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 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 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 中的作用 。
熟悉:血液成分、功能
体液(占体重的60%)
细胞内液 (占体重40%)
细胞外液(占体重20%) extracellular fluid
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激素
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肾脏病变引起缺失导致贫血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 生理
分类、数量(4.0~10.0×109/L)和功能:
粒细 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50%-70 % 0.5%-5%
0%-1%
(四)血液凝固的控制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NO、PGI2) 纤维蛋白的吸附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三、止血栓的溶解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Intracellular fluid
组织液
(占细胞外液的¾)
血浆
(占细胞外液的1/4)
一、血液的组成
水:91%-92%
血液
血浆 蛋白质:6.5%-8.5% 其他小分子物质:电解质、
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O2、CO2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 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男:40~50%,女:37~48%
Rh(+) 有Rh抗原
无Rh抗体
Rh(-) 无Rh抗原
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胚胎早期造血部位:
卵黄囊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 部位
胚胎第二月开 始造血部位: 肝、脾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 的部位
胚胎第四月 以后造血部 位:骨髓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红细胞 1.090-1.092
(三) 血液的粘度
水1 血浆 1.6-2.4 血液 4.0-5.0 (四)酸碱度:PH=7.35~7.45
缓冲对
(五)血浆渗透性
1、概念: 半透膜 渗透现象 fig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 留 水分子的力量 fig
单位:Osm 渗透克 mOsm 毫渗透克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
人体内血浆的渗透压:300 mOsm/L 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 胶体渗透压(1.5 mOsm/L):蛋白质
3、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
水平衡 。 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等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凝胶态的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 Ca2+
Ⅲ (组织因子)
ⅠⅡ ⅣⅤ ⅦⅧ ⅨⅩ Ⅺ Ⅻ ⅩⅢ
凝血酶原
加速因子 (30倍)
(三)凝血过程和途径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三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成所需 的物质
铁
缺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失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前体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数量: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男
(4.5~5.5) 1012/L
120~160g/L
女
(3.8~4.6) 1012/L
110~150g/L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wk.baidu.com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定义:小血管破裂,出血自然 停止的过程。
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一)定义:液体的血液 酶 血凝块。
低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fig
两种渗透压的比较: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成因 晶体物质(电解质如NaCl)
血浆蛋白
大小
约300mOsm/L
1.5mOsm/L
作用 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意义
有利于红细胞形态、功能正 常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防止水肿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熟悉:三类血细胞正常值;红细胞
吞噬异物
参与蠕虫免疫反应 参与过敏反应、维 持血管畅通
无粒 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3%-8%
20%-40 %
吞噬异物 免疫应答
血小板(platelets)生理
数量:(100~300) 109/L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特性: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破坏:平均寿命7~14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胶体物质)
纤维蛋白原
二、血量
概念: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数量:成人血量相当于体得的7-8% 分布: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二)比重: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 1.025-1.030
血浆蛋白的浓度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A B AB O
血清中的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交叉配血试验
红细胞 ( 献 血 者 )
血清
红细胞 ( 受 血 者 )
血清
(二) Rh血型系统
1、血型
血型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 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 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 中的作用 。
熟悉:血液成分、功能
体液(占体重的60%)
细胞内液 (占体重40%)
细胞外液(占体重20%) extracellular fluid
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激素
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肾脏病变引起缺失导致贫血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 生理
分类、数量(4.0~10.0×109/L)和功能:
粒细 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50%-70 % 0.5%-5%
0%-1%
(四)血液凝固的控制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NO、PGI2) 纤维蛋白的吸附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三、止血栓的溶解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Intracellular fluid
组织液
(占细胞外液的¾)
血浆
(占细胞外液的1/4)
一、血液的组成
水:91%-92%
血液
血浆 蛋白质:6.5%-8.5% 其他小分子物质:电解质、
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O2、CO2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 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男:40~50%,女:37~48%
Rh(+) 有Rh抗原
无Rh抗体
Rh(-) 无Rh抗原
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胚胎早期造血部位:
卵黄囊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 部位
胚胎第二月开 始造血部位: 肝、脾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 的部位
胚胎第四月 以后造血部 位:骨髓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红细胞 1.090-1.092
(三) 血液的粘度
水1 血浆 1.6-2.4 血液 4.0-5.0 (四)酸碱度:PH=7.35~7.45
缓冲对
(五)血浆渗透性
1、概念: 半透膜 渗透现象 fig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 留 水分子的力量 fig
单位:Osm 渗透克 mOsm 毫渗透克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
人体内血浆的渗透压:300 mOsm/L 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 胶体渗透压(1.5 mOsm/L):蛋白质
3、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
水平衡 。 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等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凝胶态的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 Ca2+
Ⅲ (组织因子)
ⅠⅡ ⅣⅤ ⅦⅧ ⅨⅩ Ⅺ Ⅻ ⅩⅢ
凝血酶原
加速因子 (30倍)
(三)凝血过程和途径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三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成所需 的物质
铁
缺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失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前体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数量: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男
(4.5~5.5) 1012/L
120~160g/L
女
(3.8~4.6) 1012/L
110~150g/L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wk.baidu.com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定义:小血管破裂,出血自然 停止的过程。
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一)定义:液体的血液 酶 血凝块。
低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fig
两种渗透压的比较: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成因 晶体物质(电解质如NaCl)
血浆蛋白
大小
约300mOsm/L
1.5mOsm/L
作用 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意义
有利于红细胞形态、功能正 常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防止水肿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熟悉:三类血细胞正常值;红细胞
吞噬异物
参与蠕虫免疫反应 参与过敏反应、维 持血管畅通
无粒 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3%-8%
20%-40 %
吞噬异物 免疫应答
血小板(platelets)生理
数量:(100~300) 109/L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特性: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破坏:平均寿命7~14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胶体物质)
纤维蛋白原
二、血量
概念: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数量:成人血量相当于体得的7-8% 分布: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二)比重: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 1.025-1.030
血浆蛋白的浓度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A B AB O
血清中的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交叉配血试验
红细胞 ( 献 血 者 )
血清
红细胞 ( 受 血 者 )
血清
(二) Rh血型系统
1、血型
血型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