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端午节主题班会PPT课件(端午节由来、起源、习俗等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 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 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 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 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 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 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 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 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 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 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 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 有好处。 • 挂花草。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 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这是由于艾为 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 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 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 虎形,称为艾虎。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 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 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 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 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 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 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 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又如湖北监利于端 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 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 日形成此俗。
艾草
草家 以家 求户 平户 安挂 艾
今天的端午节
•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 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 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 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 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 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 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 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 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龙舟 竞赛。
龙舟赛

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 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 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先秦时代,普 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 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从那以后,此 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 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 避疫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节 早上买或采来菖蒲、艾叶扎成束摆 放在门 前或窗前用来辟邪以求平安。
源自文库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 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 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 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 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 烟子、吃十二红等。
端午节的来源
•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但 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端午节是用来纪 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据说,屈 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 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 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 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其他基本习俗
•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 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 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 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 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 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 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 保佑安宁。
粽子成品
•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 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 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 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 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 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 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 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 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 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 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 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 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 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 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 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 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 也颇有益。




(唐) 文 秀
• • • •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龙历五月初五,又 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 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 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 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 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 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 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 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 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 病、去邪气。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 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 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 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 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 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 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 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 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 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 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 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