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历尽苦难,我们收获辉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人历尽苦难,我们收获辉煌

——《苦难辉煌》赏析

陶洁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这是金一南将军写在《苦难辉煌》前言中的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我用它做我读后感的题目。

美国作家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冒险跑到延安,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曾一举在美国掀起“红色热潮”。50年后的19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之后,世界各地不少“年轻的背包客”来到中国,把红军长征路线选为全球最具魅力的徒步路线之一。红军长征的故事,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每到一定的时刻,就总是在人们内心深处掀起巨大的波澜。

最近,一本讲述中共早期革命历史的新书《苦难辉煌》一年多来连续13次印刷,在当当网上一度占据军事类小说销售量排行榜第一位,被评为五星级图书。网上调查称,喜欢此书的读者占98.8%,94%的人认为看了该书以后“受益匪浅”、“过瘾”、“感动”、“开心”。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对红军四渡赤水的描写。从真实的历史看,那正是红军长征途中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而在四次渡过赤水的战略性转移中,红军并非每次都“用兵真如神”。至少有两次,是在决策失误或作战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退却。作者说:其实没有神。红军中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个人。人最不能避免的就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后人“好心好

意”的回避,把人拔高成无往而不胜的“神”,恰恰把共产党人最富有生机的灵魂抽掉了。这个灵魂不是佛光神意,而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精神。

事实上,《苦难辉煌》里力透纸背的战略思维,可能是吸引当代青年读者最重要的地方。已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两方面全球化的当代中国青年,对国际政治和历史的认知方式,也已经本能地倾向全球化的战略思维。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方法天生具有“博弈精神”。他们崇尚力量,推崇技术,仰慕英雄,赞美那些集力量、意志和理想于一身的“实干家”。这些了不起的人物,要在具体的现实的残酷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红军长征的大历史,包含了丑恶与悲哀,没落与衰败,牺牲与献身,光荣与梦想,都浓缩在这样一次烈火真金的考验里。

可以把《苦难辉煌》当做一本当代中国青年培养地缘政治分析能力和“全球化”战略思维的训练手册,观念的种子由此埋下。这使他们习惯于“研究地球问题”,而不仅仅把目光限于一国之内,他们对历史的看法也不再是单线条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和宏观的。他们将学会把中国的崛起放在一个大范畴的历史框架中加以解读。这样一段波谲云诡又激情狂飙的真实历史,怎么不让他们心潮澎湃!

在金一南教授笔下,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养生。列宁去世时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博古

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人。聂耳为今天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时,不到23岁。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切,无不叩动着当代青年的心灵,牵引着他们的思绪。

索尔兹伯里曾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读过《苦难辉煌》的中国网友给作者留言,“渺小与伟大、卑贱与高贵、阴谋与阳谋共存,冷血与热血、低潮与高潮、失败与胜利交织,波澜壮阔,伟哉中华!”更有人感慨说:“商业大潮的汹涌已荡涤了国人的灵魂,谁还为思想而累,为激情而歌?”我们终于懂得,当个人的命运同一个国家的崛起紧密捆绑起来,当个人的理想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充分结合起来,人由此进入历史,也将创造历史。

这部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用晓畅传神的情节和话语吸引人。史家的成功,不在于呆板地叙述历史,而在于如何在叙述中重现历史活力,使过去的人和事鲜活地闪动在读者面前,使现在的人受其感染,得到启迪。这部书在说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时,通过与斯大林、孙中山、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立场、思想、经历与历史作用的对比;通过与李立三、博古等人在同一历史时期,面对同一历史课题,经历同一斗争过程,却因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实践结果的对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这部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用炽热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历史研究需要客观冷静,不能带个人恩怨等主观色彩。但是,历史叙述却需要投入热情与感情,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把作者在研究当中所得到的历史情感熏陶,传递给广大读者,使他们也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能品读到作者对这段永远值得铭记的中国人民革命史怀有的炽热情感。正如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所说:“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中的地火。”透过作者满怀感情的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流血牺牲铸造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化作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部书的又一个特点,是用深刻精辟的分析启发人。历史记述的是过程,但过程并非历史的全部。应该从对过程的叙述和点评中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或可从中汲取智慧,或可从中汲取精神。诵读这部书,不乏这样的点睛之笔。例如,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斗争,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是代表着新旧两种政治力量、代表着新中国与旧中国两条道路、两个前途、两种历史命运的殊死较量。作者用既富哲理又富形象的叙述讲清了这个道理:“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皆有枪杆,历史选择他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现代中国猛烈碰撞,用一场又一场生死拼杀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