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d的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d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锅炉的基本原理,掌握锅炉的分类、结构及工作流程。
2. 掌握锅炉热效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
3. 掌握锅炉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了解锅炉事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锅炉进行选型,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2. 能够分析锅炉运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3. 能够运用锅炉安全知识,对锅炉事故进行初步判断和应急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锅炉节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锅炉设计与运行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激发对锅炉技术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运行维护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和工程素养,对锅炉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锅炉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锅炉基本原理:包括锅炉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工作流程,锅炉的热力学基础,锅炉的传热原理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锅炉概述,第二章 锅炉热力学基础,第三章 锅炉传热原理。
2. 锅炉设计与选型:介绍锅炉设计的基本要求,锅炉的选型方法,锅炉主要参数的确定,锅炉辅助设备的配置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锅炉设计与选型,第五章 锅炉主要参数确定,第六章 锅炉辅助设备。
3. 锅炉热效率与节能:讲解锅炉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锅炉节能技术及其应用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七章 锅炉热效率与节能,第八章 节能技术及其在锅炉中的应用。
4. 锅炉安全运行与事故预防:介绍锅炉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锅炉事故的危害,锅炉安全监测与保护装置,锅炉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等。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年度第学期)名称:锅炉课程设计题目:WGZ670/140-Ⅱ型锅炉变工况热力计算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同组人员:指导教师: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2)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要求1)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2)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如烟气焓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3)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4)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5)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主要内容按照本组选定的工况参数(煤种、负荷、冷空气温度),结合《锅炉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中提供的结构等数据,完成WGZ670/140-2型锅炉的变工况热力计算。
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 熟悉设计要求和锅炉的结构2 完成烟气焓的计算、炉膛计算3 完成各对流受热面计算4 提交报告并答辩四、设计成果要求学生须提交热力设计计算书,正文格式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21,图表、公式及其标注清楚,数据可靠。
五、考核方式提交报告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学生姓名(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1目的 (1)1.2要求 (1)二、设计正文 (1)2.1设计任务书 (1)2.2燃烧产物计算 (2)2.3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5)2.4炉膛的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6)2.5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9)2.6高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12)2.7后水冷壁前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4)2.8高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结果 (15)2.9后水冷壁后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7)2.10前包墙悬吊管的热力计算 (18)2.11主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20)2.12低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 (22)2.13主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24)2.14分隔墙的热力计算 (26)2.15低温过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 (28)2.16旁路烟道上方气室的热力计算 (30)2.17低温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31)2.18旁路烟道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33)2.19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 (35)2.20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 (38)三、课程设计总结 (40)四、参考文献 (41)锅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姓名:⽂武学号:xxxxxxxx时间:第⼆学期第⼗⼋周地点:教学楼指导⽼师:娜姐热能与动⼒⼯程系⽬录第⼀节设计任务书 (3)第⼆节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3)第三节锅炉整体布置的确定 (5)第四节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7)第五节炉膛设计和热⼒计算 (13)第六节后屏过热器热⼒计算 (23)第七节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计算 (27)第⼋节⾼温再热器设计和热⼒计算 (33)第九节第⼀、⼆、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计算 (38)第⼗节低温再热器热⼒计算 (46)第⼗⼀节旁路省煤器热⼒计算 (49)第⼗⼆节减温⽔量校核 (53)第⼗三节主省煤器设计和热⼒计算 (53)第⼗四节空⽓预热器热⼒计算 (57)第⼗五节热⼒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 (61)第⼗六节锅炉设计说明书 (64)第⼀节设计任务书⼀、设计题⽬ 400t/h 再热煤粉锅炉⼆、原始材料1。
锅炉蒸发量D 1 40t/h 2。
再热蒸汽流量D 2 350t/h 3。
给⽔温度t gs 235℃4。
给⽔压⼒p gs 15.6MPa(表压) 5。
过热蒸汽温度t 1 540℃6。
过热蒸汽压⼒p 1 13.7M Pa(表压) 7。
再热蒸汽进⼊锅炉机组时温度t '2 330℃ 8。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温度t "2 540℃ 9。
再热蒸汽进⼊锅炉机组时压⼒p '2 2.5M Pa(表压) 10。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压⼒p "2 2.3M Pa 表压) 11。
周围环境温度t lk 20℃ 12。
燃料特性(1)燃料名称:⾩新烟煤(2)煤的应⽤基成分(%):y C = 48.3 ; y O = 8.6 ; y S = 1 ; yH = 3.3 ;y N = 0.8 ; y W = 15 ;y A = 23(3)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 r = 41 %(4)煤的低位发热量Q ydw = 18645 kJ/kg(5)灰融点:t 1、t 2、t 3>1500℃13。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姓名班级指导教师1.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WG-220/9.8-W改烧煤种、变负荷、变运行参数热力计算2. 原始资料锅炉型式:WG-220/9.8-W带有屏式过热器的汽包锅炉额定蒸发量:D=220t/h过热器温度:t=540℃过热器压力:p sh=9.8MPa(表压)给水温度:t fw=215℃热空气温度:t ha=400℃排烟温度:θ=130℃冷空气温度:t ca=30℃设计煤种:某无烟煤,成分如下,C ar=63%,H ar=1.938%,O ar=2.16%,N ar=0.555%,S ar=2.16%,A ar=22.017%,W ar=9.71%,Q ar,net=22558 kJ/kg制粉系统:本锅炉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热风送粉系统锅炉给定参数:给水温度:t fw=℃,锅炉负荷:D=t/h,过热蒸汽压力:p sh=MPa(表压),过热蒸汽温度:t sh=℃汽包工作压力:p= MPa(绝对)3.改烧煤种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3.1 改烧煤种数据表13.2 元素成分校核C ar+H ar+O ar+N ar+S ar+A ar+M ar=100.00%?3.3 发热量计算Q ar, net=339C ar+1030 H ar-109(O ar- S ar)-25M ar3.4 煤种判别挥发份V daf折算成分S ar,red,A ar,red,M ar,red4.锅炉结构特性(见结构计算书)5.锅炉汽水系统(见任务书)6.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6.1 理论空气量和理论烟气容积6.2 空气平衡表6.3 烟气特性表36.4 烟气焓温表46.5热平衡计算。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计算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锅炉的基本原理,掌握锅炉的类型、结构和运行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进行锅炉原理分析,解释锅炉运行中出现的现象;3. 使学生掌握锅炉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锅炉运行中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锅炉热效率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锅炉运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锅炉原理及运行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和实际观测,形成客观、理性的评价;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锅炉运行对环境的影响,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锅炉基本概念:锅炉的定义、分类及结构,了解各种锅炉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2. 锅炉热效率计算:学习锅炉热效率的相关知识,掌握热效率计算公式,进行实际案例分析;3. 锅炉运行参数:学习锅炉运行中的关键参数,如蒸发量、压力、温度等,了解其相互关系及对锅炉运行的影响;4. 锅炉燃料与燃烧:学习锅炉燃料的特性,了解燃烧过程,分析燃烧效率对锅炉运行的影响;5. 锅炉安全与环保:学习锅炉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了解锅炉排放标准,探讨锅炉运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 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六章,分别对应上述教学内容,每章配以相应的课后习题和实践操作。
220t锅炉萍乡无烟煤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220t锅炉萍乡无烟煤锅炉原理课程设计锅炉是一种能够将水加热为蒸汽的设备,它的原理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热量,通过加热换热面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变为蒸汽。
在此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220t锅炉为例,介绍萍乡无烟煤锅炉的原理。
一、锅炉工作原理1.供热系统锅炉主要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通过烟管系统将烟气引导到烟囱排放,同时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为蒸汽。
蒸汽由主蒸汽管道输送到需要加热的设备或区域。
2.循环系统锅炉工作中,循环系统起到将热量传递给水的作用。
循环泵将水从锅炉下部引入锅炉底部的水壁,在水壁内部进行循环,接触到高温的烟气,水温升高,最终进入蒸汽分离器,将蒸汽分离出来。
3.燃烧装置锅炉采用无烟煤作为燃料,燃烧装置包括炉膛和燃烧器。
燃烧器将煤粉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通过点火装置点火,使煤粉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二、锅炉运行过程1.点火打开锅炉给水系统的阀门,启动给水泵,循环泵将水循环进入锅炉,预热系统开始工作,预热烟道和风道,使其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同时,启动引风机和鼓风机,使炉膛内形成一定的负压,煤粉和空气通过燃烧器混合,进入炉膛进行燃烧。
点火后,关闭点火装置,开启主燃烧器。
2.燃烧过程煤粉和空气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的烟气。
烟气通过炉膛和烟管,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为蒸汽。
在此过程中,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布设在炉膛上方的空气预热器和布设在炉管上的过热器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3.蒸汽分离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蒸汽分离器,分离器中设置了水位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水位的高低来控制锅炉的工作状态。
蒸汽分离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输送至需要加热的设备或区域,完成热能传递的过程。
4.停炉当停止燃烧时,先关闭主燃烧器,停止供热,待锅炉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关闭引风机和鼓风机,停止风扇。
最后,停止给水泵和循环泵,完成锅炉的停炉过程。
以上就是220t锅炉萍乡无烟煤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
通过学习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榆林学院题目锅炉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院 ( 系 ) 能源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指导教师胡广涛报告日期2015年06月 10日目录前言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5)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 (6)第四章锅炉热平衡计算 (8)第五章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9)第六章前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13)第七章后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17)第八章高温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21)第九章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25)第十章高温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27)第十一章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30)第十二章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32)第十三章转向室热力计算 (36)第十四章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38)第十五章省煤器设计及热力计算 (41)第十六章分离器气温和前屏进口气温的校核 (44)第十七章空气预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45)第十八章锅炉整体热平衡校核 (52)第十九章热力计算结果的汇总 (53)前言《锅炉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锅炉原理知识设计一台锅炉,因此,它是《锅炉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的记录了锅炉本体各受热面的结构特征和工作过程,内容包括锅炉受热面,锅炉炉膛的辐射传热及计算。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及计算,锅炉受热面的布置原理和热力计算,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锅炉蒸汽参数的变化特性与调节空气动力计算等。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三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1.1 引言锅炉课程设计是巩固我们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使我们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了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而且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本文提供一个针对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方案,帮助学生了解锅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锅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包括锅炉的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燃烧过程、调节与控制、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
2. 教学内容2.1 锅炉工作原理介绍锅炉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的锅炉,如火管锅炉、水管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等等。
2.2 热力学基础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物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为理解锅炉的热力学原理打下基础。
2.3 燃烧过程介绍不同类型的燃料及其特点,讲解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反应、热量释放、烟气产生等过程,并配合实验演示燃烧过程。
2.4 调节与控制讲解锅炉的调节与控制方法,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方法,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5 故障诊断与排除介绍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处理措施,如燃烧不良、积灰过多、排烟不畅等。
3. 实践活动3.1 锅炉安全实验进行锅炉安全实验,测试锅炉的安全性并记录数据,如水位是否合适、压力是否稳定、运行是否正常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意外事故。
3.2 燃料燃烧实验进行燃料燃烧实验,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的特点和燃烧过程,以及不同温度和氧气量对燃烧的影响。
3.3 锅炉系统调节实验通过实验演示锅炉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让学生体验手动和自动控制的差异,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3.4 故障诊断实验通过模拟常见故障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程评估4.1 考试评估通过课堂测试或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锅炉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4.2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3 学生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参考学生课堂提问、讨论和合作等因素。
5. 教学资源支持5.1 锅炉实验室建立锅炉实验室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锅炉设备、燃料存储设备、控制系统等。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__徐州烟煤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__徐州烟煤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份关于“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徐州烟煤”的课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锅炉原理是热力学和热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化肥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徐州烟煤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烟煤之一,其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使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优势。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将以徐州烟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锅炉运行中的应用和优化策略。
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锅炉原理,掌握徐州烟煤在锅炉中的应用技术和优化策略,具备锅炉系统调控和评估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徐州烟煤的基本特性介绍对徐州烟煤的热值、灰分、挥发分和硫分等基本特性进行介绍,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2. 锅炉原理的讲解从锅炉的分类、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锅炉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3. 徐州烟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实验设备对徐州烟煤进行燃烧实验,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测定各项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煤种在锅炉中的燃烧性能。
4. 锅炉调控实验通过对实验锅炉的调整,模拟不同工况下的锅炉运行状态,比较不同煤种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和效率,进一步优化锅炉参数和操作策略。
5. 系统评估和优化策略探讨对实验中获取的热力学数据、操作控制策略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进行评估,提出优化策略和改进建议。
四、设计流程和安排1. 第一周:培训介绍和基础理论讲解在本周,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首先将会进行培训介绍和基础理论讲解。
讲解内容包括锅炉的基本分类、煤种的特性、燃烧原理等。
2. 第二周:徐州烟煤的基本特性介绍在本周,将会对徐州烟煤的基本特性进行介绍,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和硫分等基本特性,并对不同的徐州烟煤进行比较分析。
3. 第三周:锅炉原理讲解在本周,将会对锅炉原理的分类、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课程讲解。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徐州烟煤

新疆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3-14 学年第1学期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课程设计题目:220t/h锅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煤种徐州烟煤起迄日期: 2013年 12月 23 日~ 2014年1月3 日课程设计地点:二教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12 月 23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绪论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2)给水温度:t GS=215℃3)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9.8MPa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7)排渣方式:固态8)环境温度:20℃9)蒸汽流程:一次喷水减温二次喷水减温10)烟气流程:炉膛→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低温对流过热器→高温省煤器→高温空预器→低温省煤器→低温空预器五、燃料特性:(1)燃料名称:徐州烟煤(2)煤的收到基成分(3)漏风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4)确定锅炉的基本结构采用单锅筒∏型布置,上升烟道为燃烧室及凝渣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概述 (2)1、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2)2、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 (2)3、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 (2)4、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3)二、热力计算 (3)1、热力计算方法 (3)2、锅炉基本资料 (4)3、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容积的计算 (6)4、空气烟气焓 (6)5、锅炉热效率及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8)6、炉膛校核热力计算 (9)三、对流受热面和燃烧器的选择 (13)1、屏式过热器 (13)2、对流过热器 (14)3、燃烧器 (14)四、课设总结 (15)参考文献: (16)一、概述1、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根据计算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设计(结构)热力计算和校核热力计算两种。
本课程设计为设计热力计算,即进行设计新锅炉时的热力计算称为设计热力计算。
主要任务是在锅炉容量和参数、燃料性质以及某些受热边界的水、汽、风、烟温度给定的情况下,选定合理的炉子结构和尺寸,并计算出各个受热面积和数值,同时也为锅炉其他一些计算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一般来说,对已有的锅炉进行改造估算时常用校核热力计算,设计制造新锅炉时用设计热力计算。
但随着人们对已有锅炉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成熟经验。
因此,在设计制造新锅炉时,也多是先将锅炉结构等初步布置好,然后以校核热力计算方法来进行修正,并不直接采用设计热力计算。
所以,掌握好校核热力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1)、锅炉辅助设计计算: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获表图;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括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3)、计算数据的分析:鉴定设计质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依据。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简答题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简答题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锅炉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参数;(2)掌握锅炉的三大组成部分:炉膛、过热器和省煤器;(3)理解锅炉的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4)熟悉锅炉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锅炉的运行状况,判断锅炉故障;(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锅炉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锅炉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启动、停炉、调节水位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锅炉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强调锅炉安全操作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锅炉排放污染物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锅炉的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锅炉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
具体内容如下:1.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介绍锅炉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参数,阐述锅炉的三大组成部分(炉膛、过热器和省煤器)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锅炉的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详细讲解锅炉的燃烧过程,包括燃料的燃烧、火焰的传播和烟气的生成;阐述锅炉的传热过程,包括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
3.锅炉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介绍锅炉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如水位调节、蒸汽压力控制等;讲解锅炉的维护保养方法,如清洁、防腐、更换损坏部件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使学生掌握锅炉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锅炉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锅炉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锅炉实验室,观察锅炉的运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电站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电站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站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锅炉本体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站锅炉的燃料燃烧过程、传热方式和热效率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站锅炉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等方式,研究电站锅炉运行状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电站锅炉进行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站锅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激发学生对锅炉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锅炉基本原理:包括锅炉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电站锅炉的汽水循环过程和热效率计算。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锅炉基本原理》2. 锅炉本体结构及部件功能:详细介绍锅炉的燃烧设备、受热面、辅助设备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锅炉本体结构及部件功能》3. 燃料燃烧过程:讲解燃料的种类、燃烧产物及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燃烧效果的因素。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燃料燃烧过程》4. 电站锅炉的传热方式:介绍电站锅炉的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方式,分析各种传热方式在锅炉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电站锅炉的传热方式》5. 锅炉安全运行与环境保护:阐述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锅炉安全运行与环境保护》6. 锅炉优化设计与计算:介绍电站锅炉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rk jd rk js
℃ ℃
40
则认为整台锅炉的校核计算结束,且结果正确。否则, 需重新假设排烟温度及热空气温度,然后,重新从炉膛 开始,逐级计算各级受热面。
校核计算结果分析
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对照计算所得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煤灰的DT、ST温度之 差的大小。 过、再热汽温的大小。如果超过额定温度过大,说明燃 用此校核煤种时锅炉将产生严重的超温现象;如果低于额 定温度较多,说明不能在额定汽温下运行。 关注计算所得一、二级减温水量。如果计算所得减温水 量超过减温器的最大减温水量,则说明该锅炉不能在正常 的减温水量范围内正常运行。 关注排烟温度的大小。过高,则说明锅炉的效率将较低, 过低,则可能引起低sm2
Dgr '' Bj d d (hgr - hjw) (Ql f Qnz Qgr ) Dsm Dsm
二级省煤器进口工质参数即为一级省煤器的出口参数。
当一、二级省煤器均计算完毕后,用二级省煤器的总吸 热量进行校核。
计算结束、正确与否的判断
• 单级受热面
对于炉膛,炉膛出口假设烟气温度与计算所得温度 相差在100℃以内,则认为(假设排烟温度及热空气 温度假定正确的前提下)本次炉膛计算 正确,可以 进入至下一级受热面。
•
•
锅炉的全面校核热力计算;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要求
• 计算全部采用手工计算; • 所有计算均采用列表形式; • 列表计算中有关数据及计算公式必须直接列出 或指明来源出处; • 计算完成后,必须对各部分受热面按规定要求 进行误差校核计算,且要求误差满足要求; • 图纸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 说明书条理及层次清楚; • 在设计教室按时上下班,组织考考勤; • 设计工作严禁抄袭他人成果,或请人计算。
锅炉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及目的锅炉原理是热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热力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锅炉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加深学生对锅炉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 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学生应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锅炉、台车、点火器等。
本次课程设计以小型燃气锅炉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锅炉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掌握锅炉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验原理将学习锅炉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锅炉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要点等。
这部分设计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前的理论学习,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包括锅炉的点火、加热、调节、停炉等操作。
学生需要安装调试锅炉并进行实际操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操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注意操作规范。
4. 实验数据处理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数据在锅炉调试和使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5.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及分析、问题探讨等。
三、实施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学生需完成课前预习,助教老师进行教学讲解,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旨在实现对锅炉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实践,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掌握了锅炉原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也对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条件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220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220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及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锅炉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基础;了解锅炉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锅炉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锅炉运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能够进行锅炉的基本操作和维护保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锅炉概述:锅炉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
2.锅炉原理:锅炉的热力学基础、燃烧过程、传热过程、流动过程。
3.锅炉部件:锅炉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结构特点。
4.锅炉运行管理:锅炉的启动、停炉、运行调节、事故处理。
5.锅炉维护保养:锅炉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锅炉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锅炉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锅炉运行中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锅炉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锅炉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锅炉原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锅炉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锅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概述 (2)1、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2)2、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 (2)3、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 (2)4、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3)二、热力计算 (3)1、热力计算方法 (3)2、锅炉基本资料 (4)3、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容积的计算 (6)4、空气烟气焓 (6)5、锅炉热效率及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8)6、炉膛校核热力计算 (9)三、对流受热面和燃烧器的选择 (13)1、屏式过热器 (13)2、对流过热器 (14)3、燃烧器 (14)四、课设总结 (15)参考文献: (16)一、概述1、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根据计算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设计(结构)热力计算和校核热力计算两种。
本课程设计为设计热力计算,即进行设计新锅炉时的热力计算称为设计热力计算。
主要任务是在锅炉容量和参数、燃料性质以及某些受热边界的水、汽、风、烟温度给定的情况下,选定合理的炉子结构和尺寸,并计算出各个受热面积和数值,同时也为锅炉其他一些计算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一般来说,对已有的锅炉进行改造估算时常用校核热力计算,设计制造新锅炉时用设计热力计算。
但随着人们对已有锅炉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成熟经验。
因此,在设计制造新锅炉时,也多是先将锅炉结构等初步布置好,然后以校核热力计算方法来进行修正,并不直接采用设计热力计算。
所以,掌握好校核热力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1)、锅炉辅助设计计算: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获表图;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括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3)、计算数据的分析:鉴定设计质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依据。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220th锅炉芙蓉贫煤的燃烧优化引言:锅炉作为能源转换的重要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是理解和掌握锅炉运行原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锅炉技术的应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220th 锅炉芙蓉贫煤的燃烧优化进行课程设计,探讨如何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和节能减排。
一、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目标1. 理解锅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锅炉的构造、工作原理、热力参数等。
2. 掌握锅炉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燃料的燃烧特性、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等。
3. 学习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包括燃烧调整、节能减排措施等。
4. 提高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案例研究,了解锅炉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220th锅炉芙蓉贫煤的燃烧特性1. 芙蓉贫煤的煤质分析:对芙蓉贫煤的煤质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煤的成分、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等。
2. 燃烧特性分析:根据煤质分析结果,探讨芙蓉贫煤的燃烧特性,如着火温度、燃烧速率、燃尽率等。
3. 燃烧问题识别:分析锅炉在燃烧芙蓉贫煤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燃烧不完全、结焦、排放超标等。
三、燃烧优化方案设计1. 燃烧调整:根据芙蓉贫煤的燃烧特性,调整锅炉的燃烧参数,如燃烧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以提高燃烧效率。
2. 燃烧设备改造:针对燃烧问题,提出锅炉燃烧设备的改造方案,如燃烧器改造、炉膛优化等。
3. 节能减排措施:设计节能减排的措施,如烟气余热回收、粉尘治理、脱硫脱硝等,以减少锅炉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4. 自动化控制: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如DCS系统,实现对锅炉燃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1.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20th锅炉芙蓉贫煤燃烧优化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2. 数据收集:收集案例锅炉的运行数据,包括燃料消耗、热效率、排放物浓度等。
3. 问题分析:分析案例锅炉在燃烧芙蓉贫煤时遇到的问题,如燃烧不完全、结焦、排放超标等。
2-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2022年

《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系统的总结、巩固并加深《电厂锅炉原理》课程中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锅炉机组热力计算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设计对整个锅炉的结构作进一步了解。
3.通过热力计算对炉内传热有进一步的了解。
4.要求:严肃认真,计算准确,书写规范,分析合理,结论正确。
二、设计题目国产1000t/h电厂锅炉热平衡及炉膛热力计算三、原始资料1.锅炉主要技术数据2.锅炉结构简介该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锅炉,炉膛出口的前墙和两侧墙布置有壁式再热器,炉膛上部设有大屏和后屏过热器。
沿着烟气的流向依次布置中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尾部并列布置两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形式。
直流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可上、下摆动25°,正常运行下摆10°。
冷空气温度为20°C,排烟温度159℃。
四、课程设计任务锅炉热力计算时,炉膛传热计算是在燃料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热平衡计算之后进行的。
通ϑ''。
计算得出的炉常都采用校核计算方法,即根据已知的炉膛结构来计算炉膛出口烟气温度l膛出口烟气温度值应能保证炉膛出口受热面的安全运行,即出口烟温不能超过防止炉膛出口受热面结渣的要求,同时也应兼顾锅炉受热面的辐射和对流传热最佳比值的要求。
如果计算所得出口烟温l ϑ''值超出防止结渣允的范围,则应修改炉膛结构及其受热面布置,重新进行计算,直至炉膛出口烟温计算值符合要求为止。
但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校核几种煤种是否适合本锅炉,通过此次设计对炉膛结构和炉内传热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五、 炉膛传热校核计算步骤炉膛传热较核计算的步骤如下:(1) 根据已知的炉膛结构图,确定炉膛有效容积的边界,计算炉膛各面墙的面积i A ,炉膛总面积l A 、炉膛容积l V 。
根据水冷壁的结构特性,计算炉膛有效辐射受热面积、炉膛平均热有效系数pj ψ及炉内有效辐射层厚度s ;(2) 确定燃烧器的相对布置高度r x 及考虑炉内火焰最高温度区相对位置的参数M ; (3) 根据热空气温度rk t 、冷空气温度lk t 、过量空气系数l a ''和漏风系数l a ∆、zf a ∆等计算空气带入炉内的热量k Q 。
电厂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电厂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厂锅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了解电厂锅炉的构造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电厂锅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电厂锅炉的燃烧原理、传热过程和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3.熟悉电厂锅炉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厂锅炉进行初步的运行分析和故障诊断;5.具备电厂锅炉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6.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电厂锅炉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厂锅炉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3.使学生认识到电厂锅炉在电力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厂锅炉的基本原理、构造和运行机制,以及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1.电厂锅炉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厂锅炉的燃烧原理、传热过程、蒸发过程和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2.电厂锅炉的构造和分类:介绍电厂锅炉的各类部件及其作用,不同类型锅炉的特点和应用。
3.电厂锅炉的运行维护:讲解电厂锅炉的启动、停运和日常维护方法,以及故障处理技巧。
4.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介绍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分析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厂锅炉的基本原理、构造和运行机制。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厂锅炉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一、煤的成分计算基准和计算基准的换算:1、换热系数k 的推导: (依据碳氢氧氮硫及内外部水分、灰分在不同基下的质量守恒来推导)x=kx 0x 0——按原基准计算某一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x ——按新基准计算某一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1)以收到基为原基准①空气干燥基为新基准 收到基:100%ar ar ar ar ar ar ar C H O N S A M ++++++= 空气干燥基: 100%ad ad ad ad ad ad ad C H O N S A M ++++++=推导k 值时取收到基和空气干燥基各为100g ,某一成分在原基准是x 0 g ,新基准是x g 。
∵空气干燥基较收到基少了外部水分: 则:0100100ad arx xM M =--∴k=0x x =ardM M -100-100a ②干燥基为新基准干燥基:100%d d d d d d C H O N S A +++++= 同理:干燥基较收到基少了整个水分 则:0100100arx x M =- ∴k=0x x =arM -100100 ③干燥无灰基为新基准干燥无灰基:100%daf daf daf daf daf C H O N S ++++= ∵干燥无灰基较收到基少了灰分和水分 ∴0100100ar arx xM A =-- 即k=0x x =arar A M -100100-依次方法,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不同情况下的k 值: (2)以空气干燥基为原基准 ①收到基为新基准:arad M xM x -=-1001000k=0x x =adarM M -100-100 ②干燥基为新基准:1001000xM x ad =-k=0x x =adM -100100 ③干燥无灰基为新基准:1001000xA M x ad ad =--k=0x x =ad-100100A M ad - (3)以干燥基为原基准: ①收到基为新基准:arM xx -=1001000 k=0x x =100-100arM ②空气干燥基为新基准:d0100100a M xx -= k=0x x =100-100adM ③干燥无灰基为新基准:1001000xA x d =-k=0x x =d100100A - (4)以干燥无灰基为原基准:①收到基为新基准:arar A M xx --=1001000k=0x x =100-100arar A M - ②空气干燥基为新基准:adad A M xx --=1001000 k=0x x =100-100adad A M - ③干燥无灰基为新基准:dA xx -=1001000k=0x x =100100dA -2、已知收到基中的各元素成分,计算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中的各元素成分: 已知:C ar =43.23% H ar =2.81% O ar =5.11% N ar =0.72%S ar =0.94% A ar =39.13% M ar =8.06% V daf =30.67% 低位发热量 Q net =16.23 MJ/kg解答: ①空气干燥基(取内部水分为零)k=0x x =ardM M -100-100a 得k=1.088 ②干燥基k=0x x =arM -100100得 k=1.088 ③干燥无灰基k=0x x =arar A M -100100- 得 k=1.894二、空气量和烟气量的计算燃烧计算前提1、均以1kg 燃料收到基为基础2、理想气体 322.4Nm3、气体容积计算的单位均为:3/Nm kg理论空气量(氧气量)1、碳燃烧消耗的氧气量22C O CO +→12 22.4 ,322.4112kgNm 322.4 1.86612100100arar C C Nm ⨯==0.807 Nm 3 2、氢燃烧耗氧量22222H O H O +→ 4 22.4 ,322.414kgNm 322.4 5.564100100arar H H Nm ⨯==0.156 Nm 3 3、硫燃烧耗氧量22S O SO +→32 22.4 ,322.4132kgNm 322.40.732100100arar S S Nm ⨯==0.007 Nm 3 4、燃料本身耗氧量322.40.732100100arar O O Nm ⨯==0.036 Nm 31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氧量2031.866 5.550.70.7100100100100ar ar ar ar O C H S OV Nm =++- =1.006 Nm 31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200310.08890.2650.0333()0.21O ar ar ar ar V V C H S O Nm ==++- =4.449 Nm 3实际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等于1.0且0kV Vα= ,∴ 实际空气量就等于理论空气量。
理论烟气量:燃烧产物按1 Nm 3 燃料计算,烟气体积V y 为222223y /CO SO N O H O V V V V V V Nm kg =++++2003(1)/V y y H O V V V V Nm kgα∆=+-+23/y gy H O V V V Nm kg =+2VH O V ∆------过量空气带入的水蒸气α=1.0时(没有过量空气)完全燃烧后的烟气体积还是理论烟气量2222000y CO SO N H OV V V V V =+++ 0y V ------理论上燃烧产生的烟气,不随过量空气系数而变。
计算理论烟气量的各项气体的容积:1、三原子气体烟气量 222RO CO SO V V V =+2、理论氮气量 20N V 3、理论水蒸汽量 20H OV 2222000y CO SO N H OV V V V V =+++1、三原子气体烟气量222RO CO SO V V V =+22C O CO +→22.4 1.86612100100arar C C ⨯==0.807 Nm 3/kg 22S O SO +→ 22.40.732100100arar S S ⨯==0.007 Nm 3/kg2 1.8660.7100100ar ar RO C SV =+=0.814 Nm 3/kg2、理论氮气量2022.40.7928100arN N V V =⨯+2000.80.79100arN N V V =+=3.52 Nm 3/kg 3、理论水蒸气量(1)由煤中的水分22.40.012418100arar M M ⨯==0.001 Nm 3/kg (2)煤中氢元素转换的水分 222.40.11122100arar H H ⨯⨯=⨯=0.003 Nm 3/kg(3)由理论空气量0V 带入的水分,即相对于每kg 燃煤带入的水蒸气容积0.0161V 0 Nm 3/kg不考虑过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容积(假设无蒸汽雾化的这部分)2000.01240.1110.0161 1.24H O ar ar wh V M H V G =+++ =0.0757 Nm 3/kg理论烟气量2222000y CO SO N H O V V V V V =+++=4.41 Nm 3/kg过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容积2220000.00161(1)0.0161(1)V H O H O H O V V V d V V αα∆=-=-=-=0 Nm 3/kg实际烟气量∵000(1)0.0161(1)y y V V V V αα=+-+-001.0161(1)y y V V V α=+-∴ V y =V 0y =4.41 Nm 3/kg每千克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的质量01 1.306100ary wh A G G V α=-++=6.806kg/kg 式中1.306αV 0为1kg 燃料燃烧所需要空气及所含水分转入的烟气质量三、锅炉热平衡计算已知:Q r ≈Q ar,net =16.23MJ/kg 2. 排烟温度 148py Q C =;3. 排烟的焓 h py =I y =0y I +(α-1)0k I +I fh ;33(ct )K =132+(266-132)/100⨯(148-100)=196.32 KJ/kg (ct) RO2 =170+(358-170)/100⨯(148-100)=260.24 KJ/kg(c θ) 2N =130+(260-130)/100⨯(148-100)=192.40 KJ/kg(c θ)H2O =151+(305-151)/100⨯(148-100)=224.92 KJ/kg (c θ)h = 80+(168-80)/100⨯(148-100)=122.24 KJ/kg理论烟气焓为0y I =V RO2(c θ) RO2+ 02N V (c θ) 2N + 02O H V (c θ) O H 2 =0.184⨯260.24+3.52⨯192.40+0.0757⨯224.92 =1059.35 KJ/kg 烟气飞灰焓I fhI fh =h fh arc a A )(100θ ∵netar ar fh Q A a ,4187=4187x0.95x39.13/(16.23x106)=0.01<<6∴这部分不再考虑 过量空气系数α=1∴h py =I y =0y I +(α-1)0k I +I fh =1059.35 KJ/kg4. 冷风温度 20lk t C =;5. 理论冷空气焓 00()lk k h CT V ==4.449x(20x132/100)=117.45 kJ/kg ;6. 30.5(%)q =;7. 4 1.5(%)q =;8.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1.05py α=; 9. 排烟热损失24(100)()/py py lk r q q h h Q α=--=(100-1.5)(1059.35-1.05x117.45)/(1.623x104)=5.68(%);10. 散热损失 50.5(%)q =;11. 60q =; 12. 锅炉总损失23456q qq q q q =++++∑=5.68+0.5+1.5+0.5+0=8.18(%);13.;ηgl =100-Σq=91.82(%); 14. 求过量蒸汽焓 h "gg查资料书的过热蒸汽表: P=10 MPa h gg =3454.2kJ/kg; P=12MPa h gg =3475.4kJ/kg; 流量 220t/h t=540℃ 汽包压力 11.08MPah "gg =(10.98-10)x(3475.4-3454.2)+3475.4=3465.0 kJ/kg15. 求给水焓值h gs : 同理查未饱和水的表:200℃时,P=10 MPa , h gs =855.9kJ/kg ,P=12MPa ,h gs =856.8kJ/kg; 得P gs =11.08MPa ,h gs =856.4kJ/kg220℃时,P=10 MPa , h gs =946.0kJ/kg ,P=12MPa ,h gs =946.6kJ/kg; 得P gs =11.08MPa ,h gs =946.3kJ/kgt gs =215℃,P gs =11.08MPa 时,h gs =(856.4-946.3)x15/20+856.4=923.8 kJ/kg 16. 有效利用热''''()220()gr gg gs gg gs Q D h h h h =-=-=220x1000x2541.2/3600=1.55x105kw ;17. 燃煤量计算 :1)实际燃料量1100/()gl B Q Q η=⨯ = 100x1.55x105/91.82/16230=10.4kg/s 2)计算燃料量4(1/100)j B B q =-=10.24 k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