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0864e85727a5e9846a611e.png)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a1d4490242a8956aece438.png)
心理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得科学。
(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得科学)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得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得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得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得方法。
认知:信息加工得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与言语等)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得心理现象自变量:有些变量就是由试验者控制得实验条件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得行为与心理活动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得无关变量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就是怎样被控制得,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就是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得单位。
由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它得基本作用就是接受与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得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得状态,这就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得通透性,对Na+得通透性很差,其结果就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得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得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得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就是动作电位。
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得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得调节与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得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得活动,这就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得部位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得有一种一些白质与灰质混杂得结构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得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得功能性感觉:人脑对事物得个别属性得认识。
感觉编码:我们得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得物理能量与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得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得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绝对感受性:人得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得能力。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e698c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0.png)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9adf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a.png)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对心理学导论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从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感觉与知觉研究,心理学的雏形逐渐形成。
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19世纪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威廉·詹姆斯、斯坦利·哈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贡献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主义:由威廉·詹姆斯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爱德华·塔钦纳的意识元素研究构成。
致力于分析和测量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基本元素。
2. 功能主义:以威廉·詹姆斯为代表,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功能和行为的适应性。
关注心理过程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并实现生存和繁衍。
3. 行为主义:由约翰·B·沃森、伊万·帕弗洛夫等人发展而成。
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量化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心理动力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关注潜意识和个人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强调个体的欲望和冲动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5. 人本主义:以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为代表,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潜力。
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
6.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过程,如知觉、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行为。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观察和测量变量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2.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收集信息和数据。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用以推断人群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心理学导论 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学导论 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4dd5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1.png)
心理学导论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致力于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心理学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早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在不断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同时也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从观察、实验,到问卷调查、神经科学等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相互结合,使得我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的各个方面。
不同的分支领域关注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比如认知心理学探讨思维、记忆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成长和变化等等。
这些分支领域在各自的专注点上对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应用广泛的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咨询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心理学将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探索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更深层次原因。
此外,心理学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将变得更加紧密,共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本文将会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常见的分支领域。
我们将思考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心理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心理学的导论内容: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2.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3 常见的心理学分支领域3. 结论3.1 总结和回顾3.2 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的思考3.3 对未来心理学发展趋势的展望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19cb4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8.png)
心理学导论简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探索人类内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并试图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以及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
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现象的科学。
2.心理学分支: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3.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等,在不同场景中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领域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并关注因素如何影响其发展。
2.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改善个体心理健康。
3.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探索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4.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互动与社会行为,并研究人们的态度、偏见及其影响。
心理学理论1.行为主义:建议认为行为是在外部刺激下形成的,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人本主义:强调个体选择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关注个体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3.生物学派:探索遗传和生物因素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4.认知模型:提出人类思维在各种情景中规律性运作,并通过信息加工来解释行为。
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提供教育策略与指导方法。
2.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满意度、动机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3.临床咨询:帮助个体解决情感问题,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4.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动机,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训练。
以上是对心理学导论的简要介绍,它探索了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心理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4647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a.png)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多个领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二、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这些学派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各有特点,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广泛应用于教育、咨询、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
了解这些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三、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1、神经元与突触: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特性,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器官。
了解大脑各区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
四、感知与知觉1、感知的基本过程:感知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了解感知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登记、注意选择、知觉组织等,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
2、知觉的基本类型: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感知的过程。
了解知觉的基本类型,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的心理特点。
五、思维与认知1、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等过程。
了解这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2、认知的基本形式: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了解认知的基本形式,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的心理特点。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种类与表达: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了解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36c1b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d.png)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心理学导论是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的课程。
在第一章,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到了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行为等。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前心理学时期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腊文化,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
2. 现代心理学的出现现代心理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79年,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开创了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
3. 心理学的分支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每个分支都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学科的进展。
2.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和脑成像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其研究假设。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反应关系下产生的,主要关注学习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和信息处理对行为和感受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认知活动通过感知、记忆、注意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来实现。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与个体自身的潜意识冲突有关的心理能量会影响其行为和发展。
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注意、知觉等。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探究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导论 必背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 必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ee86c8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心理学导论必背名词解释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心理学导论里那些必背的名词解释。
啥是感觉?感觉就像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小触角,能让我们察觉到周围的光啊、声音啊、味道啊等等。
比如说,当你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那就是感觉在发挥作用啦。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再说说知觉,它可比感觉复杂一些哟。
知觉就像是个聪明的小工匠,把感觉收集来的各种零碎信息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就像你看一幅拼图,一开始只是一堆碎片,知觉能让它们变成一幅完整美丽的图画。
记忆呢,那简直就是我们大脑里的时光宝盒。
里面装着我们的过去,有开心的、难过的、激动的种种经历。
你想想,要是没有记忆,我们的生活得多混乱呀?思维,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它就像大脑里的导航仪,帮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当你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者规划一次旅行,那都是思维在努力工作呢。
想象呢,像是我们心灵的翅膀,可以带我们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你是不是曾经幻想过自己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这就是想象的力量!情绪,这可是我们内心的天气表。
有时候阳光灿烂,有时候阴云密布。
高兴的时候笑哈哈,难过的时候泪汪汪,情绪的变化可丰富啦。
动机,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推动着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努力学习,为了买喜欢的东西努力工作挣钱。
人格,这可是一个人的独特标签。
有的人开朗活泼,有的人内向沉稳,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能力,这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法宝。
有的人擅长画画,有的人擅长唱歌,各有所长,不是吗?注意,就像是大脑的聚光灯,能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要是没有注意,我们可能会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被其他事情分心,啥也做不好。
朋友们,这些名词解释是不是很有趣?记住它们,就像是在心理学的世界里找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
咱们在这个充满奥秘的心理学领域里继续探索,说不定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呢!总之,把这些名词解释牢牢记住,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奥秘,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43b303c281e53a5802ff34.png)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构成,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和动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
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的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分析各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和关系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心理与环境间的联系与关系◆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关是有重要意义的。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bfebc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c.png)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自变量: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无关变量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 +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网状结构:在脑干中的有一种一些白质和灰质混杂的结构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的功能性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相互抑制的现象;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面条件的信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心: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识记: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保持:保持的质和量的变化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诱发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信念:坚持某种观点、思想或者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意志行动: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情绪和情感:个体对认知对象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心境: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渲染性、弥散性激情: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超压性、超荷性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液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智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罗夏墨汁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 T。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769508403d8ce2f01662363.png)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
从内到外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第二章生理部分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c61d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9.png)
心理学导论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内心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
情感、行为等方面,探讨人类是如何感知、思考和行动的。
通过研究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最早是以哲学和生理学为基础。
随着
心理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著名的心理学家如威廉·詹姆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在心理学研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贡献。
三、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每个分支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心理学的需求。
四、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心理学涉及到多种理论和方法,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等,
这些理论以及实验研究对于解释人类行为和内心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教育领域、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
五、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情
绪管理能力。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结语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内心世界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
作用。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愿每个人都能从心理学的智慧中受益,使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谐。
06049心理学导论知识点
![06049心理学导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7f2b8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e.png)
06049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众多丰富且引人入胜的知识点。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06049 心理学导论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试图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还研究群体和社会层面的心理现象。
其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这些是我们获取、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方式。
2、情绪和情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3、动机和意志:是什么驱使我们行动,以及我们如何做出决策和克服困难。
4、人格:个体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5、社会心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如从众、合作、竞争等。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结构,将心理活动分解为基本的元素。
2、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过程在个体适应环境中的功能和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只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忽略内在的心理过程,认为环境塑造行为。
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强调潜意识和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由意志。
三、感觉与知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过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识别周围的事物。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眼睛接收到的光信号是感觉,而我们认出这是一个苹果并知道它是红色的,这就是知觉。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四、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遗忘是记忆中的常见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e77142a8956bec0975e31a.png)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1.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
2. 自我注意:对自己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称为自我注意。
3.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较多地依存于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的一个人格维度,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两个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
场依存性者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而场独立性者则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部参照。
4.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
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5. 特征检测:6.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7.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9.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 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的分数来表示智商。
是指将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比较所得到的标准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个人分数,偏离团体平均数的相对数量。
即让每一个被试和他同年龄的人相比,而不像以前比纳量表所用的智商是和上下年龄的人相比。
11. 感应性与感受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12. 错觉和幻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
13.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心理学上借用这一术语是指要了解心理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心理结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其间发生的生理生化性质和相互联系。
14.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心理学导论感觉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导论感觉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4583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2.png)
心理学导论感觉的名词解释感觉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涵盖了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些感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接受外界的刺激,还能够传递重要的信息给我们的大脑。
首先,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之一。
通过眼睛,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光的信息。
视觉让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颜色和形状。
我们的大脑将光的信息转化为视觉图像,并通过认知和解释来理解和感知这些图像。
其次,听觉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感觉。
通过耳朵,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声音的信息。
听觉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和音乐。
听觉也有助于我们识别方向和距离,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触觉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又一种重要感觉。
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触摸的感觉。
触觉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硬度、纹理和温度。
它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味觉是我们感知食物味道的感觉。
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食物的基本味道,如甜、咸、酸和苦。
味觉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是可食用的、什么是有害的,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
嗅觉是我们感知气味的感觉。
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细胞,我们能够感知和识别各种气味。
嗅觉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识别危险气味、以及感受和回忆与特定气味相关的情感和经历。
除了这五种基本感觉,我们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感觉,如平衡感、温度感和疼痛感。
这些感觉也起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并警告我们潜在的伤害。
感觉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它涉及到感知的过程、感觉的误差和感觉的变异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感觉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他们还探讨感觉障碍和感觉处理异常等心理问题,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感觉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途径,帮助我们获取和处理信息。
心理学导论 (2)
![心理学导论 (2)](https://img.taocdn.com/s3/m/e95dcf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d.png)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
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
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7、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区别:1产生的性质不同。
2反映的内容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9、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11、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1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
13、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
14、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核心概念解析
![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核心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2f47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0.png)
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核心概念解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
在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一些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致力于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规律。
在心理学导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心理学的基本范式,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2.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方式,它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3. 认知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理解。
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
4.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揭示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5. 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关注人际关系、团体行为、群体心态和社会影响等问题,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规律和特点。
7.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的良好程度。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心理学导论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解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导论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