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中国古铜都----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城市化水平已达58%。现辖三区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2所),其中高等学校4所、普通中学50所、小学112所、幼儿园44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在校生11万人,在职教职工7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6700人。2007和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教育工作考核优秀称号,连续三年获得表彰,并荣获全国教育制度创新优胜奖。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通令嘉奖。特别是均衡教育在我市起步早、措施实、成效明显,已成为我市一张新的靓丽名片。2009年11月,我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主要做法

一、科学安排教育布局

随着我市城市框架不断拓展,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车站新区教育发展略显滞后,我们及时深入县、区相关学校进行调研,并会同市县区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规划工作,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的原则,反复论

证,将以上地区及新建居民区配套中小学规划纳入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修编了《铜陵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全市中小学布局在未来十年内发展更趋合理科学,也为缩短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按规划市十三中(原大通中学)、市十九中(原西湖中学)、铜陵县太平老观小学等迁址新建工程已经启动;铜陵县中小学校调整到73所,办学效益大为提高;狮子山区开源小学九月初挂牌招收一年级新生,解决了新建居民小区学生就近上学问题。

二、执行政策不折不扣

早在1987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了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同时强化学籍管理,每年根据生源和各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划定各小学、初中的学区,下达各校招生计划。市纪检监察、公安、教育部门还联合行动,对招生工作中出现“人户分离”及“换户”等现象进行纠正。对跨区借读生,有关部门对小学毕业生的户口、实际住址等进行统一审核。学籍管理的严格规范,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生源质量都有保证。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从2001年开始,我市将市区两所重点完中的初、高中实施

分离,剥离后的一所初中停办,另一所初中改为普通公办初中,缺额三分之二的教师公开向社会招考,迅速改变了过去这两所学校初中生源扎堆现象。两所“重点初中”光环的取消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切块指标覆盖城乡

对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按初中在校生人数定向分配到各初中,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也有利于调动各初中的办学积极性与办学模式的转变与办学理念的升级,避免了各初中的无序竞争,促进新课改健康发展。从1997年开始,我市就开始实施这一政策并逐年加大定向分配指标比例,2005年、2006年这一定向分配指标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2009年已达到70%。这将今年,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把市一中、市三中和县一中3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定向指标按一定比例统一分配到全市所有初中,真正打破城乡教育二元格局,使城乡孩子共同享有我市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

四、教师流动全面启动

教师流动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有力措施。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教师流动要全面启动。目前,教育、人事等部门已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教师流动实施方案,方案重点侧重于县、区、市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流动,同时高中阶段教师也要实行一定比例的流动。方案现正在征

求意见,9月份将正式实施。变“激励型”的流动为“制度型”流动,改过去教师“校籍管理”为“无校籍管理”,从而实现以县区为单位界定教师身份,逐步实现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行业人”,通过师资力量的均衡推动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从而实现城乡教育最终的均衡化发展。

五、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一是加大对非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力度。“十五”以来,全市共发展民办幼儿园40所,占全市总数82.5%;通过校园改造、移址新建等方式,使全市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规模增长了59.2%。二是不断加大预算内教育投入力度,近3年来,市本级教育费附加年增长近1000万元,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三是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步伐。如市七中、六中(均为原企业子弟学校),2009年完成投资1310万元,建成了标准的塑胶操场、微机房、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设施,与市区其他学校别无他样。2006年10月,市政府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工程统一部署。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高质量完成了47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任务。2009年初,我们又将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任务。共投资4863万

元,安排改造任务学校41所,新建改造校舍28746平方米、加固校舍32578平方米、维修校舍4118平方米。目前,市区中小学实验、电教和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省Ⅰ类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了13:1,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六、推进“三个维度”建设

第一,拓宽均衡教育的宽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出台了《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积极稳妥地将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筹集1亿元资金,分期分批改、扩建100所农村中小学,力争五年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基本一致的目标。我市还先后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师资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考,分学段、分学科引进了300多名紧缺学科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缓解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全面的矛盾,在教学视导、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比等方面,都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内涵建设。

第二,挖掘均衡教育的深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根据目前我市教育现状,全面启动“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战略,对全市不同类别的学校提出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的目标,加强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丰富“文化立校”内涵, 努力打造学生的创优文化、教师的育人文化、班主任的团队文化、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