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运用许多市场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把市场一方的代理人与另一方的代理人匹配起来。

在经济体系中,代理人之间通常形成“对”或“集团”:工人和企业、医生和医院、学校和学生。

对这项市场功能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是双边匹配理论。

双边匹配理论,作为博弈论的一个分支,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运作方面,是博弈论中比较出色的部分。

匹配理论的理论部分开始于1962年Gale和Shapley的著名论文《大学录取和婚姻的稳定性》的发表。

自从那时,大量的理论文献方兴未艾。

匹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稳定匹配的存在性、稳定匹配集合的特征和策略问题。

在一对一双边匹配理论中,Gale和Shapley设计了递延接受算法,证明了稳定匹配集的非空性。

同时,递延接受算法将产生最优稳定匹配。

稳定匹配集合具有晶格结构和环结构,这种结构让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市场中双方代理人之间冲突和合作的洞见。

双边匹配理论中,核与稳定匹配集之间的关系是经典匹配理论研究的焦点。

但是,匹配过程中存在的策略问题改变了研究方向,即从“通过匹配的种类来研究市场”转向“单个代理人如何行事”。

这项工作与博弈论联系紧密。

策略问题使我们重新考虑稳定匹配理论的地位。

多对一匹配与一对一匹配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依赖于考量的是“稳定匹配集的结构”还是“代理人的策略行为”。

如果考查前者,那么一对一匹配理论中的最优稳定匹配、对偶性、晶格结构、分解辅助定理等结论是可以直接推广到多对一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偏好不敏感,稳定匹配集合可能是空的。

当考虑策略问题时,两种匹配理论之间的差异就相当明显了。

多对多匹配还处于研究的初期,许多结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博弈理论家在市场设计方面开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能。

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因为博弈论是研究定义市场运行的“游戏规则”的经济学。

市场设计涉及卖者和买者交易地点的重新建立和交易制度的总体安排。

最著名的三个例子是无线电波段许可证的拍卖市场、电力现货市场和劳动力中央清算所。

1984年,Roth发现,匹配理论中著名的Gale-Shapley算法事实上在美国从
1951年开始在医学院见习医生向医院的派遣中就已经付诸实践。

它通过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试错过程得到不断发展。

目前,在西方国家,双边匹配理论在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学校选择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双边匹配理论在银行信贷市场中大有用场。

信贷市场的功能是把作为信贷需要方的企业和作为信贷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匹配起来。

我国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政府主导下的财政支持模式、政府主导下的银行支持模式和银行主导模式。

在前两种模式下,由于计划经济的浓厚色彩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信贷市场并不存在,信贷资金的分配主要是财政拨款,信贷计划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银行主导模式下,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出现了二元结构――目标客户信贷市场和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

这两个市场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

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分散化议价过程存在一个企业“求婚”的递延接受程序,市场的匹配结果稳定。

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分散化议价过程不存在导致稳定结果的匹配程序,市场效率低下并且存在大量的策略行为。

这种二元性导致信贷资金从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不断流向目标客户信贷市场。

为了提高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我们基于NIMP算法设计出一个匹配程序,把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中的分散化议价过程变成中央化的匹配过程。

同时,根据匹配机制的不同,我们对银行信贷市场的二元结构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即匹配机制的不同导致市场结构的二元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运用匹配理论来解决我国信贷市场当中出现的许多不匹配现象,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