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动因分析(吴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动因分析(吴琼)
作者:吴琼
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形式,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已成为现代企业加强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所谓战略联盟,也称为合作性安排,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各自总体经营目标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联合的经营方式。在这种行为过程中,联合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合,各方仍旧保持着本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彼此之间通过达成各种协议,结合成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大型跨国公司联盟,一般都是多边、网络化的,众多公司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正在迈向“无国籍公司”。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对于汽车业、钢铁业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传统行业的跨国公司来说,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泛的建立战略联盟,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已经显得十分重要。最早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出现于汽车工业,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据福特公司估计,通过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和其他活动全球化,它每年至少可以节省30亿美元。80年代后期,原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展的USCAR合作计划、欧洲的汽车计划、日本的清洁车计划,都属于战略联盟重组。这种重组形势发展很快,世界汽车评论家所说的“20世纪可能仅存在6-7家汽车企业”,指的就是这种战略联盟,而不是兼并、合并、控股形式的重组。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汽车领域,拥有奔驰等著名品牌车的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宣布与日本三菱自动车工业公司结成联盟,以组建一个年产量高达650万辆汽车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集团。两大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双方决定在客车和敞篷小型载货卡车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等领域建立广泛的联盟。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外在动因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它的效应是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促使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广泛地进行分工与合作,进而使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市场的全球化虽然扩大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容量,但也增加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全球化市场的经营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风险,既有政治、经济、技术等造成的风险,也有企业经营所导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货币风险等。同时,在全球化市场中,竞争比单一的国内市场要激烈得多。跨国公司既面临来自国内公司的竞争,也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
生产,进行多样化经营与风险管理。当跨国公司与其他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时,联盟企业既能分担部分经营风险,也能分担技术开发成本和开发失败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分担远远小于一个企业独自经营所承担的风险。因此,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降低其经营风险,巩固其市场地位,增强其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
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内在动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各国经贸关系的密切相融,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深入,而且也使得获取信息更加容易了。根据产权经济理论可知,占有信息对经营者来说是报酬递增的。随着自由贸易环境的形成,使得原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边际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规模报酬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改善了国际投资和贸易条件下,一些跨国公司从追求更大规模的经济效应出发,积极开展跨国战略联盟,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实力。
“规模经济”的含义是发展经济学首先使用的概念,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是说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对产量或收益的影响。它以技术水平基本不变为假定条件,去考察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小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大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当这两种比率相等时则是规模收益不变。
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对提高产量或收益的影响可以由内在经济来解释。内在经济就是一个企业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引起的效率提高或成本下降。效率的提高可以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率。各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与其他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进行横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把资源集中于各自的核心优势上,扩大生产规模,使各方的要素投入重新组合,从而降低生产和组织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形成了内部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式,实现了联盟企业最大的规模经济优势。第二,市场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率。各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可使联盟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边界,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市场需求容量。战略联盟可以使联盟企业的各自市场边界相互交叉和融合,从而扩大联盟整体的市场空间。同时,各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还可使联盟企业在目标市场上拥有更强的市场优势,实行规模采购,这样不仅能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购买投入要素而削减成本,还利于建立稳定的交易关系,节约交易费用。
三、推动技术革新、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成本、分享技术成果和分担技术风险,也构成战略联盟的动因之一
跨国战略联盟是在经营能力和资源对等的伙伴间建立的以开发新技术、控制新的国际标准和维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联合。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以水平式的双向或多向流动为特征,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性,而且还强调获得“学习
效果”和经济协同性。在战略联盟内,企业之间常常在某些职能上合作,在另一些职能上又相互竞争,出现“左手挥拳、右手握手”的情况。通过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融合,达到战略合作的升华。特别是高新技术处于优势地位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战略联盟不仅可以相互交换彼此拥有的专利技术等优势要素,提高创新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和难度,延长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能够在分担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以及共同进入市场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协议,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使结盟双方最终能够获得1+1>2的投资效应。
(一)推动技术革新的需要。目前,技术创新和推广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紧跟技术前进的步伐,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即使很大的企业也存在这一方面的压力。而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有很强的实力和充分的信息,否则很难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这就要求具备各种专业特长企业之间的配合,而战略联盟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二)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成本的需要。一般而言,大型跨国公司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其产品往往具有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性,然而,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使得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风险加大,要求不断缩短研究与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世界主要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纷纷组建了不同形式的跨国战略联盟,加强在高新技术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了跨国公司的科研开发日益走向国际化。
(三)分享技术成果的需要。跨国公司联盟有利于跨国公司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互补性的技术共享和专利交换,并在联合各种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开发更高层次的产品。由于跨国公司结成联盟使公司原有的技术、人才等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加快开发研制费用的回收,而且能通过合作研制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上的新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因而跨国公司之间结盟的方式逐渐为昔日在商战中争得你死我活的对手们所接受,他们在合作中所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吸引下,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进。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多半表现为价值链初始位置上的联合研发。结盟方通过交换彼此拥有的专利技术等优势要素,分摊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其他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和难度,延长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以获得高额、稳定的投资回报率。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跨国公司合作签署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协议正在不断增加。
(四)分担技术风险的需要。现在市场竞争千变万化,因此企业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可以分担风险从而使企业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例如在科技投入方面,由于研究开发费用很大,而成功率很低,即使开发成功,很可能迅速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因此研究开发存在很大的风险,而通过几个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使费用得到分担,迅速回收,这就大大降低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