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 归 鹿 门 歌
孟 浩 然
制作者: 制作者:郭建设
知人论世 孟浩然( ),唐代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 ),唐代诗人,本名浩,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世称孟襄阳。 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和王 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 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 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 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 ) 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 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 首 其书已佚。 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 首,其中窜入有 的《孟浩然集》收诗 首 较王本多45首 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 唐书》本传。 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 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 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 虽有纪实之意, 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 隐的情怀志趣。 隐的情怀志趣。
• • • • •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 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chá头缩颈鳊。 头缩颈鳊。 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 而无材料” 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
•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 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 • • • •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 • • • •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赠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②风流:飘逸洒脱的 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风流: 风度。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指官职, 风度。 ③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④轩冕:指官职, 车子; 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 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⑤卧松云:指退隐 山林。 醉月:月下醉酒。 中圣: 山林。 ⑥醉月:月下醉酒。⑦中圣:即喝醉酒的意 徒此:惟有在此。 揖清芬: 思。 ⑧安:岂。⑨徒此:惟有在此。⑩揖清芬: 向高风清韵致敬。 向高风清韵致敬。
•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 诗如其人”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
•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 诗如其人”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
读、品、 感、 悟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 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 场景, 隐居,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
主旨: 主旨: 这首诗写的“夜归”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 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 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 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 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意境美: 意境美: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 笔墨,疏豁的点染, 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 体验和感受, 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 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 出语洒落, 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 洗脱凡近” 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 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 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 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 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 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 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 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 是谐和的。 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 脱尽尘世烟火, 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 独寂寞的情绪。 独寂寞的情绪。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 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 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 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共同之处是 的共同之处是: •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 恬淡、优美。 体,恬淡、优美。 •
•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共同之处是 的共同之处是: •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 恬淡、优美。 体,恬淡、优美。 • 不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 孟诗多用白描 着墨轻淡, 白描, 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 淳朴;王诗“诗中有画” 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 光彩。明人李东阳说: 王诗丰缛而不华靡 丰缛而不华靡, 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 孟却专心古淡 专心古淡, 悠远深厚, 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 之病。 麓堂诗话》 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 合于这两首诗。 合于这两首诗。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 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 场景, 隐居,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 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 隐逸志趣。因此, 恬然洒脱的 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 和谐统一的 诗境是 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 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 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 既是指庞德公, 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 也是诗人自况。在这个天地里, 也是诗人自况。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 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 闻一多说“诗如其人”,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 闻一多说“诗如其人” 孟浩然这个人。在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 清幽, 宁静、 孟浩然这个人。在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 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 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 宁静、 主客体浑然合一, 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 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 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 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 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思想境界 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孟 浩 然
制作者: 制作者:郭建设
知人论世 孟浩然( ),唐代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 ),唐代诗人,本名浩,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世称孟襄阳。 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和王 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 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 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 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 ) 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 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 首 其书已佚。 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 首,其中窜入有 的《孟浩然集》收诗 首 较王本多45首 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 唐书》本传。 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 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 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 虽有纪实之意, 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 隐的情怀志趣。 隐的情怀志趣。
• • • • •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 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chá头缩颈鳊。 头缩颈鳊。 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 而无材料” 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
•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 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 • • • •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 • • • •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赠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②风流:飘逸洒脱的 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风流: 风度。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指官职, 风度。 ③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④轩冕:指官职, 车子; 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 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⑤卧松云:指退隐 山林。 醉月:月下醉酒。 中圣: 山林。 ⑥醉月:月下醉酒。⑦中圣:即喝醉酒的意 徒此:惟有在此。 揖清芬: 思。 ⑧安:岂。⑨徒此:惟有在此。⑩揖清芬: 向高风清韵致敬。 向高风清韵致敬。
•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 诗如其人”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
•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 诗如其人”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
读、品、 感、 悟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 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 场景, 隐居,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
主旨: 主旨: 这首诗写的“夜归”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 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 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 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 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意境美: 意境美: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 笔墨,疏豁的点染, 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 体验和感受, 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 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 出语洒落, 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 洗脱凡近” 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 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 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 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 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 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 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 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 是谐和的。 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 脱尽尘世烟火, 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 独寂寞的情绪。 独寂寞的情绪。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 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 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 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共同之处是 的共同之处是: •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 恬淡、优美。 体,恬淡、优美。 •
•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共同之处是 的共同之处是: •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 恬淡、优美。 体,恬淡、优美。 • 不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 孟诗多用白描 着墨轻淡, 白描, 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 淳朴;王诗“诗中有画” 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 光彩。明人李东阳说: 王诗丰缛而不华靡 丰缛而不华靡, 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 孟却专心古淡 专心古淡, 悠远深厚, 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 之病。 麓堂诗话》 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 合于这两首诗。 合于这两首诗。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 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 场景, 隐居,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 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 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 隐逸志趣。因此, 恬然洒脱的 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 和谐统一的 诗境是 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 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 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 既是指庞德公, 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 也是诗人自况。在这个天地里, 也是诗人自况。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 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 闻一多说“诗如其人”,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 闻一多说“诗如其人” 孟浩然这个人。在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 清幽, 宁静、 孟浩然这个人。在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 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 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 宁静、 主客体浑然合一, 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 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 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 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 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思想境界 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 两个场景, 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场景 世俗 回家, 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保持着超脱 的心态;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