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探究_乔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搬迁工作的着眼点仅集中 在解决现有问题方面,对于中长期移 民搬迁规划、提高搬迁居民生活水平 等问题仍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考虑。 因此,在搬迁成本与各方利益的平衡
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不同地区搬迁总结
近年来,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 作均取得了较大进步。总体而言,中 东部煤炭调入区和自给区生态环境 比较稳定,已有矿区开发时间长、强 度大,有些矿区已进入衰老报废期, 可供新开发的煤炭资源不多,其着力 点是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寻找 接续资源,其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也已 相对成熟 ;西部煤炭调出区生态环境 较为脆弱,煤炭资源丰富,未来煤炭 产能将继续快速增长,其压煤村庄搬 迁模式仍处在摸索过程中。
参考文献 :
[1] 吴新雄 . 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 惠民生 扎实做好 2014 年能源工作——2014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 [Z]. 2014-01-13.
[2] 李世涌 , 施国庆 , 李君浒 , 等 . 煤炭开发非自 愿移民的外部成本分析 [J]. 煤炭经济研究 , 2007(10): 11-13.
中东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 :迁入 地环境容量有限 ;部分安置小区基础 设施不够完善,与居民生产生活要求 存在较大差距 ;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表 3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
地区
补偿方式
补偿标准
生活水平
就业机会
环境污染
生态保护与恢复 与相关规划结合程度
西部
单一
较低
有所提高
较少
变化不大
较好
较差
中东部
多样化
[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 陕西省汇森煤 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神矿区凉水井矿井 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R]. 西安 : 煤炭科 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 2005.
[4]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 山西大土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光明矿井及 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R]. 北京 : 中煤 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 2010.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 如表 3 所示。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 压煤村庄搬迁规划与当地城乡发展规
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发展规 划实现了初步结合,但仍存在不足。
西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 :搬迁补 偿方式较单一,多数煤矿仅采用货币 补偿方式,未实现货币补偿、实物补 偿、就业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等多种 补偿方式相结合 ;补偿标准偏低,部 分地区补偿标准尚不足以弥补村民的 搬迁损失 ;搬迁居民生产生活问题未 得到彻底解决,第二、第三产业不发 达,搬迁农民就业出路少,劳动力转 移困难 ;搬迁后多数村庄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或安全处 置 ;搬迁制度不完善,新村建设随意 性较大,缺乏整体规划。
[5]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 郑州华辕煤业有限公司李粮店矿井及选煤 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R]. 北京 : 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 2011.
[6]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淮北矿区邹庄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 报告书 [R]. 北京 :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 宇工程有限公司 , 2012.
区位 西北 中西 中东 华东
煤矿名称
村庄特点
搬迁原则
搬迁去向
搬迁补偿
搬迁时间
陕西凉水井煤矿
住户少且较分散
就近离土不离乡原则
边界煤柱内或边界外
以人口计(1 万元 / 人), 并适时调整
分阶段,先搬迁首 采区内
山西光明煤矿
全区分布
就近离土不离乡原则
边界或煤柱内村庄
以人口计(4 万元 / 人), 分阶段,先搬迁开
压煤村庄搬迁的基本原则为 :符 合当地相关规划,统筹考虑资源、环 境、经济及社会因素,兼顾国家和村 民利益,保证村民生活、交通方便,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避免二次压煤,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由于各煤矿所处的区位、规模、 地质条件、开采条件不尽相同,以及 压煤村庄的位置、规模、人口构成等 千差万别,在搬迁时应因地制宜地选 择适合该矿的搬迁模式。同一煤矿不 同区域、不同时期搬迁的压煤村庄, 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搬迁模 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 弱,在选择搬迁方案时,应以少占耕 地、有利于生态恢复为基础,同时尽 可能实现补偿方式多样化,提高补偿 标准,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发
我国村庄下压煤量巨大,对压煤 村庄实施搬迁是释放村庄下煤炭资源 的有效途径,也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现 实要求。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均 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西 部和中东部情况不尽相同。在建设和 谐社会、绿色矿区的大前提下,强调 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统一,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地 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 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 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 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已形成的 5 种压煤村庄搬迁
>> 不同地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活质量 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模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性,需要紧密 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 建议对已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就业 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缺陷与不 足,最大限度地优化未来压煤村庄搬 迁方案 ;进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制度保证搬迁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协调。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搬迁模式, 寻求搬迁成本与搬迁对象、煤炭企业 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点。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及搬迁方案
从煤炭资源赋存及开发条件的角 度 出 发,《 煤 炭 工 业 发 展“ 十 一 五 ” 规划》将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划分 为三个功能区,即 :煤炭调入区、煤 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其中,西北 部的晋陕蒙宁属调出区,京津冀、东 北、华东、中南属调入区,西南、新
甘青为自给区。各区压煤村庄分布特 征及搬迁方案均有所不同。
展壮大多种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保障搬迁居民生活质量,减小环境污 染,正确选择搬迁新址,合理规划新 村布局,使搬迁方案符合当地相关规 划要求。中东部地区人口众多,搬迁 工作量较大,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 环境承载力有限,在制订搬迁方案时 应当着重考虑迁入地的环境容量、公 共设施以及就业岗位是否满足大量迁 入居民的需求,同时重视搬迁中的生 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问题。各地应因地 制宜地确定合理的搬迁费用,建立和 谐的矿地关系,最终形成适合本地区 的搬迁模式。
并适时调整
采前 10 年内
河南李粮店煤矿
全区分布、人口数 量较多
就近离土不离乡原则
边界外或不开采区
以人口计(5 万元 / 人), 分阶段,先搬迁首
并适时调整
采区内
安徽邹庄煤矿
全区分布、人口数 量较多
就近离土不离乡原则
边界外集镇规划区
以人口计(1.5 万元 / 人),并适时调整
分阶段,先搬迁首 采区内
34
实践交流
各地压煤村庄搬பைடு நூலகம்模式探究
乔皎 徐海红
摘要 :压煤村庄搬迁是一项关系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与村民安置面临 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中、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 4 座煤矿进行调查,对比各个地区压煤村庄特点和搬迁方式,总结 出我国不同地区在压煤村庄搬迁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已经形成的 5 种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进一步提出因 地制宜的搬迁思路,以及重视搬迁成本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压煤村庄 ;搬迁模式 ;总结 ;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444(2014)06-0034-03
方式,即首先对首采区受影响居民进 行搬迁安置,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的提升及“三下”采煤保护措施的改 进,适时调整受影响居民的搬迁方案。
考虑到土地是搬迁农民的生存根 本,为尽量减小搬迁对农民生产生活 的影响,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均按照 就近搬迁的原则,尽量使搬迁农民的 新住址距离耕作的土地较近 ;搬迁工 作一般由企业出资、地方政府组织实 施,依据行政村、所属乡镇的归属进 行安置地的选择,避免在具体安置实 施过程中出现人员、财产及房屋土地 等补偿统计的遗漏和偏差。
35
区位 西北 中西 中东 华东
煤矿名称 陕西凉水井煤矿
山西光明煤矿 河南李粮店煤矿
安徽邹庄煤矿
表 1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地形地貌 高原沙丘 黄土丘陵
平原 平原
井田面积 / km2 73.18 52.08 73.70 62.71
生产能力 /(Mt/a) 4.0 2.4 2.4 2.4
较高
有所提高
较多
减小
较差
初步结合
注 :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西部采煤塌陷区多数恢复为林草地,东部多数恢复为耕地,从生态功能角度而言,西部较好,且西部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后较之前有 所改善。
36
实践交流
复问题重视不够,部分搬迁后的村庄 迹地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
压煤村庄搬迁建议
压煤村庄搬迁不仅是一个经济问 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关系 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综合 以上分析,在此提出我国压煤村庄搬 迁的基本思路及工作建议。
布散,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量相对较小; 地处河南、安徽等中东部的煤矿,由 于地处平原,地表水网密布,耕地分 布广,耕种面积大,矿区内村庄密集、 人口众多且集中,农民多依靠耕地作 为主要经济来源,压煤村庄搬迁工作 量大,人地矛盾问题相对突出。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 鉴于煤矿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地质条件及农民经济来源等的不同, 在制订压煤村庄搬迁方案时,搬迁方 式和迁入地的选择也存在差异。通过 多年探索,我国压煤村庄的搬迁工作 已形成 5 种模式 [7],即 :城郊社区型、 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 型以及沉稳区安置型。不同地区 4 座 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如表 2 所示 。 [3-6] 受地形坡度、地质条件及自然资 源赋存情况的影响,西部地区煤矿矿 区内自然村庄数量少且住户分散,根 据村庄分布情况可采取投产前一次性 搬迁或分阶段搬迁的方式 ;随着地理 位置向中东部地区推移,地形逐渐平 缓,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全国粮食生 产的主要分布区域,可耕作土地较多, 所涉及的村庄也逐渐增多,考虑到搬 迁的可操作性,多采用分阶段搬迁的
2013 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 消费的比重达 65.7%[1]。随着煤炭资源 的持续开采,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增 大,不仅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环 境造成破坏,也加大了因采煤沉陷造 成的村庄搬迁工作量。针对煤炭资源 赋存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城镇化发 展趋势,结合地方搬迁政策要求、经 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将沉陷区居民搬 迁同地方新农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 规划相结合,不仅是释放村庄压覆煤 炭资源的必需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 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本 文以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 4 座 煤矿为例,在回顾分析搬迁量、搬迁 方式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地区的搬 迁原则及搬迁工作建议。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衡 性,西北多、东南少,仅陕晋蒙三省 的煤炭储量就占了全国煤炭储量的 2/3 左右 [2]。由于不同地域人口分布 的差异,煤田内村庄压煤情况也有所 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筑物 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的“三下”压煤 量达 137.9 亿 t,其中建筑物下压煤量 为 87.6 亿 t,村庄下压煤量为 52.21 亿 t,占建筑物下压煤量的 60%。在人 口密集、村庄集中的河北、山东、河南、 安徽、江苏平原地区,各矿区村庄下 压煤量占全国村庄下压煤量的 55% 以 上。相对而言,处于山区、高原地形 的西北部煤田,矿区内村庄分布稀疏, 村庄下压煤量相对较少。以具有代表 性的 4 座煤矿为例,不同地区部分煤 矿搬迁村庄情况如表 1 所示 。 [3-6] 由于自然和区位条件的差异,地 处陕西、山西等中西部高原、丘陵或 沙丘地貌区的煤矿,因沉陷区地形复 杂,地表或呈沟谷梁峁,起伏陡峭, 或为风成沙丘,植被稀疏,井田内耕 地面积较少,矿区内村庄规模小且分
[7] 黄翌 , 李效顺 , 汪云甲 , 等 . 压煤村庄搬迁的 理 论 分 析 与 绩 效 评 价 [J]. 中 国 煤 炭 , 2013, 39(5): 5-10.
需搬迁情况 8 个自然村,191 户,884 人 14 个自然村,2 514 户,9 793 人 34 个自然村,10 233 户,39 347 人 49 个自然村,2 665 户,14 903 人
耕地面积比例 /% 14.55 54.27 83.40 83.07
表 2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对比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