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隧道主线(东滨路段)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一、观测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地质勘察资料;

(2)施工组织总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其他工程建设相关规范、标准、资料。

二、工程概况

本线路段为电力隧道主线东滨路段,起于电缆终点端B1, 下穿南山党校,过前海路后沿东滨路南侧绿化带向西,下穿月亮湾大道、平南铁路至前海合作区。线路里程0+000~0+804.751,呈南东-北西走向。

本隧道分明挖段和暗挖段两部分,暗挖段部分,设计起点里程AK0+64.75,设计终点里程为AK0+795.5,全长730.75m;隧道埋深在4~

12.5m左右。

三、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本隧道线路位于深圳市蛇口片区,前海路以东原始地貌为海岸冲蚀阶地、前海路以西原始地貌为海滩,现为城市建成区(党校绿地及道路、市政绿化带及道路),地形西高东低。

地质概况如下表:

四、观测项目

主要为洞内外观察、隧道拱顶沉降、洞周收敛、浅埋段地表下沉。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汇总表

五、观测人员组织机构及设备配备

针对本暗挖隧道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一个由4人组成的施工监测小组,设监测负责人1名,负责地面、隧道内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测量经验和与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设备配备表

设备管理应做到:

1、仪器指定专人保管,定期进行保养和检定;

2、正确操作仪器,保证仪器精度,并定期校核。

3、操作中注意对仪器的保护,超过100m转镜经纬仪和水平仪应放入仪器箱转移;

4、按防尘、防水和防强光要求作好仪器的保护,操作中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遮阳伞,防撞桶等。

六、施工监控量测

1.施工监测的目的

本段暗挖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为了确保结构自身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以下目的:

⑴. 监视围岩应力和变形情况,验证支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支护结构稳定。

⑵. 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

⑶.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⑷.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支护结构设计参数。

2.监测部位的确定原则

从围岩稳定监控出发,需重点监测围岩质量差及局部不稳定块体;从反馈设计、评价支护参数合理性出发,则需在代表性的地段设置监测端面,在特殊的工程部位也需设置监测断面。

洞周收敛位移、拱顶沉降量及地表沉降量尽量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以使监测结果互相对照,互相检验。监测断面的间距视工程长度、地质条件变化及周围环境而定。当地质条件情况良好或开挖过程中地质条件连续不变时,间距可加大;地质变化显著时,间距应缩短。在施工初期阶段,要缩小监测间距,取得一定数据资料后可适当加大监测间距,在洞口及埋深较小地段需适当缩小监测间距。

洞周收敛位移和拱顶沉降监测的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类别一般为:Ⅴ类为5~20m ;Ⅳ类为20~40m ;Ⅲ类为40m 以上。具体监测点布置里程为:以AK0+70开始按每8米一个断面递增布置。 3.

测点的布置形式

收敛位移及拱顶沉降的测点布置,应视隧洞跨度和施工情况而定,布置如下图:

隧洞中心线

注:A为拱顶监测点,1-2为收敛监测对点。

A

1

2

隧洞收敛与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地表沉降点布置平面图:

七、监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1.监测精度要求

2.监测频率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需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个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监测频度表

注:1)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需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2)如遇特殊情况(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周边地层明显变形、开裂)应加密监测频率。

八、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的反馈

由于本工程施工难度大,监测后对各种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根据变形管理等级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1、变形管理等级

2、允许相对位移值如下表: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注: 1) 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收敛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2)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3) 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4)拱顶下沉允许值,一般按本表数值的0.5~1.0倍采用。

3、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 根据量测数据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

(2)根据量测结果进行隧道初支稳定性综合判别: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当速率小于0.2mm/天,可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3)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3、监测数据的反馈及报送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将以日报表反馈工作、指导施工,以周报进行小结报送业主。

日报表: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对测点数据变化较大者,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查看测点的可靠性,观察测点施工附近情况。确认所取得数据的真实性。将所取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由相关软件自动计算得出。并生成相应的日报表,日报表上附简短的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