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球自转公转计算公式

有关地球自转公转计算公式
有关地球自转公转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H)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8、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9、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2)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3)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4)夜长=24-昼长

10、日出、日落时刻

(1)日出时刻=(24-昼长)/2=12-昼长/2

(2)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12+昼长/2

例题: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90°—(38°+23°26′)=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N=M?cot28°34′=80×1.837=146.96(米)

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 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 2.新课教学 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动呢?” 【展示】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明确主题】“自转”运动 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 【展示】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③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④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 【补充】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 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2 地球和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2012年奥运会开幕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有关这次奥运会的正确判 断是() A. 奥运会开幕时当地正值冬季 B. 开幕时举办地正值晚上 C. 举办地点在北美洲 D. 举办城市在美国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此时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3.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 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7日22时 B. 2月6日22时 C. 2月7日10时 D. 2月8日10时 4.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 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 5.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探月任务时,地球运 行在() A. Q4到Q1之间 B. Q2到Q3之间 C. Q3到Q4之间 D. Q l到Q2之间

6.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 C. 四季的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8.英国伦敦和北京存在时差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四季的划分 D. 五带的划分 9.当地球昼夜情况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A点昼夜平分 C. 不利于我国南极考察队考察 D. 日照昼短夜长 10.潍坊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 光照情况,如下图,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 B. C. D. 11.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A. 降水的多少 B. 海陆位置不同 C. 气温的高低 D.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 12.小王在某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阳光明媚,走在郊游的路上,但见漫山遍野 染上了新绿,傲寒的麦苗开始返青…”.据此判断,这一天应该在() 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 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地球运动形成初步的空间结构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兴趣;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属于副科,中考学生也很少选考地理。进入高中后,他们的地理知识较贫乏,地理学习基础往往较差。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高中地理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很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本节知识共分为4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中图地理八年级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每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是() A. 3月21日前后 B. 9月23日前后 C. 6月22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四季的变化 C. 一天24小时的划分 D. 昼夜交替 3.在下列节日中,揭阳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 A. 元旦 B. 春节 C. 国际儿童节 D. 中秋节 4.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 太阳东升西落 B. 冬去春来 C. 热带气候炎热 D. 一年有365天 5.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国旗伴随太阳升起。 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 元旦 B. “三·八”妇女节 C. “六·一”儿童节 D. 国庆节 6.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南回归线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8.同学们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福州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其中 最接近冬至日的是() A. B.

C. D. 9.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五带中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 热带和南温带 B. 北寒带和南寒带 C. 北寒带和北温带 D. 北温带和南温带 10.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惊叹,哈尔滨的圣诞节是白色的!因为在圣诞节这天, 哈尔滨飘起了美丽的雪花。他会这么惊讶的原因是() A. 澳大利亚四季如春,冬天也不下雪 B. 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从没有见过雪 C. 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 澳大利亚非常干旱,不会下雪 1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 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 B. 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 C. 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 D. 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 12.2015年12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 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遥感卫星高分四号送入太空。此时地球运行的位置位于图中() A. ①与②之间 B. ②与③之间 C. ③与④之间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xxx 时间xxx 教学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意义(一)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产生及规律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答案方向――自西向东(正视地球);逆时针(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或顺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 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24小时(太阳日) 地球作为天体的属性。

答案是行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三、开始新课 (一)昼夜交替 (学生看课件图像,说出所能看到的景象。) 昼夜的产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一个圈。 (1)晨昏线的特点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线是晨线,由昼入夜的线是昏线。或东侧为昼,西侧为夜的线是晨线,东侧为夜,西侧为昼的线是昏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仰角 太阳高度角的范围0°≤h ≥90° 直射点太阳高度h=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h=0° 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昼夜交替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宾馆大堂墙壁上反映世界主要城市时间的挂钟、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来说明。至于“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在本章不必涉及,留待第二章学习。 “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90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33度66角为 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黄赤交角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的意义,结合第20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教案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时 针转动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顺时针转动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逆 3.轨道 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 (1)平均速度?? ?'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 (2)速度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

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2)黄赤交角与五带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

小学自然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自转 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 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 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 、提问:(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

成的。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 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 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 )提问:已当看到船舱外的 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 移动,这说明什么?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 )讨论: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 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 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7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 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doc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自转和公转 1 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 )都处在 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 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 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 1.20、图 1.22 投影胶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归纳、概括一下? (学生思考、回答 ) (教师归纳、引导 )对!地球处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内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板书 )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地球仪。下面我们分成学习小组,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学生活动 ) (教师抽查 )请哪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用这个大地球仪或三球仪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 (教师讲价、补充 )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认真分析、比较,来填出下表:(投影仪显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汇编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基本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 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分钟) 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像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西向东” 很好(用地球仪演示),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逆时针转动!”

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 .接近7时 B .5时多 C .不到5时 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 .图① B .图② C .图③ D .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 .北京时间6点 B .北京的地方时6点 C .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 .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 .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 .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 .记载日期错了 B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 .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 . C D 读右图,完成8 ~ 12题: 8.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地球自转 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二分日,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 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某人测得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 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 .12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 .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1.若A 点的经度是160°E ,则E →D 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西风漂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12.若E 点经度为120°E ,那么A 点与B 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是:____月____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点附 近。 (3)A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______。B 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对比分析表

《地球和地图》——地球的运动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即24小时。 ¥ 中考知识扩展:地球自转方向的画法 常见的是①、④、⑤三图的画法。 2、地球的公转 — 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五带的形成及分布: 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五带的范围:

· 五带的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光热最多;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对比分析表

1、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 附注:昼夜长短及变化 》 (1)两分两至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①夏至(夏季),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②冬至(冬季)正好夏至相反。③长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地轴重合,全球昼夜等长。④赤道纬线上全年昼夜等长。所以冬至至长夏至至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夏季)昼长夜短,冬至(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2)一年中北半球白昼长短的变化(如下图),南半球相反。 时间的差异:地球上不同经度对应太阳的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早。每向东15°,地方时早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日出时刻的早迟:(1)东西差异:由于自转,同一纬线或纬度相近的点,东边日出总比西边早。(2)南北差异:日出时刻的早迟与昼夜的长短一致,昼长则日出早落晚,昼短则日出晚落早。由于公转,同一经线或经度相近的点,夏季越往北日出时刻越早,越往南越迟;冬季反之。 ~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总指向北极星附近,进而形成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