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橡胶共混改性
乳聚丁苯橡胶聚合改性技术进展

差, 难 以满 足市 场需 求 。与 S S B R相 比, E S B R 工 艺 稳定 成 熟 , 生 产成 本 低 , 加 工性 能优 异 , 大 量 应 用 于汽 车轮 胎行业 。2 0 1 0年 以来 , 我 国成 为 世 界 上S B R 产能 、 消费 量最 大 的 国家 。至 2 0 1 3年底 ,
万 t 。
,
是 世 界 上工 业 化 最早 、 产量 最 高 、 消 费 量最 大
的通用 合 成 橡 胶l 1 ] 。S B R经历 了 8 0余 年 的快 速发展 , 目前世 界 S B R 的产能 约 占七 大合 成 橡胶
品种 ( S B R、 乙丙橡胶 、 丁腈橡胶 、 丁基 橡 胶 、 氯 丁 橡胶 、 顺 丁橡胶 、 异 戊 橡胶 ) 总 产能 的 4 3 左右 。 S B R 的生 产 厂 家 主要 集 中 在 美 国 、 日本 、 西 欧 和 中 国, 其中, 美 国、 俄罗斯、 E t 本 和我 国 的 S B R 产
中图 分 类 号 : TQ 3 3 3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3 1 7 4 ( 2 0 1 5 ) 0 1 — 0 0 8 0 — 0 5
丁苯橡 胶 ( S B R) 作 为 重要 的合 成橡 胶 品 种之
一
我国 S B R装 置产 能 为 1 6 8万 t , 其中, E S B R产 能 为 1 3 5 . 5万 t , S S B R产 能仅 为 3 2 . 7万 t , 产 量为 9
能 约 占世界 总产 能 的 6 1 [ 3 ] 。
随着 经济水 平 的发 展及 环 保 要 求 的 提 高 , 材
料本 身所 具有 的性 能难 以满 足人 们 的需 求 , 材 料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 综述了近几年来丁苯橡胶接枝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同时,对丁苯橡胶接枝产物的应用及其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丁苯橡胶;接枝;改性;应用丁苯橡胶(SBR)是苯乙烯和丁二烯2种单体共聚生成的弹性体共聚物, 是耗量最大的通用橡胶之一,应用广泛。
与一般通用橡胶相比,SBR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易与其他非极性橡胶并用,但其生胶强度低,黏合性差,不易增韧极性塑料。
因此为了拓宽SBR 的应用范围,需要对其进行改性。
常用的改性方法有共混法、接枝法、环氧化法。
其中,接枝法操作简便经济,接枝产品灵活多变,是改善SBR 的使用性能、扩大SBR 应用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
SBR 的接枝改性是一种二烯烃聚合物的接枝,以双键和烯丙基氢为接枝点。
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将极性、非极性的基团或链段和高弹性的两链段键接在一起,从而赋予SBR许多特殊的性能。
笔者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对SBR接枝改性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述。
1. SBR接枝机理以SBR /苯乙烯体系进行溶液接枝改性为例。
引发剂受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 一部分引发苯乙烯聚合成均聚物,另一部分与SBR 大分子加成或转移,进行下列3种反应而产生接枝点。
第1种: 初级自由基与乙烯基侧基双键加成第2 种: 初级自由基与SBR主链中的双键加成第3 种: 初级自由基夺取丙烯基氢而链转移其中R代表初级自由基,上述3种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依次为K1> K2> K3。
可知,第1种和第2种更加有利于接枝反应。
2. 接枝改性方法接枝改性是通过引发剂提供活性种,产生接枝点,聚合后形成接枝产物。
接枝产物的性能及应用决定于主、支链的组成结构和长度以及支链数。
接枝改性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接枝单体灵活多变的优点,是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SBR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SBR 与SBS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SBR(丁苯橡胶)与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改性沥青制备方法和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以SBR 与SBS 的质量比为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了SBR/SBS 复合改性沥青,研究了SBS 添加量对复合沥青性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不同添加量SBR/SBS 复合改性沥青的混合料,并测试了其抗拉强度、剪切应力、渗水性等路用性能。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随着SBS 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沥青的黏度、软化点和负荷剪切模量均有所增加;而渗透性和弹性恢复率则有所降低。
在添加20% SBS 的情况下,SBR/SBS 复合沥青的各项性能最优,混合料也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其抗拉强度、剪切应力和渗水性均有所提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BR 与SBS 相结合的复合改性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性能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因此,SBR/SBS 复合沥青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路面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SBR/SBS 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混合料IntroductionAsphalt is widely used in road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providing a smooth and durable road surface. However, traditional asphalt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low elasticity, low temperature cracking resistance, and poor waterproofing property.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road construction.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ddition of polymers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effectively. Among them,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SBR) and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 (SBS) are two commonly used polymers in asphalt modification. SBR can improve the elasticity and low-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asphalt, whileSBS can enhance the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waterproofing property of asphalt. Therefore, combining SBR and SBS to modify asphal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in its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as prepared by melt blending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SBS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asphalt was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s was tested to evaluate their road usage efficiency.ExperimentalMaterials:Asphalt: A pen grade 60/70 asphalt was used as the base material.SBR: A commercial grade SBR with a styrene content of 23% was used.SBS: A commercial grade SBS with a styrene content of 30% was used.Preparation of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SBR and SB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respective melting points to ensure that they were fully melted before being added to the asphalt. Then, SBR and SBS were added to the asphalt at a SBR/SBS mass ratio of 1:1. 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170°C for 3 hours until a uniform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as obtained. The SBS content was adjusted to 10%, 15%, and 2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SBR/SBS to prepare three different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samples.Performance testing of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The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was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Marshall method. The mixture was compacted and molded into cylindrical samples with a diameter of 63.5mm and a height of 63.5mm. The samples were then tested for their tensile strength, shear stress, and water perme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Results and discussionEffect of SBS content on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ith different SBS conten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dynamic shearrheometer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SBS could increase the viscosity, softening point, and negative load shear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ith the increase of SBS content, the improvement of these properties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Based on this, the optimal SB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o be 20%.Effect of SBS content on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were tested for different SBS cont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the SBS content could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mixture. However,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elastic recovery rate of the mixtu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BS content. When the SBS content was 20%, the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had the best road usage performance.ConclusionThe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prepared by melt blending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The addition of SBS can increase the viscosity, softening point, and negative load shear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hile reducing its permeability and elastic recovery rate. With the optimal SBS content of 20%, the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obtained exhibite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improved tensile strength, shear stress, and water permeability.The use of SB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has great potential in road construc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is field.。
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改性合成研究

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改性合成研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医疗和电子等领域。
SIS热塑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塑性,因此在改性合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改性合成研究,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改性方法。
SIS热塑丁苯橡胶是一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软,可以重复加工的橡胶材料。
它由丁苯橡胶(SBS)和丙烯树脂共聚而成,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塑性能。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特性,在SI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性手段对其进行改进。
一种常见的改性方法是添加填充剂。
填充剂可以增强橡胶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常用的填充剂包括碳黑、纳米氧化物和纤维素等。
例如,加入适量的碳黑可以提高橡胶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改善其耐磨性能。
纳米氧化物在SIS热塑丁苯橡胶中的添加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耐候性。
纤维素填充剂可以提高橡胶的刚性和弯曲强度。
通过优化填充剂的结构和含量,可以实现对SIS热塑丁苯橡胶性能的调控和改善。
另外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引入交联剂。
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适量的交联剂,可以增强SIS热塑丁苯橡胶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热性能。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硫化剂和离子交联剂。
硫化剂可以引发橡胶链的交联反应,使其形成交联结构,提高橡胶的耐热性和物理性能。
离子交联剂则通过引发自由基或离子引发剂在高温下形成交联结构,提高橡胶的耐热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交联剂的添加量,可以有效改善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SIS热塑丁苯橡胶的分子结构来改善其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共聚合成对结构和性能有特殊要求的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酰胺单体,来改变橡胶的热稳定性、降低粘度等特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如链增长或分子链交联,来改变其物理性能。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要求来定制SIS热塑丁苯橡胶。
综上所述,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改性合成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通过添加填充剂、引入交联剂以及改变分子结构等方法,可以改善SIS热塑丁苯橡胶的性能。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一、引言橡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橡胶材料的性能对于许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丁苯(SBR)橡胶作为两种常用的合成橡胶,因其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制造、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为了提高橡胶的性能,人们开始尝试将EPDM与SBR进行并用共混,以实现性能的互补和优化。
本文以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苯橡胶(SBR)以及增容剂等材料。
2. 方法(1)共混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EPDM和SBR进行共混,并加入适量的增容剂。
(2)性能测试:对共混后的橡胶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耐候性测试等。
(3)SEM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共混橡胶的微观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混比例对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EPDM比例的增加,共混橡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均有所提高,而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则有所降低。
同时,增容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共混橡胶的相容性,提高其力学性能。
2. 增容剂对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不同类型的增容剂,我们发现增容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共混橡胶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适当的增容剂用量可以提高共混橡胶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候性等。
此外,通过SEM分析发现,增容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共混橡胶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更均匀的相形态。
3. 性能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性能指标,我们确定了最佳的EPDM/SBR共混比例和增容剂用量。
在此条件下,共混橡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候性等,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适当的共混比例和增容剂用量可以显著提高共混橡胶的性能。
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摘要: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关键词:丁苯橡胶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丁苯橡胶的改性丁苯橡胶的应用丁苯橡胶(SBR)是应用于轮胎胎面胶的重要胶种之一,在较大幅度的提高胎面抗湿滑性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其耐磨耗性能。
由于轮胎胎面胶中常并用天然橡胶(NR),为了使胎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所以需要使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有良好的混容性[1,2]。
虽然乳聚丁苯橡胶(ESBR)能够达到提高胎面胶抗湿滑性和耐磨性的要求,但是乳聚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的混容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其它重要的性能,尤其会使生热量大增[3,4],而对于轮胎而言则将会增大其滚动阻力,增加油耗。
基于此,人们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在分子链结构上与乳聚丁苯橡胶有着明显区别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5]。
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SSBR 与天然橡胶的并用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轮胎的抓着力、滚动阻力、耐磨性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问题,因此,溶聚丁苯橡胶成为开发“绿色轮胎”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6]。
丁苯橡胶是苯乙烯与丁二烯单体通过无规共聚得到的,丁苯橡胶链节中包含苯乙烯、1-2-聚丁二烯、顺 1-4-聚丁二烯、反 1-4-聚丁二烯四种结构单元。
其中,苯乙烯赋予了胶料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但会显著提高胶料的刚性和生热量;1-4聚丁二烯赋予胶料较好的柔顺性和抗湿滑性并能够降低生热量,但强度性能较低,且耐磨性较差;而 1-2-聚丁二烯则兼具苯乙烯和 1-4-聚丁二烯两种结构的优点。
按照不同的聚合方法可以将丁苯橡胶(SBR)分成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即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即溶聚丁苯橡胶/SSBR)。
乙丙橡胶与SBR、NBR共混改性的综述

乙丙橡胶与SBR、NBR共混改性的综述赵阳(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吉林132021)摘要: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一种性能优异且广泛应用的特种橡胶。
随着当今世界对其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其优点与其他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共混的研究,改变材料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以及降低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有意义。
把EPDM与其他橡胶共混,一方面可以提高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展EPDM及其他橡胶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成本也有所降低。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共混改性一、乙丙橡胶与丁苯橡胶(SBR)共混改性的综述SBR是一种不饱和的橡胶耐热、寒性差,强度低。
EPDM对SBR改性可以提高SBR橡胶的耐老化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SBR也可以提高EPDM的粘合性;SBR与EPDM并用可制作汽车密封条,效果比较理想。
吕咏梅指出,SBR中加入一定的EPDM,可使SBR耐臭氧龟裂性能提高24倍。
有人研究了过氧化物和硫黄共硫化体系对EPDM/SBR并用硫化胶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用过氧化物和硫黄做共硫化体系时,可以用低成本的乳聚SBR替代EPDM (最多30份),同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没有下降。
彭雪丽研究了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对EPDM/SBR 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硫化的混炼胶与用过氧化物和硫黄做共硫化体系形成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是相似的[1]。
唐远旺等人在《混炼工艺对超细全硫化粉末SBR/EPDM并用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中研究开炼机和密炼机混炼工艺对超细全硫化粉末SBR(UFPSBR)/EPDM 并用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在开炼机混炼工艺为:将双辊开炼机辊距调至小,加入EPDM塑炼至包辊,然后加入UFPSBR混炼均匀,再加入硫化剂DCP混炼均匀,将辊距调至1.5mm出片。
密炼机混炼工艺:将EPDM加入密炼机中塑炼至转子转矩恒定,转子转速为80r・min-1。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范文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篇一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一、引言橡胶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汽车、航空、建筑、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丁苯(SBR)橡胶作为两种重要的合成橡胶,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近年来,为了提高橡胶的某些性能,三元乙丙与丁苯的并用共混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增容共混技术及其性能进行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指导。
二、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增容共混技术1. 材料选择与制备选用适当的三元乙丙橡胶和丁苯橡胶,按一定比例进行共混。
为了实现良好的共混效果,需要加入增容剂。
增容剂的选择需考虑其与两种橡胶的相容性、分散性及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选用的增容剂为(详细描述增容剂及其与两种橡胶的相容性等特性)。
2. 共混过程及共混效果采用先进的橡胶共混设备进行实验。
在高温条件下,将三元乙丙和丁苯橡胶按一定比例加入设备中,同时加入增容剂。
通过控制温度、转速和时间等参数,使两种橡胶充分混合,达到增容共混的效果。
通过观察混合物的形态变化,分析共混过程中橡胶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共混效果。
三、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性能研究1. 物理性能分析对增容共混后的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指标。
通过与未共混的纯三元乙丙和丁苯橡胶进行对比,分析增容共混技术对橡胶物理性能的影响。
2. 化学稳定性分析对增容共混后的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进行化学稳定性测试,包括耐油性、耐溶剂性等指标。
通过与纯三元乙丙和丁苯橡胶进行对比,分析共混技术对橡胶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 耐热性能分析对增容共混后的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进行耐热性能测试,观察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能变化,分析共混技术对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增容共混技术及其性能。
碳纳米管_粉末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改性聚丙烯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12期2008,V o l .48,N o .12w 17h ttp : qhxbw .ch inaj ournal.net .cn 碳纳米管 粉末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改性聚丙烯周湘文1,2, 熊国平2, 朱跃峰2, 梁 吉2, 董建令1, 于溯源1(1.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72092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332020)作者简介:周湘文(1979—),男(汉),湖南,博士后。
E 2m ail :xiangw en @tsinghua .edu .cn摘 要:为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利用辐射交联和喷雾干燥法,制备全硫化交联碳纳米管(CN T s ) 粉末丁苯橡胶(SBR )复合材料,用熔融共混法对聚丙烯进行三元体系改性。
结果表明:当SBR 、CN T s 和苯甲酸钠(相对于纯PP 的质量)用量分别为15%、2%和2%时,改性后PP 的冲击韧性提高了120%,拉伸强度提高了6%,扯断伸长率提高了55%,弯曲强度提高了20%。
关键词:聚丙烯;碳纳米管;粉末丁苯橡胶;冲击韧性中图分类号:TB 33;TQ 316.6;TQ 31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54(2008)1222096204Polypropylene co m posites hav i ng carbon nanotubes and powder styrene -butad ienerubberZH OU Xia ngw e n 1,2,XI O NG Guop ing 2,ZHU Yuefeng 2,L I A NG J i 2,DONG J ia nling 1,Y U S uyua n 1(1.I n 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Tsi nghua Un iversity ,Be ij i ng 100084,Chi na ;2.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 ater i als Processi ng Technology of M i n istry of Education ,D epart men t of M echan ical Engi neer i ng ,Tsi nghua Un iversity ,Be ij i ng 100084,Chi na )Abstract :V ulcanizedcarbon nano tubes (CN T s )andstyrene 2butadiene rubber (SBR )compo site pow ders w ere added to po lyp ropylene (PP )using the m elting m ixing m ethod to obtain modified compo sites w ith better p roperties .T he pow ders w erecro ss 2linked using electron beam radiati on and p repared using sp ray drying .T est results show that w ith an SBR loading (m ass fracti on to pure PP )of 15%,CN T s loading of 2%,and sodium benzoate loading of 2%,the i m pact strength is i m p roved by 120%,tensile strength is i m p roved by 6%,elongati on at break is i m p roved by 55%,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PP is i m p roved by 20%,compared w ith pure PP.Key words :po lyp ropylene;carbonnano tubes;pow derstyrene 2butadiene rubber;i m pact toughness聚丙烯(po ly p rop ylene ,PP )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但是冲击韧性较差,因此需要对PP 进行改性增韧。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范文

《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篇一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增容共混及性能研究一、引言橡胶材料作为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弹性材料,其性能和组成对于产品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丁苯(SBR)橡胶作为两种常见的橡胶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单一橡胶材料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性能需求。
因此,通过增容共混技术将不同种类的橡胶进行混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
本文以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丁苯(SBR)橡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增容共混及其性能研究。
二、材料与实验方法1. 材料实验采用三元乙丙(EPDM)橡胶、丁苯(SBR)橡胶及增容剂等材料。
其中,EPDM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SBR橡胶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
2. 实验方法(1)共混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EPDM橡胶和SBR橡胶进行共混,并加入适量的增容剂。
(2)性能测试:通过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共混后的橡胶材料进行性能评价。
三、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增容共混1. 共混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混比例对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EPDM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得到提高;而随着SBR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弹性和耐磨性得到改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调整EPDM橡胶和SBR橡胶的共混比例。
2. 增容剂的作用增容剂在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共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实验发现,适量的增容剂能够显著提高共混材料的相容性,从而提升其综合性能。
不同种类的增容剂对共混材料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增容剂。
四、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的性能研究1. 物理性能经过增容共混后的三元乙丙/丁苯并用橡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较低的压缩永久变形等。
这些性能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溶聚丁苯橡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开发 绿 色轮胎 是轮 胎工 业应 对人们 日渐严格 的环保 要求 的可行 技术 方案 。溶 聚 丁苯橡 胶 ( S S -
性、 偶 联 改性 以及共 聚组 成改 性 。
1 分子 链末 端 官能化 改性
1 . 1 官 能 化 引 发 剂 改 性
B R ) 因其 耐 磨 性 和 耐 沟 纹 龟裂 性 优 良, 湿 路 面 抓
着 性能 、 耐热 性 能及 在 高 温 下 长 时 间暴 露 后 的 耐 屈 挠性 能 良好 等 特 点 , 成 为 公认 的开 发 绿 色 轮 胎 的重要 原料 。 通过 对 S S B R 进 行 改性 , 使 其 获 得
采用 含有 一些 官能化 基 团的 引发剂 , 引 发 S S B R 聚合 , 可 以使 每 个 分 性能 。S S B R硫 化 胶 中存 在 以下 几 个 主要 滞
后过 程 : 聚合物 大分 子 的粘 弹滞后 、 炭黑 与 大分子 之 间结合 与脱 离 的滞后 和炭黑 聚 集体破 碎 与重新
形成 的滞 后 。要 想 得 到低 滞 后 聚 合 物 , 可 以 从几 个方 面考 虑进 行 聚合物 设计 : 降低 聚合 物/ 聚合物 之 间的滞 后 , 可 以通 过 降低 小相 对 分 子 质 量 聚合
米其 林公 司采 用有 机锂 化合 物 和 四价锡 氨 基
化合 物 作为 引发 体 系 , 四价 锡 氨基 化 合 物 在 有 机
锂 化合 物加入 之 前 加 入 到溶 剂 中 , 合 成 了胺 基 官 能化聚 合物 , 然后 再采 用 卤化锡偶 联 剂进行 改性 ,
所 合成 的 S S B R滞 后 损 失 降 低 , 具 有 更 好 的 动 态 性 能和 物理 性能 [ 1 ] 。L G 化 学 公 司采 用 新 型 双 官
丁苯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丁苯橡胶(NBR)由丁二烯和苯乙烯二聚而成,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抗老化和抗化学腐蚀等性能,常用于油封、密封圈、橡胶管等领域。
然而,NBR的弱点是低耐寒性和低弹性,因此经常需要添加增塑剂、填充剂、交联剂等进行改性。
氯丁橡胶(CR)由氯丁二烯聚合而成,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磨性和耐酸碱性,常用于制作耐火橡胶制品、耐油管等。
从理论上来说,NBR和CR可以通过共混改性实现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综合性能。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NBR/CR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评价,探究不同配比和掺杂剂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共混配方的方法,为NBR/CR共混物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NBR/CR共混物的制备、物理性质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
制备工艺采用机械剪切法或溶液混合法,掺杂剂选用纳米填料、树脂增塑剂等。
物理性质测试包括热重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等;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撕裂强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四、预期成果和结果分析预期成果为寻求最佳的NBR/CR共混配方和优化制备工艺,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混合物。
结果分析方面将深入探究共混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抗老化性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可行的改性措施和优化方案。
五、进度安排本课题拟定的进度安排为:第一阶段:文献综述阶段(两周)。
第二阶段:实验数据采集阶段(四周)。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阶段(八周)。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和答辩准备(两周)。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成果期望为实际NBR/CR共混应用提供科学和可行的改性方案和新型耐磨橡胶制品。
具体应用前景包括鞋底材料、汽车密封圈、油管等领域。
同时,研究结果还将为橡胶材料共混的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与表征

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与表征概述热塑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橡胶材料,广泛应用于胶黏剂、密封材料、鞋底等领域。
为了改善其性能,人们对SBS进行改性研究,其中一种常见的改性方法是引入功能性共聚物或添加剂。
本文将重点介绍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与表征。
一、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方法1. 基于聚合反应的合成方法聚合反应是合成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常见方法。
在聚合反应中,丁二烯和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或阴离子聚合进行共聚。
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合成可以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引入其他共聚单体来实现。
例如,可以在聚合反应中引入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以增加SBS热塑丁苯橡胶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2. 添加剂法的合成方法添加剂法是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的改性剂,如硫化剂、增塑剂、抗氧剂等,可以改善SBS热塑丁苯橡胶的性能。
添加剂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的优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二、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表征方法1. 热性能测试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热性能测试是评价其热塑性能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SC)和热变形温度(HDT)测定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热分解温度、热熔指数和耐高温能力,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2. 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是评价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撕裂强度测试等方法可以评估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强度、韧性和弹性等力学性能。
这些测试数据有助于确定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特定应用要求。
3. 分子结构表征分子结构表征是了解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组成和结构的关键。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MR)谱学、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
通过这些表征方法,可以确定改性SBS热塑丁苯橡胶的共聚物组分、单体配比和分子量分布等关键信息。
溶聚丁苯橡胶改性技术及国内发展趋势

能 以保 证 车辆行 驶 安 全 , 同时 还 要 求 有很 好 的耐 磨 性 能和其 他综 合性 能 。为适 应市 场对 橡胶 性能
越 来越 高 的要求 , 仍需 对 S B S R进 一步 改性 。 国内外 许多 公 司和 研究 机 构 均 在研 究 S B SR
滚动 阻力 以利 于节 能 , 又要 求 有 很 高 的抗 湿 滑性
指标 往往 相互 矛盾 。例 如 , 烃类 溶剂 中 , 在 以正 丁 基锂 ( - u 1 为 引 发 剂 制 备 S B 虽 可 保 证 产 nB L ) S R, 物 的乙烯 基质 量分 数约 为0 1 但 因为 丁二烯 和苯 ., 乙烯 的竞 聚率 相差 悬 殊 , 以 只能 获 得嵌 段 共 聚 所
关 键 词 : 聚 丁 苯橡 胶 ; 学 改性 ; 观 结 构 ; 理 改 性 ; 展 趋 势 溶 化 微 物 发 中图 分 类 号 : TQ3 3 1 3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8 0 2 1 )80 0 —7 10 —9 X(0 10 —5 50
溶 聚 丁苯 橡 胶 ( S R) 丁二 烯 与 苯 乙烯 通 SB 是 过 无终 止 的烷基锂 引发 的阴离 子活性 聚合 制得 的
面、 胎体 和胎侧 等 部位 。另外 , 由于 S B S R具 有 触 感、 耐候 性和 弹性 好 以及 永 久变形 小 等优点 , 仅 不 可用 于 制 作雨 衣 、 布 、 衣 及气 垫床 等 , 可 用 毡 风 还 于制 作 发 泡 均 匀 、 构 致 密 的 海 绵 材 料 。 目前 , 结
量 约 为 2 00 0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分 布 指 数 约 为 5 0 , 2 5 相应 胶料 的性 能才 比较 理想 口 ] ., 。然 而 , 些 这
SIS充油热塑丁苯橡胶的表面改性研究

SIS充油热塑丁苯橡胶的表面改性研究摘要:充油热塑丁苯橡胶(SIS)是一种常用于制备胶粘剂、密封材料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
在实际应用中,SIS的表面性能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SIS的表面改性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对SIS表面性能的影响,为SIS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1. 引言充油热塑丁苯橡胶(SIS)是一种由丁苯橡胶和热塑性树脂组成的共混物。
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因此在胶粘剂、密封材料和弹性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SIS的表面性能却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条件下的使用。
2. 表面改性方法为了改善SIS的表面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表面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式。
2.1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改变SIS的表面形貌和性能。
研究发现,采用冷却处理或增加共聚物填料可以有效提高SIS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通过调节共混物中填料的粒径和分布,可以在SIS表面形成一定的纹理结构,从而增强其摩擦性能和抗滑动性能。
2.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主要通过在SIS的表面引入其他功能基团,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和能量状态。
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增加SIS的表面能,提高其润湿性和胶接性能。
同时,化学改性还可以引入具有特定功能基团,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等,以实现特定领域中对表面性能的要求。
3. 表面改性效果通过对SIS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显著改善其表面性能,并提升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
3.1 物理改性的效果通过冷却处理和共聚物填料的添加,可以增加SIS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其表面的粘性。
这对于胶粘剂应用中的粘接强度和高速飞行物体的摩擦阻力有着重要意义。
3.2 化学改性的效果化学改性可以使SIS的表面能增加,从而提高其润湿性和胶接性能。
此外,引入特定功能基团可以使SIS在特定领域中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4. 表面改性机理SIS表面改性的机理主要与表面形貌和表面能量有关。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