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预设研究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of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邬登菊1班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2014126

摘要

本文主要对语用学理论中的重要理论—预设理论的重要分支语义预设进行了综述。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语义预设理论的产生背景、定义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语义预设理论的特点和核心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于该理论的研究,然后指出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关联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所持主要批判,最后针对这些批判的笔者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用学;预设;语义预设;综述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overall aspects of the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theory,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sopposition theory. This paper is de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background and definition are illustrated. The second part goes to the core contents and the operations of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The third part mainly deals wi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theory,including home and abroa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approval and criticism are demonstrated,then some comments will be offered on these ideas.

Key words:semantic presupposition; definition; literature review; criticism

一、产生背景

预设(Presupposition)是预先假定、预先设定的意思。人们在日常语言的交流中经常运用预设。比如:“我又长胖了”就预设“我曾经长胖过,后来可能瘦下来了,现在又长胖了”。又比如:“请关门”。就预设“门是开的。”另外,对“你停止打游戏了吗?”这种问句,不论你回答“是”或“否”都预设“你打了游戏”。有关预设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预设”一词的是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杨翠,2006)。他在1892年发表的论文《含义与所指》(On Sense and Rference)一文中涉及了预设问题,他所讨论的预设其实就是语义预设的最初思想。主要思想如下:名称和论断都有含义和所指(刘锐,2004)。一个名称的含义就是它的字面意义,就是懂得这种语言的人都了解的那个意义;其所指就是它所表示的对象本身。一个论断的含义就是该论断所表达的思想,即所说的命题;其所指就是该论断的真假值。一个包含了单独名称的论断的所指,是这个论断所包含的单独名称的所指的函项。因此,若一个论断所包含的单独名称没有所指,则这个论断也就没有所指,即没有真假值。普遍地说,一个论断A预设B,当且仅当B有所指(即B所表示的对象存在)是A 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1905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发表论文《论所指》(On Reference),提出了指称理论的原则“指称词组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但在语词表达式中出现指称词组的每个命题都有意义。”后来罗素又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摹状词理论,在关于该理论的说明中也涉及了预设问题,但他否定弗雷格的预设理论,对其进行了批评(王娟,2006)。罗素认为,当一个摹状词没有所指时,包含该摹状词的论断仍然有真假值。如“圆的正方形是不存在的”,这个论断中的摹状词“圆的正方形”没有所指,但这个论断有真假值且为真。而明确的“预设”一词则是由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1950)提出的。斯特劳森的预设理论基本上是对弗雷格思想的发挥。两人在他们的预设理论中都明确地应用了真假与真值这些语义概念,这是他们预设理论中的语义成份。到此可以看出,预设理论的提出初期的研究都是围绕语义展开的,预设理论为语义预设(也叫逻辑预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受斯特劳森及奥斯汀(Austin)和塞尔(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语言学界开始了对预设的热烈讨论,并从语义预设转向

了语用预设的研究并繁荣起来。

二、预设的定义

关于预设的定义,学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下面几种观点:弗雷格的预设说弗雷格认为:“如果人们陈述某些东西,当然总要有一个假设,即所有的简单的或复杂的专名有一个意谓。”②也就是说,一个句子预设了它所包含的专有名称有所指,即预设了单独名称所表示的对象存在。例如我们说“小明学习很用功。”预设为有“小明”这个人存在。

罗素的摹状词说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反对弗雷格的预设理论。段宏立(2005)比较明晰地介绍了罗素的观点:“他认为当一个摹状词没有所指时,包含它的句子仍然有真假值。根据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任何包含摹状词的语句都可以分析为含有存在命题的合取式,所以在摹状词指称对象不存在的情形下,包含它的论断仍然具有真假值。

斯特劳森的预设理论“斯塔劳森认为:含有摹状词的命题预设摹状词所指称的对象存在。他认为,说话人在使用‘the King of France’这一‘指称词语’时是‘假定’听话者能理解或识别出谈论中的所指的,说话者并没有断言这一所指确实存在,仅仅是‘预设’它的存在,这个预设在相应的否定命题中同样存在。如果预设为假,也就是找不到一个个体为摹状词所指称时,命题不是假而是没有真值。因此,在斯特劳森看来,预设是一个命题获得真值的条件。

回到国内,胡泽洪(1996)在《论语用预设》中对语用预设进行了三方面的解释:语用预设是一种命题态度;语用预设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施受双方的共同知识;语用预设是在交际过程中使得一个语句具有恰当性的条件。何自然(1997)提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即预设)关系。”何兆熊(2000)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语用预设:(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2)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3)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杨年保(2005)的《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研究》认为:“预设是说话人而不是句子或命题制造的,是说话人和命题的关系。语用预设就是将真值认为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