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
作者:朱文昊综述王世明审校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北京100081 【摘要】与器械预备相伴的根管冲洗是根管预备过程的重要环节,冲洗液应当能够溶解坏死组织,有消毒杀菌作用,并且能够去除玷污层。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根管冲洗剂——MTAD。

MTAD 是强力霉素、柠檬酸和清洁剂的混合物,它能有效去除玷污层,抗微生物作用强,细胞毒性小,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根管冲洗剂;MTAD;玷污层
Stoma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Root canal irrigation, accompanying with instrument prepar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during root canal preparation process. Rinse solution should be able to dissolve necrotic tissue, have sterilization and bactericidal action, and remove smear layer.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 new root canal irrigant: MTAD(a mixture of tetracycline isomer, acid, and detergent). It can remove smear layer effectively, have antimicrobial efficiency and less cytotoxicity, and be used securely in clinical therapy.
[Key words] root canal irrigant;MTAD;smear layer
在根管治疗中,如果不使用恰当的冲洗液是不可能有效清洁根管的。

MTAD(a mixture of
te-tracycline isomer, acid, and detergent)是一种新的有抗菌作用的根管冲洗剂,由强力霉素、柠檬酸和清洁剂(聚山梨醇酯-80)混合组成。

本文对MTAD的物理化学性质、细胞毒性、抗微生物作用等作一综述。

1 MTAD的物理化学性质
1.1 MTAD去除玷污层以及对牙本质的脱矿作用
对根管进行机械预备会在根管壁上产生一层不均匀的玷污层。

玷污层的结构包括牙本质粉、有机碎屑、牙本质细胞突起、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保留玷污层可能会影响愈合过程,因此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能够将其完全去除的根管冲洗剂。

目前广泛使用的冲洗剂包括不同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NaClO)、氯己定、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有机酸和MTAD等,这些制剂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根管内的有机物和无机物[1]。

尽管临床上使用MTAD能去除根管壁大部分玷污层,但是根管壁表面仍有一些有机成分存留。

当低质量分数的NaClO作为根管冲洗剂在MTAD之前使用时,可提高MTAD完全去除玷污层的能力,同时对牙本质小管结构没有明显改变[2]。

在这项试验中,机械预备的根管用NaClO作为最初冲洗剂,用MTAD作为最终冲洗剂后,根管壁2~5 mm厚的玷污层可以被完全去除[3]。

MTAD和EDTA都可在腐蚀牙本质内和牙本质小管周围产生一个脱矿的胶原基质带,轻度酸性的MTAD比EDTA作用更强。

实验已证实,质量分数为5%的枸橼酸和MTAD比质量分数为
17%的EDTA能明显加快此脱矿过程[3]。

这个脱矿的牙本质层可以为亲水性的粘接剂或封闭剂渗透入牙本质形成嵌合层提供机会[4]。

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开始冲洗剂,之后用MTAD或质量分数为17%的EDTA冲洗根管的时间减少到2 min时,并不会影响其去除玷污层的能力,MTAD可以产生5~6 mm的脱矿牙本质基质,质量分数为17%的EDTA产生1~2 mm 的基质,这个值低于环氧树脂类封闭剂渗入基质中的最适值[5]。

1.2 MTAD的表面张力
MTAD比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17%的EDTA的表面张力小。

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冲洗液与根管壁的紧密接触程度,使冲洗液能渗入较深[6]。

1.3 MTAD对牙本质的着色
当根管在光线下,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最初冲洗剂,然后用MTAD冲洗后,牙本质可见紫红色着色。

这种内源性牙本质着色与根管是否充填无关。

实验室研究显示,这种现象是一种放热反应,该放热反应不是酸碱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非常类似于四环素的着色反应。

四环素的着色反应是四环素的光氧化反应导致一种紫红色降解产物的产生,这种产物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

可能是NaClO作为氧化剂引发了这种光氧化降解过程,所以在使用MTAD前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冲洗使用过NaClO的根管,可预防这种反应[7]。

1.4 MTAD对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临床上使用MTAD的方法是: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根管,然后再用MTAD处理根管。

采用此方法行根管治疗的牙齿,用牙本质粘接剂前可不需要使用其他牙本质处理剂[8]。

1.5 MTAD对牙本质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按照临床使用MTAD的方法,先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然后再用MTAD最后处理牙本质块,牙本质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变化,提示MTAD可以按照目前临床方法使用,不会影响牙本质的物理性质[9]。

2 MTAD的细胞毒性
MTAD比丁香油、体积分数为3%的H2O2、Ca(OH)2糊剂、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质量分数为17%EDTA的细胞毒性低,但比质量分数为2.63%、1.31%和0.66%的NaClO的细胞毒性高[10]。

3 MTAD的抗微生物作用
3.1 MTAD的直接抗菌作用
Shabahang等[11]通过实验显示,将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作为根管初始冲洗剂,MTAD 作为最终冲洗剂能有效杀死粪肠球菌。

用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冲洗机械预备后的根管,其后根管内和外表面均与MTAD接触5 min,可以有效地消除8种粪肠球菌中的7种。

实验显示,MTAD稀释到1∶8 192时能抑制多数的粪肠球菌,而稀释到1∶512时可以杀死多数粪肠球菌[12]。

体外实验表明,对于粪肠球菌MTAD比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2%氯己定有更明显
的抑菌带[13]。

MTAD稀释200倍后仍有杀死粪肠球菌的作用,但是NaClO稀释超过32倍后则无抗菌能力[14]。

但也有学者研究显示,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质量分数为15%的EDTA联合使用作为感染根管冲洗剂时,有持续消毒的作用;而质量分数为1.3%的NaClO和MTAD联合使用会遗留近一半的感染根管[15]。

Kho等[16]则认为质量分数为1.3%NaClO和MTAD,以及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和15%EDTA,这两种方法在感染粪肠球菌根管的根尖5 mm处的抗菌性无明显差异。

NaClO与MTAD的相互作用对MTAD在牙本质中直接抗菌性会有一定影响。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MTAD组的细菌抑制带平均直径明显大于NaClO和MTAD联合使用组。

被NaClO氧化后的MTAD,其直接抗菌性有部分的丧失,这种反应类似于活性氧对四环素的过氧化作用[17]。

3.2 MTAD预防微渗漏的作用
玷污层覆盖的牙本质中形成的嵌合层比用MTAD 或EDTA冲洗后形成的嵌合层更易发生渗漏[18]。

用EDTA或MTAD去除玷污层的组比只用NaClO冲洗组,细菌渗入需要更长时间[19]。

Park等[20]通过染色渗漏实验,评价用MTAD去除玷污层对根管充填后冠部微渗漏的影响。

结果显示,用MTAD冲洗样本的微渗漏明显低于用NaClO冲洗样本的微渗漏,但是染色渗透量在MTAD或EDTA冲洗的两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3.3 MTAD的抗真菌作用
Ruff等[21]比较了质量分数为6%的NaClO、质量分数为2%氯己定和MTAD等作为最后冲洗剂时的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作用,结果显示MTAD的作用不如NaClO和氯己定。

4 MTAD的其他作用
MTAD的抗菌性可用来消毒树脂类材料,实验证实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质量分数为2%氯己定和MTAD都能有效快速地消毒牙胶尖,浸泡1 min就足够了[22]。

Smith等[23]检测EDTA和MTAD对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表面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用MTAD处理过的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表面与EDTA处理过的相比显示更粗糙,也析出更多的钙。

用MTAD做最后冲洗后,酸的侵蚀作用可以分解粒子的水合过程,引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所修补的穿孔处强度和封闭性的改变,有临床隐患。

【参考文献】
[1] Torabinejad M, Handysides R, Khademi AA, et al.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2, 94(6):658-666.
[2] Torabinejad M, Cho Y, Khademi AA, et al. J Endod,2003, 29(4):233-239.
[3] De-Deus G, Reis C, Fidel S, et al. J Endod, 2007, 33(11):1364-1368.
[4] Tay FR, Pashley DH, Loushine RJ, et al. J Endod, 2006, 32(3):218-221.
[5] Tay FR, Hosoya Y, Loushine RJ, et al. J Endod, 2006, 32(5):473-477.
[6] Giardino L, Ambu E, Becce C, et al. J Endod, 2006,32(11):1091-1093.
[7] Tay FR, Mazzoni A, Pashley DH, et al. J Endod, 2006, 32(4):354-358.
[8] Machnick TK, Torabinejad M, Munoz CA, et al. J Endod, 2003, 29(12):818-821.
[9] Machnick TK, Torabinejad M, Munoz CA, et al. J Endod, 2003, 29(11):747-750.
[10] Zhang W, Torabinejad M, Li Y. J Endod, 2003, 29(10):654-657.
[11] Shabahang S, Torabinejad M. J Endod, 2003, 29(9):576-579.
[12] Newberry BM, Shabahang S, Johnson N, et al. J Endod, 2007, 33(11):1352-1354.
[13] Davis JM, Maki J, Bahcall JK, et al. J Endod, 2007, 33(5):567-569.
[14] Torabinejad M, Shabahang S, Aprecio RM. J Endod, 2003, 29(6):400-403.
[15] Johal S, Baumgartner JC, Marshall JG. J Endod, 2007, 33(1):48-51.[16] Kho P, Baumgartner JC. J Endod, 2006, 32(7):652-655.
[17] Tay FR, Hiraishi N, Schuster GS, et al. J Endod, 2006, 32(10):970-975.
[18] García-Godoy F, Loushine RJ, Itthagarun A, et al. Am J Dent, 2005, 18(4):281-290.
[19] Ghoddusi J, Rohani A, Rashed T, et al. J Endod, 2007, 33(2):173-176.
[20] Park DS, Torabinejad M, Shabahang S. J Endod, 2004, 30(12):890-892.
[21] Ruff ML, McClanahan SB, Babel BS. J Endod, 2006, 32(4):331-333.[22] Royal MJ, Williamson AE, Drake DR. J Endod, 2007,33(1):42-44.
[23] Smith JB, Loushine RJ, Weller RN, et al. J Endod, 2007, 33(4):463-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