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组长:王雅琴组员:张志坚毛德成闫宗旺黄甜甜买胡布拜蒲建臣

一、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目前有机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仅仅对一些山珍野味和特色食品的开发,仅限于农产品的生产和粗加工,仅仅针对国内极少数的高层消费群体和日韩等邻国的出口,巨大的欧、美市场还没有打开。2001年中国的有机食品出口额为2000万美元,在世界市场份额(110亿美元)中所占比率微乎其微。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与监督管理体系,中国有机农业的标准仍与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仍任重道远、潜力巨大。

绝大多数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但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却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见东部省份较东北部省份占经济上的发展优势。相对滞后的省份主要在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自然资源及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西北地区。

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认知和诚信体系的缺失

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以来,中国有机农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发展速度,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也有可能是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不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检查认证活动,就会导致不合格的有机产品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失去信心。(二)有机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低,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成本更高,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中国目前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生产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有机农业生产只有通过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离开市场,有机农业就没有了发展基础,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而我国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

(四)有机农业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

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五)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监管的手段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大,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有机产品在市场上体现了其真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从事有机事业的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积极性,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离不开有机产品。如果有机产品长期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如果有机产品的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则有机事业不但不会发展,反而会逐步萎缩,直至消失。

三、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有机知名认证体系和监督机制

有机认证制度是约束与激励生产者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措施,也是有机农业的独特标志。有机认证制度强调生产过程管理,即保证有机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性。消费者正是基于对认证制度的认可与信赖,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才得以推崇,有机农业才得以发展。认证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产品要经过国际公认的、由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有机认证,从以出口为导向发展中国有机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制定认证标准意义不大,为保证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质量符合买方国家的标准,应该侧重按照国际知名认证体系,监督国内生产者的生产过程,保证其严格遵守和执行,对国际市场的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可以保证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稳定质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中国政府促进本国企业规范经营的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中国有机农业的基石,是市场发展的基础。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积极发挥规模效应,形成规模效益。大型农业生产集团介入有机农业生产,充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及相关市场要素,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济效益的产生方式不再来源于“短缺”,而是来源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整合能力。这方面强,产品的成本就低,市场竞争力就强,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就大。大型农业生产集团在这方面有着成熟和现成的条件,国家应适当的政策引导与鼓励,它们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其投入的劳动力、技术、认证、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

(四)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机食品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基础,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保鲜剂,因此,要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