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上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4 ……物体重量10 15 30 50 ……斜面A上的拉力 5 7.5 15 25 ……斜面B上的拉力 3 4.5 10 17 ……斜面C上的拉力7 10.5 21 33.5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

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1 探究蜡烛的变化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的变化二、实验器材:蜡块、蜡烛、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白瓷碗、澄清石灰水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2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辨别物质的酸碱性二、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紫甘蓝水、白醋、澄清石灰水、自来水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3、实验结论: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3 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水槽、水、小石块、坩埚钳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4 探究能量的转换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能量的转换二、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暖水瓶软木塞(或橡皮泥)、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适量)、温度计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5 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二、实验器材:雪碧瓶、橡皮泥、吸管、色素、热水、冷水、培养皿、小杯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实验一: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 电磁加热器2. 温度计3. 不同海拔高度的水样品4.实验步骤1. 将电磁加热器接通电源,将中的水样品放在加热器上进行加热。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3. 重复以上步骤,但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表。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的沸腾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结论。

实验二: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1. 平板玻璃2. 白纸3. 手电筒4. 直尺实验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点作为光的发射点。

2. 将平板玻璃放在白纸上,使光所在直线与玻璃平面垂直,打开手电筒照射光到平板玻璃上。

3. 观察光经过平板玻璃后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4. 使用直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光的折射率,并比较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率。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可由斯涅尔定律描述,并且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情况。

实验器材1. 电池2. 电线3. 不同材料的导体样品(如金属铜、铁、铝等)4. 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与灯泡连接起来,使灯泡亮起来,确认电路正常工作。

2. 将不同材料的导体样品与电池相连,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记录每种材料导体样品连接时灯泡的亮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总结不同材料的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不同,其中铜的导电能力最好,铁和铝的导电能力次之。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一、猜想:食物在()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实验材料:燃烧勺、酒精灯、淀粉、火柴
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

2、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

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勺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三、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漆包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打铁钉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大头针;断电后,大头针掉下。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四、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漆包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漆包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五、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漆包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漆包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电流一定,先绕10圈漆包线,观察能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10圈漆包线,观察能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学生考试题及教师评分标准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学生考试题及教师评分标准

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考试题(一)考前必读:1.本试卷含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一题,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2.考生应独立按要求完成实验。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实验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检查器材: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等物品。

(3分)实验操作:在右下图中,选择部件的序号填空,并按步骤操作。

(1)取镜:右手握住,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自己的正前方(3分)。

(2)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从往下看,要能看见亮的光圈。

(6分)对光完成后示意老师,请教师查看。

(3分)(3)放片: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上,用压片夹夹住,(3分)(4)观察:旋转调节镜筒的高低,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请教师查看。

(3分)观察与记录:用铅笔在下面画出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

要求画出3个细胞,并且相互紧密相连(6分)整理器材。

(3分)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评分标准(一)实验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3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考试题(二)考前必读:1.本试卷含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一题,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2.考生应独立按要求完成实验。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检查器材:实验器材:烧杯两个、、镊子。

(3分)实验操作:(1)在1号烧杯里装入200 毫升的温水,用来模拟自然界中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蒸气聚集的潮湿环境。

在2号烧杯装入同样多的冷水。

(4分)(2)将冰块放在1号杯口上方约厘米处,观察杯口周围的变化。

这个过程模拟的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低温环境的情形。

将冰块移走再放上,反复几次,观察并记录1号杯口发生的现象。

同样的方法观察2号杯口的变化。

(8分)模拟雾的形成实验记录表(8分)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就会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

(4分)整理器材(3分)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评分标准(二)实验题目:模拟雾的形成(30分)202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考试题(三)考前必读:1.本试卷含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一题,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题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题

实验操作题
2、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请提出三条保护绿色植物的措施。

6%
3.桌上的实验材料有电池、电池盒、导线、大铁钉、大头针,请你利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检验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关系的研究计划。

①、你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等。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5、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有关的对比实验。

该实验证明:。

6、实验设计:16分
1、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之间关系的对比试验。

(1)你研究的问题:4分
(2)你的假设:4分
(3)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4分
(4)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4分
7.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的圈数这一因素,而使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以下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1、。

2、。

3、等。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8、简答题:
举3个例子说明电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6分。

(NEW)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NEW)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六年级实验实验一: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中间支点,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3、实验结论: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4、整理器材。

实验二:轮轴的作用实验材料:钩码、轮轴、支架、细线。

实验步骤:1、组装轮轴,并指出哪是轮、哪是轴。

2、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试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轮和轴上挂的钩码数使轮轴平衡)。

3、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

4、实验结论: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5、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三:斜面的作用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滚轮。

实验步骤:1、先用测力计直接提起滚轮,测量用的力(测力计使用前调零,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2、利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材料(支架,盒面)组装三个不同高度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着滚轮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观察各用多少力?并读出三种情况下力的大小。

3、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4、整理器材。

实验四: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2分)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1、实验名称:食品与水果发霉的原因实验准备:馒头、橘子、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方法: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好馒头或橘子1号袋中的馒头或橘子滴上几滴水,2号塑料袋装入干燥的馒头或橘子,把他们放在温热的阳光下;3号塑料袋中装入滴水的馒头或橘子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观察几天实验结论:食品和水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容易发霉2、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5、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了什么物质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1、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2、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3、实验一:食盐的变化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食盐等实验方法: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通过加热食盐溶液,让水分蒸发,可以让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可以用蒸发的办法恢复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4、实验二:水泥的变化实验名称:水泥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水实验方法: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看察现象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干燥后,成为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制作:自制胶水制作材料:40毫升脱脂牛奶,10毫升醋,烧杯、滤纸、小苏打制作方法:课本P9教师可以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胶水,并请同学们试用,在调动起学生的制作欲望后,展开自制胶水的活动5、实验名称: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小苏打、醋、食盐、油、砂纸实验方法: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铁钉表面的覆着物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并编好号码1号:空气,2号:装满水,3号:半瓶水,4号:盐水,5号:醋水,6号:碱水,7号:装满油3、一周,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6、实验名称:模拟正在行驶的汽车的运动和静止实验器材:四轮小车、细绳、人模型(2个)实验步骤:1、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桌面一边2、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小车里3、拉动小车载着人的模型运动实验结论:以小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的模型为静止;以桌边的人模型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模型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实验名称: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所测物理量:要测量沿直线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玩具、小车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画上双直线轨道“加以”限制2、让小车从起点起开始运动,同时测定时间3、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实验结论:要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一、金鱼被动式反射实验
材料:金鱼、声管、窗纸、桶
步骤:
1、准备一个桶,装满水,放入金鱼;
2、将声管放入桶中,在声管上缠绕窗纸,并将窗纸紧紧固定;
3、用声管发出声音,观察金鱼的反应。

结论:金鱼跳出水面,也就是通过发出的声音感知信号,金鱼发生反射行为。

二、通过变色液控制哑铃重力实验
材料:变色液、哑铃
步骤:
1、将变色液放入小口杯;
2、将哑铃放入变色液,观察变色后的效果;
3、拿起哑铃,观察重力和变色液的变化。

结论:重力使变色液从小口杯中流入哑铃中,使哑铃变色,表示变色液受重力影响。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

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上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上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上册)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第一卷)一、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边坡3的边坡尺寸。

不可改变的条件:斜坡高度、测功机和小重量。

4.操作方法:① 在同一高度上放置四块不同长度的木板,形成四个相同高度和不同坡度的斜坡;② 用不同的斜面将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并用测功机测量所用的力;③ 比较四次提升重物的力,5、得出结论。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实验名称:形状和抗弯性能研究实验目的: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1。

学生们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有一张硬纸,看看他们能承受多少重量。

2.将这张硬纸弯曲成“V”、“L”、“U”、“t”或“I”的形状,然后看看它能承受多少重量?实验现象:将“之字型”材料弯曲成其他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性。

实验结果:1。

“之字形”硬纸只能承受一种重量。

2. 2. 将这张硬纸弯曲成“V”、“L”、“U”、“t”或“I”后,它可以承受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重量。

3、研究计划测试电磁磁力和线圈数之间的关系。

1.研究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的数量有关吗?2.我的假设:线圈数量大,磁力大;线圈数量少,磁力小。

3.试验系数(变量):线圈数。

4.如何改变这种情况:① 20圈;② 40圈;③ 80圈。

5.实验中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铁芯尺寸、电流强度、导体和引脚。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大,磁力越大,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暑假里的一天,爸爸买了一些馒头,过了几天,小明发现没吃完的馒头发霉了。

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系。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二,分别放进塑料袋。

把其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块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

(用同一个馒头保证所含水分相同)2.一周后,观察2块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蜡烛在冬天硬硬的,夏天时却软软的。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蜡烛变化可能会有形态上的变化,还可能会有新物质生成。

我的方案:1.用小刀切割蜡烛、碾碎蜡烛、弯折蜡烛、加热蜡烛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观察变化。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三:食盐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炒菜、做饭、消毒,都会用到它。

食盐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食盐在水中溶解后还可能会恢复原样。

我的方案: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现象。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四: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你知道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水泥加入水后可能不会恢复原样。

我的方案:1.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2.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五:我发现我们家里用来晾晒衣服的铁丝生锈了。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学生一:我的猜想:我认为铁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我的方案:1. 准备3枚相同的铁钉,把这三枚铁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其中一个放干燥剂;2.一个试管放少量的水,浸没铁钉的一部分;另一个试管放满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3.最后分别用试管塞把三个试管塞紧,几天后观察三枚铁钉的变化。

实验六:妈妈经常说:有些食品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

为什么有些食品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操作题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制作步骤:(1)选用合适的________(和放大镜的镜片直径相当,又达到一定的长度),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

(2)把________从纸筒的一端放人,柄从缝中伸出,这样放大镜既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

说明:物镜最好在纸筒的底端上边几厘米的地方固定,只移动目镜,纸筒要有3~4倍焦距的长度。

注意事项: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对象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反光的方法增加观察对象的亮度。

2.研究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时收集和记录的数据。

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5 2 2 53 2 1 62 2 1 4(1)从这组实验数据中,我发现:。

(2)根据上表的研究,关于杠杆我还能提出的研究问题是:。

3.小明用在车厢上搭木板的方法往汽车上搬木桶,做法如图。

(1)小明搬运木桶的过程中运用的简单机械原理是( )。

A.杠杆B.斜面C.轮轴(2)小明推木桶用的力比木桶的重力( )。

A.大B.小C.无法判断(3)小明如果想更省力一些,可以( )。

A.减小木板的坡度B.增加木板的坡度C.直接把木桶提上去(4)如果车厢的高度不变,要减小木板的坡度,那么( )。

A.应该增加木板的长度B.应该保持木板的长度不变C.应该减小木板的长度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1)测量前要看清楚刻度尺的。

(2)根据下图可以知道:测量物体时,直尺必须,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由下图知道: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

(4)记录时,要记录准确值和单位。

既要记录,也要写好。

5.如图是小明探究“电磁铁磁极”的实验装置图。

(1)根据上图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并标在图中括号内。

(2)通过上图实验,小明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和有关。

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还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1.研究的问题:斜面可以省力吗?我们的假设:斜面可以省力。

因为我们发现,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比沿着直线上山省力。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简单斜面。

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

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2.研究的问题: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的假设: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三个高低不同的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比力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

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变量:纸的长、厚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量:纸的宽度2厘米4厘米8厘米实验材料:实验过程: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2厘米宽的纸条,把垫圈悄悄叠放在纸条中央,直到纸条打仗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2.纸条换成4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3.纸条换成8厘米宽的,其他前提稳定,继续上面的实验。

比力纸条的宽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干系。

实验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4、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汇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实验专项练习一.实验名称: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制作方法:用锥子在瓶底和瓶盖中心各打一个3毫米的孔。

将橡皮筋的一端从瓶内底孔穿出,在瓶外套上一根小木棍,另一端从瓶盖和圆形垫片的孔中穿出,套在长木棍的一端。

实验方法:转动长木棍使橡皮筋扭紧,然后放在地上,让滚筒运动。

东东所在小组绕了2圈滚筒才开始运动,在此基础上分别多绕5圈,10圈,20圈观察滚筒运动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并记录在下表中。

1. 使用工具注意 ,实验要多做几次,结果求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多转20圈时,运动路程可能是多少?在正确答案下打√。

3.实验结论:橡皮筋的圈数越多,能量越 。

滚筒运动的路程越即物体的能量越大,运动路程越 。

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材料:电池、绝缘导线、 、 。

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线圈数是20匝的电磁铁,接通电流,靠近大头针,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反复试几次。

2.线圈匝数分别增加到40匝、60匝,其他条件不变,观察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反复试几次。

实验记录:不变条件 电池数量相同(1节),铁芯相同,导线规格相同改变条件 线圈20匝 线圈40匝 线圈60匝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10个 个 30个实验结果:线圈匝数是 匝时,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最少,线圈匝数是 匝时,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匝数越 ,磁力越 ;匝数越 ,磁力越 。

三.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我们的假设:电池节数多,磁力 ;电池节数少,磁力 。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①电池1节 ②电池2节 ③电池3节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实验结论:增加圈数 运动路程(厘米) 5 32 10 59 20 84 116四.实验名称:制作简易太阳灶实验材料:大号手电筒的、、土豆等。

制作方法:用铁丝做一个固定反光碗并且可以调节的支架。

在中心固定一根铁丝,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上册)
一、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5、得出结论。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题目: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三、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池的数量越多,磁力越大;电池的数量越少,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五、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
1、实验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是否有关?
2、变量:电池正负极的方向。

3、常量:线圈缠绕方向、指南针、铁钉
4、实验过程:①把线圈缠绕在铁钉上,接上电池后,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
②交换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方向;
③比较两次实验中钉尖的磁极方向,得出结论。

六、杠杆的秘密
实验材料: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中间支点,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3、实验结论: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七、轮轴的作用
实验材料:钩码、轮轴、支架、细线。

实验步骤:1、组装轮轴,并指出哪是轮、哪是轴。

2、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试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轮和轴上挂的钩码数使轮轴平衡)。

3、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

(实验结论: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