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他称这种带电的“分子流”为物质的第四态.
勒纳德的“铝窗”
1894 年 , 德 国 的 勒 纳 德 (Philipp Lenard , 1862-
1947)发表了他的“铝窗”实验.在最初研究阴极射线时,
勒纳德曾经设计实验,观察阴极射线是否能像紫外线一样 通过放电管壁的石英窗.他发现阴极射线不能穿过.后 来,受到赫兹的一个实验的启发,他想到用来封闭放电管 的石英板可以用一块铝箔代替,铝箔的厚度要可以使管内
绿色荧光,在磁铁的影响下,荧光光斑的位置会发生移 动. 1869 年,普吕克的学生希托夫进一步将真空管的真空 度提高到十万分之一个大气压.用点状的阴极发出阴极射 线,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放置障碍物进行试验,在产生荧 光的管壁上就会出现障碍物的清晰的影子,这就证明了阴 极射线是直线传播的.
1871 年 , 瓦 莱 (Cromwell Fleetwood Varley , 18281883)根据阴极射线为磁场偏转的事实,提出阴极射线是由
理学家 (亥姆霍兹除外)都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即
类似于紫外辐射的“以太的某种表现”.哥尔德斯坦、韦 德曼(GuStav Heinh Wiedemann,1826-1899)、勒纳德等都
支持这种观点.在英国和法国以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
应该指出的是,此时,人们还并不清楚电的物质基
础.wenku.baidu.com
低压气体放电现象早在 17 世纪就被观察到了,直到 19 世纪,为了解决新的电光源问题,促进了真空技术的发
展,为气体放电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1838 年,法拉第发现,“空气的稀薄极其有利于辉光 现象”,在阴极和阳极辉光之间“总有一个暗区”(这个暗 区后来被称为法拉第暗区).由于法拉第当时所能获得的真 空只有干分之七个大气压,所以他没有能做出更多的发
电本质的认识.
早在 1834 年,法拉第已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尽管法 拉第本人坚持电的流体说,但是,这个定律却是基本电荷
存在的有力证据,使不少物理学家受到启示,产生了电的
“原子性”的观念. 1853 年 , 希 托 夫 (Johann Wilhelm Hit+orf , 18241914)在研究离子迁移率时,就运用了电的原子性观念. 1874 年,斯通尼 (G.J.Stoney , 1826-1911) 根据法拉
现.
盖斯勒 (Heinrich GeiSSler,1814-1879)利用托里拆 利真空原理制造了水银真空泵,并制造出了可达万分之一 个大气压的低压气体放电管.
早 在 1891 年 , 戴 维 曾 发 现电 弧 光 焰受 磁 场 偏转 的 现 象.普吕克由此得到启发,他将磁铁靠近真空管进行试
验. 1859 年他报告说,在放电管对着阴极的管壁上看到了
边界清晰的十宇架的阴影;他把一块磁铁移近真空管,十 字架阴影就会发生移动;他还在真空管中安上一水平玻璃 轨道,并在轨道上放置一个插有云母翼片的风轮,当用阴 极射线照射风翼时,轮子就会转动起来.
克鲁克斯根据这些事实认为,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
“分子流” (moleCularcurrent) 组成,是管中残留气体分 子碰到阴极上,从阴极得到了负电荷而形成的“分子
人们称为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而它们的发现起源 于对阴极射线的观察与研究.
18 世纪中叶,人们曾提出过“电流质说”; 18 世纪
末、 19 世纪初动电发现后,“电流质说”已为人们所普遍 接受,即认为电流是一种没有机械重量的流质;在麦克斯 韦电磁场理论建立之后,人们又把电现象看做是连续以太 中的应变产生的;液体和气体导电现象的研究,促进了对
保持真空,但又要薄到能让阴极射线通过.这样就能研究
阴极射线在放电管外引起的荧光现象. 勒纳德发现,阴极射线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大概是几厘 米的量级.
“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 很大兴趣,围绕这个问题出现了一场争论.有趣的是,这 场争论几乎是以国界划分的.在德国以赫兹为首的多数物
际, 19 世纪末,在实验上却发现了一系列经典物理学无法
解释的事实.这些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一系 列基本规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从而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 伟大的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阴极射线的研究
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一系列新发现中,电子的发
现、X射线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具有根本的意义,被
第电解定律,主张把电解中的一个氢离子所带的电荷作为
一个“基本电荷”,并认为任何电荷都是由一些 “基本电 荷”组成的.
1878年后,拉摩(JoSeph Larmor,1857-1942)和洛伦 兹 (Hendrik Antoon Lorentz , 1853-1928) 在创立的“电 子论”中,也曾赋予物质中电荷的负荷体以一个基本的电 量. 1890年,斯通尼引入“电子”(electron)来表示负的 基本电荷的负荷体.
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
到 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达到了完整、成熟的阶
段.当时不少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物理学的大厦
已经建成;物理学上的基本的、原则的问题都己经解决; 剩下来的只是进一步精确化的问题,即在一些细节上作些 补充和修正,使已知公式中的各个常数测得更加精确一 些.正当物理学家们为庆贺物理学大厦的落成啧啧叹赏之
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假说.
1876 年 , 德 国 物 理 学 家 哥 尔 德 斯 坦 (Eugen Goldstein,1850-1930)用各种材料做成各种形状、大小的 阴极进行实验,证实这种射线是从阴极表面垂直发出的, 阴极射线的性质与材料无关.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 射线”. 哥尔德斯坦还认为,阴极射线和紫外线没有什么区别, 他把阴极射线看成是以太的某种振动.
1879 年 , 英 国 的 克 鲁 克 斯 (William Crooks , 18321919)制成了高真空的“克鲁克斯管”,其真空度达到了百 万分之一个大气压 , 他利用这种真空管做了一系列实验 : 在 真空管的阴极和与它相对的玻璃壁之间,放置一个用云母
片做成的“马耳他十字架”,通电后在玻璃壁上可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