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实验六:
实验六:

实验六:接口与多态

1.实验目的

(1)理解接口的概念、特点与作用,掌握接口的定义与实现方法

(2)理解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并会熟练应用

(3)理解塑型的概念,掌握对象塑型的方法

(4)理解多态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5)掌握构造方法的调用顺序

(6)理解内部类的概念,了解其基本的用法

2.实验内容

(1) 定义一个接口ClassName,接口中只有一个抽象方法getClassName( )。设计

一个类Horse,该类实现接口ClassName中的方法getClassName( ),功能是获取该类的类名。编写应用程序使用Horse类。

(2) 定义接口MyInterface,接口中只有一个名为area的方法,该方法有一个double

类型参数,返回类型也为double。编写一个类实现接口MyInterface,接口中area方法的实现是返回参数的立方值;在应用程序中调用该方法并输出其结果。

(3) 定义一个Soundable接口,该接口具有播放声音、关闭声音、增大音量、减

小音量等功能。Soundable接口的这些功能分别由收音机Radio、随身听Walkman和手机MobilePhone实现。另外设计一个Person类,具有姓名和年龄两个属性以及一个听音乐的方法listen(Soundable)。最后设计一个测试类使用这些实现了Soundable接口的声音设备类。程序运行时,先询问用户想听哪种设备,然后程序会按照该设备的工作方式发出声音、调节音量、关闭声音。分析运行结果,并解释这是什么特性。

(4) 声明A类,其中有一个无参构造方法;声明类B,并定义其无参构造方法;

声明A类的子类C,其有一成员是B类的一个对象,定义其构造方法。定义测试类创建C类的对象,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5) 声明一个接口,此接口至少具有一个方法;定义一个类,其中有一个方法,

该方法中声明内部类实现此接口,并返回此接口的引用。

(6) 声明一个具有内部类的类,此内部类只有一个非默认的构造方法;声明另外

一个具有内部类的类,此内部类继承第一个内部类。

3.思考题

(1) 什么是接口?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2) 接口与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3)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父类对象的引用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使其转化为子类

对象的引用?

(4) 什么是多态性?如何实现多态?

4.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Soundable接口,该接口具有播放声音、关闭声音、增大音量、减小音量等功能。Soundable接口的这些功能分别由收音机Radio、随身听Walkman和手机MobilePhone实现。另外设计一个Person类,具有姓名和年龄两个属性以及一个听音乐的方法listen(Soundable)。最后设计一个测试类使用这些实现了Soundable接口的声音设备类。程序运行时,先询问用户想听哪种设备,然后程序会按照该设备的工作方式发出声音、调节音量、关闭声音。分析运行结果,并解释这是什么特性。

(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

(4)遇到的问题

(5)实验结果与实验心得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一、(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我的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 我的方案: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片,用刀片在麟叶表面轻轻画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片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我的结论:发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 二、(6、摆的秘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锤重量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幅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 (三)改变摆线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我的发现: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三、(7、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实验 方法一: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练习题 姓名:班级: 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A处),用力点(B处),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说用力情况。 标杆尺 阻力点用力点 用力情况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 1 2 3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我发现的规律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省力的实验(一)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的木板1块,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实验记录: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高度2cm 高度3cm 高度4cm 使用力的大小 5 N 5.6 N 7.3N 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三、斜面省力的实验(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长度不同的的木板3块,小木块3个(高低相同)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木板长度20cm 木板长度30cm 木板长度40cm 使用力的大小12 N 7.6 N 6.5N 1、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相同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四、滑轮

(1)(2)(3) 图1是滑轮,作用是。 图2是滑轮,作用是。 图3是滑轮,作用是。 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3、实验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 纸梁厚度1倍厚度3倍厚度6倍厚度 垫圈数量2个5个11个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我们还可能通过改变和增加来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六、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图1 图2 1、如图1,通电导线与小磁针的实验,在静止的指南针上方拉一根与指南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小磁针立刻发生,切断电流后,小磁针。这个现象早在1820年,由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偶然实验中首先发现的。 2、图2与图1比较,在通电后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一些,这个现象说明了 。 3、通电的线圈还能作为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 七、电磁铁(一)

实验报告6答案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六: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09-2010 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2、掌握数组元素的输入、输出及引用方法 3、掌握使用循环对数组元素进行访问 4、掌握一、二维数组的简单应用

二、知识要点 1 一、二维数组的定义与赋值(初始化、循环键盘输入) 2、访问数组元素(下标的正确使用) 3、数组的典型应用(复制、求和、统计某种元素个数、求数组中的最大/最小值、 元素的查找与排序)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定义一个有四个元素的float型数组: 2、定义一个具有五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将其初始化为{1,2,3,4,5} 3、要用循环从键盘输入整型数组s的元素值(共6个),应该使用语句: 4、交换数组元素d[2]和d[4],使用语句: 5、语句for(k=0;k<3;k++)x[2][k] = 0;将把哪些元素变为0? 四、实验内容(要求提供:① 算法描述或流程图② 源程序) 1已知一个数组有10个元素,值分别是3, 6, 8, 4, 5, 66, 80, 72, 69, 70。 编程,将数组元素逆置后输出。(提示: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交换位置,第二个与倒数第二个交换位置,...... ) 2、编程序求Fibo nacci数列的前30项,Fib on acci数列的定义为: 1 5=1) fn = * 1 (n =2) Jnj + fnd (n >2) 要求将数列存放在数组中,并按每行5个数的格式输出该数列。 3、输入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统计偶数的个数,并输出所有小于5的数。 4、已知一个二维数组:{{14,26,18,17},{24,37,21,8},{19,31,22,16},{7,19,14,26}}, 编 程,输出该二维数组的最小元素的行下标与列下标。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1.#define N 10 #include main() {int i, t,a[N]; for(i=0;i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单元 (一)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二)实验(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向左下方移动。 (三)、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材料,请将合适的材料填入括号内。 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纸 镊子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空隙。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将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1、在图(3)空格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20×;乙;目镜,5×,物镜10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乙(放大倍数小,视野宽阔)显微镜。 3、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2、1、 4、3、5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4、请在图(4)中,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注出细胞核。(见14页) (六)研究题目:研究水中的微生物 方法和步骤: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 2、用滴管吸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4、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现象:水中有微生物在迅速运动 结论:水中含有微生物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5分) (6)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5)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二单元 实验一: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3)、实验材料: 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六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 (第六版) 计算机学院 2010/09

改版履历

目录 目录 (3) 1.实验概要 (4) 1.1.实验说明 (4) 1.2.实验环境和配置 (4) 1.3.上机要求 (4) 2.实验1: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和表级约束 (5) 2.1.目的和要求 (5) 2.2.实验准备 (5) 2.3.实验内容 (5) 3.实验2:库级约束和基本表的数据操作 (8) 3.1.目的和要求 (8) 3.2.实验准备 (8) 3.3.实验内容 (8) 4.实验3:视图操作和安全性控制 (10) 4.1.目的和要求 (10) 4.2.实验准备 (10) 4.3.实验内容 (10) 5.实验4:存储过程/触发器/ODBC数据库编程 (12) 5.1.目的与要求 (12) 5.2.实验准备 (12) 5.3.实验内容 (12) 6.实验5:数据库综合实验 (14) 6.1.目的与要求 (14) 6.2.实验准备 (14) 6.3.实验内容 (14) 5.3.1.题目一: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 (15) 5.3.2.题目二:图书管理系统 (15) 5.3.3.题目三:民航订票管理系统 (15) 5.3.4.题目四: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5) 5.3.5.题目五: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16) 5.3.6.题目六: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16) 5.3.7.题目七:电话交费管理系统 (16) 5.3.8.题目八: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16) 7.附录:实验报告格式 (17)

1.实验概要 1.1.实验说明 内容:本课程实验分5次完成,每次完成一部分。具体内容参考本指导的后半部分。 成绩:每次实验100分,最后取所有实验的平均分作为实验的总成绩。评分标准如下: 上述每一项按照百分制给出分值,最后按照比率计算每次实验的最终成绩。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需提交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最后一次实验需提交设计文档,源程序等相关资料)。每次实验结束时,将写好的实验报告,提交给各班辅导老师。如果确有困难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课后自己完成之后提交到辅导老师的邮箱里。由辅导老师根据课堂上机实验检查状况和实验报告的内容给出每次实验的成绩。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程序源码、运行结果(可以是程序的输出,也可以是运行画面的抓屏,抓屏图片要尽可能的小,否则文件太大)。每份实验报告是一个WORD文档。实验报告命名规则如下:DBx(实验次数)_XXXXXX(学号)_姓名例如:052978的学生的第一次实验报告文件名: DB1_052978_李宁注意:请每个人保存好自己的实验报告的电子版,直到该门课考试成绩公布之后。 1.2.实验环境和配置 SQL Server 2008(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Express With Advance Service) 1.3.上机要求 ●上机之前,请做好预习,需要写一个简单的预习报告,格式不限。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答案 1、创建一个表示雇员信息的employee类,其中包含数据成员name、empNo和salary,分 别表示雇员的姓名、编号和月薪。再从employee类派生出3个类worker、technician 和salesman,分别代表普通工人、科研人员、销售人员。三个类中分别包含数据成员productNum、workHours和monthlysales,分别代表工人每月生产产品的数量、科研人员每月工作的时数和销售人员每月的销售额。要求在employee类中声明虚成员函数pay,并在各个派生类中覆盖pay函数,用来计算雇员的月薪,并假定: 普通工人的月薪=每月生产的产品数×每件产品的赢利×20% 科研人员的月薪=每月的工作时数×每小时工作的酬金 销售人员的月薪=月销售额×销售额提成。 创建一个通用函数CalculateSalary,用来计算并返回各种不同类型雇员的月薪。函数CalculateSalary的原型如下: float CalculateSalary(employee *emptr) ; 在main函数中分别声明worker类、technician类和salesman类的对象代表各种类型的雇员,并调用函数CalculateSalary计算他们的月薪。 解: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employee { protected: char name[20]; int empNo; float salary; public: employee(char *cp="",int no=1001); employee(employee&); void setname(char *cp); void setempNo(int no); void setsalary(float sa); char*getname(); int getempNo(); float getsalary(); virtual float pay(){ return 0;} }; employee::employee(char *cp,int no) { int i=0; while(*cp) { name[i]=*cp; i++; cp++;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函数与编译预处理答案 一、断点的设置和取消、单步执行跟踪进入函数和跳出函数方法 练习 2、调试练习: 要求:模仿示例调试以下程序,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程序名为error6_2.c 程序功能:利用函数调用求“1!+2!+3!+4!+...+10!”的值(参见实验教材72页程序填空题第(1)小题)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不是语法错误,而是算法错误或逻辑错误):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void main() { long s=0,i; long mm(int k); for(i=1;i<=10;i++) s=s+mm(i); printf("1!+2!+3!+...+10!=%ld\n",s); } long mm(int k) { long t=1, j; for(j=1;j<=k;j++) t=t*j; return (t); } 3、综合调试、改错练习: 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请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知识和VC++的调试手段,改正程序的各种错误,使其运行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函数调用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和。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main() { int sum(int a,int b); int x,y; scanf("%d,%d",&x,&y); printf("x=%d,y=%d\n",x,y); printf("%d+%d=%d\n",x,y,sum(x,y)); }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b); } 二、编程练习 利用VC++编写程序,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编程练习1: 注意: 这里提供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源程序参考清单,目的是给同学们一个思路。最好不要将此源程序清单复制到VC++中,否则会出现多处语法错误。同学们可以据此思路来填写有关语句,从而完成程序。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下面函数是实现求[1,3000]能被17或23整除的整数的个数。请将程序补充完整,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文件名为blank6_1.c) 完成填空后的源程序: #include int f(int m, int n) { int i, count=0; for(i=m; i<=n; i++) if(i%17==0||i%23==0) count++; return count; } main() {int m,n; scanf("%d%d",&m,&n); printf("count=%d\n", f(m,n)); }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过程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3月23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Access实验六

实验六创建窗体 1.自动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读者档案表”为数据源,利用“新建窗体”对话框中的“自动创建窗体:纵栏式”创建名为“读者信息: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的窗体。 2.自动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管理员信息表”为数据源,利用“新建窗体”对话框中的“自动创建窗体:表格式”创建名为“管理员信息:自动创建表格式窗体”的窗体。 3.利用向导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创建“读者借书情况表”的数据表式窗体,显示出读者姓名、性别、所借书籍编号、书名的窗体。 提示:数据来源为读者档案表、读者借阅表、图书编目表,效果如图5-56所示。(子窗体-数据表式-标准样式) 图5-56 窗体视图 4.利用“自动窗体:数据透视图”创建窗体。创建一个名为“各单位各身份人员透视图”的窗体。要求统计出不同单位不同身份人员的数量,并且最终只显示教师和机关两种身份的人员,如图5-57所示。

图5-57 设计效果 提示: (1)如果数据来自多个表,先建立一个查询。再基于查询创建透视图。本题只来源于一个表,读者档案表。 (2)利用“自动窗体:数据透视图”创建数据透视图。拖放“读者单位”字段到分类字段处,“读者身份”到系列字段处,“读者姓名”到数据字段处。 (3)右键坐标轴标题可设置相应标题,右键透视图可设置图例的显示。(工具栏上显示图例按钮) 5.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读者档案表”和“读者借阅表”为数据源,创建名为“读者借阅信息”的窗体。要求显示读者卡号、姓名、借阅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设置窗体标题为读者借阅信息。 提示: (1)建立相关字段的查询。 (2)建立一空白窗体,设置窗体数据源。 (3)拖放控件,绑定相关字段。 (4)在窗体页眉添加标签控件,设置标题。 (5)设置窗体属性,美化窗体。(取消记录选择器、分割线、滚动条,设置边框样式、字体)。 6.利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图书管理系统主界面”,效果如图5-58所示。

JAVA实验6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实验六. Java的接口与实现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 技术 课程号16232204 学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钟海楼 04019 实验日期 2015年 10月26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Java中类怎样实现接口、接口回调技术; (2)学习掌握Java 程序中面向接口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任务 完成实验六指导上实验1、实验2、实验3的实验任务。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安装有J2SE开发工具的PC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1 代码如下: Estimator.java interface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 class Gymnastics implements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t=x.length; double aver=0,temp=0; for(int i=0;i

for(int i=1;i2) aver=aver/(count-2); else aver=0; return aver; } } class School implements CompurerAverage{ p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t=x.length; double sum=0; for(int i=0;i

实验设计分析第六版第6章课后作业题答案

实验设计分析作业4 机械电子工程李冬冬12832006 题目6-18 (a)分析哪些因子对灌装高度偏差有显著影响? Factorial Fit: 高度偏差 versus A百分率, B压强, C速度 Estimated Effects and Coefficients for 高度偏差 (coded units) Term Effect Coef SE Coef T P Constant 1.0000 0.1976 5.06 0.001 A百分率 3.0000 1.5000 0.1976 7.59 0.000 B压强 2.2500 1.1250 0.1976 5.69 0.000 C速度 1.7500 0.8750 0.1976 4.43 0.002 A百分率*B压强 0.7500 0.3750 0.1976 1.90 0.094 A百分率*C速度 0.2500 0.1250 0.1976 0.63 0.545 B压强*C速度 0.5000 0.2500 0.1976 1.26 0.242 A百分率*B压强*C速度 0.5000 0.2500 0.1976 1.26 0.242 S = 0.790569 R-Sq = 93.59% R-Sq(adj) = 87.98%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高度偏差 (coded units) Source DF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Main Effects 3 68.500 68.500 22.8333 36.53 0.000 2-Way Interactions 3 3.500 3.500 1.1667 1.87 0.214 3-Way Interactions 1 1.000 1.000 1.0000 1.60 0.242 Residual Error 8 5.000 5.000 0.6250 Pure Error 8 5.000 5.000 0.6250 Total 15 78.000 结论:对于主因子A百分率,B压强,C速度的P值都极小,那么应拒绝原假设,不同的因子水平对灌装高度的偏差是有显著不同的影响的。但是因子之间的4个交互作用A百分率*B压强,A百分率*C速度,B压强*C速度,A百分率*B压强*C速度的P值较大,在题目的合理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它们对灌装高度的偏差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b)分析实验的残差,验证模型的适合性? 观察残差的正态概率图,残差并不是分散的随机的分布在直线的上下附近,而是在2处相对集中;表明残差的分布偏离了正态性;从残差的拟合值来看,在0线上下规律的对称分布散点,近似成规律的直线状,在时间序列图中也有直观的反映。 Residual Plots for 高度偏差

JAVA实验6答案

GDOU-B-11-112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 实验六.Java 的接口与实现 课程名称JaVa 程序设计与开发 课程号16232204 技术 实验地点钟海楼实验日期 2015年 04019 10 月 26 日 、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Java 中类怎样实现接口、接口回调技术; (2) 学习掌握Java 程序中面向接口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任务 完成实验六指导上实验1、实验2、实验3的实验任务。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安装有J2SE 开发工具的PC 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1 代码如下: Estimator.java in terface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 class Gymn astics imp leme nts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 t=x.le ngth; double aver=0,te mp=0; for(i nt i=0;i

aver=aver+x[i]; } if(cou nt>2) aver=aver/(co un t-2); else aver=0; retur n aver; } } class School impi eme nts Compu rerAverage{ p ublic double average(double[] x){ int coun t=x.le ngth; double sum=0; for(i nt i=0;i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2012最新版)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学院(系):软件学院 2012年3月22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PP和Frame Relay协议配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和命令 3、PP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4、Frame Relay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及端口的损坏。}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 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2、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按照下图联线组建实验环境。配置IP地址, 以及配置PC 202.0.0.2 的缺省网关为202.0.0.1,PC 202.0.1.2 的缺省网关为202.0.1.1。

202.0.0.2/24202.0.1.2/24 AR18-12 AR28-11 3、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 RIP ,目标是使两台PC 机之间能够ping 通。请将为达到此目标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 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你们的两台PC 机之间ping 通了吗?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哪种广域网协议?(15分) 答: AR18-12: [RA]rip [RA-rip]network all AR28-11: [RB]rip [RB-rip]network 0.0.0.0 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之间使用PPP 协议。ping 通截图如下: 4、PPP 协议PAP 验证配置: (1) 配置AR18-12为验证方,AR28-11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 机 之间是否能够ping 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15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