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可编辑修改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一时一地的语文成绩的提高确有作用,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不利。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是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技能。阅读是人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因为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培养人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和生长,没有了阅读,也就不存在学校的学习活动。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教师应该重视阅读的教学,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牢固的精神底子,这个精神底子首先表现在学生经由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却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一、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1.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广泛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这是阅读的“内动力”。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发和培育学生阅读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其次,还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阅读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阅读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阅读当中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操作。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可以形成熟练的阅读心智技能,可以尝受到巨大的智力劳动的愉快。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出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阅读教学的过程
1.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阅读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这是因为:一般阅读是读者与读物之间封闭性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带有相当的随意性质,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由于学生是未成年的新生代,阅读就需要有教师的指导。现代教育体制又使阅读教学在特定的班级集体环境中展开。因此,阅读教学活动就有别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并产生了以下一些明显的教育性特征。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权者,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主权的实现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期待和质疑,自由的阅读联想和推论,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自动的阅读反思和批判,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肢解式的分析。阅读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了阅读的主体意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具有了阅读主体的能力。
2.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
教学中沟通交往的语言过程经常以对话的形态出现。因此,教学拥有对话的品格。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进入阅读教学过程之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要与作者对话。第二是学生和教师与编者的对话。读物一旦被选进教科书,成为阅读教学的内容,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其中又注入了编者的意图。这种意图往往通过编辑说明、单元提示、点评文字、课后练习作业等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在阅读编者的这些文字的时候,都在极力领会编者的意图,注意发挥范文所负载的多种教育功能。第三,在课堂情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这一场多层面、多向度的对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重要的沟通手段和教育手段。
三、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教学论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从实质上说,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操作;一系列方法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阅读教学方法连缀成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提问对话法
教师的提问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一般说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对”、“不对”,比如《北风和小鱼》讲了谁和谁的故事?经由理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2.整体感悟法
为了指导学生及早地形成自觉的整体感悟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整体感悟的水平,教师应保障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时间,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整体感悟的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
(2)促成原初感悟
(3)形成阅读期待
(4)从初感发展到评说
3.理清思路法
4.言语分析法
言语分析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对文本的词语、句子、
句群、段落、篇章等言语单位进行语用分析,旨在说明写作者为什
么要用这样的言语形式去表达这些内容,对于所表达的内容而言,
这些言语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言语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5.诵读涵泳法
什么是诵读?诵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诵读
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者在诵读时会自觉地发现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贴切”或“不贴切”,体验得“对味”或
“不对味”。诵读本身就是一个追踪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情状的过程,是对于作品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诵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读物。因为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前提是对读物的深入研究、理解和体验。文字转化为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负载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
为可感。因此,“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的更深的去处。”诵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文学鉴赏法
7.单元阅读法
四、总结
学生读通课文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