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毒性反应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毒性反应浅析
【摘要】近年来关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药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帮助大家对治疗药物毒性反应的了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以毒性反应来阐述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预
防和防控,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监护的重视。
【关键词】药物、毒性反应
药物的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严重功能紊乱和器质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对机体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而药物毒性反应则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药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它对人体危害较大,可以累及中枢神经、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肝肾等其它器官的损害。
一般来说,停止用药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毒性反应可逐渐消退。但有的药物毒性可迁延很久,甚至停药后毒性反应还有可能继续发展,对机体造成严重后果。药物的毒性作用与不良反应在表现形式上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时常存在着相似症状,但在性质上不尽相同。有时副作用对人体的危害较轻,多为一般人所能耐受的,即使出现也多无须停药,而毒性反应则对人体危害较大,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本文通过浅析药物的毒性反应以供参考。
一、临床上毒性反应的表现
毒性作用是药物固有的,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可表现为危害性反应,主要包括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特异质反应、变
态反应、毒性反应六大部分。虽然不同的药物其中毒症状表现各异,但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青霉素类较高浓度时可引起:嗜睡、神经错乱、幻觉、昏迷、惊厥、癫痫等症状。鞘内用药可引起蛛网膜炎及致死性脑病,因而应避免这种途径用药。动物实验证明青霉素的致痫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除了对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外,还能抑制神经元的gaba 受体与gaba的结合而致痫。另外,青霉素能引起脑组织内星形胶质细胞广泛性增生,这可能与癫痫的发生有关,青霉素臀部注射可引起突发性不可逆性截瘫,表现为脊髓梗死、萎缩。婴儿、老年人及肾衰病人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不宜鞘内注射,以免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反应[1]。不同β-内酰胺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强弱也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应尽量避免此途经用药。氨基糖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表现为头痛嗜睡、感觉异常、震颤、末梢神经炎、视觉改变及惊厥等。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有头痛、嗜睡、头晕、精神抑郁、末梢神经炎、共济失调、眩晕、耳鸣、惊厥及视听幻觉等精神症状。
2、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消化道系统损害在临床上表现具有多样性,从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反酸等较轻症状到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糜烂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恶心和呕吐是化疗药物在消化系统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药物通过损伤消化道黏膜或者通过作用于大脑第四脑室的催吐化
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ddp 是迄今为止致吐作用最强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ddp 等属于高度致吐药物;米托葸醌(mit)、伊立替康 cpt-11、培美曲塞属中度致吐药物;而紫杉类、氟尿嘧啶(5-fu)属低致吐性药物;氟达拉滨(fa)、吉非替尼属轻微致吐性药物[3]。
联合用药已成为抗结核化疗的重要原则,利福平主要是代谢毒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内酶系统改变,但炎性反应较少,超剂量利福平可引亚急性肝坏死导致肝硬化,利福平致肝损害恶心、乏力等症状明显,alt升高为多,一般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4]。
顺铂是迄今为止致吐作用最强的化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类药物长期、大量应用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变,如糜烂、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5]。
3、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损害
各种氨基糖昔类药物均可导致临床上出现神经肌肉麻痹,其机制是药物抑制突触前乙酞胆碱(ach)释放与阻断突触后ach受体。这一现象虽然少见,但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舌颤、头晕,甚至全身抽搐。氨基糖昔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或静脉快速滴注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抑制或暂停[6]。氯霉素和多数抗癌药物一样有着对造血系统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绝大多数由肾脏排泄,可
致血液尿素氮升高、血肌醉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另外头抱菌素类药品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昔抗生素合用,肾毒性会显著增强,应尽量避免合用。
二、临床上产生毒性反应的原因
1、因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而发生急性毒性反应。有些药物一般安全范围很小,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长期使用氯丙嗪可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2、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逐渐发生毒性反应。例如因长期服用氯丙嗪可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应用普鲁卡因胺或肿苯达嗪,可引发红斑狼疮综合症。长期应用氯霉素或安乃近、保泰松等可发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系统反应。此外,频繁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利血平、巴比妥类可引起毒性反应。所以在使用这类药过程中应定检期,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药。
3、两种或多种药同时应用,引起其中某种药物敏感性增加而出现毒性反应。具同一副作用或毒性的药物合用后毒性校一种更为明显。如利福平加异烟肼,因两者均具肝毒性,可能使利福平引起的黄疽发生增加,同时二者均可引起胰脉火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对于合用的药物它们各自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可交互影响,产生毒性。
三、临床上出现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要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除了
主要考虑适应症之外,还要排除各种禁忌症,避免选用没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
2、要有目的的联合用药,单一药物能达到治疗目的绝对不要采取联合用药,以减少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进起的不良反应。
3、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和体质情况,依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制定相适应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相应的给药时间间隔。
4、加强对病人的日常观察,及时了解病人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等给药方案。
当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毒性反应时药师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的区别,提高对药物毒性反应与各种病变的识别能力,及时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使其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贺瑞萍,郭永英. 抗生素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中国药事2004,(12) 18:774
[2]朱秀凤,孙东红.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首都医药,2004,2:26
[3]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clinicalprac ticeguidelines:antiemetics-v.l.2007.
[4]高殿举,曲桂香,张丽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损害69例临床观察分析. 吉林医学院学报,1997,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