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非特异性染色
总结词
非特异性染色是由于抗体与非目标组织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详细描述
非特异性染色是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问题,通常是由于抗体与组织中非目标成分的交叉反应。为了减少非特异 性染色,可以尝试降低抗体浓度、增加洗涤步骤或使用阻断剂等方法。
背景染色
总结词
背景染色是由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非特异性染色或由于抗体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 的分析
目
CONTENCT
录
•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 免疫组化技术新进展
01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标记的抗体在组织 或细胞中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免疫组化可以与其他技术如原位杂交、原位PCR等联合应用,以同时检测抗原和 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更全面的分子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
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免疫组化技术 ,通过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系统获取组织切片图像,利用计算 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组织切片分析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特别适合大规模临床筛查 和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组化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04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抗原 的表达,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通过 对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对肿 瘤进行准确的诊断。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再通过染色或荧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免疫组化染色法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其中,我们选择了抗体A作为主要的检测抗体,用于对待测样本中目标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辅助抗体B,用于与抗体A结合并提供染色或荧光信号。
2. 样本来源本实验使用的样本来自于XXX组织/细胞,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信息。
样本的来源可能对结果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果分析时进行综合考虑。
3. 实验结果分析3.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强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深色的染色信号或明亮的荧光信号。
强阳性表达可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3.1.1 与生理功能相关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与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关。
例如,在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中,强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该蛋白质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1.2 指示疾病状态在疾病的诊断中,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乳腺癌的诊断中,HER2/neu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是肿瘤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3.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低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弱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浅色的染色信号或弱荧光信号。
3.2.1 可能存在变异弱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目标蛋白质表达量较低,但仍存在。
这可能与样本来源、疾病进展阶段或其他因素相关。
3.2.2 值得进一步研究虽然弱阳性表达表明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低,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特定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未被检测到。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阴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无染色信号或荧光信号。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特定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样本准备,首先需要确认样本的质量和处理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样本的保存和处理对免疫组化结果至关重要,因为不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或者失活,影响最终的结果。
2. 阳性对照,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需要对照阳性对照组织切片,确保实验条件和试剂的有效性。
阳性对照通常是已知含有目标蛋白的组织切片,用于验证实验条件和试剂的有效性。
3. 组织结构,观察组织切片的整体结构和形态,确保实验过程中组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免疫组化结果需要在正确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进行解读,以排除可能的伪阳性或伪阴性结果。
4. 染色结果,观察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包括颜色强度、分布和细胞定位。
根据染色结果的强弱和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目标
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
5. 数据分析,将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通常使用图像分析系统或者手动计数的方式进行。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得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结果解读,根据样本准备、阳性对照、组织结构、染色结果和数据分析,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解读。
需要考虑目标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结合实验条件和其他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解读免疫组化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样本准备、阳性对照、组织结构、染色结果、数据分析和综合解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
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 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免疫组化染色常见问题及解释
一、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在免疫组化最后结果的判断时,常可见到均匀一片的似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经多方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假性非特异性的染色。
因为肿瘤组织中含有的抗原较易发生扩散弥散,肿瘤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和生长过速,导致肿瘤中间部分组织血液供给困难,造成缺血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抗原由于机体的作用,可以被均匀地散布于细胞与细胞间的间质,这是抗原发生弥散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抗原弥散的方式就是,由于组织没有及时的固定所引起的。
离体的组织不及时固定,组织就会自溶,抗原就会扩散,这是一非常普通的常识,但要做好却是极不容易。
标本从外科切除到浸入固定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抗原就可以发生扩散。
虽然已浸入了固定液,但标本较大,固定液的量又不足,当然由于固定液的渗透需要时间,当渗入到组织之中时,中间的细胞已发生了变化,抗原也随着发生扩散,这种现象在产酶多的器官是比较明显的,如胃癌,当切除后标本较大,虽然在手术室期间已放入了固定液,但固定液要透过肌层达到胃粘膜面起码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当固定液发挥作用时,组织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这了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二、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年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三、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免疫组化实验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分子的存在和定位位置,从而提供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应用和解读。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第一步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的观察和评估。
通常,免疫组化实验后的标本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染色反应,而反应的强度则取决于目标分子在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观察染色的颜色强度和分布范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
一般来说,染色越强,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
然而,仅凭免疫组化实验的染色结果进行定性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解读。
为了准确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会使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
数字图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计算染色物的光密度。
通过光密度值的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目标分子表达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光密度越高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反之则较低。
除了光密度,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来计算目标分子在特定区域的表达强度。
通过在数字图像上划定感兴趣的区域,计算其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强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目标分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表达变化。
另外,在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
例如,免疫组化实验中的染色剂和抗体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某些背景噪声。
此外,不同的样本处理和实验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结果的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对比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并确保所得的结论是可靠和可重复的。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的判定
(1)首先要确定免疫组化技术是否合格,合格的染色结果应该是背景颜色浅淡或无着色,而阳性标志物清晰和定位明确。
切片中的正常组织可以作为最简便的对照来判断染色结果的可靠与否,例如用Vimentin抗体,间质成纤维细胞利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胞浆应呈阳性。
肯定为阳性的对照组织却呈阴性,待测组织的染色结果也就不可靠;这现象常是由于抗体失效或过度稀释、组织中抗原严重丢失等。
另一种现象是全片呈非特异性染色,实质细胞、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无区别地都呈黄色(以HRP酶标法DAB为底物显色而言),抗原无明确定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抗体质量问题、组织固定不佳、洗涤不充分、组织中有能作用于底物的内源性酶(如过氧化物酶)、底物变质或显色时间过长等。
上述两种情况都表明染色失败,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2)不仅要判断所检组织中有或无阳性标记物,还要注意阳性信号的分布部位和形态特征。
一般说来,阳性信号应与被测抗原所在的部位一致。
此处所说的部位包括组织和细胞的不同区域。
如免疫复合物的Ig和补体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系膜区或间质血管壁上;细胞表达的抗原可在胞浆内、核内、胞膜上或细胞外基质。
病理医生应对于拟测抗原分布于何处有所了解。
例如Ki—67、PCNA、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蛋白等定位于胞核;EMA、Ki—1、LCA等为胞膜型抗原,但有时也在胞质中。
大部分细胞抗原位于胞质内,其中亦有区别,有的阳性颗粒弥散于整个细胞的胞质,有的则呈斑块状局限于胞浆某处。
还有些抗原同时分布于胞质和胞膜(如胃肠腺癌细胞的EMA),或核与胞质(如S—100、HMB—45)。
同一种抗原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可定位不同,因而分布的特点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时应作具体分析,不要轻易地否定或采用。
病理医生应了解以下几个与判断结果有关的因素。
①细胞内的阳性标志物不一定是该细胞自身表达的抗原,而可能是吞噬或吞饮的抗原物质;如间质中的巨噬细胞可摄入其他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因而常呈非特异性的阳性表现;恶性肿瘤细胞侵袭破坏相邻的组织后也可摄入正常细胞的抗原,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可与邻近的正常上皮呈现相同的上皮细胞抗原;甲状腺内的转移癌细胞可以呈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反应,固而可能被误认为甲状腺原发癌;但肿瘤细胞的吞噬只是近距离的,阳性细胞位于残存的正常组织附近;②肿瘤细胞和其相应的正常细胞在抗原表达的质和量方面都可有所不同;抗原的定位也可偏离一般规律,如正常细胞的膜型抗原在癌细胞却可定位于胞质内。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和分析标准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和分析标准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 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 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 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 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 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 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 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⒉阴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不含靶抗原的同步处理和免疫标记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为阴性,目的是除外假阳性。
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染色弱或无信号问题可能是由于抗体浓度过低、孵育时间不 足、组织抗原量少等原因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增加 抗体浓度、延长孵育时间、增强组织抗原的暴露等措施,以 提高染色强度。
染色背景问题
总结词
染色背景是指染色结果中除了目标蛋白外的其他染色,通常表现为整个视野的弥漫性着 色。
详细描述
染色背景问题可能是由于抗体与组织中其他蛋白的交叉反应、组织内源性酶活性、组织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等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使用阻断剂、降低抗体浓度、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 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同时,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排除 故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试剂储存和有效期问题
总结词
试剂的储存和有效期直接关系到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储存,避免 试剂受潮、光照、高温等不利因素的 影响。关注试剂的有效期,避免使用 过期试剂。
详细描述
固定和保存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组织结构 和抗原性。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固定液和 固定时间,以确保抗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组织的保存条件也需严格控制,以防
抗原丢失或降解。
04
仪器设备和试剂问题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问题
总结词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是确保免疫 组化实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为了促进免疫组化技术的数据共享和交流,需要建立 统一的数据库和平台,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共享数据、 交流经验和技巧。此外,应鼓励研究人员在学术会议 和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通 过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可以推动免疫组化技术的进 步和创新,提高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对细胞内或组织切片中目标分子的免疫染色来观察、分析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意义。
1. 实验设计与控制免疫组化实验前,首先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检测的目标分子以及合适的抗体选择。
同时,合理设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以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
控制变量的同时,还需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结果解读与定量分析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结果表达形式是显微镜下对目标分子免疫染色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不同组织、细胞种是否存在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差异。
同时,需着重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以实现对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3. 结果分析与比较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时,需要将不同样品之间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探究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与信号定位。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1) 目标分子的表达量分析:通过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品中目标分子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比较。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均值、标准差等分析,以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信号定位与定量:通过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的染色结果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情况。
同时,也可以使用数字化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信号进行定位与定量,以精确描述目标分子在特定位置的表达情况。
(3) 目标分子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疾病样本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和定位进行研究,可以分析目标分子与疾病的关联性。
比如,某一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某种癌症的发生相关性等。
4. 结果讨论与展望在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从结果出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揭示目标分子的功能与潜在作用。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组化实验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免疫组化实验通过对样本中特定蛋白的抗体反应进行检测,以便了解该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技术。
一、实验结果的基本概念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我们会选取适当的抗体与标本进行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得到的结果通常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
以下是实验结果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1.阳性反应与阴性反应阳性反应是指样本中目标蛋白和抗体发生了明显的反应,在组织切片中形成明显的染色。
阴性反应则是指,样本中的目标蛋白与抗体没有出现反应所致,组织切片中没有出现染色情况。
2.强度与分布免疫染色结果的强度通常可以由直观观察获得,可以根据染色程度的相对强弱将结果分为多个等级。
此外,还可根据反应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将免疫染色结果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如何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对于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我们通常要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免疫组化实验可以协助我们了解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布规律。
在分析结果时,我们主要应该关注以下问题:(1)该蛋白是否有表达?(2)该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如何?(3)该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形态、位置是否有关系?(4)如果存在多个该蛋白的亚型,各亚型是否同时表达?2.测定蛋白的定位除了了解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来确定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1)蛋白在哪里?(2)蛋白是否和其他蛋白有联系?(3)蛋白是否有特定的定位?3.定量分析在以往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我们主要通过观察染色分布的强度来判断样本是否为“阳性反应”。
而在现代分析工具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测量,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样本的特性。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定量分析:(1)染色强度如何?(2)染色程度与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3)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染色的结果?总之,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同时需要注意其他生化、分子和基因学实验的相互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
改善条件,重取材 确定抗体种属无误 不得使用过期的试剂盒 更换适配的显色系统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实用文档
无色或浅色片
MCL理想的 CD5着色。所有的 瘤细胞都着色很强。散在的T细 胞着色比瘤细胞深。
实用文档
MCL的CD5染色不足 (一抗 浓度太低)。 MCL瘤细胞几乎 都没有着色。
3. 染色过弱原因及其对策
实用文档
黑色素瘤,细胞内含黑色素,呈紫黑色,HE染色
实用文档
灶状着色:机械原因着色
实用文档
全片着色
Cyclin D1 套细胞淋巴瘤
实用文档
全片着色
实用文档
边缘着色
实用文档
“阴阳脸”着 色
实用文档
气泡
实用文档
非特异性着色及其对策
非特异性着色原因 操作过程冲洗不充分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内源性生物素 电荷吸附 抗体不纯
切片制片不当 加试剂后切片干燥
对策 每步冲洗3×5min
3%H2O2封闭 使用生物素阻断试剂盒阻断
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 采用单克隆抗体 改善取材和制片 防止切片干燥
实用文档
无信号片
实用C文D档30
2. 染色的假阴性及其对策
染色假阴性原因
组织处理不当(固定、浸蜡) 一抗与二抗种属连接错误 抗体失效 显色系统不相适配 操作不当,遗漏重要步骤
染色过弱原因
抗体浓度过低,孵育时间过短 滴加试剂时缓冲液未沥干 过度蛋白封闭 抗原被破坏
室温太低,<15℃
对策
提高浓度,延长时间
滴加试剂前沥干多余水分
缩短封闭时间
新鲜组织及时固定,固定 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 适当延长孵育时间
实用文档
阳性片 - + - + +
待检片 - + + - +
阴性对照 - + - - -
结论 操作失误,抗体失效
非特异性着色 阳性片不含靶抗原 待检片不含定位抗原 待检片含定位抗原
实用文档
三、结果分析
1-day CM
阳性强度 20×10视野下,随机
选取5个视野,测100个 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即 4-day CM 为此片的阳性强度。
2.染色的不均一性 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不均,片状或点状散在分布 染色强弱不等,颜色深浅反映抗原量的多少
3.排除人为造成的非特异性染色 切片的折叠、刀痕,色素沉着,组织细胞坏死。
4.颗粒性显色 DAB显色在高倍镜下呈颗粒状而非均匀着色。
实用文档
免疫组化标准化照片
CK10 ER CD44v6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防止切片干燥
内源性生实物用文素档—肾小管
内源性生物素—实淋用巴文结档 转移性甲状腺腺癌
蜕膜组织部分胞核PR阳性,血管内红细胞过氧化物酶显色
实用文档
嗜酸性粒细胞中实细用文胞档色素显色
吞噬细胞内 含铁血黄素
实用文档
坏死组织着色:AE1/AE3
实用文档
坏死实组用织文档着色
交叉反应:乳腺ki-67组织细胞胞浆着色
实用文档
3、图象处理系统功能
几何形态学定量分析 细胞核、浆的大小、面积、核浆比; 细胞分布密度、个数; 血管、 腺体的面积、密度;间质的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按着色灰度分类,计算阳性、阴性细胞的面积含量 DNA倍体分析 计算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DNA 含量,给出倍体参数、DNA参数分布 直方图 AgNOR分析 颗粒分析:数目、大小、面积、比例
评分=A×B 0分:阴性 1~4分:弱阳性 >4分:强阳性
实用文档PCNA阳性 Nhomakorabea积百分比
40×10视野,选取5个视野,计算阳性区域面积占整个参 考面积的百分率。
胶原染色
实用文档
Weidner法(MVD计数)
1. 孤立的棕黄色细胞族代表一条 微血管。
2. 低倍镜下找到组织内密度最高 区域。
3. 40×10视野下计数微血管数目。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及常见问题分析
武汉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杨飞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肝脏:CK8理想着色,胆管上皮细胞强阳性, 肝细胞呈不同层次阳性。
实用文档
pan CK(AE1/AE3) 在肝脏理想的染色,采用了热修复。 肝细胞膜、胆管强而清晰的着色。背景干净。
实用文档
一、特异性染色的判断
1.特定的定位 细胞阳性——根据靶抗原不同而呈现胞膜型、胞浆型 或胞核型 间质阳性——表现为细胞外着色,局限性或弥散性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四、免疫组化异常着色及对策
1.非特异性着色及其对策
非特异性着色原因 操作过程冲洗不充分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内源性生物素 电荷吸附 抗体不纯
切片制片不当 加试剂后切片干燥
对策 每步冲洗3×5min
3%H2O2封闭 使用生物素阻断试剂盒阻断
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
采用单克隆抗体
改善取材和制片
PCNA
实用文档
S-P×400 S-P×400
阳性细胞百分比
计数100个瘤细胞,其 中阳性细胞的比例:
<5%
(-)
5%~30%
(+)
30%~50% ( + + )
>50%
(+++)
实用文档
P53
Barnes法
A:瘤细胞显色有无及深浅 0(不着色) 1(浅黄色) 2(棕黄色) 3(棕褐色)
B:显色细胞的比例 1(1%~10%) 2(11%~50%) 3(51%~80%) 4(>8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合格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不合格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容易导致误判
实用文档
C-erbB-2
优
中
良
差
实用文档
ER
4
2
3
1
实用文档
PR
子宫内膜PR染色,修复不足
子宫内膜PR染色,修复良好
实用文档
二、染色结果的判断
编号 1 2 3 4 5
实用文档
CD34
K-ras
实用文档
VEGF
附:定量分析——图象处理系统
1、图象处理:
利用仪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图象的修正、变 换、特征提取和测量。 1)“狭义”指消除图象的模糊不清部分,校 正畸变。 2)“广义”包括对图象的结构分析,提取特 征进行测量。
实用文档
2、图象处理系统组成
图象输入(显微镜、扫描仪) 图象处理运算(病理图文分析软件) 图象、数据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