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22例

合集下载

肥厚性心肌病42例临床分析

肥厚性心肌病42例临床分析
. 床研 究 ・ I l 盏
临京 医 农21年2 第1卷 期 学工 0 0 月 7 第2
肥厚性心肌病 4 例临床分析 2
李应 钦 ,王 惠伦
( 东省 东莞 市东 坑 医院 ,广东 东莞 5 35 ) 广 2 4 1
【 摘要 】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肥厚性 心肌病 ( C )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4 例肥厚性 心肌病 的临床特点、心 电图、超 声心动 H M 2
中图分类号 :R 4 . 5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6 9( 0 0 2 0 5 — 3 6 4 4 5 2 1 )0 - 0 9 0
Cl i a a y i f4 s s t p r r p i r i m y p t y i cl n An lss o 2 Ca e h Hy e t o h c Ca d o o a h
l a l i t e ci c h r c e s c ,ee to a d o a ,e h a d o a y fH CM . s t H CM sno s cfc ci ia a ie t - y nayzng l alc a a tr t s lc r c r i gr m h ni i i c oc i grph o r Re ul s ha n-pe i l c lm n fsa i n
L n n ,W ANG ul n I Yi qig H iu
(og egH silfD ng a i , og un5 3 5 , hn) D nk n opt o gunCt D ng a 2 4 1 C ia ao y
【 bt c】 Ojc v T s v e li l a r f e r a proh r o ypt (C . t d R t sete A s at r b te o be eh i c t e ot i r h erpic d m oa yH M)Me os e o cv- e i o r t cn af u s h pm y y t c a i e h h rp i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个案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个案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9月第10卷第27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个案分析吴飞雪(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cardiac apex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指病因不明,且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下的肥厚型心肌病[1-2]。

AHCM在肥厚型心肌病总发生率中约占20%,多发于男性患者,好发人群年龄在30-50岁[3]。

AHCM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疲乏、心前区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偶尔造成猝死[3]。

在散发AHCM患者中,约30%会发生基因的突变,从而出现一定的遗传概率[4]。

本文特分析了1例AHCM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详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于2020-04-2219:40:00非急诊车送入院。

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

(2)现病史:自诉1天前社区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心室肥厚,ST-T异常。

平素无胸闷、气促不适,无端坐呼吸,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无胸痛,矇无畏寒、发热,无头晕、黑、晕厥,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治疗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肥厚,ST-T改变。

急诊“冠心病?”收入我科。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未监测。

(3)既往史: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

(4)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79次/分,血压174/ 77mmHg。

神志清楚。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苍白发绀。

啰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音。

心界叩诊不大,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

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结我院 20 0 0年 1 一 0 6年 4月 住 院 的 2 月 20 4例 AH M 病 人 的 I 床 表 现 、 电 图 、 声 心动 图 ( C 、 素 心 肌 C I 缶 心 超 U G) 核
断 层 显 像 、 共振 、 状 动 脉 多层 螺 旋 C ( C ) 及 冠 状 动 脉 和 左 室 造 影 术 特点 。 结 果 磁 冠 TMS T 以
u r 0 0 t pi 20 ee su i y wt l c etrs C ,eh adorp y ay 20 o r 0 6 w r tde b i ci a faue,E c o ri a h,mycri cn ig A l d h nl i G c g oada sa nn , l MR,m hsc o p t o o rpy fcray atr,crnr n igah d et et clgah L 】 I u iie cm ue tm ga h,o on r r y oo ay a g rp y a l vnr uorp y(VG. l d e o n f i
LN C u - a ’W A G Jn j ’ IY N -u I h n yn, N u -i。J I G- i e h
(. adoaclrdpr n。 eFrtAfit opt fD i dclU lesy 。ai 。10 1 1 C rivsua eat th i f l e H s ilo a a Me i nvti D a 16 1 ; me t s iad a l n a t l n 2 Itra me i n eat e t ign opt fD i 。ai 。10 C ia . nen dc e dp r n,X ag H silO a a D a 1 6 1 ,hn) l i m a l n ln 1 A s at 0bet e T td te l i etrs o 4 ae wt pc hpr ohc crim oa t b t c jci o s y h c nc faue f 2 css i a i r v u i a l h l a yet p i ado yphy r

表现为“右室大”的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1例

表现为“右室大”的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1例

表现为“右室大”的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1例
王慕秋;高敏;闻小林;吴学勤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15(035)0z1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

既往无相关病史及体征,体检心电图提示:窦
性心动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高电压(提示右室大)。

患者自诉既往无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家族病史不详。

体格检查:血压124/63 mm Hg,颈静脉
未见怒张,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二项正常。

X线胸片示: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脏横径不大,右心缘饱满,膈面光滑,
【总页数】1页(P104)
【作者】王慕秋;高敏;闻小林;吴学勤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230001;安
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
【相关文献】
1.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表现右室大1例 [J], 刘志兰
2.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J], 何穗镕;许耘红;黄緻坤
3.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分析 [J], 余华;王凯华;吴红光
4.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J], 李娟
5.肥厚性心肌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水平与Selvester QRS心电图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郑玉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3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63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f 关 键词 】 肥 厚 型心 肌病 ; 超 声心 动 图 ; 心电图
【 中图分 类 号】R 5 4 2 . 2 ; R 5 4 0 . 1
【 文献 标 识码 】B
【 文 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0 6 — 0 1 3 8 — 0 2
ECG a n a l y s i s o f 6 3 pa t i e n t s wi t h h y p e r t r o p h i c c a r d i o my o p a t h y
r h y t h l n i a .Co nc l u s i o n Hy p e r t r o p h i c c a r d i o my o p a t h y c a n ma n i f e s t mu l t i p l e ECG c h a n g e s ,wh i c h h a s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t y b u t l a c k s p e c i f i c i t y ,a n d t h e r e f o r e c o mb i n i n g c l i n i c a l a n d o t h e r r e l e v a n t e x a mi n a t i o n s ,s u c h a s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 c a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 探 讨 ・
2 0 1 3 年 2 月 第 5 l 卷 第 6 期
6 3 例 肥厚型 心肌病 的心 电图分析
宋 金 萍
河 南省 开 封市 第 一 人 民医 院心 电 图室 . 河南 开 封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心电图诊断。

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大多数HCM都有心、脑缺血临床表现;ECG有多种变化,以ST-T改变多见,UCG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心电图只有辅助诊断价值。

但年轻人心电图出现深而窄的Q波并伴有同导联T波直立,高度提示肥厚型心肌病。

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左室肥厚,提示预后不良。

需要与各部位的心肌梗死Q波进行鉴别。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61-02心肌肥厚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且伴有若干超声心动图表现,包括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但没有一种征象具有诊断特异性,只有在几种征象,特别是重要征象同时具备,并排除了其他病因所致心肌肥厚时,才能做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1]。

不特异,电压与心脏肥厚程度无关联性。

但心电图改变出现远比超声表现早,是青年人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线索。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有胸闷胸痛13例,心悸10例,劳力性呼吸困难3例,头晕2例,晕厥1例。

HCM家族史1例,并排除心肌炎、高血压病、瓣膜病、肺心病、冠心病等。

均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

2. 心电图表现2.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①ST-T改变: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T波深倒置。

以I、aVL、V2、V6导联T波倒置多见。

1/2~2/3患者可有左室肥厚。

②异常Q波深而窄,振幅≥同导联R波l/4,时限d0.04 s,并伴有同Ⅱ、Ⅲ、aVF、T波直立,多见于I、aVL、Ⅱ、Ⅲ、aVF、V5、V6导联。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音清,心率60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出院诊断: 1.急性重症坏死型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IV级 左室血栓形成 2.急性肾功
能不全 3.2型糖尿病 3.肺部感染 4.急性肝功能衰竭。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第2例 女,63岁,扩张性心肌病。
窦性心律,心率62bpm,V2导联QRS波群波分裂成为两部分均呈RS波形,T 波负正双向,Q-T间期0.50s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2bpm,PR间期158ms,PR 间期158 ms, QRS 持续时间114 ms,QT/QTc 374/487 ms,P-R-T电轴58、 269、 54。 全导低电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异常q波II、III、aVF、V1、V2,V3V6r递增不良。STV1-V3提高,T波平坦。
第9例 这是什么波?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Lambda波---急性心肌损伤
Lambda(λ)波是一个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心电图波。 过去部分病例曾被归为不典型Brugada综合征,但无论心电图表现及临 床特征,还是分子生物学的检查结果都表明其有明确的不同于Brugada综合 征的独立特征,因而λ波已被做为一个独立的识别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标志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同源性心室分离---非同步性心力衰竭
室上性激动下传心室,一部分心室肌除极完毕以后,另一部分心 室肌才开始除极的现象,称为同源性心室分离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第3例 T波上是什么波?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双QRS波群---上下左心室
图A:窦性心律,QRS波群与T波之间出现心电波,在除外除外各种原因所致的干扰 伪差之后,异常波可能为心憩室的除极产生的波。
医院特殊心电图波形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以便用于临床诊断和分析,。

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有心肌病的患者20例,对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患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其心电图均存在表现异常的情况,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左胸的导联r波电压出现异常增高,左胸的导联能产生前后肢对称、深尖出现倒置的巨大t波,st段的水平型压低波。

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诊断和区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特征对心尖肥厚程度进行估计,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肌病,也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1]。

病理特征主要以乳头肌的水平以下心尖部的心肌肥厚、,通常会不伴有左心室的流出道梗阻或压力阶差,出现右心室的受累也比较少见[2],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的男性。

该病在心电图上均出现有特征性的改变,心电图一般呈现胸前的导联巨大t波倒置,较高的qrs波,同时伴有st段的下降[3]。

通过心电图特征的总结病与其他心肌疾病进行有效区分,有利于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4]。

为探讨和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本文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与健康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5例。

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15岁,均排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病史。

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胸闷、憋气、头晕、心悸、乏力等。

32例心肌肥厚的心电图分析

32例心肌肥厚的心电图分析

到 1m 4 m者 4例 , 超过 1mm者 7 ; 内膜增厚 l 。 4 例 心 3例
22 心电图 . 左 胸 导 联 R 2mm 者 1 v≥ 5 5例 , v ≥ 2 rm R 5 a 者1 5例 , v + S, 4 mm 者 1 R v> 0 4例 , 导 联 有 Q 波 者 l 肢 2
病 、 天 性 心 脏病 、 支传 导 阻滞 者 不人 选 。 先 束 12 心 脏 超 声 多 普 勒 测 量 室 间 隔 、 室 后 壁 、 内 膜 厚 度 , . 左 心 室 间 隔 正常 值 7 lmm, ~ l 左室 后 壁 正常 值 7 lmm。 ~ l 13 心 电 图测 定 胸 导 联 R R R S , 肢 体 导 联 Q . v、 v 、 v + v、 波 。T段 压 低 > O0 5 S . 7 mV;T 波 倒 置 。 , 14 统 计 学 分 析 . S S 3 0软 件 对 心 内膜 增 厚 和 S P S 1. T段
1 倪爱珍 , 3 等. 6例肥 厚型梗 阻性心 肌病心 电图分析. 上海 医学杂
志 ,0 32 : 8 2 0 ,68
3 讨 论
我们在 本 研 究 前 曾随 机 观 察 体 表 心 电 图 , 现 某些 发
R R 高 , v +S 4 0 v 、 v增 R £ v > . mV( 性 3 5 女 . mV) 同时 伴 有 。 S T段 压 低 , T波 倒 置 者 , 心 脏 彩 色 多 普 勒 检 查 并 未 发 现 心 查 确 诊 心 肌 肥厚 。 后 再 然 回顾 分析 心 电 图 改 变 。发 现 3 2例 心 肌 肥 厚 , R R 其 v 、 v 电 压 异 常增 高 者 仅 有 1 5例 , 到 5 , 导 联 有 Q 波 者 1 不 O 肢 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摘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典型特征为心电图胸前导联存在巨大倒置T波(GNT)。

本文针对AHCM心电图改变相关研究展开综述,重点关注GNT的鉴别诊断和AHCM继发心电图改变。

关键词:AHCM;GNT;心电图;综述AHCM属于肥厚型心肌病(HCM)较为少见的一种亚型,占我国HCM患者的16%左右。

有学者提出并介绍了这一疾病的典型特征:影像学提示心尖肥厚、心电图可见GNT、左心室造影在舒张末期呈现出“黑桃样”变化[1]。

AHCM还可以存在ST-T异常、左心室高电压和其他心电图改变,本文针对AHCM心电图改变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1AHCM诊断标准AHCM诊断离不开心肌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现阶段世界公认诊断标准如下所述:最大心尖段室壁厚度超过15mm,并且最大心尖室壁厚度与后壁厚度的比值超过1.5,同时排除致使类似肥厚程度的各种疾病[2]。

因心尖为左心室最为薄弱的部分,当基因、家族史和心电图等特征指向AHCM,相应诊断标准能够适度减少到13~15mm。

极个别患者心尖厚度与“标准”相符之前已存在AHCM典型特征的GNT,且最终进展为AHCM。

2AHCM分型现阶段AHCM分型尚未得到统一划分,一般分成混合型及单纯型。

室壁肥厚单纯型局限在左心室乳头肌的水平之下,室壁肥厚混合型延伸至后壁、前壁、室间隔等其他节段,其中延伸至室间隔最为常见,不过最厚处依旧处在心尖段。

部分患者的心尖厚度和心电图改变虽然符合诊断标准,但最厚处在左心室的中部,相关学者将其称为中部肥厚型。

3AHCM流行病学40~60岁为AHCM多发年龄,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大多数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多见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伴随病程发展,可能会出现栓塞事件、无关于冠脉疾病的心肌缺血、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尖部室壁瘤以及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4GNT的鉴别诊断尽管心电图胸前导联提示存在GNT对AHCM诊断存在较高的特异度,但并不是AHCM所特有的,仍需注意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第一,冠心病心肌缺血。

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发表时间:2010-06-02T11:06:35.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玲[导读] 左心室肥大是诸多心脏病的共同表现,通过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杨玲 (河南省精神病院河南新乡 4530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058-02【摘要】左心室肥大包括左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室壁增厚。

左心室肥大是诸多心脏病的共同表现,通过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心室肥大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时至今日,有关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少于几十条,但一般认为既往沿用的单项标准敏感性高者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者敏感性低。

现对我院收治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临床资料患者100例,年龄18~69岁,男60例,女40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2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6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冠心病20例。

[发生机制]1、QRS波电压增高正常左心室位于心脏的左后上方,右心室位于右前下方,而且左心室肌肉约为右心室肌肉的3倍。

当左心室肥厚时,左心室肌表面积明显增大,表面的电荷数目增多,使左心室除极的电动力增大,投影在左心室面的导联上,使QRS综合向量的方向向左后增大,所以在肢体导联上出现QRS电压增大比在胸导联上的QRS电压高更具有意义。

左心室肥厚时,左心室与胸壁的距离更近,也可使QRS波的振幅进一步增高,实验研究表明,将探查电极置于心脏表面所记录的波形,较电极置于胸壁上所记录的波形高数十倍。

这就说明心脏增大与探查电极距离靠近对波幅增高有直接影响。

2、QRS波时间及VATv5时间延长(1)左心室壁肥厚,表面积增大,心室除极时间延长。

(2)左心室肥厚,常伴有不同程度心室扩张,扩张的心肌往往牵拉传导系统的终末部分,使其受到机械性损伤;引起传导组织的功能障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冠心病21例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冠心病21例分析

冠心病
误诊
心 尖肥厚 型心肌病 ( HC 是一种 变异型肥厚型心肌病 , A M) 临 异性 , 较少引起晕厥 、 心绞痛等症状 , 可在 心外膜冠脉正 常情况 但 床少见 , 文献报道仅 占肥 厚 型心肌病 的 3 , 心 电图表现 类似 下 引起心肌 缺血 、 闷、 % 其 胸 胸痛 等 临床症 状 , 同时发病 多见 于 中
明确 的心肌病家族史 。体 格检查 :5例 无 阳性 特征 , 1 6例心 尖部
可 闻及 I~Ⅱ 6级收缩期杂音 。 / 12 方法 .
本例 7例患者行冠 脉造影 检查 , 冠脉未见 明显 异常 , 左室 但
舒张末期心尖 部肌 肉肥厚 , “ 桃 ” 改 变。临床上 当无 法明 呈 黑 状
联 T波倒置 、 向, 双 呈冠状 T表现 , V 以 3~V 5导 联著 ,T段 下移 查 , s 必要时行 MS T或造影 检查 , C 因该 病在收 缩期 不造成 左室流
>0 0 V, .5m 同时伴胸 前导联 R波增高 。

2 2 超声 心动 图表现 .
左室舒 张末 内径平 均值 4 . 7 5±5 2m 脏不 良事 件 , . m, 预后 良好 。
[ ] 王波,刘忠华 , 伟男.心尖肥厚 型心肌病 的心 电图分析 [ ] I 宋 J .中 国医药导报 , 0 7, 2 ) 5 . 2 0 4(7 :17 [ ] 刘霞 .浅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 2 J .中华中西医学杂
志 , 0 8 ( ): 4 2 0 ,6 1 2— .
桥。 3 讨 论
Hale Waihona Puke 5例冠脉造影示左右冠脉正常 , 前降 2例
[] ( ) 3 美 布朗威( R N L 著 ,陈灏 珠,主译 .心脏 病学 [ .5 B AU WA D) M]

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2]
,以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 , 发病年
龄 15 ~ 80 岁 , 以 40 ~ 65 岁多见 , 男 性多于 女性 。 AHC M 病变仅限于心尖部 , 一般不引起左室流出道 狭窄 , 因此临床症状不典型 , 常于体检时因发现心电 图上左胸导联有巨大倒置的对 称性 T波和左胸导 联 R 波增高 [ 3 ] , 并进一步检查而获诊断 。 目前对 AHCM 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 其确诊主要 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 特点为心尖部心肌明显 增厚达 (24. 8 ± 6. 6) mm;心尖部心肌厚度与室间隔 中部厚度之比达 1. 83 ± 0. 53;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左 室心尖部心腔收缩期闭塞 ,舒张末期呈“ 铲形 ” 。文 献报道 , AHCM 的特征性心电图变化为 : ① 胸导联巨 大倒置的 T波 ( T � 1mm )且无动态改变 , 以 V3、 V4 导联为著 ; ② ST段压低 , 以 V3 ~V5 导联最显著 ( R 波增高最明显的导联 ST段压低最明显 , T波倒置最 深);③ 左室面高电压 ; ④Q 2T间期延长 ; ⑤Q 波常消 失 (心尖部肥厚不影响心室除极初始向量 ) 。本组 心电图异常率达 100% ,特点与文献一致 , 主要为胸 前导联 T波到置呈 Tv4 � Tv5 � Tv3 现象 ; ST段下 移与 T波倒置呈 正相 关 ; 心电图异常 无动态改变 。 此外 ,文献报道左胸导联多呈 Tv4 > Tv5 > Tv3 及 R v4
轻度延长 。 2 讨论 有学者依据心肌肥厚的部位将肥厚性心肌病分 为 4型 , Ⅰ 型 :前室间隔肥厚 ; Ⅱ 型 :前和后室间隔肥 厚;Ⅲ 型 :室间隔与左室前侧壁均肥厚 ; Ⅳ 型 :肥厚累 及后间隔和 (或 ) 左室侧壁 , 也可仅累及心尖部 , 前 间隔和左室下 (后 ) 壁 不厚 。其 中 Ⅲ型最常见 (占 52% ) , AHCH 属 Ⅳ 型 , 较为少见 [ 1 ] 。国内文 献报道 我国 AHCM 发 病 率约 占 肥 厚 性 心 肌病 的 2% ~ 5%

3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客观性。 综 合以上因素 ,建议对 于既往无风 湿病 史 ,无典型心绞痛 或心肌 梗死及其他心脏疾 病史 ,心 电图无 明显缺血改变 ,无 明显 心脏扩 大 ,
甲状 腺功 能检查 正常 的年龄 >6 岁的患 者 ,若 出现 不明 原因心律 失 0
(. 4 %),扩 张型心肌病2 (.%)。 2 例 8 3 1 . 断标准 2诊 ①年龄 >6 岁 ;②x线检查 发现 瓣环或瓣膜 钙化 ;③超声心动 图 0 检查 ,发现瓣膜或瓣环呈钙化 的特征 ;④出现缓慢发展 的心脏杂音 。
l - 3临床表现
2例患者均表 现出不同程度的胸 闷、心悸 、活动后 气促 ,伴有心 4
辅助检查结果 显示 :①超声心 动图 :主动脉瓣 钙化 1例 ,二尖瓣 l
钙化7 ,二尖瓣合 并主动脉瓣环 钙化7 。二尖瓣 关闭不全 7 ,主 例 例 例 动 脉瓣狭 窄3 ,主动 脉关闭不 全1 ,主动脉瓣狭 窄合并 关闭不全 l 例 N 例 。②心 电图及动态心 电图 :心 肌缺血9 ;心律 失常 l例 ,其 中心 例 6 房 颤动8 ,房性早搏4 ,室性早搏3 , I 房室传导阻滞 1 。③ 例 例 例 度 例 心脏x线检查 :1例患者主动脉钙化 ,未发现心 内钙化影。 l 3讨 论
状 ,由于临床 表现无 特异性 ,杂 音检 出率较 低 ,并且老 年人 常合 并
有 其他 心血管 疾病如 高血压 、冠心病 等而掩 盖 了其临床 表现 ,容 易
漏 诊、误诊 ,一 旦出现临床症状 则疾病进展 迅速 ,药物 治疗 效果不 】
参考 文献
[] 陈 灏珠 . 内科学 [ . 版 . : 民卫生 出版 社, 0 : 9 1 实用 M】 2 北京 人 1 2 5 2. 0 2 [] 阴彦 龙, 2 鲁萧 , 映和 等 . 退行 性 心瓣 膜病 的 临床研 究 [ . 邓 老年 J中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标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1 资料与方法对象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在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38例患者中,其中AHCM共8例。

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9~64岁,平均(41±5)岁,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无长期饮酒史,无其他慢性疾病。

患者定期做常规12导心电图随访。

2 结果注:LVD:左室舒张末内径;IV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LVPW: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AD:左房内径;LV A:左室心尖舒张末厚度8例AHCM心电图特征:(1)8例均为窦性心律,1例伴有W-P-W。

(2)R波增高10例,R波≥25mm,以左胸导V 3,4,5 为主,其中Rv 4 >Rv 5 >Rv 3 5例,Rv 5 >Rv 4 >Rv 3 2例,Rv 3 >Rv 4 >Rv 5 3例,伴RⅡ、Ⅲ、avF 增高2例,伴R Ⅰ、avL 增高1例。

(3)ST改變:单纯ST段下移5例,伴肢体导联ST段下移1例。

(4)T波对称性深倒置:8例均有左胸导联较深的倒置T波,平均深度(0.30±0.25)mV,累及下壁T Ⅱ、Ⅲ、avF 倒置2例,T Ⅰ、avL倒置1例。

其中3例符合Tv 4 >Tv 5 >Tv 3 的规律。

(5)其他:未见Q波形成。

3 讨论由于多数AHCM患者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典型的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晕乏力,左胸隐痛等表现,诊断线索主要是常规心电图上左胸导联有巨大倒置的对称性T波和左胸导联R波增高。

本组8例AHCM大多数是常规心电图有典型的改变而疑有本病,而后做超声心动图而确诊。

文献报道左胸导Tv 4 >Tv 5 >Tv 3及Rv 4>Rv 5 >Rv 3 呈规律性变化,本组半数患者有此规律性心电图特征,但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有轻微变异,如:Rv 5 >Rv 4 >Rv 3 及Tv 5 >Tv 4 >Tv 3,可能系心尖肥厚的最厚部位略有轻微变异所致。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TV4、TV5、RV3、RV4、RV5、巨大倒置 T 波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V4 导联心电图数值情况对比 [ ±s, n(%)]
观察指标
心尖肥厚型
对照组
心肌病组(n=27) (n=35)
t/χ2
P
STV4 段压低值(mV) 0.08±0.05 0.05±0.03 2.934 0.005
RV4(mV)
2.89±0.73 1.81±0.58 6.494 0.000
RV5(mV)
2.63±0.42 1.70±0.49 7.876 0.000
巨大倒置 T 波发生率(%) 26(96.30) 3(8.57) 120.002 0.000
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 ① ST 段 下 移:患 者 出 现 导 联 ST 段 水 平 下 移,部 分 患
(2)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 SPSS20.0 分析,计数资料选择 χ2 检验,计量 资料选择 t 检验,仅在 P<0.05 时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V4 导联心电图数值情况对比 表 1 中 心 尖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组 患 者 STV4 段 压 低 值、TV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接收的心尖肥厚型
心肌病患者中选取 27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 例,女 10 例,年龄 32~41 岁,平均(36.5±4.5)岁。另选取同期来本院 进行健康体检的 35 名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35~42 岁,平均(38.5±3.5)岁。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 P>0.05,可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