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

一、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消息型体裁和文化类议题为主的框架

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主要包括对新闻事件报道数量、报道版面、体裁

类型及议题的设置。报道的数量和报道的版面直接反映了媒体对事件

本身的重视水准,而对报道体裁和议题的设置则建构起媒体认知和解

读事件的基础框架。图1是对2004年至2014年间五家报纸草

原文化节报道数量的统计结果,从中能够看出,报道数量最多的年份

是2004年,共计389篇,其中《呼和浩特日报》的相关报道高

达152篇,《呼和浩特晚报》81篇,《内蒙古晨报》59篇,

《北方新报》53篇、《内蒙古日报》44篇。这与2004年是草

原文化节首届创办直接相关,在主办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区政府的

带领下,相关各方均较为重视并投入较多精力,媒体的注重度自然持

续居高。报道数量最少的年份是2006年(约20篇)和2008

年(约18篇),主要是因为这两年文化节的举办地分别设在鄂尔多

斯市和赤峰市,受新闻接近性因素的影响,呼包两地媒体对事件的注

重度不高。自2009年以来,历届的草原文化节均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五家报纸对其注重度也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报道总量平均每年为

65篇左右。

关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相关报道出现在报纸上的位置,即报道版面。

通过统计发现,在这890篇样本中,报道版面为头版头条的占比10%,头版非头条为30%,出现在其他版面的为60%。五家报纸

都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过草原文化节,其中以《北方新报》为最

多(29篇),其次为《内蒙古晨报》(28篇)和《呼和浩特晚报》(13篇),给予草原文化节报道头版头条位置最少的是《内蒙古日报》和《呼和浩特日报》,分别为9篇和8篇。据此能够看出,在出

版周期相同的情况下,机关报和都市报对草原文化节重要水准的认知

和凸显还是存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新闻文本的体裁类型是媒体对事件

认知和解读框架的直接反映,比如,媒体对其认为重要、复杂和需要

深入挖掘的事件会选择通讯、特写、评论和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等深

度报道的体裁类型,而对其认为简单且重要性不即时效性的事件则会

选择消息、短讯等体裁类型。在此次分析的890篇样本中,消息体

裁最多(415篇),成为各家媒体报道中的主体类型;其次为专题

报道(157篇),对于草原文化节,五家报纸每年都会开设专题版

面对其实行深入报道;紧随其后的是通讯(83篇)、图片新闻(8

1篇)和短讯(81篇)三种报道体裁,最后则为评论(50篇)和

专访(23篇)。需要提及的是,评论体裁更多地被两家机关报所采用,特别是《内蒙古日报》,其相关评论占到了评论总量的64%,

切实发挥了主流媒体舆论领袖的重要功能。具体到议题设置方面,8

90篇样本的报道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面:文化类议题占据着较大比

重(73%),并且在数量上表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其次为社会类

议题(14%),再次为经济类议题(7%)和时政类议题(6%)。因为一篇文本中可能包含多个二级议题,所以这里分析的议题总数是

累加数目。图3反映了文化类议题在五家报纸草原文化节报道中所占

比例情况。能够看出,五家媒体在草原文化节议题框架的设置上有着

共同的定位———以文化类议题为主。

进一步对文化类议题的二级议题实行分析,按照数量由多到少,依次

为文艺演出和展览等文化活动(451篇)、文化研究(82篇)、

文化发展和建设(37篇)、文化成果(31篇)、文化资源(31篇)、区内外文化交流(17篇)。图4反映出各二级议题在文化类

议题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从中能够看出,相关演出、展览等

文艺性活动的议题一直占据较大比重。与草原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活

动也是文化类议题中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每年主办方都会开设“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作为丰富文化节内容的重要议程。此外,相关

内蒙古民族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策略、文化成果展示、文化资源

介绍和区内外文化交流等,也是内蒙古媒体文化节报道的焦点。表1

是对文化类议题以外的其他议题的统计结果。其中,领导讲话等政要

活动、文化节的组织筹备工作和文化节期间的市民生活是各家媒体报

道的侧重点。领导讲话等政要活动主要是指对政府各部门领导出席草

原文化节各项活动及发表讲话的新闻报道,这类议题在历届草原文化

节的报道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各相关部门的文化节组织筹备工作、志

愿者服务工作等报道也是较为多见的媒体报道议题;而文化节期间的

交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市民生活也常被纳入媒体的议题框架。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本就是主办方对草原文化节

主旨的设定,所以,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成为媒体草原文化节报道的内

容之一,主要涉及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节招商引资、旅游资源

开发、本地企业对文化节的经济赞助和内蒙古经济发展成就展示五个

方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报道涉及了文化软实力的话题,而

我们在统计时将其放在时政类议题之中而非文化类,主要是考虑到这

个概念诞生于政治学领域,自提出之日起就与国际关系、国家形象等

政治话题密切相关。

二、新闻文本的中观选择:叙事框架和倾向性选择

中观选择是新闻文本对客观事实再表现的过程,主要由新闻素材的选择、叙事结构的组织和报道倾向性的选择等环节构成。新闻生产者能

够使用框架选择部分事实并对事实实行重组,从而凸显自己认为重要

的信息,以便去吸引受众并影响其对事件的认知及态度的形成。叙事

框架上,媒体在以草原文化节为中心内容的报道(如草原文化节开闭

幕式报道,文艺演出、展览等各项文化节活动情况报道,以及其他涉

及文化节进程和介绍的报道)和不以草原文化节为中心内容的报道

(如文化节期间城市建设情况、市民生活情况和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

发展状况报道等)中使用了不同的手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类报

道在数量上存有着较大差别,890篇样本中以草原文化节为中心内

容的报道占绝对优势,达到了总量的60%,而不以草原文化节为中

心内容的报道仅为40%。在以草原文化节为中心内容的报道中,媒

体惯用描述的手法以表现节日的隆重和活动场景的盛大,被纳入叙事

框架的元素经常包括出席活动的政府官员的言行、具体活动内容的介

绍和解说、观众及其他参与人员的反响等,在描述活动场景的盛大之后,文本的叙事会转入对草原文化节创办宗旨及其社会影响和内蒙古

文化发展建设成果的介绍,进而构筑起草原文化节的盛况和内蒙古文

化大区的形象。本研究总结的草原文化节中心报道模式如图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