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历史上的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东学在本文泛指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
根据优势文化扩散的原理,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
优势文化的扩散力较强。
所以,相对来说文明水准高的文化容易向文
明水准低的国家和地区扩散。
古代东方无论是物质文明水准还是精神
文明水准均符合向西扩散的条件。
而每逢西方遇到危机或西方学者遇
到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时都乐意向东方文化寻求协助。
不过,现代
东学西渐的过程却阻力重重。
独特的近代世界历史和东西文化交流不畅,加之东学西渐理论和方法的滞后和不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要
么西人对东学一无所知,要么西人用透镜方式看东方,或有如视而不见,或横挑鼻子竖挑眼。
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东学西渐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审视。
西学本文泛指以西方发达
国家为主文化。
较之东方文化来说西方文化的发展和中心处于持续变
化之中。
西方文化的定义在历史上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西方一词
概念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丰富、时而转移。
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洲移民聚集地。
从内容上和发展历史
上看,则先后出现了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各种西方哲
学思潮几个阶段。
因为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对西方世界的社
会生产力产生过不同水准地推动作用,使得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
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成为文化扩散的主流。
西学东渐亦伴随着西方文
化扩散同时发生。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崛起,
东方势危。
无论是思想、经济、科技,还是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
西学都在东方文化中拥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在西学东渐的历程中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西学中的精华,诸如科学和民主观点已融入东方文化,并与东方古典文化相结合,
形成指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现代技术落后的民族在西学东渐中学习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快速提升了生产效率。
不过,在西学东渐中,东方民族亦饱尝西方文化殖民的苦果和屈辱。
此外,西学中的糟粕,诸如极端个人主义、欧洲中心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作风和观点则与东方文化格格不入,并时常成为文化冲突的祸根。
对此,德国学者施宾格勒指出西方文化必然没落,英国学者汤因比也预言西方文化难以带领人类走向未来。
所以,我们认为西学东渐需要一套合理的理论和方法,并要在准确的西方文化教育基础上发挥西学东渐的积极作用。
二、西方文化教育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
西学东渐要取其精华,摒其糟粕。
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实行准确的西方文化教育,提升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手段来推动国内的西方文化教育。
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者理解到因为地理环境及其所造就的不同的人文环境使得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为宗教信仰存有差异,所以其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世界文化就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互相联系、互为交织构筑在一起的。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我们能够从文化的各个角度了解西方世界,并意识到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都是在相互吸取、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各自延伸。
随着世界化的发展,我们不免要接触大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只有具备多元文化观点,尊重异质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水平,树立世界文化和多元文化观点,世界各民族才能顺畅、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学习西方文化要与时俱进。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取真知,客观地了解西方文化。
与时俱进突出地表现在对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坚持上,所以学习西方文化还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西方文化从形成到发展,其各个侧面在不同时期都具有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又是持续变化的,从这个角度看,与时俱进显得尤为
重要。
如果不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批评西方文化,我们便只能片
面地、狭隘地理解它的一个方面,这样会以偏概全,陷入形而上学的
泥沼。
坚持与时俱进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学习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
和重要前提。
此外,要建设一支西方文化教师队伍。
准确地教育和传
播西方文化不但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准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
法论,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成熟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
贯东西。
所以,教师在教授西方文化的时候要持续地实行学习,提升
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教师在熟悉西方文化各种现象的基础上,要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西方文化背后的原因,带领学生实行研究
性学习,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
所以,教师要大量阅读西
方文化典籍,经常与国内外学者交流,以获取最新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持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批评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要注意多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体现文化差异的地方,都要把东、西文化实
行比较,交代历史、时代背景,以世界化的大历史观分析西方文化现象,提升学生辨析文化差异的水平和敏感性。
在指导学生实行文化文
本解读和批评的时候,要综合理解西方文化各阶段发展的不同内容和
特点,要详细地交代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流变缘由、文化后果等
方面,并做逐一分析,借文化批评来达到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真实的西方文化语境。
只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科学、合理地西学东渐。
三、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东学西渐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学对西学的影响日甚。
但还远没有形成与近代西
学东渐相匹敌的气候。
而且,在现代东学西渐中还存有着诸多难以解
决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树立良好
中国形象的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高德广被中国人视为对外交往
的基本准则。
不过,当代对外交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恭敬
谦卑的虚心态度有时并换不来对等的尊重。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
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化上,尤其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
对外宣传和传播方面应增大力度,并做到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
对外传播。
季羡林先生认为21世纪应该是“东化”(东学西渐)的世纪。
因为西方大众对中国的了解远逊于中国大众对西方的了解。
甚至
有所谓“政治精英”“、文化名流”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下对中国文化
实行想象式建构,持续误读、误解中国文化,其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还怀着伪善的目的恶意曲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政策。
由此造成民族间心
理和现实冲突的后果是严重的。
我们认为,文化的发展建立在构成这个文化各民族的共同生活经验上。
这种共同生活经验包括在同一个文化地理范畴内产生的相同和不同的
语言、风俗、宗教、生活方式、族群制度、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文化表
现形式。
各民族在发展各自文化的同时要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求同存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谐世界的目标。
所以,为了建设一个
和谐的世界,中国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迫切地需要西方理解和了
解中国文化。
不可否认,思维方式和语言转换的技术障碍在一定水准
上阻滞了中国文化西传的进程。
中国的文化学者应努力克服困难,担
当起东学西渐的历史重任,并在这个过程中解难释疑、纠正西方误读、调和民族文化冲突。
通过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树立准确的中国形象,引导西方以公正、合理的视角准确看待东方文化。
作为新世纪的文化
研究者,要努力在国际学术、文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要立足于中国
本土,在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对外传播。
其中能
够提出自己的理论、构想和文化观点,来解释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籍此来消解文化误读引发的不良后果。
现阶段,在中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现有的民族
问题研究成果,多采取包括经常性学术专题交流和鼓励高质量翻译等
多种手段,增强沟通,消除语言转换等文化交流的技术障碍,增加西
方对中国民族文化了解,籍此,消除误解,增强互信。
对此,国务院
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北京“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
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中译外是当前文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用外
语对外介绍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和政策绝不但仅是一项普通的业务性
工作,而是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的大事,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
性问题。
这既体现出国家对民族文化和政策对外传播的明确性,又表现出国家战略上对这个工程要求的急迫性。
以开设孔子学院为标志的文化吸引更多国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研究和学习中国文化,在西方教育界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在人民大众间培育了解中国文化的友谊火种,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做出了贡献。
我国将实施更多举措,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充满生机的现代文化,同时也向中国人民介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