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萧红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是块海绵般的园地,它是文学领域上最潮湿的地区,成千上万河川江溪流灌着,其中一条清澈明秀的呼兰河水在涓涓流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萧红以《生死场》的发表,闯进了中国文坛,同时显示了这位作家不平凡的才华。1936年初,鲁迅曾就称誉萧红说:“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冰心一样。”1可见,萧红在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文学生涯里,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越来越夺目光彩。然而,萧红的生命毕竟太短暂了,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使她没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因而她把永远的遗憾留给了她所眷念的人间。
为什么萧红的小说不仅在三十年代初出现就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影响,在流传四十年之后,人们又愈见耀眼的艺术魅力,而且在国外的影响,也愈广泛,引起了国际上中国新文学研究家的重视?这是因为:萧红是一位有鲜明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郁达夫在《创作生活的回顾》就说:“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起,作品的个性是决不能丧失的。”2屠格涅夫也曾经说过,“文学天才”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萧红的小说正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她将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融进其作品中,“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走进文坛。她的《生死场》、《商市街》、《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它们感情真切动人,常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这些小说无不显示了萧红的创作个性,即使它们的弱点亦是如此。
任何赋有独特性的作品,总能以其新的血液注入文学的洪流,使文学获得生机与活力。在三十年代,萧红小说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其在思想上更大胆地冲击着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上更勇敢地打破旧的成法,萧红说:“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有人认为,小说要有一定的格局,
要有一定的要素,不写则已,一写就得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那样,否则就不是小说。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3加之萧红汲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并消融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拓宽和拓深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萧红的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日臻成熟与繁荣。然而遗憾的是:日趋完善的“萧红体”在1942年消逝了。但其“散文化小说”对后世影响甚大。我们试以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四个方面来对其独特性进行说明。
一
一八”之后的东北,更加于她一种阴暗悲惨的背景,这使得她在创作伊始,就“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6,格外关注于人间的苦难。这种内心体验民族灾难的特定交织,使萧红的小说一问世就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证:她在《生死场》里,写农民“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下面”7;在《王阿嫂的死》中有被地主活活烧死的长工;在《坐车上》有被捆缚着的不甘心当炮灰的逃兵们,像一群被赶往屠场的牲畜一样去接受军阀的杀戮;《家族以外的人》之老仆人耗尽了一生血汗而挨得的却是主人的凌辱、毒打;《放火者》里有狂轰滥炸,断垣残壁“混合着人的肢体,人的血人的脑浆”;《马伯乐》那处世的基本哲学:“万事总要留个退步”使他成为生动而逗人笑乐的角色……尽管这些“还不过是略图”8却是那么触目惊心。在《呼兰河传》中描写极端惨无人道虐待团圆媳妇的一段,可算是她作品中最强力的控诉。萧红自己不幸的遭遇,极少在作品中表现,而是追求幸福生活和理想爱情,但不过最终还是幻灭的,《小城三月》的翠姨正是这种的体现。这些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时代的阴影,拓展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萧红小
说主题,往往“力透纸背地表现了此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4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爱情的艰难曲折的心灵历程,并随之而来的幻灭的痛苦,由此反映出了时代的黑暗。萧红所处的时代,不是“五四”的黎明期,而是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严酷的现实迫使知识分子分化。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追求马克思主义,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却转向自我,表现出惶惑、苦闷和消沉的情绪。萧红在思想上,既不属于社会主义,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个道道地地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信徒5在生活上是个不幸的人,二十出头正备尝人生的辛酸,“九
萧红的小说打开了人们两方面的视野:从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借此领略东北农村的形形色色;从微观方面它让读者窥探出人们内心世界的隐蔽曲折之处。广阔的社会背景与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颇有“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9构成了萧红成功的小说多姿多彩的风韵。它并不使人一览无余,而是让人目不暇接。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角度来比较,萧红的确与在她以前的作家不同,她不是写“问题小说”,而是从人物性格出发;她没有冰心那样的心境来宣传“爱的哲学”;她也缺乏冯沅君的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吟唱着“恋爱路上的玫瑰花是血染的,爱史的最后一页是血写的,爱的歌曲的最终一阙是失望的呼声。”10但是却还没有摆脱反封建包办婚姻。庐隐虽然也曾注目社会题材,但是她的主人公大半自命“我是一个最脆弱的人”,感情不能战胜理智,因而,温文尔雅而流于纤弱;凌叔华则“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则是带着强烈时代感和叛逆意识的新女性。当然,萧红更不类于此。萧红的小说,与她以前的女性作家相比,题材有所突破,在风格上则以“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的明丽和新鲜11著称,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确实,在描写冲破自由恋爱的桎梏以后,仍然还会给青年男女带来不幸的小说。我们可以举出许钦文的《博物先生》和周全平的《他的忏悔》,它们都发表在1 923年,主题则表现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以后爱情的冷却,这也提出了恋爱自由并非解决了问题的一切。但是萧红的小说所提出问题的角度却远为尖锐,主题思想的蕴涵也远为丰富和深邃,以致象《小城三月》这样的作品,由于主人公性格的软弱性与多重性,造成了“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12可谓觉醒者的悲歌!
鲁迅在《伤逝》里,它以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问题:体验着“五四”新潮流的青年男女在挣得了恋爱自由,婚姻自立以后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已经到达了幸福的终点。结论是严峻的,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假使不能挣得经济上的自主权,假使没有取得社会保障的前提,仍然只能落得可悲的命运。
萧红的小说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鲁迅的预言:一个女子有经济上的自主权与社会的保障,倘若没有勇气和反抗的精神,也必定是灭亡的。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就是没有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导致爱情的不幸。因而可见,不论什么作为保障,没有勇气及反抗的精神,也是如此。在萧红的小说中,至于翠姨,金枝等在文学史上虽没有阿Q式的典型,但还是有所发现的人物典型,都是文学史上的独特的存在。
二
萧红小说在思想上的独特性的归结为这样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