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现代化PPT(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现代化进程分析
一、纵观俄国现代化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7---18世纪)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17世纪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学习西方进行 全方位改革 对现代化作用: 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手工工场时期)、文化发展,在摆脱落后道路上 迈进一步,为现代化奠定基础 局限: 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未触动,反而强化 2、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1861—1917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农奴制矛盾凸显,危及沙皇专制统治。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更成为改革导火线
4、俄罗斯的第三次现代化转型阶段(1991年后至今)(删除内容) 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政策调整,向现代化新阶段转型 主要内容: 经济上(重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俄罗斯以“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使俄国 重建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带来了经济急剧下降,国力大衰的后 果。普京上台后,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近年俄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 地位也有明显提高。 政治上(推动政治体制重构),叶利钦时期确立总统主导下的三权分立制。普京 时期,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总统权威和联邦中央对地方控制,建立垂直权利体系, 加强中央尤其是总统对地方的监督和领导,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对现代化作用: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3、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17—1991年) A、十月革命 背景:沙皇专制体制使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 薄弱一环。一战更使俄矛盾激化,加速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体制基础上,日 益强大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 对现代化作用:列宁为首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现代化建设由原来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变了俄国现代化轨迹 B、新经济政策 背景:苏俄建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导出台新经济政策 对现代化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使苏俄顺利恢复了遭到战争 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 经济现代化
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目标。咨文宣布美国对外政策被称 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主要内容: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北约”
“经互会”
“华约”
后果: 形成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冷战产物: 两个德国出现 b、美苏争霸 表现: 第一阶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美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 第二阶段70年代: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第三阶段80年代: 美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
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实质: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美苏冷战、争霸对俄国近代化影响:在与美冷战对峙过程中消耗大量军费开支, 一定程度减缓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这一阶段现代化主要特点:是俄现代化进程中最大转型期,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是俄历史发展的趋势,更体现了俄国人的首创精神。高度集权政治、 经济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业化和现代化取得显著进步,但导致的经济 发展不均衡、政治民主化破坏,相反成为发展现代化障碍,二战后和美国的 冷战争霸,违背社会发展趋势,消耗大量军事物资,耗损自身实力。最终社 会主义模式在这一阶段也以失败告终。
C、斯大林模式 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去世,1925年斯大林上台,提出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 主要内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对现代化作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在短期 内赶上西方先进国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推进现代化进程。 缺陷和弊端:片面强调重工业,否定市场机制作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农 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社会消费水平得不到相应提高。经济高度集权中伴随政治高度 集权,斯大林个人专制破坏民主法制。使斯大林晚期,苏联体制趋向僵化。这也是 1991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
俄国现代化总体总结:
A、特点与模式 a、曲折起伏:西方现代化至始至终由资产阶级主导,而俄国现代化进程开始由沙皇主 导, 20世纪基本由无产阶级主导,结果都没有使现代化全面顺畅进行。1991年后,俄 罗斯 艰难转轨,再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俄国现代化新阶段;另外在整个现代化过 程中,改革和革命交替进行,计划于与市场反复变换。 b、激进创新: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起义风起云涌,迫使沙皇废农奴改革、十月革 命的进行等都体现了俄国人激进昂扬的斗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列宁出台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俄罗斯的成功转轨等都体现了俄国在现代化 过程中的创新开拓精神 B、成就与贡献 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把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变为实践,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此打开缺口,为人类无产阶级事业的开展创造 条件 C、经验与教训 通过不断改革和革命的反复努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适时转轨、不断推陈出新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巩固发展最终开拓新路等,都对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强权政治的野心、不注重经济均衡发展等使人类历史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教训, 也使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能坚持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现代化作用:
现代化启动
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 经济上:使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文化上:普及文化教育 法律制度上:建立法庭公开审讯制度 局限: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这一阶段现代化主要特点: 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由沙皇扮演主要角色推动俄国现代化,所以往往政治的现 代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1861年改革扫除了俄国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农奴 制,但第二个障碍实质是沙皇专制体制,虽然尼古拉二世改革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度,但并未真正触动沙皇专制统治,所以几次改革都未能使俄国现代苏两极格局
a、美苏冷战 背景:德日意法西斯打倒,维系盟国关系主因素不存在;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英法 德日意等退居二线,美苏走向前台;美战后实力膨胀,登上资本主义霸主宝座, 妄图称霸全球;二战后,苏联成为全球份量的庞然大国,对美扩张针锋相对
开始标志: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正式表达美国遏制苏联、
一、纵观俄国现代化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7---18世纪)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17世纪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学习西方进行 全方位改革 对现代化作用: 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手工工场时期)、文化发展,在摆脱落后道路上 迈进一步,为现代化奠定基础 局限: 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未触动,反而强化 2、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1861—1917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农奴制矛盾凸显,危及沙皇专制统治。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更成为改革导火线
4、俄罗斯的第三次现代化转型阶段(1991年后至今)(删除内容) 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政策调整,向现代化新阶段转型 主要内容: 经济上(重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俄罗斯以“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使俄国 重建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带来了经济急剧下降,国力大衰的后 果。普京上台后,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近年俄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 地位也有明显提高。 政治上(推动政治体制重构),叶利钦时期确立总统主导下的三权分立制。普京 时期,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总统权威和联邦中央对地方控制,建立垂直权利体系, 加强中央尤其是总统对地方的监督和领导,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对现代化作用: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3、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17—1991年) A、十月革命 背景:沙皇专制体制使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 薄弱一环。一战更使俄矛盾激化,加速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体制基础上,日 益强大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 对现代化作用:列宁为首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现代化建设由原来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变了俄国现代化轨迹 B、新经济政策 背景:苏俄建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导出台新经济政策 对现代化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使苏俄顺利恢复了遭到战争 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 经济现代化
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目标。咨文宣布美国对外政策被称 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主要内容: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北约”
“经互会”
“华约”
后果: 形成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冷战产物: 两个德国出现 b、美苏争霸 表现: 第一阶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美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 第二阶段70年代: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第三阶段80年代: 美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
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实质: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美苏冷战、争霸对俄国近代化影响:在与美冷战对峙过程中消耗大量军费开支, 一定程度减缓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这一阶段现代化主要特点:是俄现代化进程中最大转型期,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是俄历史发展的趋势,更体现了俄国人的首创精神。高度集权政治、 经济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业化和现代化取得显著进步,但导致的经济 发展不均衡、政治民主化破坏,相反成为发展现代化障碍,二战后和美国的 冷战争霸,违背社会发展趋势,消耗大量军事物资,耗损自身实力。最终社 会主义模式在这一阶段也以失败告终。
C、斯大林模式 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去世,1925年斯大林上台,提出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 主要内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对现代化作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在短期 内赶上西方先进国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推进现代化进程。 缺陷和弊端:片面强调重工业,否定市场机制作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农 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社会消费水平得不到相应提高。经济高度集权中伴随政治高度 集权,斯大林个人专制破坏民主法制。使斯大林晚期,苏联体制趋向僵化。这也是 1991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
俄国现代化总体总结:
A、特点与模式 a、曲折起伏:西方现代化至始至终由资产阶级主导,而俄国现代化进程开始由沙皇主 导, 20世纪基本由无产阶级主导,结果都没有使现代化全面顺畅进行。1991年后,俄 罗斯 艰难转轨,再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俄国现代化新阶段;另外在整个现代化过 程中,改革和革命交替进行,计划于与市场反复变换。 b、激进创新: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起义风起云涌,迫使沙皇废农奴改革、十月革 命的进行等都体现了俄国人激进昂扬的斗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列宁出台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俄罗斯的成功转轨等都体现了俄国在现代化 过程中的创新开拓精神 B、成就与贡献 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把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变为实践,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此打开缺口,为人类无产阶级事业的开展创造 条件 C、经验与教训 通过不断改革和革命的反复努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适时转轨、不断推陈出新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巩固发展最终开拓新路等,都对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强权政治的野心、不注重经济均衡发展等使人类历史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教训, 也使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能坚持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现代化作用:
现代化启动
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 经济上:使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文化上:普及文化教育 法律制度上:建立法庭公开审讯制度 局限: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这一阶段现代化主要特点: 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由沙皇扮演主要角色推动俄国现代化,所以往往政治的现 代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1861年改革扫除了俄国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农奴 制,但第二个障碍实质是沙皇专制体制,虽然尼古拉二世改革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度,但并未真正触动沙皇专制统治,所以几次改革都未能使俄国现代苏两极格局
a、美苏冷战 背景:德日意法西斯打倒,维系盟国关系主因素不存在;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英法 德日意等退居二线,美苏走向前台;美战后实力膨胀,登上资本主义霸主宝座, 妄图称霸全球;二战后,苏联成为全球份量的庞然大国,对美扩张针锋相对
开始标志: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正式表达美国遏制苏联、