地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或者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观点。或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彼此补充;二是充分,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思想产生碰撞时,

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及时捕捉碰撞中的火花,加以适当点拨,使讨论趋向深入。如阅读名著《西游记》,师生共同放飞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进入神秘莫测的幻想世界中,师生一起辩论、探究,明白了唐僧过于慈悲为怀,懂得了孙悟空是真正的战斗英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求真”;可以开展某个话题的专题研讨,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阅读成绩。

再次,看书与做事一样如果想要好的效果,在起初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看书指向,即需要向书中了解和掌握什么东西,记忆什么内容,特别是在面临考试复习是看书,目的性就更要明确。这样看书时我们就容易形成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复习课文的习惯,这样往往事半功倍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和题目来”。在培养速读能力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要学员能迅速阅读后解答,例如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可提问:为什么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学员要迅速在书上找到一段话作为答案:“这是因为──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要有思考性,要让学员想一想之后能够回答。在提示之外,学员如能自己提出,当然大可奖励。但是提得有无价值,得当不得当,还须由教师注意与指导。有些文章的内容,可由自编一些题目来概括,例如《崇高的理想》一文就可以编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说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什么是伟大的理想?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到了高年级,还可以进行专题阅读,由教师出一专题,让学员自找参考书阅读后解答,养成学员“选读”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例如教师布置学员找一些材料说明“用眼卫生”的问题、“文明礼貌”的问题等等。

最后在阅读中也要掌握必须的阅读技巧,对于阅读的量要有一定的规划,此外在选择书

籍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并予以指导,这样学生就好更加肯定阅读所带来的好处。

当然阅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存在不少问题:1、学生感悟发言少,教师分析归纳多,把情感型、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变为条分缕析、明确答案。2、学生探究发现少,老师启发提示多,先由老师预设好标准答案,然后千方百计牵引学生得出一样的结论。3、忽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轻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经验的总结,只重热热闹闹的形式,不关注阅读过程的收获。4、教学方法僵化,教学途径封闭,与生活割裂,将学生的阅读思维禁锢在文本中。在这样一个刻板呆滞的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其结果是学生阅读个性化的严重缺失。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精神,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