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多尺寸保证时的尺寸换算
例2 如图所示轴套,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试校验工序尺寸标注是否合 理。
50-0.34
10-0.3
15±0.2
51-0.4
50-0.34
10.4-0.2
零件图
10 车孔及端面
14.6±0.2
20 车外圆及端面
10-0.3
30 钻孔
40 磨外圆及台阶
解:1)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设计尺寸有10-0.3mm、15±0.2mm 以及50-0.34。 根据工艺过程分析是否全部达到图纸要求.其中10-0.3、 50-0.34直 接保证,15±0.2间接保证,为封闭环,必须校核。
本工序必须 把上工序留下 的表面粗糙度 和表面缺陷层 全部切去,因 此本工序余量 必须包括这两 项因素。
图7-24 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缺陷层
1-缺陷层;2-正常组织
上工序加工表面存在形状误差,如平面度 、圆柱度等, 其总和不超过Ta ,为使本工序能切去这 些误差,工序余量应包括Ta项。
图7-25 上工序留下的形状误差
A A
m 0基
i基

A
n 1
A
0 max
A A
m n 1 i 1 i max i m 1
i min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A0min等于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即
A
0 min
A A
m n 1 i 1 i min i m 1
三.工序余量的确定
经验法 查表法 分析计算法
加工余量的确定
1)计算法
掌握影响加工余量的各种因素具体数据的条件 下,计算法比较科学,但目前统计资料较少。
2)经验估计法 为避免出现废品,估计余量一般偏大,用于单 件小批生产。
3)查表法
以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为基础制成数据表格,查 表 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查表法确定加工余量 ,方法简便,较接近实际,应用广泛。
3.有关余量的尺寸换算
图9-29 精加工余量校核示例 (1)精加工余量校核 当多次加工某一表面时, 由于所采用的工艺基准可能相同,因此,本工 序的余量的变动量不仅与本工序的公差及前一 工序的公差有关,而且还与其它有关工序的公 差有关。在以工序余量为封闭环的工艺尺寸链 中,如果组成环数目较多,由于误差累积原因, 有可能使工序余量过大或过小,因此须对余量 进行校核, 这在制订工艺规程时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问题。由于粗加工的余量一般取值较大, 故粗加工余量一般不进行校核而仅对精加工余 量进行校核。
第六节 加工余量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确定
1. 加工余量概念
(1)总加工余量
总加工余量是指零件加工过 程中,某加工表面所切去的 金属层总厚度。是毛坯尺寸 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
(2)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一道工序内切除的 金属层厚度,为相邻两工序的 工序尺寸之差。
(3)总余量为各工序余量之和
(4)公称余量
①作尺寸链图 按照加工顺序依次画出各工序尺寸及零件 图中要求的尺寸,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②找封闭环 根据工艺过程,找出间接保证的尺寸A0 为
封闭环。
③ 确定增环和减环 可用以下简便的方法得到:
从封闭环开始,给每一个环画出箭头, 最后再回到封 闭环,像电流一样形成回路。凡箭头方向与封闭环方 向相反者为增环(如A2),箭头方向与封闭环方向相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及偏差 Φ25.0 Φ25.3 Φ26.1 0 -0.021 0 -0.084 0
0.3 IT7
0.021 25.00
0.8 IT10 0.084 25+0.3=25.3 1.9 IT12 0.210 25.3+0.8=26.1 3.0 IT14 1.0 26.1+1.9=28.0
-0.210
Φ 28 ±0.5
第八节 工艺尺寸链
一、尺寸链的定义、组成
1、定义
尺寸链就是在零件加工或 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 联系且按一定顺序连接的 封闭尺寸组合。
(1)在加工中形成的尺寸链——工艺尺寸链
2.定位面 3.设计基准
1.加工面
A1
A0
A2
(2)在装配中形成的尺寸链——装配尺寸链
A0
三 、尺寸链的建立
1、加工顺序或装配顺序确定后 才能确定封闭环。 2、封闭环的基本属性为“派生 ”,表现为尺寸间接获得。 1、设计尺寸往往是封闭环。 2、加工余量往往是封闭环( 靠火花磨除外)。
关键
1、确定封闭环
要领
2、组成环确定
关键
1、封闭环确定后才能确定。 2、直接获得。 3、对封闭环有影响
尺寸链计算的关键: 正确画出尺寸链图,找出封闭环,确定增环和减环
3. 尺寸链计算的几种情况
(1) 正计算 —— 已知各组成环,求封闭环。正计算主要 用于验算所设计的产品能否满足性能要求及零件加工后能 否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 (2)反计算——已知封闭环,求各组成环。反计算主要 用于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计算等方面,在实际工作 中经常碰到。反计算的解不是唯一的。如何将封闭环的公 差正确地分配给各组成环,这里有一个优化的问题。 (3)中间计算——已知封闭环和部分组成环的基本尺寸 及公差,求其余的一个或几个组成环基本尺寸及公差(或 偏差)。 中间计算可用于设计计算与工艺计算,也可用于验算。
从设计尺寸链来看: ES(A03)=ES(A1)一EI(A2)=[0-(0.3)]=0.3mm EI(A03)= EI(A1)-ES(A2) =(-0.20.3)mm=-0.5mm
所以 A03= 20
0.3 0.5
mm mm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0.02 70 0.07 A2= 例:图示为一零件,图纸上标注尺寸为:A1= 0.19 600 A3= 因A3不便测量,试给出测量尺寸A4 20 0.04 0
简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图7-21 小轴
例:如图所示小轴零件,毛坯为普通精度的热轧圆 钢,装夹在车床前、后顶尖间加工,主要工序;下 料–––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外圆–––精车外圆– ––磨削外圆。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工序 名称
磨削 精车 粗车 毛坯
工序 余量
工序经济 加工精度
确定组成环公差大小的误差分配方法
1) 等公差原则 按等公差值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 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相同的平均公差值Tav:即
极值法
概率法
Tav=T0/(n-1)
Tav T0 / n 1
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但没有考虑到各组成环加工的难易、 尺寸的大小,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2) 按等精度原则 按等公差级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 差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取相同的公差等级,公差值的大小根据 基本尺寸的大小,由标准公差数值表中查得。
m n 1 0 i 1 i i m 1 i
(4)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公差T(A0)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T(Ai)之和,即
T (A ) T (A) T (A) T (A)
m n 1 n 1 i 1 0 i 1 i i m 1 i i
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特点是:简便、可靠,但当封闭 环公差较小,组成环数目较多时,分摊到各组成环的公 差可能过小,从而造成加工困难,制造成本增加,在此 情况小,常采用概率法进行尺寸链的计算。
A3=A1-A02=(30-10)mm=20mm ES(A02)=ES(A1)-EI(A3)
EI(A3)=ES(A1)-ES(A02)=(0-0.3)mm=-0.3mm
EI(A02)=EI(A1)-ES(A3)
ES(A3)=EI(A1)一EI(A02)=[-0.2-(-0.3)]=0.1mm
0.1 所以 A3= 20 mm 0.3 mm
工件上有些形位误差未包括在加工表面工序尺寸公差 范围之内,在确定加工余量时,须考虑它们的影响,否 则将无法去除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缺陷层。
图7-26 轴的弯曲对加工余量的影响
如果本工序存 在装夹误差( 定位误差、夹 紧误差),在 确定本工序加 工余量时还应 考虑εb的影 响。
图7-27 三爪卡盘上的装夹误差
3) 按实际可行性分配原则 按具体情况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 时,第一步先按等公差值或等公差级的分配原则求出各组成环 所能分配到的公差,第二步再从加工的难易程度和设计要求 等具体情况调整各组成环的公差。
工序尺寸的标注
1) 按“入体”原则标注 公差带的分布按“入体”原则标注时,对于被包容面尺 寸可标注成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的形式(即 -T);对于 包容面的尺寸可标注成下偏差为零、上偏差为正的形式(即 +T)。 2)按双向对称分布标注 对于诸如孔系中心距、相对中心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等 尺寸,一般按对称分布标注,即可标注成上、下偏差绝对值 相等、符号相反形式(即T/2)。 当组成环是标准件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按相应标 准确定。当组成环是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应根 据对其有严格要求的那个尺寸链来确定。
3、 组成
4、增、减环判别方法
在尺寸链图中用首尾相接的单向 箭头顺序表示各尺寸环,其中与 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者为增环, 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同者为减环。
增环 A1 A0 A2 A3 减环 封闭环
举例:
二、尺寸链的分类
1、按应用范围分类 1)工艺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 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 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零件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 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4)设计尺寸链——装配尺寸链与零 件尺寸链,统称为设计尺寸链。
同者为减环(如A1)。
四、尺寸链计算百度文库基本公式 1.极值法
(1) 极值法各环基本尺寸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0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 基本尺寸之和,即
i基 i 1 i m 1 (2)各环极限尺寸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A0max 等于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 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即
i max
(3) 各环上、下偏差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上偏差 ES(A0) 等于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 环的下偏差之和,即
ES( A0 ) ES( Ai )
m i 1
i m1
EI( Ai )
n 1
封闭环的下偏差EI(A0)等于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 的上偏差之和,即
EI ( A ) EI ( A ) ES ( A )
A2
A1
2、特征
1、封闭性 2、关联性。
环——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它可以是长度或角度。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装配过程中间接获得或最后形成 的环。 组成环——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 组成环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增环——若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则该环 为增环. 减环——若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则该环 为减环。
2、按几何特征及空间位置分类
1) 长度尺寸链—全部环为长度的尺寸链 2) 角度尺寸链—全部环为角度的尺寸链
3)直线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平行于封闭 环的尺寸链。 4)平面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位于一个或 几个平行平面内,但某些组成环不平行于 封闭环的尺寸链。 5) 空间尺寸链——组成环位于几个不平行 平面内的尺寸链。
公称余量是指相邻两 工序的基本尺寸之差。
(5)余量公差
Tz Z max Z min Ti Ti 1
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图7-24)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图7-25) 3、上工序各表面间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图7-26) 4、本工序安装误差(图7-27)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 3)计算尺寸及偏差 求得 A0=15-0.4+0.5
10.4-0.2
10-0.3 14.6±0.2 A0 封闭环
( 超差)
4)解决办法: •改变工艺过程,如将钻孔改在工序40之后; •提高加工精度,缩小组成环公差。 5)重新标注尺寸,校核计算 现将尺寸改为:10.4-0.1 ,14.6 ±0.1,10-0.1 可求得: A0= 15±0.2 符合图纸要求.
的尺寸及公差。
解: 1)确定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判别增减环。
假废品的出现
只要测量尺寸的超差量小于或等于其余组成环 尺寸公差之和,就有可能出现假废品,为此应对该 零件各有关尺寸进行复检和验算,以免将实际合格 的零件报废而导致浪费。 假废品的出现,给生产质量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因此,不到非不得已,不要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 不重合。
三、工艺过程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 1. 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工艺基准(工序、定位、测量等)与设计基准不重 合,工序基准就无法直接取用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因 此必须进行尺寸换算来确定其工序尺寸。
例 某零件设计要求如图9-24a所示。设1面 已加工好,现以1面定位加工2、3两面,其工 序筒图如9-24b,试确定工序尺寸A1及A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