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

赵蒙成

一般认为,班级是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但是,从交往行为理论的角度看,班级应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初级群

体,即学习共同体。把班级视作学习共同体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不是空想。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因为它有交往理论作为基础,还因为构建这样的班

级的条件现在已初步具备。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研究与逐步推广为班级性质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持。这种教学观认为,知识

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学生个体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取知识的。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完整有效地传送到学生

的头脑中,因而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合作学习,教学的旨趣在于让学生获得理解和意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

法主要包括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访问教学等几种。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学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出发,并依

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事件中自主地理解和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是指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

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

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

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强调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教学是学生个体以及与

他人合作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主动和自由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主动、平等和合作,

强调意义的获得,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交往。因此,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大力推广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必要

的。

现代化教学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也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式的班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教学的物质手段主要是教科书、

黑板、粉笔、教室等,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载体,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科书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必然导致

出现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落后的物质手段限制了学生的交往,人们必然把目光聚焦在班级组织

方面的特征上。现在,现代化教学技术迅速推广,从投影、CAI课件、多媒体教室,到网络化学习场所,包括与宽带网相联的教

室、图书馆等,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必将改变教学以及班级的内涵。当前的课程改革力求促使教材向对话

化、文本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出现,促使教学更密切地联系社会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了

学生的学习自由,这为加强学习中的交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班级从社会组织向社会初级群体的转变成为可能。

班级规模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必须考虑的另一项因素。从班级建设的角度看,人数太多会对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带来不

利影响。我国中小学班级的人数通常为5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显然过大,给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往设置了障碍,并把教

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吸引到班级管理上来,迫使他们把班级的性质定位于正式的社会组织。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必须

减小班级的规模。目前,北京和上海等地正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改革,班级规模大大减小,每班学生24~32人左右。由于

人数的减少,学生互动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加了解,感情也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小班教育的

改革决不是单纯减少人数,而是在缩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师生交往等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力图赋予班级以新的内涵。即重视班级成员真实的、充分的交往,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

想,班级管理则突出班级文化的建设,重点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气氛和良好的班风。因此,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

质是促使班级由组织向初级群体过渡,目标是构建学习共同体。这类改革的启动表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条件正在逐步成

熟。

赵蒙成,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