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荆芥与荆芥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荆芥与荆芥穗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

部分。又名:线荆、假苏、小茴香、香荆芥、四棱杆蒿、裂叶荆芥。原植物荆芥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主产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供应全国并出口。

本品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

0.2~0.4cm ;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 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7mm花冠多已脱落,宿萼钟状,先端 5 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本品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功能: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收敛止血。中医临床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解热降温,止血,镇静,镇痛,心脏抑制,平喘和祛痰作用,对平滑肌、对血液流变学、对血小板、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并有强大的抗凝血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和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对安定受体、多巴胺受体、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对胆囊收缩素、B -羟基-B -甲基戊二酸辅酶A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

其它药用部位:( 1)荆芥穗:为荆芥的干燥花穗,又名芥穗,花穗长3~9cm直径约0.6cm,栽培者长可达9~15cm花轮生成环,层层上升,花瓣多已脱落,花萼黄绿色,内有 4 个棕黑色小坚果,质脆易碎,具强烈香气,味辛香,有清凉感;本品药效与荆芥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2)荆芥根:用于吐血,牙痛,瘰疬。

荆芥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假苏。

谓“味辛,温。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蓂。”《本草图经》曰:“假苏,荆芥也。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等为要药。并取花实成穗者,暴干入药,亦多单用,效甚速。又以一物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取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立效。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医用之,无不如神云。医官陈巽处,江左人,谓假苏、荆芥实两物。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名之。苏恭以《本经》一名姜芥,姜、荆声近,便为荆芥,非也。又以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石荆芥,体性相近,入药亦同。”《本草纲目》曰:“荆芥原为野生,今为世用,遂多载莳。二月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

子状,黄赤色,连穗收采之。”

荆芥一名始载于《吴普本草》,而假苏一名先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此,历代本草多以假苏为正名。现代本草及药学著作均以荆芥作为药材正名。通观历代本草关于荆芥的文字和绘图,从《本经》问世至今,作为荆芥或假苏的原植物几乎都是现今的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这正是《中国药典》中所规定的荆芥正品来源。历史上关于荆芥、假苏是否为一物曾有过争论,并多少影响至今。陈世良所谓的假苏似与《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假苏附图一致,又与现今《中国植物志》中所载荆芥 Nepeta cataria 相仿;《证类本草》中的岳州荆芥和成州荆芥均与现今市售荆芥相一致,但从岳州荆芥形态图看与现今荆芥正品相差甚远,并非一物,尚待考证。综合历代医家及本草的记述,荆芥为治风血药,具有祛风、治血、止血功能,所以能发表,祛风,理血止血,消肿毒,止崩漏等。这些效用与当代使用功效相一致。

荆芥地上部分、穗、梗各含挥发油 1.12%、1.69%、0.60%,其中主要成分均为胡薄荷酮、薄荷酮、异薄荷酮和异胡薄荷酮。还都含有乙戊醚、 3- 甲基环戊酮、苯甲醛、 3- 辛醇、聚伞花素、葎草烯等。穗

状花序含单萜类成分荆芥苷 A,B,C,D,E 等,黄酮类成分如香叶木素、木犀草素等,酚酸类成分如咖啡酸、迷迭香酸、荆芥素 A 等。臧友维等首次从荆芥

穗中分离出 4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琥珀酸和去氧齐墩果酸。杨帆等从荆芥全草中分离出3B -羟基

-4( 8)-烯-对-薄荷烷-3( 9)-内酯、1,2-二羟基-8( 9)-烯-对 -薄荷烷。张丽等从中分离鉴定出 5个化合物:二十烷酸、B -谷甾醇、齐敦果酸、熊果酸、胡萝卜苷。

荆芥初花期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为 0.92%,比半穗期高 51.6%,比全穗期高 100.3%。药材产量(含株高及药材重量)亦为初花期最高,比半花半穗期提高产量 13%~32%。荆芥的挥发油含量和药材产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呈现由高至低的变化趋势。由此,确定初花期为荆芥的采收期较《中国药典》“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 更为合理。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多裂叶荆芥,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功效与荆芥相同;(2)小荆芥(唇

形科),又名荆芥、假苏、假荆芥,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全草用于伤风感冒,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吐血,鼻衄,外伤出血,

毒蛇咬伤,疔疮疖肿;西藏称其为土荆芥,湖北称小荆芥,云南称拟荆芥,广西称樟脑草;( 3)蓝花荆芥,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全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 4)密花荆芥,分布于新疆北部,全草解毒透疹,祛

风湿;( 5)浙荆芥,分布于浙江、安徽;( 6)南疆荆芥,分布于新疆南部,功效与密花荆芥同;( 7)心叶荆芥,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全草发表散寒,祛风解毒;( 8)穗花荆芥,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云南称其为荆芥,曲靖、昭通作荆芥入药;( 9)小花荆芥,分布于新疆北部,功效与密花荆芥相同;(10)直齿荆芥,分布于新疆,功效与密花荆芥相同;(11)康藏荆芥,又名康滇荆芥,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全草疏风,解表,利湿,止血,止痛;( 12)大花荆芥,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全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 13)狭叶荆芥,分布于四川、西藏,全草用于口腔破溃;(14)多花荆芥,分布于四川、云南;( 15)水棘针,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云南,全草止泻止痢,健脾,消食;云南称其为土荆芥,昭通代荆芥药用;(16)断血流:为唇形科植物多头风轮菜的全草,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全草用于各种出血,白喉,黄疸,感冒,腹痛,小儿疳积,疔疮痈肿,跌打损伤,蛇犬咬伤;江苏称其为土荆芥;(17)紫花香薷,全草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黄疸,淋症,带下病,咳嗽,暑热口臭,吐泻;广东称其为土荆芥;( 18)土香薷,又名水荆芥、臭荆芥,全草用于急性吐泻,感冒发热,恶寒无汗,中暑,胸闷,口臭,小便不利,并可解食鱼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