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5号’机沟撒播轻简化栽培高产分析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VS
杂草控制
杂草会与油菜争夺养分和光照,应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杂草的生长,如人工除草或使 用除草剂等。
04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应 用与效果
技术应用
选用优质杂交 油菜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 壤条件的优质杂交油菜 品种,确保生长快、产 量高、品质优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细整地
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在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 ,翻耕土地,清除杂草 和残茬,保持土壤平整 、松软。
杂交油菜是通过人为控制的方法,将不同品种的油菜进行有性杂交,从而产生具 有优势性状的个体。
优质杂交油菜通常具有高含油量、高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
优质杂交油菜的特点
高产性
优质杂交油菜一般具有较高的产量 ,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可以实现油 菜的高产目标。
优质性
优质杂交油菜的油质通常较好,可 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用油的需求 。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油菜生产的科技含 量和生产效益。
加强产业协同
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油菜产业升级和发展,实现优质杂交油菜的 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THANKS
感谢观看
抗逆性
优质杂交油菜一般具有较强的抗病 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够适应不同 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适应性
优质杂交油菜的适应范围较广,可 以在不同的地域和种植条件下种植 ,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优质杂交油菜的种植价值
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优质杂交油菜的产量高、油质好,具有较高 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 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 度,保证群体与个体的 协调发展。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油菜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
赣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区域之一,因为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菜的生长。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育种技术的日益成熟,新的油菜品种不断涌现。
为了更好地满足赣北地区农民对于高产、优质、抗逆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为农民提供更为科学的种植建议和技术支持。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赣北地区典型的油菜种植区域进行实验,包括赣州市、宜春市、上饶市等地。
2.试验品种:选取了八个常见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包括:东北大优、长沙优241、湘郦繁昌、早春一号、早春二号、中原金、豫油一号、国信366。
3.试验设计: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了3个重复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30 m2,随机布置。
4.试验方法:在整个生长期内,对每个品种进行了全面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并在生长季节结束后,对每个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和评估。
三、试验结果1.生长特性比较通过对每个品种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和根系发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生长较快,株高较高,叶面积较大,根系发育较为健壮;而国信366生长速度较慢,株高较矮,叶面积较小,根系发育较弱。
2.产量比较在收获前,对每个品种的产量进行了预估,发现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预估产量较高,而国信366的预估产量较低。
而在收获后,对每个品种的实际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实际产量仍然较高,而国信366的实际产量依然较低。
3.品质比较对每个品种的籽粒进行了品质测定,包括油含量、蛋白质含量、硬脂酸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结果显示,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油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硬脂酸含量较低,维生素含量较高;而国信366的油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低,硬脂酸含量较高,维生素含量较低。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1. 引言1.1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双低杂交油菜是近年来在油菜种植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兴品种,其特点是具有较低的油酸含量和较低的硬脂酸含量,被称为“双低”油菜品种。
这种油菜不仅能够提高油菜的品质,也能够增加产量,成为农民种植油菜的首选品种之一。
在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确保种子的品质和健康状况。
在种植密度和间隔控制上,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以保证每株油菜都能够充分生长发育。
合理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也是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保证油菜的营养需求和水分供应,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种植者综合考虑种子选择、种植密度和间隔控制、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稳产目标。
【文章内容结束】1.2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病虫害是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病虫害给油菜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仅造成直接损失,还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
病虫害防治在油菜种植中显得格外重要。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保障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农民的损失。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在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中,病虫害防治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高产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对病虫害的重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油菜的生长及高产。
在实践中,农民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油菜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2000字】2. 正文2.1 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选择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选择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秀油杂363在宜春市的栽培适宜性分析
秀油杂363在宜春市的栽培适宜性分析摘要:分析了秀油杂363 在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宜春市省区试产量表现、生育期特性、抗逆性表现。
结果表明:秀油杂363产量高,两年平均产量达2 344.1 kg?hm-2,分别位居各参试品种的第2位、第1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等特征,适合在宜春市大面积种植。
关键词:宜春;产量;参试品种;秀油杂363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5.031宜春市是江西省油菜主产区,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习惯[1-3]。
随着人们对菜籽油保健功效关注度的提高,菜籽油需求量越来越大[4-6]。
为满足需求,找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油菜品种已迫在眉睫。
秀油杂363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原名“杂363”[7]。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熟偏早等特点,2013年8月通过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8]。
为了研究秀油杂363在宜春地区的栽培表现,筛选出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优良油菜品种,笔者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
试验前茬作物是水稻,土壤弱酸性,富含硒,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
1.2 试验材料2011―2012年试验参试品种共有12个,分别为9M006,9M001,中油杂2号,DT142,DT138,9M035,丰杂油88,嘉油1号,JH16,2011JXP09-2,秀油杂363,907。
2012―2013年试验参试品种共有12个,分别为629、19-111、HSR302、中油杂2号、9M006、RS1009、中11P50、秀油杂363、华2011-崇22、12X26 、AM-013、H1675。
两年试验均以中油杂2号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试验按全省统一方案实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7 m,宽2.86 m,小区净面积20 m2,重复间设0.5 m工作走道,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9直行,每行定苗60株,密度为27万株?hm-2左右。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福两优5号的高产制种技术
摘要 : 福 两优 5号是安 徽 理 想种 业有 限公 司用福 稻 1 9 S与优 质恢 复 系 R _ H6 6 - 5配组 育成 的 高产优 质 两 系杂 交 中籼稻 新 组合 , 于2 0 1 4年 9月通 过 了安徽 省 审定 。 介 绍 了福 两优 5号 双亲 的特征 特性 ,
结 合 来安 县 制 种 区制 种 实 践 经验 , 总 结 了该 组 合 的 高 产 制 种 技 术 。
技术 关键 总 结如下 。
推算 , 父 本 可 分 2期 播 种 , 第 l 期 父 本 于 4月 2 5日
播种 . 第 2期 父 本 于 5月 3日播 种 . 母 本 于 6月 3日 播种 。 第 1 期 父 本 于母 本 的播 种 时差 为 3 9 d , 确 保 父
1 亲本 的 特 征 特 性
H6 6 — 5株 型 较 紧 凑 , 茎秆粗壮 , 分 蘖 力 中等 , 成 苗 , 细播 匀播 , 培 育壮秧 。父母 本 均采用 湿 润育秧 , 大
穗 率高 , 耐肥抗倒 , 对 温 光 条 件 敏 感 度 中等 , 在滁 州 田用 种 量母 本 为 3 0 k g / h m , 父本为 7 . 5 k g ] h m2 , 秧 田
系杂 交 中籼 稻新 组 合 , 具 有 米质 优 ( 达 到 部颁 二 等 食 开花 。 单期 父 本花期 7 ~ 8 d 。对 “ 九 二 o” 敏感 。
用 稻 米标 准 ) 、丰 产稳 产 性好 、 中抗 稻 瘟 病 等 特点 。 2 高 产 制种 技 术
2 0 1 4年 9月 通 过 了安徽 省农 作 物 品种 审定 委 员会 审 2 . 1 合理 安排 亲本 育 性安全 期 与抽穗 扬 花期
较宽 , 根 白嫩 壮 , 无 病 虫害 , 到移栽 时 , 父 本 叶龄 不 超 防治 稻纵 卷 叶螟 、稻 飞 虱等 .同时 防 治好 水 稻纹 枯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双低杂交油菜是一种优质油料作物,具有高产、高油、抗逆、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油料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对于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是农民朋友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1. 选优良品种双低杂交油菜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产量和油质。
建议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辐射系数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低杂交油菜有亚杂交油菜、欧杂交油菜等。
2. 适时播种双低杂交油菜适宜在春季3月上旬至中下旬进行播种,一般气温达到5-10摄氏度时,土壤温度稳定在7-10摄氏度时进行播种。
播种后要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生长。
3. 合理密植双低杂交油菜的适宜密植度为1666-2500株/亩。
在播种前需进行地膜覆盖,培肥土壤,保证油菜茬土肥力。
4. 施肥技术在双低杂交油菜生长期内,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应进行基础追施有机肥,春季露地施化肥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和生理需求来施用,通常分为返青期、开花期、结果期等施肥时期。
5. 灌溉管理双低杂交油菜在生长期间需要合理浇水。
一般在种植早期和花蕾膨大期需要增加浇水次数,促进作物生长,并且注意避免过量浇水造成积水。
6. 土壤管理在双低杂交油菜的生长期内,需要进行适时的松土和除草。
土壤松化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
7. 病虫害防治双低杂交油菜生长期内,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及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1)病毒病防治双低杂交油菜常见的病毒病有甲型花叶病病毒、甲型咽口病病毒等。
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合理施肥用药,及时清除病毒植株,灭绝介体,减轻病毒病发生。
(2)真菌病防治双低杂交油菜常见的真菌病有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等。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双低杂交油菜是指在基因背景中引入抗虫和抗草低毒等双低相关性状的油菜新品种。
其具有抗虫害、抗草低毒、耐寒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在油菜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探讨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且具有优良经济特性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条件,合理确定每亩播种量和行距。
一般情况下,每亩种植2500-3000株,行距60-70厘米。
3.优质育苗: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浸种。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苗床湿润,并统一苗高,以便移栽。
4.地力管理:在充分翻耕、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追肥,保证油菜的养分需求,并保持土壤湿润。
5.精细管理: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合理施肥,注重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
在生育期间及时进行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加强管理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虫害防治:常见的虫害有甘蔗釉螟、菜蚜虫、菜粉蚜等。
可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
生物防治可选用天敌或天敌复合剂进行引种,如幸福花捕食者等。
化学防治可使用适量的农药进行喷雾。
物理防治可使用黄板、黄水等进行诱捕。
2.病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白菜黑斑病、黄单孢菌病等。
可采取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栽培相结合的措施。
病害防治可使用绿枯菌制剂或其他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
抗病品种栽培要求选择抗病株系进行栽培,并加强田间病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
要加强对双低杂交油菜的研究与推广,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意识,从而推动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种子准备选用通过审定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晒种一二天,并用盐水进行选种,然后在水中浸三四个小时,用5%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拌种,拌等量草木灰、细土或炒熟的菜籽待播。
二、苗床准备选用土质肥沃、地势平整、接近水源、2年以上未种过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土或中稻田作苗床,苗床大小与大田种植面积的适宜比例为1:5~7。
苗床地先进行翻耙,控制耕深在10厘米~15厘米,然后整土开厢,厢宽1.2米~1.5米,沟宽30厘米~35厘米,沟深15厘米~20厘米,并开好腰沟、围沟,捡净残根杂草,整细土壤,平整厢面。
每667平方米以人畜粪1000公斤~12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25公斤、氯化钾5公斤~6公斤,混和拌匀堆沤7日~10日后施于厢面,在整地时均匀地施于土表层。
三、播种湘西、湘北两熟制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三熟制地区于9月20日前后播种。
湘中地区可推迟3天~5天,湘南可推迟7天~10天。
每667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0.4公斤~0.5公斤。
播种前先按厢定量分种,做到逐厢均匀撒播,播种后浇施薄层猪粪水,并以盖籽灰盖种,灰厚以种子不外露为准。
四、苗床管理天气干旱时于每天傍晚浇施稀薄粪水,出苗后坚持浇水抗旱,有条件的也可进行沟灌,灌至厢沟三分之二处时停止进水,等厢面湿润后将余水排干。
遇多雨天气及时清沟。
齐苗后及时拨去丛生苗,待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20株~140株。
杂交种具有生长优势,间苗、定苗时注意去小留大,除杂去劣。
定苗后和移栽前7天追施2次尿素,施用量分别为5公斤、3公斤。
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菜螟、跳甲、猿叶虫。
五、移栽当苗龄为30日~35日,真叶为5片~7片时即可移栽,移栽期从10月中旬开始,湘北10月下旬、湘中11月5日以前、湘南11月10日以前移栽结束。
1.整地稻田在水稻勾头散籽时,将水排干,稻谷收获后,每667平方米用猪、牛栏肥1200公斤~1500公斤,或猪粪1000公斤~1200公斤,或土杂肥1500公斤~2000公斤,拌和过磷酸钙20公斤~25公斤、氯化钾7公斤~8公斤、1公斤硼肥施于稻田,然后犁翻耙碎。
江西省两系杂交油菜青海异地制种基地的建立与效果
生态型两系杂交 油菜两优 5 62 0 8 0 1年通 过 国家 品种 审定 ,
成功选育了优质高产多抗强优势组合 。在新品种产业化进 程 中, 针对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 在 当地制 种生产 的杂交种 生产 安全性低 、 种子质量 不稳 定 、 子生产效益低 的问题 , 合生 种 结 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性转换特性 , 须异地 穿梭育种 , 借鉴水
自 19 96年以来 , 江西 省宜 春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以两 优 5 6 赣两优 2号 、 8、 赣两优 3号等连续十多年在青海省西宁 、 互
( ) 组 和制种单位 的人员组成 。合理分工 , 明确职 责。负责组 织宣传 动员 , 划定 制 种 区域 , 实任 务 、 案 , 方 案 实 施 落 方 按 操作 。
县, 该区域海拔高度 22 0m左右 , 7 气候 冷凉 , 年平均气温 5—
7℃ , 无霜期 10~ 0 , 内积 温 23 0~330℃ , 日照 4 20d 期 0 0 年 时数 26 0— 0 , 0 300h 昼夜温差 大, 年平均 日较差 1 2—1 6℃ , 年降水量 3 0~ 0 m, 0 7 0m 光热 资源 丰富 , 干燥少雨 多风 , 重大 灾害性 天气少 。( ) 2 隔离 条件 。青 海东部 地形 复杂 多样 , 高山 、 陵 、 丘 河谷 盆地交错分布 , 具有油菜 杂交制种天然 隔离 屏障。统 一规划 , 集中连 片, 坚决 杜绝与十字 花科作物 连作 。 选择河湟 谷 地 , 围 2 k 周 m范 围 内无油 菜 和十 字花科 作 物 。 () 3 社会经济条件 。乡( ) 镇 村基层干部 、 民积极性 高 , 农 科技 意识 浓 , 技术普及率高 , 村组领导协调能力强 , 干群关系好 , 群 众服从统一管理 , 农户科学种 田水平 高 , 劳动力较为丰富。
江西再生稻套播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再生稻;油菜;套播;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25-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1];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菜籽油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2]。因此,稳定水 稻和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粮油安全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江西是典型的的农作物多熟制种植区,也 是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种植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油 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水稻轻简化栽培 技术(抛秧、直播技术)的普及,水稻与油菜茬口紧张问题 愈发突出[3]。为确保国家粮油安全,近年来江西省针对温 光资源两季有余,三季不足地区大力开展中稻—再生稻 —油菜“三熟制”栽培模式研究和示范推广。但由于再生 稻收获一般在10月下旬,而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一般在10 月中旬以前,再生稻收获后播种油菜播期偏晚,限制了直 播油菜产量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实际生产情况,我们 开展了再生稻—套播油菜技术,即在再生稻收获前天将 油菜种子套播到再生稻田,充分利用再生稻离田前的光 热水资源,争取油菜早苗齐苗,早生快发,为冬油菜早熟 高产奠定了基础。笔者从2012年开始,在进贤县、安义 县、湖口县等多点多地开展了再生稻套播油菜技术试验、 示范和推广,完善了相关技术模式,总结介绍如下。
26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03-04)
致油菜密度较大,冬前个体长势不足,不利于油菜高质量 性和植株根系活力,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另一方面在油菜
群体的构建,在把握总施肥量的基础上,重施基肥,促进 冬前油菜壮苗形成。每hm2施氮肥(N)180~210kg、磷肥 (P2O5)75~90kg、钾肥(K2O)90~105kg、硼砂15kg,分2次 施用。基肥每hm2:复合肥495~600kg(氮磷钾各含15%)、 尿素(氮含量46%)120~150kg、硼砂15kg,与种子拌匀后 撒施;追肥:元旦前后每hm2追施尿素105~120kg和氯化 钾(钾含量60%)45-60kg。 3.8 机械开沟 再生稻收获后及早开好围沟、厢沟、腰 沟。大厢,厢宽4~5m,围沟、厢沟、腰沟沟深15~20cm, 沟宽20~30cm,做到沟沟相通、排灌通畅。 3.9 杂草防治 再生稻套播油菜田由于播种前未进行芽 前封闭除草,杂草对田间温、光、水、肥等资源形成竞争, 严 重 影 响 油 菜 幼 苗 生 长 ,因 此 要 特 别 注 意 对 杂 草 的 防 治。在油菜3~5叶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每hm2 使 用 15% 精 稳 杀 得 乳 油 450~750mL 或 15% 精 喹 禾 灵 300~450mL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450mL; 以 阔 叶 杂 草 为 主 的 田 块 ,每 hm2 用 50% 草 除 灵 悬 浮 剂 450~600mL;两种草害均较重的田块,每hm2使用17.5% 精喹·草除灵乳油1500~2250mL喷雾;药剂每hm2药量均 对水450~600kg喷雾。 3.10 病虫害防治 套播油菜密度较大,易诱发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防治一方面要及时清沟排水,增强土壤通透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随着中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技朧也在不断提升。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双低杂交油菜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优质油菜品种和栽培技术,它在提高产量的也需要更加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针对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品种:双低杂交油菜是指同时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选用适宜的品种对于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和抗病性强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2.合理施肥:在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重要环节。
在不同生长期需要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如基肥要求使用磷、钾肥,追肥要使用氮肥等,以满足双低杂交油菜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
3.密植栽培:双低杂交油菜应采用适量密植的方式进行栽培,保证每株植株的营养均衡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
4.科学灌溉:科学的灌溉是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不同生长阶段要根据土壤含水量,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双低杂交油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病害防治:在双低杂交油菜的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白菜黑腐病等。
要采取病害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注意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合理施用化学药剂。
2.虫害防治:双低杂交油菜生长期间可能会受到蚜虫、甘蔗象等害虫的侵害。
应定期巡视田间,发现害虫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培育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例如利用益生菌制剂、三小漆等对作物进行防治,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的免疫力,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一、双低杂交油菜概述
双低杂交油菜是指既具有高产性状又具有高品质性状的杂交油菜品种。
在油菜生产中,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备受关注,因为它能够在保证产量的还能提高油菜的品质,具有
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1. 种子选择
种子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双低杂交油菜种子非常重要。
种
子生长快、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是首选。
2. 土壤选择
双低杂交油菜偏爱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
果进行合理施肥。
3. 施肥
通过化验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生长初期,通过追肥的方式,可
以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的产量。
4. 种植密度
根据当地的生长条件和气候,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
通常情况下,采用拔节前最后一
次调整器地间距和行距的方式,可以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的产量。
5. 管理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除虫、及时浇水等管理措施对于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也是非
常重要的。
6. 加强管理
及时防治虫害病害,加强追肥,可以保证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
三、双低杂交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1. 病害防治
(1)种植前消毒: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导致油菜生长过旺,容易诱发病害。
(3)喷洒农药:及时防治油菜病害的发生,对于真菌性病害,可喷洒杀菌剂;对于细菌性病害,可喷洒抗生素。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5号”的选育
江 西农 业 学 报
2 0 1 3 , 2 5 ( 2 ) : 2 5~ 2 6
Ac t a Ag r i c u l t u r a e J i a n g x i
优质两 系杂交油菜“ 赣 两 优 5号 " 的选 育
刘 宁, 吴 平, 袁卫红, 周贱根, 刘尊文, 王方
( 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西 宜春 3 3 6 0 0 0 )
L I U Ni n g ,W U Pi n g,YUAN We i —h o n g,Z HOU J i a n—g e n ,L I U Z u n—we n,W ANG F a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o f Y i c h u n C i t y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Y i c h u n 3 3 6 0 0 0, C h i n a )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双低杂交油菜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油料作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因此备受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进行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以下将介绍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 土壤选择和准备双低杂交油菜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壤土,pH值在6.5-7.5之间。
在选址时应选择排水性好、肥力较高的土地,并在秋季进行耕翻,加入适量有机肥料,并将土壤杂草清除干净。
2. 种子选择和播种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无虫害的双低杂交油菜种子,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在播种时,要选择气温适宜的日子,将种子均匀撒在整齐的沟内,覆土后轻轻拍实,保持适当的湿润度,有利于发芽生长。
3. 合理密植和栽培管理双低杂交油菜的密植可促进地上部分的充分竞争,有利于提高产量。
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施肥、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和肥力充足,适当周围杂草。
4. 科学施肥双低杂交油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因此在施肥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施肥或单一施肥造成养分不均衡。
在生长初期和壮大期施适量的氮、磷肥,能够提高双低杂交油菜的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及时对双低杂交油菜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多采用生物防治、绿色防治等无污染性的方法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双低杂交油菜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1)病毒病:使用病毒抗性品种,加强病毒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利用化学、生物或无公害手段进行防治。
(2)霜霉病:选择抗霜霉病的优良品种,注意通风,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配合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2. 虫害防治(1)菜青虫:采用布防、诱捕、轮作栽培等综合防治方法,控制菜青虫的发生,同时注意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菜青虫的滋生。
(2)菜蛾:采用性诱捕、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及时发现害虫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需要综合施策,既要保证生长环境的优良、培肥水分的适宜,又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杂交油菜轻简化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
杂交油菜轻简化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
夏晓进;王彭杰;陶文才;杨良金
【期刊名称】《中国农机装备》
【年(卷),期】2024()3
【摘要】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相关资料报道,综述了中国长江流域油菜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多年研究成果,提出了杂交油菜深耕深埋、撒播、机收作业的轻简化、集约化栽培技术创新,并结合长江流域有利的资源优势,将杂交油菜品种与物化成本、劳工成本减少相配套,不但使杂交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使杂交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倍增。
多年试验结果证明这一栽培技术创新是杂交油菜生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后讨论了杂交油菜进一步实现生产方式转变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促进长江流域杂交油菜栽培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夏晓进;王彭杰;陶文才;杨良金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农业农村局;芜湖油菜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三系杂交油菜秀油杂363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2.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5号’机沟撒播轻简化栽培高产分析
3.优质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4.两系杂交油
菜赣两优3号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5.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摘要:广两优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香型恢复系香5为父本,以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为母本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有香味等特点。
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优质;高产;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12年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272[1]虽然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但品种生育期偏长,制种田父母本播插差期长,不太利于高产制种和种子生产。
为了同时保持广两优272的优点,并改良其品种的不足,选育出了熟期适宜、米质优、父母本播插差期短、易于高产制种并带有香味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5号。
1 选育经过2003年夏季在武汉对扬稻6号[2]与鄂中5号进行杂交配组;2004年春季在海南种植F1,并与鄂香1号(中国香稻)复交;2004年夏季在武汉种植复交F1,混收F1种子脱壳筛选透明无垩白(糙米)种子;2005年夏季在武汉种植F2分离世代4 000株,田间选择丰产性好的单株,脱壳筛选无垩白单株种子,共筛选出56个优良单株;2005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繁殖;2006年夏季在武汉用1个特异性分子标记[3]筛选出含香味基因的42个优良单株(图1);2006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繁殖;2007年夏季在武汉从优良株系内筛选出22个优良单株;2007年在海南加代繁殖;2008年夏季在武汉进行香味基因检测,筛选出1个优质、丰产性好和香味基因纯合的稳定株系08341,暂定名为香5。
2009年春季在海南用广占63-4S、培矮64S[4]、Y58S[5]和广占63S[6]等光温敏核不育系与香5初配,夏季在武汉鉴定杂种优势,组合广占63-4S×香5表现出米质优、丰产性好、熟期较早等特点,入选优势组合,暂定名为广两优香5。
2010年夏季在武汉参加大区比产试验并试制种;2011~2012年参加了湖北省中稻迟熟组区域试验;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05),确定品种名称为广两优5号。
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周贱根;邹乐萍;冯小玲;吴平【摘要】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对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11【总页数】1页(P1546-1546)【关键词】油菜;高效栽培技术;品种特性;轻简化栽培【作者】周贱根;邹乐萍;冯小玲;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赣两优3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6S”与恢复系“03C-8”杂交筛选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
目前,在江西省推广种植面积达3.3万hm2。
通过多年对赣两优3号的免耕撒播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赣两优3号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赣两优3号大面积示范采用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种植,平均单产1 500 kg/hm2,少数田块超过2 400 kg/hm2。
1 品种特征特性1.1 生物学特征赣两优3号属甘蓝型生态型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
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旺,整齐一致,根茎粗壮,叶色青绿,叶柄长,裂叶4对以上,边缘呈波状;花期集中,花瓣黄色,呈侧叠状,花粉量多;株高170 cm左右,分枝部位70 cm左右。
半冬性,冬春两头发,无早薹早花,根须发达,株型偏矮、紧凑;中熟偏早,全生育期200 d左右。
1.2 品质及经济性状1.2.1 品质。
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分析测定,赣两优3号种子含油量41.6%,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甙含量为10.4 μmol/g,符合国家优质油菜双低标准。
1.2.2 经济性状。
单株有效分枝数7.03个,有效角果数280.12 个,每角粒数19.0 粒,千粒重4.1 g,单株产量13.6 g。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一、引言双低杂交油菜是近年来在油菜种植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新品种,它具有高产、高油、耐旱、耐寒等特点,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然而要想取得高产的同时还要防治病虫害,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将重点探讨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浸种,浸透等方式来处理种子,使其更好地吸水、发芽,并且增加种子的抗倒伏能力。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复合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
3. 合理密植:密植是提高双低杂交油菜产量的重要环节,一般每亩种植量要控制在30-40万株左右,过密会影响气温和日照,从而影响产量。
4. 合理施肥:油菜是对肥料需求较大的作物,尤其是要增加磷、钾的施用量,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5. 控制灌溉:灌溉要适量,不要过多过少,要根据生长期的需要来决定水的供应,对于一些干旱地区要适当加强水源的补给。
6. 喷施生长调节剂:在适当的生长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控制植株生长,增加株高和控制营养生长。
7. 喷施植物保护剂:在播种前后和生长期中,要及时喷施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双低杂交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1. 白粉病防治:白粉病是双低杂交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以使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农药进行喷施,也可以通过选择耐病品种和合理施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
2. 菜青虫防治:菜青虫是双低杂交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可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威等农药进行喷施,也可以通过灌溉、排灌和生长调控剂来控制虫害。
3. 黑腐病防治:黑腐病是双低杂交油菜的常见病害,一般可以使用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等农药进行喷施,同时要定期进行农田的清理和通风,及时清除植株积水。
4. 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根据监测情况进行防治措施的调整,及时应对病虫害的发生。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 主要栽培措施为 : 播种期 1 0月 1 5日以前 , 群体密度为 3 0 万一 4 5 万株 ・ h m 。
关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 杂交 油菜 ; ‘ 赣两优 5号 ’ ; 轻 简化 ; 产量 结构 ; 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 号 : ¥ 6 3 4 . 3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6 — 6 5 0 0 . 2 0 1 3 . 0 5 . 0 1 1
Ab s t r a c t :T h e y i e l d , y i e l d c o mp o n e n t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me a s u r e o f h i g h y i e l d i f e l d s o f g o o d q u a l i t y t wo — l i n e h y b r i d r a p e‘ Ga n l i a n g y o u 5’i n t h e ma c h i n e d i t c h i n g a n d ma n - ma d e b r o a d c a s t s o wi n g s i mp l i i f e d mo d e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e t w o d e mo n s t r a t i o n c o u n t i e s o f y i c h u n mu l t i p l e t e s t s t a t i o n i n t h e s t a t e o f r a p e i n d u s t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s y s t e m. he T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y i e l d o f ‘ Ga n l i a n g y o u 5’w a s mo r e t h a n 2 2 5 0 k g・ h m~, w h i c h h a d mo r e t h a n 4 5 mi l l i o n p o d s ・ h m~, mo r e t h a n 2 2 s e e d s・ p o d ~ ,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1 0 0 0 s e e d s wa s 4 . 2 g . T h e ma i n c u l t i v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we r e t h a t i t s s o wi n g p e r i o d w e r e b e f o r e O c t o b e r 1 5 t h , i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w e r e b e t w e e n 3 0 0 0 0 0 a n d 4 5 0
00 0 p l a nt s・ hm~。
Ke y wo r d s :h y b r i d r a p e s e e d; ‘ G a n l i a n g y o u 5’ ; s i mp l i i f e d; y i e l d c o mp o n e n t ;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摘
要: 2 0 1 1 —2 0 1 2年在 国家油菜产业技 术体系宜春综合试 验站 的两个油 菜示 范县f 市) , 对优质两 系杂交 油菜 ‘ 赣两优 5号 ’
机沟撒播轻简化栽培高产典型 田块 的产量 、 产量结构和主要栽培措施 , 进行 了调查分析。结果表 明, ‘ 赣两优 5号 ’ 在机沟撒播 轻简化栽培方式 下 , 产量达 2 2 5 0 k g ・ h m 以上 的产量结构为 : 角果数 4 5 0 0万 ・ h m 以上 , 角粒数 2 2 粒 以上 , 千粒质量 4 . 2 g左
‘ Ga nl i a ng y o u 5’i n t h e M ac hi ne Di t c h i ng a nd Ma n-m a de Br o a dc a s t So wi ng Mo de YUAN We i —h o n g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Y i c h u n C i t y , Y i c h u n, J i a n g x i 3 3 6 0 0 0 , C h i n a )
天津农业科学 孔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作 物 栽 培 与 设 施 园 艺
2 0 1 3 , 1 9 ( 5 ) : 4 2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 ‘ 赣两优 5 号’ 机沟撒播轻简化栽培高产分析
袁 卫 红
( 江 西省宜 春市农 业科学 研究 所 , 江西 宜 春 3 3 6 0 0 0)
Hi g h- y i e l d i n g An a l y s i s o n S i mp l i i f e d Cu l t i v a t i o n o f G o o d Qu a l i t y T w o- l i n e Hy b r i d R a p e V a r i e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