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合集下载

汽车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汽车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一、功用、结构:1、功用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三种.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兼起导向作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汽车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使车辆在行驶时由于不平路面产生的振动得到缓冲,减少车身的加速度从而减少有关零件的动负荷和动应力。

如果只有弹性元件,则汽车在受到一次冲击后振动会持续下去。

但汽车是在连续不平的路面上行驶的,由于连续不平产生的连续冲击必然使汽车振动加剧,甚至发生共振,反而使车身的动负荷增加。

所以悬架中的阻尼必须与弹性元件特性相匹配。

2、产品结构定义:①减振器总成一般由:防尘罩、油封、导向座、阀系、储油缸筒、工作缸筒、活塞杆构成。

②奇瑞现有的减振器总成形式:二、设计目的及要求:1、相关术语*减振器利用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衰减汽车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一种装置。

*阻尼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位移(S)的关系为阻尼特性。

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速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

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温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

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耐久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气体反弹力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杆从最大极限长度位置下压到减振器行程中心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气体反弹力。

(整理)减震器设计说明书.

(整理)减震器设计说明书.

密级:摘要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减震器在汽车零部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减震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减震器的性能就决定了悬挂系统的许多性能参数。

而且减震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的平顺性。

随着计算机在软、硬件上的快速发展,虚拟设计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计算技术方面都已取得巨大的进步。

虚拟设计是较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

虚拟设计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还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虚拟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本文主要讲述了利用CAD软件UG对减震器各个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然后着重分析了减震器的制造生产工艺,最后在UG软件的制图模块获得了完整的工程图纸。

根据实践情况,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减震器的阀片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减震器的阀片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解。

关键词:汽车减震器,建模,产品设计AbstractAutomobil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ransportation means of our daily life ,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r. Shock absorber is play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because it decid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t also decide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and Vehicle Ride Comfort.With the computer in software and hardware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design, whether in theory or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irtual design have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Virtual design is a modern design method. Virtual design can help us to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and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so it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by the enterpris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odeling of the shock absorber by CAD software,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get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in UG software. At last, according to practice, use the general-purpos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to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calculation, stress analysis, strain analys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valves of the shock absorber deforma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Keywords:shock absorbe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product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1)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1.2减震器的结构及原理 (2)1.2.1减震器的结构及分类 (2)1.2.2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3)1.3国内外减震器产品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5)1.3.1 国内汽车减震器产品的发展 (5)1.3.2国外汽车减震器产品的发展 (6)1.4本课题研究内容 (7)第二章减震器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8)2.1UG软件介绍 (8)2.2减震器各零部件的建模 (9)2.2.1减震器各零部件的结构分析 (9)2.2.2减震器油封组件的三维建模 (9)2.2.3减震器导向器组件的三维建模 (10)2.2.4减震器储油缸组件的三维建模 (10)2.2.5减震器工作缸的三维建模 (11)2.2.6减震器活塞连杆组件的三维建模 (11)2.2.7减震器底阀组件的三维建模 (15)2.2.8减震器防尘盖组件的三维建模 (17)2.2.9减震器弹簧盘的三维建模 (17)2.2.9减震器实体模型的总装配 (18)2.3本章小结 (19)第三章汽车减震器的设计与工艺 (20)3.1 零件的设计与工程制图 (20)3.1.1 零件的设计与工艺 (20)3.1.2 工程制图 (20)3.2在UG的Drafting模块下制作制图模板 (21)3.3汽车减震器中连杆的设计与工艺分析 (22)3.3.1连杆的设计 (23)3.3.2连杆的工艺分析 (23)3.4汽车减震器中工作缸的设计与工艺分析 (25)3.4.1工作缸的设计 (25)3.4.2工作缸的工艺分析 (25)3.5汽车减震器中活塞的设计与工艺分析 (27)3.5.1活塞的设计 (27)3.5.2活塞的工艺分析 (27)3.6本章小结 (29)第四章减震器的有限元分析 (30)4.1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介绍 (30)4.2伸张阀和压缩阀阀片的有限元分析 (31)4.2.1阀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4.2.2网格的划分 (32)4.2.3接触对的创建 (33)4.2.4添加载荷和约束 (34)4.2.5计算并分析结果 (35)4.3本章小结 (37)总结和展望 (39)5.1全文总结 (39)5.2 展望 (39)参考文献(References) (40)致谢 (40)绪论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新型减振器设计手册(文字版+书签)

新型减振器设计手册(文字版+书签)

编委名单主编编委会杨龙张浩宇陈蕴康国文林振扬李超王东晨任艾佳刘玉芳赵静马志军金晓丽北方工业出版社丁伟新型减振器设计手册前言减振器是机车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

quot世纪quot年代末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铁道机车车辆上相继采用了液压减振器用螺旋弹簧加液压减振器的悬挂系统代替过去的叠板弹簧到quot 年代末液压减振器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推广。

quot世纪quot年代末quot年代初我国在自行设计开发国产客产和内燃机车的同时研制了国产液压减振器初期虽然问题很多但是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到ampquot年代初己达到定型生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客运速度不高国产减振器基本上可以满足当时的运用要求。

由于列车提速振动加剧减振器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成为提高舒适度、保证安全性的重要部件之一。

同时由于振动加剧减振器的工作条件更加苛刻在机车车辆上使用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为了促进减振器设计选型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减振器质量检验工作我们特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本手册。

手册分为减振器基础知识、减振器设计选型概论、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流体减振器设计选型、转子减振器设计选型、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铁路机车车辆液压减振器设计选型、导管和螺栓的减振和抗振、减振器的性能测试、减振器的检修及减振器质量检修标准规范内容全面、新颖。

手册在编撰过程中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参考了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手册难免有不足或不当之处恳请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手册编委会年月目录第一篇减振器基础知识第一章减振概述……………………………………………………………………第二章减振试验quot……………………………………………………………………第三章减振器性能描述……………………………………………………………第一节减振器阻尼特性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减振器刚度特性的理论基础…………………………………………第三节减振器的线性?枘崽匦浴谒慕诩跽衿鞯姆窍咝宰枘崽匦詀mp……………………………………………第二篇减振器设计选型概论第一章减振器参数设计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参数设计的内容………………………………………………………第二节确定阻尼率的简化模型及分析amp………………………………………第三节阻尼对振动的影响’……………………………………………………第二章减振器阻尼参数的设计基础……………………………………………第一节垂向振动中二系阻尼优化值…………………………………………第二节横向振动中二系阻尼优化值…………………………………………第三节—系悬挂阻尼参数设计计算示例……………………………………第三章减振器阻力特性的计算与分析’…………………………………………第一节减振器阻力特性的计算’………………………………………………第二节影响减振器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第三节油液双向流动减振器的阻力特性quot……………………………………第四节卸荷特性和摩擦阻力特性quot……………………………………………第四章减振器的选型设计quot………………………………………………………第三篇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橡胶减振器特性quot…………………………………………………………第二章简便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三章组合式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amp……………………………………………目录第四篇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quot………………………………………………第二章异形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五篇流体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油液减振器设计选型amp……………………………………………………第二章空气减振器设计选型’’……………………………………………………第六篇转子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平衡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二章阻尼减振器设计选型quot……………………………………………………第一节摩擦阻尼quot………………………………………………………………第二节冲击阻尼………………………………………………………………第三节电磁阻尼quot………………………………………………………………第四节水力阻尼amp………………………………………………………………第七篇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弹性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amp………………………………………………第二章油膜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amp………………………………………………第八篇铁路机车车辆液压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液压减振器设计选型amp……………………………………………………第一节液压减振器的作用和类型amp……………………………………………第二节液压减振器在机车车辆上的应用……………………………………第三节液压减振器阻尼作用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柯尼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节柯尼垂向减振器的结构和特点………………………………………第二节柯尼抗蛇行与横向减振器的结构和特点……………………………第三节柯尼减振器的型号与规格quot……………………………………………第三章迪斯潘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节迪斯潘减振器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迪斯潘减振器的主要特点’……………………………………………第三节迪斯潘减振器的型号与规格’quot…………………………………………第四章萨克斯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节萨克斯垂向与横向减振器的结构和特点’……………………………第二节萨克斯抗蛇行减振器的结构和特点’’…………………………………第三节萨克斯减振器的型号与规格’…………………………………………??’??目录第五章国外其他型号的减振器设计选型quot………………………………………第一节美国蒙诺减振器quot………………………………………………………第二节俄罗斯型减振器amp…………………………………………………第三节日本减振器’……………………………………………………………第四节原民主德国减振器……………………………………………………第五节瑞典减振器quot……………………………………………………第六章国产减振器设计选型quot……………………………………………………第一节国产减振器的发展quot……………………………………………………第二节-型减振器quot.…………………………………………………………第三节/0.’型减振器’………………………………………………………第四节1型减振器…………………………………………………………第五节型减振器2……………………………………………………………第六节新型减振器.’……………………………………………………………第九篇导管和螺栓的减振和抗振第一章导管的减振amp………………………………………………………………第二章螺栓的抗振………………………………………………………………第十篇减振器的性能测试第一章测试系统的组成’…………………………………………………………第一节驱动装置’………………………………………………………………第二节计算机测试系统’………………………………………………………第二章测试内容和方法’…………………………………………………………第一节温度变化对减振器特性影响的试验’…………………………………第二节泄漏试验’2………………………………………………………………第三节阻力特性试验3’…………………………………………………………第四节动态特性的测试和评定33………………………………………………第三章减振器试验台3……………………………………………………………第一节42型试验台3…………………………………………………………第二节柯尼减振器试验台3.……………………………………………………第三节萨克斯减振器试验台32…………………………………………………第十一篇减振器的检修第一章提高检修质量的重要性和措施amp…………………………………………第一节减振器检修工作的重要性amp……………………………………………第二节提高检修质量的措施…………………………………………………目录第二章减振器检修办法quot…………………………………………………………第一节修程quot…………………………………………………………………第二节检修要求………………………………………………………………第三节液压减振器试验台试验要求…………………………………………第四节检修工艺quot………………………………………………………………第三章柯尼减振器的检修………………………………………………………第一节检修工艺………………………………………………………………第二节锁紧扭矩amp………………………………………………………………第三节试验与示功图调整……………………………………………………第四章迪斯潘减振器的检修’……………………………………………………第一节检修工艺’………………………………………………………………第二节锁紧扭矩’………………………………………………………………第三节性能参数与示功图调整’………………………………………………第五章萨克斯减振器的检修quot……………………………………………………第一节检修工艺quot………………………………………………………………第二节锁紧扭矩amp………………………………………………………………第三节性能参数与示功图调整amp………………………………………………第十二篇减振器质量检修标准规范第一章-’.’/弹性阻尼簧片减振器.………………………………第二章-./.扭转振动减振器amp……………………………………第三章-’/quot扭转振动减振器特性描述……………………………第四章0-./振动压路机用橡胶减振器技术条件’……………………第五章0-ampampquot1/quot农用运输车减振器’quotquot………………………………第六章0-ampquot/弹簧减振器’……………………………………………第七章23-’/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第八章23-’/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第九章23-’./汽车筒式减振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quot……………第十章--’/quot’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第十一章--quotquotquot/quot’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第十二章铁路减振器欧洲标准部分内容’’………………………………………第一节减振器的定义和符号’’…………………………………………………第二节减振器性能描述一览表’………………………………………………??’??目录第十三章相关标准规范quot…………………………………………………………号帽型钢quot………………………………………………………………………amp乙字型钢quot’……………………………………………………………………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amp………………………………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技术条件…………………………………………………不锈钢冷加工钢棒amp………………………………………………………………钢件的正火与退火amp………………………………………………………………钢件的淬火与回火quot………………………………………………………………钢件的气体渗氮…………………………………………………………………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amp………………………………………………气体氮碳共渗’……………………………………………………………………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渗硼’……………………………………………………………………………硼砂熔盐渗金属…………………………………………………………………盐浴热处理………………………………………………………………………离子渗氮quot…………………………………………………………………………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可锻铸铁热处理’ampamp…………………………………………………………………灰铸铁件热处理’amp…………………………………………………………………高温合金热处理’amp…………………………………………………………………粉末渗金属’………………………………………………………………………深层渗碳’…………………………………………………………………………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quot…………………………………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词术语………………………………………………………目录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quot……………………………………………………热处理设备术语…………………………………………………………………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amp……………………………………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amp’…………………………………………………………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quot’…………………………………………………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quot……………………………………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amp………………………………………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几旨 晕⒆橹咛几吆辖鸶种评渥髂>呦晕⒆橹 煅椤觳狻目录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篇篇篇篇篇篇篇篇篇篇减振器基础知识第一章减振概述振动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害有时还专门利用振动。

汽车减震器设计

汽车减震器设计

摘要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特别是磁流变减振器,其良好的阻尼可调性,技术发展与理论研究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对减振器及其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概述,根据国家机械工业部标准的要求选取了传感器、试验台,减振器等试验部件和设备。

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减振器试验台,试验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采集信号进行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试验,文中主要对立柱、横梁、托盘等重要部件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和分析,同时对横梁及其连接螺栓、圆柱销等重要部件的受力进行了校核。

设计采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集信号,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出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速度特性、温度特性等特性曲线。

该减振器试验台同时可进行四分之一悬架试验。

关键词:试验装置;磁流变减振器;阻尼特性;目录1汽车悬架及减振器1.1汽车悬架系统的概述 (1)1.2汽车悬架的分类 (1)1.3减振器的概述 (3)1.3.1被动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5)1.3.2可调阻尼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7)1.4磁流变减振器 (10)1.4.1 磁流变液及其特征 (11)1.4.2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12)1.4.3磁流变减振器的构造及工作示意图 (14)1.4.4磁流变阻尼器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16)2.磁流变减振器试验2.1汽车振动系统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 (19)2.2磁流变减振器试验内容和意义 (20)2.3磁流变减振器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23)示功试验 (23)………………………………………2 42.3.3温度特性试验 (25)2.3.4试验系统 (26)3.实验装置的设计3.1振动台等设备的选取 (27)3.1.1减振器 (27)振动台 (27)力传感器 (27)导轨的选用 (30)感器 (30)螺栓及螺钉 (31)3.2立柱的设计 (32)3.3托盘的设计 (33)3.4横梁的设计及校核 (34)3.5圆柱销的设计及校核 (37)3.6整体的装配 (38)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1汽车悬架及减振器1.1汽车悬架系统的概述悬架是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5.3减振器设计

5.3减振器设计

5.3 减振器匹配与设计5.3.1 车辆悬架减振器发展情况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元件,其性能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性能等有直接的影响,其数学模型的建立一直是国内汽车动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就被动悬架减振器的研究而言,已经建立了三类数学模型:第一类为复杂非线性模型,该类模型是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定律,根据减振器内部有也的流动情况建立的。

模型中参数较多,如Segel 及Lang 模型有82个参数。

该类模型可用于研究减振器本身的特性,但不能方便的用于汽车动力学系统的仿真。

第二类是线性化模型,如Wallaschek 模型,该类模型不能比较准确的描述减振器的特性。

第三类是简单非线性模型。

该类墨西哥你是通过试验的方法建立的,模型虽然仅含有较少参数,但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减振器的性能,又能方便的用于汽车动力学系统仿真。

该类模型的代表是剑桥大学Besinger 等人的7参数模型。

该模型在10Hz 以内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标志减振器数学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文从研究减振器的阀片入手,首先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阀片的力学及数学模型,解决圆环薄板的大挠曲近似求解问题,然后,建立内外特性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以桑塔纳前减振器为例,验证理论模型的逼真程度。

5.3.2 车辆悬架液压双筒减振器阀片精确建模汽车所使用的双筒液压减振器仿真分析建模的最重要工作集中在减振器阀片建模、油液假设、油液流经所有孔隙情况下的流体力学建模及方程的求解等问题上。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减振器阀片挠曲计算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是最大的。

鉴于已经有很多减振器方面的研究,本文仅就减振器阀片挠曲变形的计算进行研究,其它内容的研究借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1目前减振器阀片挠曲变形的情况目前汽车主要使用双筒液压减振器和单筒充气式减振器两种,双筒液压减振器在轿车上的使用率为100%。

对双筒液压减振器而言,其核心元件是环形阀片。

因为对圆环形薄板的大挠曲问题还不能求得其精确解,因而迄今为止对阀片的变形仍沿用圆环形小挠度理论求解。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背景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需求越来越高。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减震系统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车辆减震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良好的车辆减震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车辆减震系统需要平衡舒适性和稳定性。

较软的减震系统会提供更好的舒适性,但会导致车辆的稳定性下降;较硬的减震系统则会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但会影响车辆的舒适性。

因此,需要在舒适性和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减震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风格进行调整。

车辆在不同的路况下需要不同的减震系统调整,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需要硬一些的减震系统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在坎坷不平的城市道路上则需要更软一些的减震系统来提供车辆的舒适性。

3.车辆减震系统需要适应不同的负载。

车辆在负载不同时,需要调整不同的减震系统以保证舒适性和稳定性都能得到满足。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以上设计原则,可以考虑使用可调节减震器。

可调节减震器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风格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舒适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

同时,可调节减震器也可以针对不同的负载进行调整,保证了不同负载下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此外,设计减震系统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车辆的重心和对称性。

重心的位置和对称性都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需要做好减震系统的选择和调整。

2.车辆的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也是影响车辆减震效果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设计减震系统时需要考虑悬挂系统的特点。

3.车辆的驾驶风格。

不同的驾驶风格需要不同的减震系统调整,例如激进型驾驶者需要更硬的减震系统来保证稳定性。

结论良好的车辆减震系统可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感,同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在设计减震系统时,需要考虑舒适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点,同时要考虑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风格进行调整。

可调节减震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选择。

同时,车辆的重心和悬挂系统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书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书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书一、前言车辆减震系统对于汽车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汽车的性能和乘坐舒适度,设计合理可靠的减震系统非常必要。

二、需求分析汽车减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现代汽车的减震系统不仅需要在保证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前提下,还要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简单,易于维修;2.高强度、轻质化设计,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3.高性能驱动系统,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4.具有防抖动、消耗和控制缓慢变形的能力,避免震动在汽车结构上的传播。

三、设计方案1. 减震器的选型减震器的选型是决定减震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市场上常见的减震器主要包括液压减震器、气压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

为了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我们选择了用气压减震器。

气压减震器是一种采用气压作为介质的减震器。

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容易维修,并且在吸收冲击和改善乘坐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2. 减震系统布置在布置减震系统时,应当考虑到车辆的不同部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对于前轴和后轴,我们设置独立的减震系统以实现更强的控制和舒适度;对于车架和座舱,我们采用隔振材料进行隔振,以减少车辆震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影响。

3. 减震系统参数设计在设计减震系统的参数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质量、车速和路面状况等因素。

我们的设计需要在满足车辆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

因此,我们将减震系统参数设置如下:1.前悬架减震器工作压力:0.7 MPa;2.后悬架减震器工作压力:0.6 MPa;3.前悬架减震器活塞直径:35 mm;4.后悬架减震器活塞直径:38 mm;5.前悬架减震器行程:200 mm;6.后悬架减震器行程:150 mm。

4. 减震系统的调试在安装完减震系统之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以保证其正确运行。

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减震器的安装是否正确;2.启动车辆,进行行驶测试;3.根据行驶测试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行驶和舒适度。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悬挂用减振器(悬挂减震器)是一种用于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的装置。

它是汽车悬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乘坐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悬挂减震器的设计指南。

首先,设计减振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悬挂系统的类型。

根据悬挂系统的不同,减振器的设计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悬挂类型包括独立悬挂、麦弗逊悬挂、双A臂悬挂等。

每种悬挂类型都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减振器的工作参数和性能要求。

其次,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悬挂系统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来实现减震的效果。

因此,减振器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

为了保证减振器的工作寿命和性能稳定,需要考虑减振器的散热问题。

一种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在减振器的外壳上设计散热鳍片,增加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减振器的阻尼特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阻尼特性决定了减振器对于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能量的吸收能力。

一般来说,减振器需要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如平稳行驶、过坑行驶等)能够提供适当的阻尼力,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师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阻尼器,如单向阻尼器、双向阻尼器、变力矩阻尼器等,来满足不同的阻尼特性要求。

此外,减振器的材料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强度和耐磨性的材料。

通常,减振器的活塞杆和活塞两端的活塞杆眼采用高强度钢材制成。

而减振器的壳体则可以选择钢铁或铝合金等材料,以兼顾强度和重量的平衡。

最后,减振器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其安装和调节方便性。

为了方便车辆维护和调整行驶高度,减振器往往需要设计成可调节的。

可调式减振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减振器的承力范围、补偿量和行程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情况。

此外,设计减振器时还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车辆部件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以便于减振器的安装和临时拆卸。

减震器的设计

减震器的设计

减震器的设计(总2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产品设计项目说明书一号宋体,居中汽车减震器的研究设计三号粗黑体,居中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创新班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15 年 01 月 05 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筒液压减震器工作原理及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筒式减振器的外特性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减震器支架设计

减震器支架设计

横梁的设计及校核1.由于悬架试验需要在两立柱上固定直线滑轨,而导轨的拆装十分困难,所以横梁必须在保留导轨的基础上设计,为此制定了三个方案:(1)横梁设计在导轨下方,不需跨过导轨,直接固定在立柱内平面上。

(2)横梁做成H型,跨过导轨和立柱,固定在立柱的两侧面上,如图3.6 (a)。

(3)横梁头部跨过导轨固定在立柱内平面上,如图3.6 (b)。

图3.6 (a)横梁设计方案一图3.6 (b)横梁设计方案二方案(1)设计简单,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比较方便,但由于需做悬架试验,导轨下方空间较少,如留出足够空间,必然对悬架试验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浪费部分材料,所以此方案不可行,由图3.6(a)、(b)对比可知,方案(2)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制造使用材料较多,且强度不能保证,从经济和安全上考虑决定最终选用第(3)个方案。

即,跨过导轨安装横梁,在不使用时可以拆掉,不影响悬架试验时滑轨的运动。

2.下面对横梁的强度进行校核已知横梁两端有螺栓固定在立柱表面,横梁的材料选用45钢,其许用弯曲应力是[σ]=200Mpa, 许用切应力[]τ=30Mpa ;横梁长度L=430mm,横梁中部截面为长方形,高h=50mm.宽b=30mm ,横梁中间部位受力,最大F=4448N 为减振器的最大拉压力。

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受力图如图3.7:图 3.7 横梁受力分析根据其受力,计算横梁所受的剪切应力和弯矩:Q=F/2=2224N;Mmax=m N l Q .16.478215.022242=⨯=÷⨯可以画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3.8 (a )、(b )所示:图3.8 (a )剪力图图3.8 (b )弯矩图由图可知危险截面在中间位置由公式max 2423Q Rτ⨯=∏bh Q 23 )1( 计算梁的最大切应力max2423Q R τ⨯=∏[]Mpa Mp 30224.203.0.05.0222243=<=⨯⨯τ[]Mp Mp bh M WM 2003.3805.003.016.47866:)2(22max max max max =<=⨯⨯=⨯==σσσ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由公式故横梁的强度符合要求3.螺钉的校核横梁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故校核螺钉所受的剪切力,螺钉选用GB 70—85 M12 ⨯60 材料为45钢,其许用切应力为[]Mp 30=τ。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说明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说明
2.1.2相对阻尼系数
减振器在卸荷阀打开前,减振器中的阻力F与减振器振动速度 之间有如下关系
(2.1)
式中, 为减振器阻尼系数。
图2—1b示出减振器的阻力-速度特性图。该图具有如下特点:阻力-速度特性由四段近似直线线段组成,其中压缩行程和伸行程的阻力-速度特性各占两段;各段特性线的斜率是减振器的阻尼系数 ,所以减振器有四个阻尼系数。在没有特别指明时,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是指卸荷阀开启前的阻尼系数而言。通常压缩行程的阻尼系数 与伸行程的阻尼系数 不等。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2]。
1.3设计的主要研究容
1.2减振器国外是发展状况
为加速车身振动的衰减,改善汽车行使平顺性,大多数轿车的悬架都装有减震器。减震器和弹性元件是并联安装的。其中采用最广泛的是液力减震器,又称筒式液力减振器,现简称为筒式减振器。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减振器分为摇臂式和筒式两种。而筒式减震器工作压力仅在2.5~5MPa,但是它的工作性能稳定而在现代的汽车上得道广泛的应用。又可以分为单筒式、双筒式和充气筒式三种[3]。减震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却使并联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还可能导致连接件及车架损坏。通常为了保证伸过程产生的阻尼力比压缩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大得多,所以伸阀弹簧刚度和预紧力比压缩阀大;在同样油压力作用下,伸阀及相应的通常缝隙的同道截面积总和小于压缩阀及相应的通常缝隙的通常截面积总和。这样也保证了悬架在压缩行程,减震器的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来缓和冲击;在伸行程,减震器的阻尼力应较大,以求迅速减振[2]。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新改)25号1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新改)25号1
机械振动学论文
题目:汽车减震器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英文):ShockAbsorberDesignof car
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姓名:柴宏强
学号:0901044130
指导教师:徐健
日期:2011年12月25日
汽车减震器的设计
摘 要
本文设计出适用于中国一般城市道路使用的双作用筒式减振器。首先,根据轿车的质量算出减振器的阻尼系数,确定缸体结构参数,然后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先选定一条理想的减振器标准阻尼特性曲线,然后利用逼近理想阻尼特性曲线的方法,进行各阀、系的设计计算;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整个减震器,并对主要部件的强度进行了校核。
关键词:双作用筒式减振器;流体力学模型;理想特性曲线;强度校核
ShockAbsorberDesign of car
Abstract
The double use of drum shock absorber which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city road conditions in China is designed in the paper. First of all,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car. The parameters of the cylinder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a hydrodynamic model is set up. The valve and the Department are calculated and the designed by using the way of approach to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standard shock absorber curve. After that a set of the double use of drum shock absorber is designed. The strength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checked.

汽车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汽车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前减震器座设计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SUV 等新车型开发的下车身减震器座设计校核工作。

2 术语和定义动刚度: 结构在特定的动态激扰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3 前减震器座的功能3.1 减震器座连接前纵梁、轮罩上边梁及前围,是机舱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2 减震器座通过弹簧和减震器,不但承受发动机、底盘、车身、货物和乘客的质量,还承受汽车行驶中由于车速、路面激励造成的动载荷,以及减震器撞击限位块造成的冲击载荷。

因此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整车能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关系到整车安全性。

4 前减震器座结构介绍前减震器座结构通常由前轮罩和减震器安装板组成,如图1。

图 15 配合零件的料厚关系减震器座相互配合焊接零件的料厚关系应满足表1要求:相邻零件料厚比不大于3;三层板焊接,两端零件料厚比不大于2。

表 16 前减震器座结构分类6.1 轮罩上端翻边与减震器安装板安装面周圈Z 向焊接,同时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焊接,结构断面如图2,车型图片如表2所示。

图 2表 2-/1.2 -/1.0 -/2.5-/2.3焊点-/1.0-/2.86.2 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焊接。

结构如图3,车型图片如表3所示。

图 3DC04/1.0 SAPH440/2.56.3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连接结构如5.1或5.2所述,增加了流水槽与左右减震器座焊点连接,结构如图4,车型图片如表4。

图 4DC04/1.0 -/1.2 SAPH440/2.5 -/2.5 DC04/0.7 -/1.4 名爵/流水槽6.4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一体成型,无单独减震器安装板,部分车型为保证强度可增加减震器安装加强板。

结构如图5,车型图片如表5。

图 56.5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铸铝一体成型,车型图片如表6。

6.6 减震器座结构对比6.6.1 6.5所示宝马5系减震器座结构采用铸铝结构,主要用在高端车型中,暂不属于本文介绍的设计要求范畴。

减震器设计说明书

减震器设计说明书

减震器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10604050409 冯新摘要:减振器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

如果把发动机比喻为汽车的“心脏”,变速器为汽车的“中枢神经”,那么底盘及悬挂系统就是汽车的“骨骼骨架”。

悬挂系统不仅决定了一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控性同时对车辆的安全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从而成为衡量汽车质量及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综述主要围绕减震器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等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减振器历史基本情况发展一、减振器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振器是1897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

他们把橡胶减震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杯完全压缩时,橡胶减振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产生止动。

这种减振器再很多现代汽车悬架上仍有使用,但其减振效果很小。

1898年第一个适用的减振器由一个法国人特鲁芬研制成功并安装到摩托赛车上。

该车的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震颤。

1899年,美国汽车哈特福特意识到这种阻尼件跨越应用到汽车上。

第二年他制成了特鲁芬摩托阻尼件的变形结构,并把它装到哈德福特的乌兹莫别汽车上。

它是一副用铰链连接在一起的杠杆,该汽车上的第一个减振器再铰链轴处装有橡胶垫,一个杠杆臂与车架连接,而另一个用螺栓与叶片弹簧连接。

螺栓安装再铰链结点,能够通过调节通过对减振器的结构进行改变摩擦阻力的大小,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缓冲程度。

因此它们的设计的部件不仅仅是第一个汽车缓冲器,而且也是第一个“可调”减振器。

哈特福特把装有这种减振器的汽车弄回到美国后不久,在新泽西城州的泽西城开办了一个哈特福特悬架公司。

随后该减振器与前轮螺旋弹簧一起被安装到1906年生产的布鲁舒小型轻便汽车上。

从此以后,减振器的结构发生了几种新的发展。

加布里埃尔减震器它是由固定在汽车大梁上的罩壳和装再其里面的涡旋形钢带组成,钢带通过一个弹簧保持其张力,钢带的外端与车桥轴端连接,以限制由振动引起的弹跳量。

弹簧式减振器这是加到叶片弹簧上的一种辅助螺旋弹簧。

减震器设计

减震器设计

选择相似 减震器
A
悬架刚度测试 检查两个刚度
N
Nmax N?
S S1
N S2
Nmax N?
X
S1
调整减震器 刚度
B
……
S
确定减震器 刚度
S2
悬架刚度测试 检查两个刚度
减振器(阻尼器)的作用
通过与悬架匹配良好的减振器,通常在第一个振动周 期后,有90%以上振动能量被阻尼掉
减振器(阻尼器)的原理
Pf Py
目录
振动模型
M3
……
弹性 元件
阻尼 元件
M1
弹性 元件
阻尼 元件
M2
弹性 元件
阻尼 元件
车轮
车轮
振动模型
簧上质量 M1
弹性 元件
阻尼 元件
簧下质量 车轮
簧上质量+簧下质量 +弹性元件+阻尼元件
=振动系统
弹性元件+阻尼元件设计 成主要抑制簧下振动对簧
பைடு நூலகம்上质量的影响
问题
• 发动机对车身的振动能否通过悬架减震器 得到抑制?
发动机属簧上质量,而发动机振动也来自簧上, 因此悬架减振器对发动机造成的车身振动没有抑制 作用。发动机振动激励和路面激励特性差异很大, 悬架减振系统比发动机减振器刚度和阻尼要大的多 。若发动机与车架刚性连接,则悬架减振器效果更 不起作用
悬架组成
• 弹性元件-减震器弹簧 • 阻尼元件-减振器、摩擦副…… • 导向元件-前减震器叉管、后平叉…… • 其它联结元件-摇架、方向柱……
N Nmax N?
S1
S2
悬架刚度设计
根据整车 承载和工 况确定悬 架刚度
S S1-舒适段行程(根据经验选取) S2-悬架击穿行程 Nmax-悬架击穿刚度 N?-舒适段最大刚度(根据经验选取)

减震设计规范及设计流程

减震设计规范及设计流程

减震设计规范及设计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减震设计规范与设计流程解析减震设计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主要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建筑结构以及交通工具等,以减少或消除震动对系统性能和人员安全的影响。

前减震器上支架模具设计

前减震器上支架模具设计

H7/p6
过盈配合
• 压力机选择:选用开式固定压力机。查扬 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网址: /st9707/product_97451. html。 • 本模具所完成的任务是对板料进行冲孔落 料加工,最后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展 开片料,以便于后面工序加工。 • 该模具由模架,凸、凹模 、凸凹模、固定 板及定位销、螺钉和模柄、橡胶等组成。 其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工序较集中,能 保证精度要求。
第三章 冲裁落料复合模具设计
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 零件工艺分析:主要从零件精度、形状、 孔边距来分析工艺顺序。 2. 相关计算:包括有u型件展开图尺寸、排样 图及板料冲裁的方案、冲裁力与压力机的 选择、凸凹模的尺寸结构设计计算、 卸料 力及卸料装置的选择。 3.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 装配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 排样图:
• 冲孔落料复合模装配图
工作过程介绍
前减震器上支架冲裁落料复合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是 [1、2]:当模具处于上极限待工作位置时,将毛坯条料 放置在卸料板和凸凹模上,并通过挡料销6和定位销26定 位。模具工作时,上模随压床滑块下行,首先,在弹簧2 的作用下,压料板16压紧毛坯,固定斜楔7与凹模10共同 完成毛坯的落料工序,冲孔凸模15完成?φ20小孔的冲制 工序;随着压床滑块的继续下行,固定斜楔7对毛坯实施 向下U形弯曲;同时,固定斜楔7推动活动斜楔12向模具 中心移动,使毛坯向里弯曲,完成工件的最终成形工序。 最后,模具达下死点并随滑块开始向上运动,固定斜楔7 和冲孔凸模15分别退出落料凹模10和成形凸模14,弹簧 13回复推动活动斜楔12向模具两侧移动。此时,即可将已 成形的工件5从模具中取出,冲压工作完成。
第四章 弯曲模具设计
设计过程如下 1.板料弯曲的相关计算。 2.压力机的选择。 3.凸、凹模的尺寸计算。 4.模具结构设计。 5.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汽车减震座椅工程基础

汽车减震座椅工程基础

汽车减震座椅工程基础一、概述车辆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不可避免的就会有震动传递到驾驶员身上。

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Hz。

如果车辆行驶时的震动频率与人体的固有频率相近,就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长时间的共振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性,严重的时能够导致人的死亡。

为提高乘员舒适性、减少乘员因共振而产生的伤害,各汽车厂家为此开发出了减震座椅。

早些年,受限于成本因数,国产商用车上的减震座椅应用较少。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减震座椅在国内的商用车上应用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减震座椅构成减震座椅的构成零件数量和种类较多,结构复杂。

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构成零部件如下图,一般包括靠背面套、坐垫面套、坐垫发泡、靠背发泡、调节手柄、坐垫骨架、防尘罩、靠背骨架、安全带、塑料饰盖、滑轨、底座、减震器等。

其中减震座椅的减震器尤为重要和复杂,直接决定着座椅的减震效果。

三、减震器减震器总成又叫座椅悬架,主要担负着座椅的减震、高度调节、阻尼比调节等功能,因此他的设计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制造成本也较高,下图是某车型减震器的主要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减震器的主要由坐垫连接板、剪式悬架机构、底座、气囊(空气弹簧)和阻尼构成,工作原理简图如下:当座椅乘员收到车身传递来的震动力时,弹簧因受外力而产生压缩/拉伸变形的力Fk,阻尼器为抵挡弹簧变形而产生的与之相抵消的阻力Fc。

因为Fk和Fc的方向相反,从而达到了降低振幅和消耗运动能量的作用。

四、主要性能减震座椅的性能主要有:1. 高度调节范围量;2. 阻尼可调的范围量(阻尼比);3. 座椅静态特性:滞后效应参数;4. 座椅动态特效(GB/T18707.1)A座椅有效幅值传递系数(SEAT);B座椅共振点的传递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前减震器座设计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SUV 等新车型开发的下车身减震器座设计校核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动刚度: 结构在特定的动态激扰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3 前减震器座的功能
3.1 减震器座连接前纵梁、轮罩上边梁及前围,是机舱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2 减震器座通过弹簧和减震器,不但承受发动机、底盘、车身、货物和乘客的质量,还承受汽车行驶中由于车速、路面激励造成的动载荷,以及减震器撞击限位块造成的冲击载荷。

因此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整车能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关系到整车安全性。

4 前减震器座结构介绍
前减震器座结构通常由前轮罩和减震器安装板组成,如图1。

图 1
5 配合零件的料厚关系
减震器座相互配合焊接零件的料厚关系应满足表1要求:相邻零件料厚比不大于3;三层板焊接,两端零件料厚比不大于2。

表 1
6 前减震器座结构分类
6.1 轮罩上端翻边与减震器安装板安装面周圈Z 向焊接,同时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
焊接,结构断面如图2,车型图片如表2所示。

图 2
表 2
-/1.2 -/1.0 -/2.5
-/2.3
焊点
-/1.0
-/2.8
6.2 轮罩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翻边侧向周圈焊接。

结构如图3,车型图片如表3所示。

图 3
DC04/1.0 SAPH440/2.5
6.3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连接结构如5.1或5.2所述,增加了流水槽与左右减震器座焊点连接,结构如
图4,车型图片如表4。

图 4
DC04/1.0 -/1.2 SAPH440/2.5 -/2.5 DC04/0.7 -/1.4 名爵
/
流水槽
6.4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一体成型,无单独减震器安装板,部分车型为保证强度可增加减震器安装加
强板。

结构如图5,车型图片如表5。

图 5
6.5 轮罩与减震器安装板铸铝一体成型,车型图片如表6。

6.6 减震器座结构对比
6.6.1 6.5所示宝马5系减震器座结构采用铸铝结构,主要用在高端车型中,暂不属于本文介绍的设计要求范畴。

6.6.2 6.1~6.4介绍的减震器座结构目前较为常见,均为钣金冲压焊接结构,工艺较为成熟,结构选用根据具体布置、工艺等要求选择。

6.6.3 6.3所示车型结构由于流水槽布置位置较为靠前,与减震器座重叠或部分重叠,结构设计时可将流水槽与左右减震器座焊接连接,此种结构中流水槽对减震器座及车身整体刚度有一定提升作用,起到如图6车型所示稳定杆的作用。

图 6
7减震器座边界布置要求
轮罩(含挡泥皮)与轮胎包络间隙大于10mm,与前悬减震器包络间隙大于15mm。

8减震器座零件的材料选用
8.1 轮罩选材:轮罩材料推荐DC系列。

A0级车型一般料厚选用0.8~1.0mm,如本田缤智、福特嘉年华等。

A级及以上车型一般料厚选用1.0~1.5mm。

具体选材根据车型具体结构和强度、刚度要求选择。

如迈瑞宝、思铂睿结构中无减震器安装板,轮罩为一体式结构,则其料厚分别为2.2mm和2.3mm;如瑞虎5材料B170P1。

8.2 减震器安装板选材:减震器安装板材料选择SAPH440/2.5/3.0或QSTE420TM/2.5。

具体材料和料厚根据车型具体结构和强度、刚度要求选择。

如雅阁料厚3.5。

表 7
9减震器座结构性能要求
减震器座设计除了要满足以上设计要求,整体强度和刚度也是其重要性能指标。

9.1 减震器座动刚度重要性
车辆在怠速或行驶过程中由车身面板振动引起的室内空腔轰鸣噪声对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发
动机、路面激励是引起车身面板振动的主要原因 。

主要通过减震器座等车身接附点传递至车身,因此减震器座接附点动刚度是室内怠速噪声与路面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减震器座动刚度不足会对整车乘坐舒适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9.2 减震器座失效形式及原因
9.2.1 减震器座失效表现形式主要是焊点开裂和脱落、钣金开裂,如图7所示。

前减震器座焊点脱落 减震器安装板开裂
图 7
导致减震器座失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使用过程中开裂位置所受载荷过大造成,这种过大的
应变是由于减震器座或弹簧施加于支座的载荷过大造成的,而减震器施加于支座的过大载荷,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超载、轮胎气压过高),也有可能设计过程弹簧过软,路面对其冲击过大,或减震器失效,在拉伸行程中动载荷过大,使减震器座承受过大的拉载荷造成;
二是因为减震器座本身(强度和动刚度)设计不合理或材料不合格,达不到规定的承载能力造成。

9.2.2 减震器座优化案例分析
9.2.2.1 案例:B11路试中减震器座焊点开裂脱落,减震器安装点开裂,如上图7。

9.3.1.1 原因分析
一、减震器座结构设计不存在问题,零件强度CAE 分析满足要求,主要是焊点连接强度不足(CAE 无此项分析能力);
二、轮罩与减震器座焊点分布较稀,由于轮罩前端焊接边上布置电器盒安装点,如图8,导致焊点间距达到72mm ;
图 8
三、轮罩与减震器座单排焊点连接,焊点数量较少;
四、减震器漏油失效导致施加于车身减震器座的载荷过大;
五、减震器安装板强度不足;
六、焊点质量差,凹坑、半点、重复焊点等问题,如图9。

图 9
9.3.1.2 优化方案
一、调整轮罩前端电器盒安装点,减小焊点分布间距(30~40mm );
二、 参考艾瑞泽7和长安逸动等车型,增加减震器安装板焊接边长度(40~50mm ),1排焊点改成2排交错焊点(或参考6.2结构轮罩增加上翻边与减震器座上表面焊接);
优化前 优化
图 7
三、控制焊点工艺质量;
四、提高减震器安装板材料等级,由SAPH440/2.5改成QSTE420TM/2.5
或SAPH440/3.0。

10 前减震器座的CAE 分析
前减震器座的CAE 分析包括强度分析和动刚度分析
前减震器结构为与车身3点螺栓连接,如图8所示,CAE 分析和NVH 实车测试均为对此3点分别进行X 、Y 、Z 三个方向动刚度计算分析。

焊点
图 8 前减震器座CAE分析项目及目标值如表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