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一课内容。

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

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

通过对前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对艺术作品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鉴赏水平,这为学习新的课程内容做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本课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两河流域墨西哥美术)三个部分。

史前美术部分,主要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了解分析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理论。

古埃及美术介绍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概括地讲,不论是营建庞大的金字塔还是制作法老和贵族的人像,都是为了追求“永生”。

所以,古埃及美术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追求“永生”的艺术。

相关链接部分(两河流域美术和墨西哥美术)是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两河流域与墨西哥美术各自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宗教信仰的不同。

可以说这第一课的学习为学生开始接下来外国美术鉴赏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史前、古埃及美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外国古代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能力目标: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为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两部分。

史前美术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难点是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古埃及美术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

难点是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缺乏了解。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学对象分析:高中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并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这节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述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古可以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考古发现可以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先原始人的生活,原始时代美术作品的发现,更可以让我们形象地接触到原始人的心灵。

古老的画作绘画技巧比较简单、原始,但仍有许多的例外情况,许多成熟且技艺高超的史前艺术作品成了一个个难解的谜题。

那么,艺术长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从两处原始时代的岩洞壁画谈起。

(二)讲授新课:
1、史前美术
史前时期是一个时代的划分,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称为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美术根据考古发掘成果以欧洲的最为突出,其中包括雕刻、绘画、工艺和建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史前时期的绘画与雕刻。

(1)绘画:
利用PPT分别展示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牛》,欣赏介绍法国拉斯科洞穴“牛厅”岩画《野牛、马、鹿》,学生听老师讲解欣赏后从形式、内容、形象等方面讨论总结作品的特点,以及对作品的感受。

·作品赏析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阿尔塔米拉洞穴(石灰岩溶洞)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山区。

1870年(又说1879年),西班牙学者M·绍托拉在该洞址发掘旧石器文化层时,随他来玩的5岁女孩玛丽亚偶然看到了洞穴内的岩画。

绍托拉考定为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但当时的学术界不予承认。

20年后,才予以承认。

该洞长约270米,岩画集中在入口处长约18米、宽9米的地方。

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2匹马和1只狼等。

这些岩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

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

这些岩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

这是现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洞穴岩画,其中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最为精彩。

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拉斯科洞穴(又译作“拉斯考克斯”,石灰岩溶洞)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

是1940年4个男孩因寻找一条走失的狗而偶然发现的。

后由著名史前美术学者H·布勒伊考察整理,并公诸于世。

由于该洞的洞口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倒塌封闭,因此洞内的岩画保存完好。

该洞规模很大,分为主洞、后洞和边洞以及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被称作“长廊”的通道所组成。

这些部分的岩壁均有绘画。

其中以主洞的绘画最为突出,因其中画有长达5米的巨大野牛,而被称为“牛厅”。

因为该洞规模宏大,又有许多精彩的岩画,西方学者将它称为“史前的卢浮宫”。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带着箭伤。

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

有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

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

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

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

学生思考:史前人类所描绘的动物形态十分逼真,为什么当时人类已具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力呢?最后教师总结,洞穴艺术的特点。

奥瑞那文化(30000~14000BC):特点:动物几乎都是画成侧面的,半侧面的很少见,植物则几乎没看到,只有角和蹄显示出一种正面观的感觉,这是记忆画的特点,是选择对象最具特征的形态,所以动物形象显得十分生动简练和真实。

代表作:法国马尔苏洞穴中的《野牛》;西班牙的拉斯奇米内亚斯洞穴中的《鹿》;西班牙的奥耳喀斯特你洞穴的《山羊》。

马德林文化(14000~9500BC):特点:绘画对象几乎全是巨大的草食动物,而其中以野牛和鹿
最多,造型特点是用多种手法表现动物硕大的体积和沉重的量感,气势雄伟壮观。

代表作: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野牛》;法国拉斯科洞穴《攻击人的受伤野牛》;法国拉斯科洞穴《野牛、马、鹿》。

(2)雕塑
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纪录。

利用PPT展示欣赏介绍《维林多夫的裸女》、《手持牛角的裸女》。

这两件雕像竭力夸张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着重刻画五官,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作品赏析:
《维林多夫的裸女》这是1909年在修筑铁路工程中发现的最著名的史前美术品,距今约二万五千年。

整个雕像十分完整。

虽然雕像脸部的刻画被省略掉了,但这一雕像所表现的女性的主要特征非常清楚,并且加以极大的夸张。

它以其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

整个雕像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

这说明原始人对本部落生存的关注。

因为,对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来讲,女人怀孕和生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一个部落能否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人的生育。

所以,这一雕像很可能是原始部落的神圣的生育神,是供史前人类在举行祈求生育的仪式中使用的。

从原始社会流行的巫术观念来看,原始人创造了这样一个神圣的生育神的形象,就等于控制了人的生育能力。

同时,这种会生育的妇女的形象,也很可能是原始人心目中理想的爱和美的女神。

所以,西方美术史家习惯将这一雕像称作“维林多夫的维纳斯”。

这很可能是一种巫术学说,说明艺术起源于巫术,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一般认为还有以下几个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游戏。

《手持牛角的裸女》这是与《维林多夫的裸女》同样性质的一件著名的史前美术品,原是法国劳塞尔洞穴岩壁上的一块浮雕,后被人凿下陈列于博物馆。

这件雕像同样强调妇女巨大的乳房、臀部和隆起的腹部。

她那没有五官的脸似乎正注视着她右手所握着的一件祈求生育的吉祥物──牛角。

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征──牛角。

对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来讲,他们的理想十分简单:有很多可吃的野兽和会生育的女人,从而使部落得以延续,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们创造象征生育力的妇女雕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巫术的作用,以达到掌握自然界的目的。

由此看来,美术品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学生思考:这些雕刻大多体积很小,且多表现生理特征都十分明显的女性,是为什么?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史前艺术的高度水准,也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形态。

对于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却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在实用功利属性上。

那么艺术的起源?艺术是怎样产生的?艺术起源于模仿;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需要;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游戏,巫术;艺术也反映了古老宗教的起源。

2、古埃及美术
人类的灵魂可以永生实际上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光在中国有,在外国同样也有这种思想。

譬如,埃及。

提到埃及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金字塔)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画画、工艺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提问:学生对金字塔了解多少?看一段视频《古埃及金字塔》,引出古埃及美术的形成发展的依据--古埃及人的信仰。

(古代埃及盛行这样一种说法:人死后灵魂只是暂时离开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灵魂又会返回尸体,在阴间复活,并继续在来世生活直到永远。

这种信仰使古埃及人对墓葬尤其重视,他们对死后生活的安排高于现世。

法老作为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幻想死后作阴间的主宰,同时庇佑世上的子子孙孙,代代为主。

法老死后被制成不腐的“木乃伊”,放置墓中,金字塔就是法老为自己准备的“永久”宫殿。

所以,每位法老即位后就
着手为自己建造金字塔。


古代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对死后的生活有着独特的看法。

他们看到太阳升起在东方,而降落在尼罗河的西边,便认为尼罗河的东岸是活人的世界,西岸是死人的世界。

于是,就把日出比作生命的开始,把日落比作生命的结束,所以总是把死者埋葬在尼罗河的西岸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数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灿烂光辉的古代文化。

在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中,建筑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金字塔、庙宇、方尖碑堪称古埃及的建筑杰作。

介绍《金字塔》、《卡纳克阿蒙神庙柱厅》、《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勒神庙》,学生探讨:古埃及建筑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介绍讲解《涅菲尔蒂尔王后像》、《拉荷特普及起奇诺夫尔特公主像》、《黄金面具》、《图坦卡蒙墓出土的法老椅背上的雕刻》。

学生分小组探讨总结古埃及美术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穿插介绍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视觉感受作品,及时发现讨论中的热点问题,可以做课后思考。


·作品赏析:
埃及卡纳克阿蒙神庙柱厅(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

位于今开罗南面约六百多公里的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

阿蒙神庙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所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厅。

该厅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 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厅,134根石柱,分成16排。

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

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

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实属罕见。

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致使神庙已破败不堪,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

埃及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由于它的外形轮廓与汉字中的“金”字相似,我国称其为“金字塔”。

古埃及现存的金字塔约有80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64年—前2180年)位于开罗附近吉萨地区的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高(现高147米,原高156米)。

埃及狮身人面像:(石灰岩,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如同它的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的旁边。

雕像面向东方,高约20米,全身长约73.2米。

雕像的面部据说是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的,原有长长的胡须。

身体则雕凿成狮子状。

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它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从造型上看,狮身人面像的浑圆的头颅和躯体,同它附近的方锥形的金字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吉萨地区由三座主要金字塔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更富有变化。

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石灰岩,着色,男高120厘米,女高118厘米,埃及第四王朝开罗博物馆藏)这是从埃及美杜姆拉荷特普王子陵墓的地道里出土的保存最完整的人像雕刻,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

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都是着色的。

这两尊雕像也不例外。

因男人常在室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

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洁白,故躯体涂以淡黄色。

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尤其是公主优美的身躯,虽有长衣遮盖,仍透露出女性的健美。

为了追求人像相貌的逼真,埃及
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

例如,这两尊雕像用铜作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出光辉。

以致当人们初次在墓中发现这一雕像时,因人像眼睛炯炯发光,竟把发掘者吓跑了。

涅菲尔蒂王后像:(石灰岩,着色,高48 厘米,埃及第18王朝,柏林国家美术馆藏)这是现存的古埃及人像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涅菲尔蒂是埃及第18王朝阿肯那顿法老(又称“阿蒙赫特普四世”)的王后。

“涅菲尔蒂”在古埃及语中意为“迎面而来的美人”。

这一雕像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1912年12月6日,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古埃及第18王朝末首都阿尔玛纳遗址积沙中发现了这一雕像,除了一颗眼珠已失外,整个雕像基本完好,且色泽如新。

1923年首次在柏林公开展出时,世界为之轰动。

雕像所呈现的细长而又美丽的脖颈,高颧骨,纤秀挺直的鼻子,完美的五官,其造型完全可以和现代最美丽的女模特媲美。

所以,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有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收藏的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另一件就是这座雕像。

从时间上讲,这一雕像要比前一件早一千五百多年。

更令人惊奇的是,2003年,英国考古学家弗莱切宣布,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证实105年前在埃及帝王谷发现的一具木乃伊正是涅菲尔蒂王后。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对这具木乃伊进行了X光扫描,并使用了先进的刑侦骸骨外表复合技术,用电脑先作出骨立体图,随后添加肌肉和器官,使其丰满成形,恢复头部轮廓。

最后,由画家为头像添加皮肤、嘴唇、眼睛,着色,然后再戴上王冠。

使从人间消失了几千年的古埃及艳后又显出了“真容”。

其形象与这一雕像相比,两者太相似了,以致考古学家们也感到大吃一惊(详见《光明日报》2003年8月29日)。

由此可见,古埃及的人像雕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墓室壁画《群鸭图》:(埃及第4王朝)埃及统治阶级的墓葬,为追求“永生”,墓室内流行用壁画作装饰。

埃及第4王朝的一幅《群鸭图》是古王国时期墓室画的代表作。

从对鸭子形态的描绘到着色,都表现了作者具有高超的写实能力,与我国古代的工笔花鸟画很相似。

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雕像》(石灰岩,埃及第19王朝)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

原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280公里的阿布辛贝勒村,是在尼罗河岸的伊布桑蒲尔悬崖上开凿的。

它的入口处高约30米、宽约36米,在削切得很平整的倾斜岩壁的衬托下,耸峙着四尊高20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代法老拉美西斯三世自己的雕像。

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它保持着埃及人像雕刻传统的姿势。

雕像硕大的身躯与石窟的很小的门洞及其上面的小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雄伟。

20世纪50年代,埃及兴建阿斯旺水坝时,为防止其淹没,在国际组织的资助下,将雕像分割成许多块,迁移到比原址高62米处重新组装复原。

可见国际组织和埃及对此神庙的重视。

埃及图坦卡蒙陵墓: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于1922年发现并发掘。

王陵的墓主便是公元前1361年登基的图坦卡蒙。

当时图坦卡蒙年仅10岁,娶了一个12岁的少女作王后,他自己19岁便去世了。

从图坦卡蒙王陵中发掘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

这是20世纪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之一。

埃及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的黄金面具和宝座: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两千多件。

黄金面具和宝座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

黄金面具用纯金锻造,并镶嵌有彩色宝石,真可谓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工艺精湛。

宝座为木制,镶以金箔,四条腿作成神牛蹄形状,扶手是两个头戴双重王冠的鹰翼蛇身神像,扶手前有两个狮子头,靠背用金片打制而成,上有一幅精美的浮雕,表现图坦卡蒙的王后正为图坦卡蒙化妆。

这两件文物充分体现了古埃及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师生共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A.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因。

如果说在平等的原始社会,美术作为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力的精神图图像,反映了全体社会成
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古埃及美术则是为了极少数人服务的。

古埃及是东方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独裁王国。

哪里有十分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为了维护法老的绝对尊严,必须借助宗教势力来统治人的精神世界。

这导致法老不惜数十万努力来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雕凿巨像,以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B.理智因素与固定程式结合的造型法则
原始美术中的形象创造,全凭直觉感受的记忆。

古埃及美术的创造则更多地运用理智因素。

那些形象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

它们总是试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而且尽可能表现得清清楚楚。

这种造型法则形成,便被认为是唯一的正确方法,以后的艺术家必须严格效仿。

于是,程式化的造型形成了古埃及美术的重要特点。

这种重理智的描绘方法,虽然很少见作者的激情流露,但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秩序感。

C.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味的表现手法
古埃及美术的形式创造绝不是人以虚构的,而是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与几何形式的规整之间的密切结合。

这使人感到古埃及美术的表现手法总是十分概括简练,并具有装饰风味。

D.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面貌的形成,正是以上特征的形象体现。

它折射古埃及的时代精神,显示出人类理智发展的一个新的水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的一些特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中,同学们可以鉴别和欣赏艺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的感受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真正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作业(相关链接):除古埃及美术外,其他古代文明发达地区如:两河流域、墨西哥等地,在美术方面也有杰出的创造。

课后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并且思考与古埃及美术比较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